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卢文杰 李品纯 黄小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该院收治的65例AMI后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MR DTI影像数据,分析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梗死区及边界区的FA值低于对照组,M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图,结果显示,MR DTI参数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AUC均>0.7,评估效能较好。结论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mr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恒 袁俊建 +5 位作者 许艳东 郭庆金 李国策 柴伟 张执全 刘汝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将其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84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P-10、GPC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GPC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P-10和GPC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显示,有71例患者诊断为阳性,其灵敏度为80.00%(68/85),特异度为82.35%(14/17),准确度为80.39%(82/102)。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最高,三者联合的灵敏度82/85(96.47%)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00%(68/85)、GPC3单独诊断87.06%(74/85)(P<0.05),三者联合的准确度93.14(95/102)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39%(82/10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P-10、GPC3表达水平升高,IP-10、GPC3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开科 钱伟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CT联合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MR-DW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DW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CT联合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MR-DW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DW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CT、MR-DWI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的诊断结果。结果 78例患者中,直肠癌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T1~2期18例,T3期33例,T4期27例;发现淋巴结阳性36例。经CT诊断T1~2期11例,T3期25例,T4期21例;经MR-DWI诊断T1~2期15例,T3期28例,T4期25例;两者联合诊断T1~2期17例,T3期32例,T4期27例。以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术前CT联合MR-DWI检查对直肠癌T1~2期、T3期、T4期分期的准确率,以及总准确率和阳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MR-DWI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DW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检查,可提高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和淋巴结阳性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T 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术前临床分期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应用
4
作者 翁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肝硬化分级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和CT...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肝硬化分级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和CT增强扫描结果。结果:b值=200、500s/mm^(2)时,肝硬化A级患者扩散系数大于B级患者、C级患者,B级患者扩散系数大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800s/mm^(2),肝硬化不同分级患者的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患者肝AEF低于B级患者、C级患者,B级患者肝AEF低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根据扩散系数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分级,CT增强扫描也可定量评估肝硬化程度,两种检查方法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均有显著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分级 mr扩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诊断
下载PDF
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季学满 卢光明 +3 位作者 唐晓俊 武洪林 张宗军 李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评价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8例脑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低级别胶质瘤),术前行常规MR平扫,MR扩散成像、灌注成像和常规增强扫描,重建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彩图... 目的评价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8例脑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低级别胶质瘤),术前行常规MR平扫,MR扩散成像、灌注成像和常规增强扫描,重建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彩图和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彩图后,分别测量出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ADC值和最大rCBV值。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值与术后病理学分级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ADC值与rCBV值间的关系。结果19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小ADC值为(0.95±0.29)×10-3mm2/s;9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小ADC值为(1.37±0.16)×10-3mm2/s,两组间ADC值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4.09,P<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大rCBV值为5.49±1.87;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大rCBV值为1.70±0.73,两组间rCBV值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5.89,P<0.001)。此外,ADC值与rCBV值间有统计学显著负线性相关性(r=-0.51,P<0.05)。结论MR扩散、灌注成像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诊断信息,更低的ADC值和更高的rCBV值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更高的ADC值和更低的rCBV值提示为低级别胶质瘤,它们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灌注 mr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灌注成像 价值 低级别胶质瘤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倩 马贺骥 +1 位作者 谭威 伍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R-diffulsiontensorimaging,MR-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经MRI常规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50例,其中急性颈脊...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R-diffulsiontensorimaging,MR-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经MRI常规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50例,其中急性颈脊髓压迫患者15例(A组),均为外伤患者,在伤后72h内接受MRI检查;慢性颈脊髓压迫23例(B组),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合并急性颈脊髓压迫12例(C组),均有超过6个月的脊髓型颈椎病病史。且本次MRI检查前72h内受到颈部外伤累及颈髓。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D组),MRI常规检查颈脊髓未见异常。4组均行MR-DTI检查,测量A、B、C组患者颈脊髓受压处及D组C5/6椎间盘平面脊髓的ADC和FA,并行组间比较。结果:A、B、C、D组的ADC分别为(0.712±0.241)×10^-3mm^2/s、(1.012±0.256)×10^-3mm^2/s、(0.812±0.125)×10^-3mm^2/s、(0.823±0.106)×10^-3mm^2/s,FA分另4为0.401±0.098、0.472±0.095、0.496±0.172、0.541±0.158。A组ADC和FA与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组FA与D组比较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C组ADC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A值低于D组(P〈0.05)。A组ADC及FA均低于B、C组(P〈0.05);B组ADC高于C组,FA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DTI的ADC及FA对不同病程颈脊髓压迫症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症 MRI mr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诊断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松 盛伟华 +3 位作者 李烨 阮娇妮 王夷蕾 宋黎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检查并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比较单独DWI和DWI+ADC值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BPH和PCa患者、不同Gleason分级PCa患者的ADC值差异,采用Pearman法分析PCa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ADC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3%(49/52)、91.43%(32/35)、93.10%(81/87),分别高于单独DWI诊断PCa的78.85%(41/52)、71.43%(25/35)、75.86%(6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4.629、9.864,P<0.05);根据Gleason评分<8分和≥8分将PCa组分为低中危组(n=31)和高危组(n=21),BPH组、低中危组PCa和高危组PCa患者的ADC值依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0,P<0.05),两两比较,低中危组ADC值低于BPH组,高危组ADC值低于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3、5.879,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80,P=0.008,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不仅对PCa的诊断价值较好,而且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对临床评估PCa患者病情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诊断价值 GLEASON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对脑肿瘤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瑞华 漆剑频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8期567-569,共3页
目的 :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病例共 3 3例 ,行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 (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 (FA)图 ,并测量肿瘤及周围白质的FA值。结果 :正常白质纤维在FA... 目的 :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病例共 3 3例 ,行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 (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 (FA)图 ,并测量肿瘤及周围白质的FA值。结果 :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肿瘤存在时 ,周围白质纤维可表现为受推压移位或浸润破坏 ,破坏后FA值降低 ,表现为低信号。这些表现在常规MRI上均未清楚显示。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 ,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脑膜瘤 矢状位 扩散现象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光宇 徐彧 +2 位作者 姚冀平 沈永菊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38-64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E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46例 5 9个骨折椎体MR常规平扫后行扩散加权成像 ,良性组 2 7例 40个骨折椎体 ,恶性组 19例 19个骨折椎体 ,取b =0 ,2 0 0 ,40 0...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E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46例 5 9个骨折椎体MR常规平扫后行扩散加权成像 ,良性组 2 7例 40个骨折椎体 ,恶性组 19例 19个骨折椎体 ,取b =0 ,2 0 0 ,40 0s/mm2 。测量病变椎体的信号强度比和信噪比。结果 在DWI上 ,良性骨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相比均呈低或等信号 ,恶性骨折椎体则呈高信号 ,2组骨折椎体的信号强度比和信噪比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 1) ,诊断准确率 98%。而常规T1WI、T2 WI及STIR的误诊率达 6 .8%。结论 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 椎体骨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琨 宋建波 +2 位作者 刘起旺 李剑英 沈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47-848,共2页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MR扩散加权成像(DWI)已成为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最佳成像方法。扩散张...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MR扩散加权成像(DWI)已成为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最佳成像方法。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方法,DTI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时期脑梗死DWI及DTI的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梗死 mr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早期诊断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价值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脊椎良恶性骨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旭 董国礼 曾南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7-609,共3页
不同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其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明确椎体压缩的病因是实施治疗的前提。目前MRI已成为脊柱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一种反映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技术,在鉴别脊椎压缩骨折良恶... 不同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其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明确椎体压缩的病因是实施治疗的前提。目前MRI已成为脊柱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一种反映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技术,在鉴别脊椎压缩骨折良恶性方面已初步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单纯压缩骨折的水肿和肿瘤所致的浸润提供可靠的鉴别信息,还能为肿瘤治疗后效果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脊椎骨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MR扩散、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芳 谢敬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关键词 脑梗死 mr扩散 灌注成像 研究进展 脑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联合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和MR波谱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心 王宏 +3 位作者 穆学涛 董玉茹 董悦 马毅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MR波谱成像(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DWI和3D^1HMRS成像。在前列腺3个连续层面、中央腺体和外周带左右两边选取兴趣区,以T_2WI表现为低信...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MR波谱成像(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DWI和3D^1HMRS成像。在前列腺3个连续层面、中央腺体和外周带左右两边选取兴趣区,以T_2WI表现为低信号作为肿瘤活检穿刺区。参照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及手术病理结果,分别测量癌区和非癌区的(Cho+Cre)/Cit比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ADC值:癌区与非癌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MRS:癌区表现为Cit峰降低,(Cho+Cre)峰显著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1.94±1.43);非癌区表现为Cit峰高,(Cho+Cre)峰低,(Cho+Cre)/Cit的均值为(0.93±0.2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的敏感性为71.9%,MRI结合MRS的敏感性为87.5%,MRI、MRS、DWI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93.7%。结论联合应用MR扩散加权像和MR波谱成像,较单独应用能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成像 MR波谱成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泌尿道影像 肿瘤影像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前列腺癌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毅 郑新成 姚吉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3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良恶性鉴别中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MR DWI、...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良恶性鉴别中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MR DWI、DWI+T2WI、T2W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ADC值;对比MR检查方式的差异对实验组患者特异性、敏感度、准确度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MR检查的确诊率及误诊率。结果实验组前列腺组织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内尿液平均ADC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采用DWI+T2WI进行诊断,其敏感度、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DWI与T2WI检查(P<0.05);实验组采用MR DWI+T2WI检查较DWI、T2WI单独检查确诊率更高(P<0.05);对照组采用MR DWI+T2WI、DWI、T2WI三种方式检查,确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恶性前列腺患者采用MR DWI方式进行检查可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及敏感度,增加T2WI方式可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及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T_2WI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白毓 罗鸣 郝君 《空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_2W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入院后均完成常规MRI T_2WI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T_2WI、DWI及二者联合...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_2W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入院后均完成常规MRI T_2WI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T_2WI、DWI及二者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前列腺病变组织ADC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WI联合诊断良性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准确率均高于单用T_2WI,联合诊断仅与单用T_2W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WI联合T_2WI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准确性,DWI、T_2WI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稳定性及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mr扩散加权成像 T2WI 诊断
下载PDF
不同b值MR扩散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成 余成新 +3 位作者 刘世芳 陈江津 陆蓬 徐亚卡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成像(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1000 s/mm2和b=2000 s/mm2DWI图像、常规T2加权像(T2WI)和T2加权压水像(T2WI-FLAIR)。结果:b=2000 DWI图像对脑梗死病灶的显...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成像(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1000 s/mm2和b=2000 s/mm2DWI图像、常规T2加权像(T2WI)和T2加权压水像(T2WI-FLAIR)。结果:b=2000 DWI图像对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明显好于b=1000 DWI图像(P<0.05)。结论:高b值DWI可以更敏感地发现脑梗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mr扩散成像技术 脑梗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天平 张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价值 成像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期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 诊断价值 DWI 慢性期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 何晓跃 +3 位作者 王景学 刘超 常爱利 李洪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5期16-17,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治疗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120例250个肝脏病在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以及不同肝脏病变平均...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治疗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120例250个肝脏病在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以及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差异性很大,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当b=500s/mm2适用于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值以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占位性病变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启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73-74,88,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CT扫描结果。结果 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8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间两两比较,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2.86%,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86.11%。结论 DWI在肝硬化诊断分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分级的理想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但对患者机体有辐射作用,因此,应根据临床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肝硬化诊断与分级
下载PDF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覃达贤 朱刚明 +2 位作者 王青云 胡芳辉 张丽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果:(1)在健康体检者中,C2-3、C4-5、C6-7之间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之间两两对比,颈髓长轴值高于前后径和左右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径和左右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A组ADC、FA、a1颈髓长轴无明显差异(P>0.05);a2前后径、a3左右径明显更大(P<0.05)。B组、C组、D组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明显更大,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显示颈椎压迫所致的脊髓微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弥补常规MRI难以定量分析颈椎微结构受压情况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 颈椎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