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桑鋆智 李醒 +2 位作者 吕禄廷 张春宇 王颖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设...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设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明确动态对比增强MRA、超声微泡造影以及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动态对比增强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均<0.05);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超声微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均<0.05);动态对比增强MR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超声微泡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均>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中动态对比增强MRA(AUC=0.793)、超声微泡造影(AUC=0.823)、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AUC=0.898)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有预测价值(P均<0.05)。结论动态对比增强MRA联合超声微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符合率较高,对早期明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病情及发病部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mra 超声微泡造影 联合应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非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的评价:与增强MRA和DSA作对照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家祎 张楠 +3 位作者 罗南 陈忠 温兆赢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通畅性及累及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入组45例跛行患者,行静息踝肱指数测量,其中21例患者ABI小于0.9,进一步行非增强MRA、增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通畅性及累及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入组45例跛行患者,行静息踝肱指数测量,其中21例患者ABI小于0.9,进一步行非增强MRA、增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27条下肢,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腘动脉、胫腓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共13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35个动脉节段。非增强MRA显示99通畅,增强MRA显示96通畅,DSA显示101通畅。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观察血管通畅性一致性良好(Kappa>0.85,P<0.001)。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检查均存在的狭窄程度≥50%的血管节段共计15个。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对狭窄长度的测量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增强MRA在观察血管通畅性、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增强MRA及DSA基本等同,显示血管受累范围较增强MRA准确,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有过度评估的倾向。当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时,非增强MRA可以替代DSA和增强MRA,成为此类患者术前血管评估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T磁共振团注法3D DCE-MRA在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孟祥水 侯金文 +2 位作者 魏华刚 李传福 赵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MR...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MRA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利用ADW4.2软件进行MIP和REFORMAT重建并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价。结果:30例受检者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其中12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手术证实与3DDCE-MRA显示的血管病变相符。结论:3D DCE-MR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血管 腹部 下肢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楼俭茹 王伟 +3 位作者 刘佰林 栾立 陈嘉麟 李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同时24例行DSA检查,3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满意显示1032个,显示满意率为96.9%(1032/1064...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同时24例行DSA检查,3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满意显示1032个,显示满意率为96.9%(1032/1064)。在所显示动脉血管节段中,正常或轻度狭窄543个节段,严重狭窄382个节段,闭塞107个节段。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6%(24/25)。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增强mra 下肢动脉血管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良庚 肖新兰 +4 位作者 张捷 袁爱梅 连珞 尹建华 邢萍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3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下肢 血管病变 应用 造影剂
下载PDF
动态移床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3D-MRA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宏伟 赵国库 赵绘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890-1892,189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移床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MRA中的应用及其对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可疑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3D-CEMRA,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扫描应用care-bolus与三段移床动态扫描相结合。结果17例患者的腹部、盆腔... 目的探讨动态移床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MRA中的应用及其对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可疑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3D-CEMRA,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扫描应用care-bolus与三段移床动态扫描相结合。结果17例患者的腹部、盆腔及下肢动脉3D-CEMRA成像均得到满意的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结论团注追踪3D-CE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方法安全、无创、价格适中,基本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减影技术 下肢血管 3D-CEmra
下载PDF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符忠祥 徐敬慈 +3 位作者 朱勇 蔡瑾 许永华 罗行中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40例病例包括临床诊断或怀疑行CE-MRA中37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92.5%(37/40)。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2.7%。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下肢MR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硬化性闭塞症
下载PDF
3D TOF MRA与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刚 戴工华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与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0例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Gd-DTPA,0.2mmol/kg,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3DCE-MRA法显示下肢动...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与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0例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Gd-DTPA,0.2mmol/kg,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3DCE-MRA法显示下肢动脉直观清晰,发现18例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而TOF法却显示有34例动脉狭窄或连续性中断,并且对病变程度有明显"过高评估"。CE-MRA显示胫腓动脉明显优于TOF法。结论3DCE-MRA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下肢血管
下载PDF
三段移床法Smart——Prep CeMRA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9
作者 诸瑛 杨军 翟渌澜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探讨三段移床法智能跟踪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Smartprep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 nance angiography,简称Smart PrepCeMRA)在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采用GE Signatwin+exciteⅡ型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6... 探讨三段移床法智能跟踪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Smartprep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 nance angiography,简称Smart PrepCeMRA)在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采用GE Signatwin+exciteⅡ型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进行三段移床法Smar tPrep CeMR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清晰的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造影图像。结论采用Smart Prep Ce MRA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图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图像增强 下肢血管 下肢血管性病变
下载PDF
Tim技术CE-MRA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影像研究
10
作者 顾勇坚 郑建刚 +1 位作者 许建兴 庄雄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Tim技术CE-MER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高度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检查,对比手术结果分析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Tim技术CE-MER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高度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检查,对比手术结果分析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诊断下影像学图像特征。结果经分析35例患者的3D CE-MRA,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检查且获得了较好的原始图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35/35)100.00%。在35例中患者31例下肢动脉血管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共计173段血管,其中盆段82段,大腿段50段,小腿段41段, 4例正常。结论 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扫描可较为准确诊断评估下肢动脉不同节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无创、可靠、实用的血管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 3DCE-mra TWIST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影像
下载PDF
对比剂增强MRA与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书丽 张翠兰 +6 位作者 逯书娟 王俊义 张书芹 李庆娟 徐因 孙俊霞 贠红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联合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R-VWI)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给予CE-MRA、MR-VWI检查,分析其联合应用于疾... 目的:研究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联合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R-VWI)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给予CE-MRA、MR-VWI检查,分析其联合应用于疾病诊断中的检出率及对瘤体最大直径的测定。结果:所有患者经过DSA检查发现,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检出77个病灶。MRA检查显示70个病灶,检出率90.91%(70/77),漏诊7个,漏诊率9.09%(7/77)。MR-VWI技术检查显示68个病灶,检出率88.31%(68/77),漏诊9个,漏诊率11.69%(9/77)。所有患者经DSA、CE-MRA与MRVWI检查后,其病灶最大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增强MRA联合MR-VWI技术运用于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增加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可获得管壁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颅内动脉瘤 血管壁成像(VWI) 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
下载PDF
3D CE-MRA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马光慧 嵇鸣 叶春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可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的可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疾病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三维对比增... 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可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的可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疾病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已经成为综合评价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对3D CE-MRA的成像原理及其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三维对比增强
下载PDF
增强MR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作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MR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患者32例,先对所有患者的自第3腰椎体平面至脚尖进行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10d后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32例患者共324段血... 目的探讨增强MR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患者32例,先对所有患者的自第3腰椎体平面至脚尖进行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10d后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32例患者共324段血管均成像成功。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增强MR成像的准确率为96.91%(314/324),敏感性为95.76%,特异性为97.57%;共6段血管被高估,4段血管被低估。两组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K=0.9546,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增强MR血管成像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筛查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MR 血管成像 糖尿病 下肢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建威 高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级情况,并观察原始图像质量。结果:130例患者中共选取动脉段780段,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D-CE-MRA与DS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二者一致性极佳(Kappa=0.935,P<0.05);以DSA为金标准,3D-CE-MR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为94.8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8,P>0.05)。780段下肢动脉图像中优质图像690段,良好图像90段,优良率为100.00%,3D-CE-MRA与DSA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下肢动脉病变中,以股动脉病变占37.05%,其次为腘动脉和胫前动脉分别占23.84%和20.89%。结论:3D-CE-MRA诊断下肢ASO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MR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凤 舒政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7期3487-3491,共5页
外周动脉疾病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磁共振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电离辐射的诊断周围动脉疾病的影像检查工具,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钆的磁共振对比剂,会导致严重的肾源性... 外周动脉疾病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磁共振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电离辐射的诊断周围动脉疾病的影像检查工具,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钆的磁共振对比剂,会导致严重的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故将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发展和新序列的开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多种不同成像机制的非增强扫描序列应用于磁共振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非对比增强 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下载PDF
自动移床式3DCE—MRA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龙晚生 +3 位作者 罗学毛 何义改 兰勇 蔡小琴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1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疑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检出下肢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有1762节...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疑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检出下肢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有1762节显示满意,满意显示率为97.62%(1762/1805)。在所显示的动脉血管节段中,CE—MRA与DSA分别检出轻度狭窄30/28节、严重狭窄24/22节、闭塞12/11节。二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93.33%、91.67%、91.67%。结论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mra 下肢血管疾病 自动移床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新鲜血液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春潮 李真林 +5 位作者 陈宪 孙家瑜 李昌宪 唐鹤菡 袁元 宋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血液成像(fresh blood imagine,FBI)技术无需对比剂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成像仪(TOSHIBA EXCELART Vantage)对36例怀疑下肢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FBI和对比增强磁... 目的探讨新鲜血液成像(fresh blood imagine,FBI)技术无需对比剂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成像仪(TOSHIBA EXCELART Vantage)对36例怀疑下肢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FBI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由两位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单独评价两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动脉解剖显示、静脉污染、运动伪影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完成了FBI和CEMRA动脉血管成像,显示了所有动脉节段,显示率均为100%。FBI组和CEMRA组的信噪比(SNR)分别为108.39±9.76和87.46±14.77(t=-6.782,P=0.001)。FBI的整体图像质量、解剖显示、静脉污染与CEM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7;χ2=0.000,P=1.000;χ2=0.681,P=0.409),CEMRA的运动伪影影响较FBI轻(χ2=8.744,P=0.03)。结论 FBI技术进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无需用对比剂即能得到较高SNR的下肢血管图像,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血液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肢血管
原文传递
脊柱及下肢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与拼接处理后图像的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佳霖 严珍珍 +1 位作者 林姹姹 章晓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比较脊柱及下肢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DR)图像与经neoimaging(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图像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6-12月经脊柱胸腰椎包括髋关节及下肢全长拼接站立位DR检查的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常规DR... 目的比较脊柱及下肢立位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DR)图像与经neoimaging(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图像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6-12月经脊柱胸腰椎包括髋关节及下肢全长拼接站立位DR检查的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常规DR图像为处理前图像,采用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的图像为处理后图像,比较两者图像的质量。结果DR图像质量Ⅰ级91.41%(149/163)、Ⅱ级8.59%(14/163),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后图像质量Ⅰ级93.87%(153/163)、Ⅱ级6.14%(10/163),NE图像拼接软件处理前、后的DR图像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0,P=0.001)。结论采用NE图像拼接软件可不再受设备限制而对常规脊柱及下肢立位DR图像进行无缝拼接处理,以此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该研究有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数字减影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增强 脊柱 下肢 站立位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爱德 邓良洲 +2 位作者 王东丽 魏文存 程致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0期3959-3962,3987,共5页
目的:研究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的患者102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管电压取120kV,观察组管电压取80kV,其他扫描... 目的:研究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的患者102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管电压取120kV,观察组管电压取80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比较两组辐射剂量情况、客观图像质量以及主观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CT值以及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阶段显示评分、血管细节分支显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边缘锐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血管成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且能获取较为满意的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 CT血管成像 管电压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