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及腰椎MRI影像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良 王强 +1 位作者 纪权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定,按照MacNab评分法评定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为优、良、可、差。59例患者复查腰椎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5.2年,129例患者手术前ODI为67.34%±5.68%,末次随访时为9.32%±1.4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75例,良40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9%。59复查腰椎MRI者中评价为优良者无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中3例发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好,腰椎MRI影像变化与手术疗效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 腰椎 mri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LDH患者的疗效、MRI腰椎影像参数及JOA评分改变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喆 何强 何昊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医院骨科极外侧型LDH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板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医院骨科极外侧型LDH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板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磁共振成像(MRI)腰椎影像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神经根Lindblon分级、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神经根Lindblon分级、MRI腰椎影像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LDH能改善患者MRI腰椎影像参数、下肢神经传递,缓解腰腿痛,提高腰椎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mri腰椎影像参数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基于脊椎MRI中改进型ICA-AAMs椎体分割的腰椎图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詹曙 郝世杰 +2 位作者 李鸿 蒋建国 Ian Ross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6,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腰椎MRI分割的图像分析框架。针对PCA对数据细节描述能力的不足,用ICA代替PCA同时进行形状和纹理模型建模,并对独立分量快速排序,形成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改进型主动外观模型(ICA-AAMs),分割MRI中椎体;以分割结果基础,使用MD... 提出一种基于腰椎MRI分割的图像分析框架。针对PCA对数据细节描述能力的不足,用ICA代替PCA同时进行形状和纹理模型建模,并对独立分量快速排序,形成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改进型主动外观模型(ICA-AAMs),分割MRI中椎体;以分割结果基础,使用MDL准则获得腰椎生理曲线的最佳拟合函数,用该曲线曲率来计算腰椎前凸角,通过椎终板间的倾斜灰度投影来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实验表明,改进型ICA-AAMs的腰椎椎体分割具有更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腰部生理参数定量分析也更为准确客观。系统不但以提供客观的量化信息的方式减轻了医生重复繁琐的工作,而且可以不断拓展,为计算机辅助诊断腰部疾病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图像分割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主动外观模型 腰椎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正常人腰椎间盘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亮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为国人开展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dicsnucleus,PDN)置换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6例正常人的腰椎间盘(男44例,女12例)MRIT2加权像中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前、中、后高度进行了测量。所选PDN假体为目前统一规格... 目的:为国人开展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dicsnucleus,PDN)置换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6例正常人的腰椎间盘(男44例,女12例)MRIT2加权像中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前、中、后高度进行了测量。所选PDN假体为目前统一规格:前后径为12mm,高度分别为5mm、7mm、9mm。结果:髓核矢状径、横径及椎间隙高度均数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髓核矢状径均大于12mm,但大于24mm在L2/3中为23.2%,L3/4中21.4%,L4/5中21.4%,L5/S1中16.1%。椎间隙后高较低,5mm^9mm者在L2/3中为85.7%,L3/4中82.1%,L4/5中82.1%,L5/S1中58.9%,大于9mm者L2/3中0%,L3/4中1.8%,L4/5中1.8%,L5/S1中3.6%。结论:国人中大多数人腰椎间盘内仅可容纳单枚PDN假体,适合高度为5mm或7mm,可因人而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腰椎间盘 mri测量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MS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锐 莫贤福 胡绍勇 赵英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17,共5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查,18例患者行MRI平扫,2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和增强T1WI压脂序列扫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MSCT和MRI对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析骨突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MSCT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0.2%、58.5%(P>0.05),MRI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3%(P>0.05)。MSCT和MRI对AS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S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突关节病变可以出现于起病1年内及椎体病变产生之前。结论 MSCT和MRI均能够显示腰椎骨突关节病变;骨突关节病变可出现在AS早期,早于椎体病变,提示该征象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S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骨突关节 多排螺旋CT mri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特征及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郑生 曹勇 +4 位作者 侯克东 王岩 朱守荣 肖嵩华 刘保卫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临床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退行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X线、CT和MRI的特点。退行性腰椎不稳定的临床参考标准以过伸、过屈的侧位X片的典型特征作为主要的诊断...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临床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退行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X线、CT和MRI的特点。退行性腰椎不稳定的临床参考标准以过伸、过屈的侧位X片的典型特征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椎体滑移超过4mm,或椎间隙角度相差≥15°认为有意义。前后位、侧位及CT、MRI表现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依据本研究的诊断参考标准,前后位片出现典型变化的105例,占67%,侧位片有特征性改变的111例,占72%,动力位(过伸过屈位)片呈特征性改变的146例,占95%,双斜位片出现特征改变的46例,占30%。CT和MRI检查的患者影像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结论:X线、CT、MRI是诊断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重要方法,其特征性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改变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X线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脂肪抑制序列在早期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军 霍敏华 +6 位作者 张雷 索凌云 任转琴 陈涛 李静 苟晓光 李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价值,优化腰椎的MRI扫描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价值,优化腰椎的MRI扫描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炎性渗出性病变优于常规MRI(P<0.05);而对于关节骨质退变的观察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行常规MRI检查的同时应加扫轴位薄层脂肪抑制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退变 磁共振成像 脂肪抑制序列
下载PDF
动态MRI评价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退变与节段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伟 王冰 吕国华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重塑、Modic改变及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男249例,女171例)下腰痛患者共2 100个腰椎节段,采用动态MRI技术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统计各节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重塑、Modic改变及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男249例,女171例)下腰痛患者共2 100个腰椎节段,采用动态MRI技术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统计各节段的椎间位移和椎间角度变化,分析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凹陷型、平坦型和不规则型),Modic改变(0~3型),椎间盘退变(Ⅰ~Ⅴ级)与腰椎节段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终板凹陷型(63.24%)、2型Modic改变(71.79%)和Ⅱ级椎间盘退变(40.33%)最常见;1~3型Modic改变在不规则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腰椎终板中的发生率依次减少,而椎间盘退变程度在凹陷型、平坦型和不规则型腰椎终板中依次加重,同样椎间盘退变程度随着腰椎终板0~3型Modic改变亦逐渐加重;腰椎椎间位移在不规则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腰椎终板节段中依次增加,而椎间角度变化相反,在不规则型腰椎终板节段中最大,在凹陷型腰椎终板节段中最小;腰椎终板2型Modic改变节段椎间位移最大,而椎间角度变化在Modic改变各型中依次增加。结论腰椎终板重塑与Modic改变可能参与机体对抗节段过度活动的调节机制,与腰椎节段活动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活动度 mri 终板退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的MRI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继先 梁志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32-134,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病变的类型、强化程度及对周围... 目的探讨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病变的类型、强化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感染程度等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扫描整体正确诊断率为88%。对并发冷脓肿型患者诊断率为91.3%。误检率为2%(1/50)。MRI影像特征:病灶区T1WI信号由高减低;T2WI信号呈现增强特征;平扫STAIR序列,信号以高为主。增强扫描时,病灶区骨质被破坏,周围肌肉有不均匀强化。结论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在MRI影像中有着典型的影像特征,MRI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结核 L3-L5 mri影像特征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腰椎MRI中的降噪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雨 徐旭 +6 位作者 肖奕 曾令明 曾文 夏春潮 张树恒 罗曼 李真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0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腰椎MRI的降噪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临床要求行腰椎MR检查的患者53例。使用1.5T MR及脊柱线圈单元行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脂肪抑制成像(T2-Weighted Fa...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腰椎MRI的降噪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临床要求行腰椎MR检查的患者53例。使用1.5T MR及脊柱线圈单元行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脂肪抑制成像(T2-Weighted Fat Suppressed Image,T2WI-FS)、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和横断位T2WI序列扫描,获得原始图像(A组),利用常规滤波重建获得图像(B组)和深度学习重建获得图像(C组)。使用定量指标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图像锐利度评估各序列3组图像的SNR和锐利度。由两位放射医师对图像的整体质量、噪声、对比度和伪影进行评分和分析,两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所有腰椎序列的PSNR值均升高(P值均<0.05),T1WI、STIR和横断位T2WI的图像锐利度值升高(P值均<0.05)。C组的T1WI的噪声、对比度分辨率和伪影以及其他序列的整体图像质量、噪声、对比度分辨率和伪影的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A、B两组(P值均<0.05)。结论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在腰椎常规序列图像中的降噪效果良好,提高了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图像降噪
下载PDF
飞行员下腰痛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启良 甘璐 +7 位作者 王瀚 魏丛然 王栋 王迪 毛建鑫 胡学昱 杨柳 罗卓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飞行员下腰痛(LBP)患者腰椎MRI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某空军医院因LBP入院治疗的飞行员75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至医院体检的健康飞行员7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椎间盘、椎体和... 目的探讨飞行员下腰痛(LBP)患者腰椎MRI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某空军医院因LBP入院治疗的飞行员75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至医院体检的健康飞行员7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椎间盘、椎体和终板、小关节及多裂肌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重度小关节退变、小关节积液、Modic改变、Schmorl结节的发生率及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膨出和纤维环后方高信号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Modic改变、Schmorl结节、小关节退变和积液、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率与飞行员LB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飞行员LBP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飞行员 腰椎退行性变 mri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秋俊 夏巍巍 姜新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6期20-22,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镇江三五九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疑似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均予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镇江三五九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疑似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均予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效能及分型诊断准确性,另根据骨折损伤时间将患者分为新鲜骨折组与陈旧骨折组,比较两组MRI征象的差异。结果MRI诊断符合率为98.57%、灵敏度为98.57%,高于CT检查的88.57%、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5.143,P<0.05)。MRI、CT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8.57%、85.71%。MRI下陈旧性骨折组椎体滑脱率、骨小梁结构紊乱率、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率,均高于新鲜骨折组,骨折线清晰率、脊柱损伤出血率、脊柱旁软组织影率低于新鲜性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效能以及分型诊断准确率比多层螺旋CT高,且有利于识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压缩性骨折 分型诊断 新鲜骨折 陈旧骨折
下载PDF
腰椎Modic改变与终板缺损体积和形态的联系及二者与腰痛相关性的研究
13
作者 施能超 宋昊 +3 位作者 曹录民 刘栋 王啸 华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18,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dic改变分为两组:Modic改变组(204例)和无Modic改变组(197例),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并评估两组患者腰椎终板缺损的形态,分为典型形态组(凹陷形、三角形、圆形)和非典型形态组(矩形、不规则形)。测量Modic改变204例患者Modic改变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分数。分析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的相关性。根据所有患者椎间盘退变等级分组,对每组患者分别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分组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患者腰痛情况,对不同终板缺损形态与是否合并Modic改变患者腰痛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典型形态组共369个椎体,152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非典型形态组共191个椎体,149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17±0.014,无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08±0.007。非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0.20±0.13,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Modic改变体积分数0.1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的变化呈线性正相关(P<0.001)。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与形态有着相关性(P<0.05);在椎间盘重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有着相关性(P<0.001),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形态之间未见相关性(P>0.05)。共随访65例患者腰痛情况,有30例患者出现腰痛症状(Modic改变组24例,无Modic改变组6例),终板缺损合并Modic改变的患者腰痛患病率高于单纯终板缺损患者(P<0.05),不同终板缺损形态患者腰痛患病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非典型组形态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普遍大于典型形态组;合并Modic改变患者中腰痛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终板缺损 mri 腰痛 腰椎退行性变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兰俊 陈其昕 +1 位作者 翟晓军 陈之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椎间隙的角度以及腰椎曲度。结果:(1) 椎间隙高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椎间隙角度以及腰椎曲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椎间隙的角度和腰椎曲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形态 腰椎曲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腰椎疾患诊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连顺 李家顺 +4 位作者 董力军 赵定麟 刘洪奎 施增儒 马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6-189,共4页
报告腰椎疾患62例,包括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全部病例经后进路手术,施行椎间盘突出物摘除和神经根减压术。经手术证实,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为85.5%,其中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为90.4%,而椎管狭窄为81.1%。对MRI的认识和在... 报告腰椎疾患62例,包括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全部病例经后进路手术,施行椎间盘突出物摘除和神经根减压术。经手术证实,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为85.5%,其中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为90.4%,而椎管狭窄为81.1%。对MRI的认识和在腰椎疾患诊断评价作了讨论。作者认为MRI是一种精良的新技术,但也并非万能。为提高诊断符合率,必须提高对MRI的认识和检查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 诊断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涛 郑明辉 +2 位作者 王翔 冯仕烽 瞿东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形态,了解RNRs与节段椎管狭窄的关系,探讨RNRs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4例,行仰卧位MRI检查,观察矢状位椎管内...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形态,了解RNRs与节段椎管狭窄的关系,探讨RNRs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4例,行仰卧位MRI检查,观察矢状位椎管内马尾神经走行及形态,分为RNRs(+)和RNRs(-),并测量狭窄节段椎管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椎管有效截面积,统计学比较分析RNRs(+)与狭窄节段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1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61例,女73例,年龄24~80岁(平均54.4±13.6岁),RNRs(+)43例,RNRs(-)91例,RNRs形态分为"藤索"型29例(67.44%,29/43),"葡萄串珠"型6例(13.95%,6/43),"蛇纹石"型8例(18.60%,8/43)。RNRs(+)组椎管有效截面积明显小于RNRs(-)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尾神经冗余征见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发生与椎管绝对性狭窄有关,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管狭窄 马尾神经 mri
下载PDF
正常成人腰椎间盘相关参数的测量和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白文媛 顾洪生 +1 位作者 廖振华 刘伟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间盘相关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腰椎结构特征的人工腰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提供参数值,同时提供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数据,为临床诊断腰椎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自2010.1~2013.1间,腰背痛患者的MRI阴性图像资料300例(...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间盘相关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腰椎结构特征的人工腰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提供参数值,同时提供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数据,为临床诊断腰椎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自2010.1~2013.1间,腰背痛患者的MRI阴性图像资料300例(男136例,女164例)。分别测量L1/2~L5/S15个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后高、角度以及L2/3~L5/S14个节段的椎间盘矢径、横径和髓核矢径、横径。结果各测量值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差异显著,且测量值多为男性大于女性。节段差异显著(P<0.05),椎间盘前高和角度的测量值随着节段增加而递增,中高、后高、椎间盘矢径和横径、髓核矢径和横径的测量值除L5/S1节段外都随着节段的增高而递增。各节段椎间盘的矢径和横径,髓核的矢径和横径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腰椎间隙高度测量对腰椎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在设计人工腰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时应考虑性别和节段差异,并且应符合矢径和横径间的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人工髓核 腰椎 测量 mri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的T2~*mapping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洁 詹勇 +2 位作者 张衡 李钦海 向子云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1.5 T 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腰腿痛患者行腰椎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矢状位T2*mapping成像,并应用AW4.5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采用Pfirrmann标准对纳入研究的732个椎间盘进行退变... 目的探讨1.5 T 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腰腿痛患者行腰椎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矢状位T2*mapping成像,并应用AW4.5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采用Pfirrmann标准对纳入研究的732个椎间盘进行退变分级,定量分析不同分级间椎间盘的T2*值变化特点,分析T2*值与椎间盘退变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732个椎间盘中,PfirrmannⅠ级26个(3.6%)、Ⅱ级47个(6.4%)、Ⅲ级233个(31.8%)、Ⅳ级390个(53.3%)、Ⅴ级36个(4.9%)。腰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T2*值均随分级增加而减小;除Ⅰ级与Ⅱ级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Ⅱ级与Ⅲ级纤维环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T2*值与Pfi 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68,P<0.05;r=-0.54,P<0.05)。结论 1.5 T MRI T2*mapping能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客观、定量评估,腰椎间盘T2*值与Pfi rrman分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退变 mri T2*mapping成像
下载PDF
老年腰椎后皮下水肿样信号改变与腰椎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晓 唐光才 +1 位作者 陈慧 王雪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677-3680,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行性变、Modic终板退变和小关节退变、强直性脊柱炎和感染性脊柱炎与腰椎后皮下水肿样信号改变(PLSE)的关系。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65岁以上患者,进行短时反转恢复序列MRI检查并由...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行性变、Modic终板退变和小关节退变、强直性脊柱炎和感染性脊柱炎与腰椎后皮下水肿样信号改变(PLSE)的关系。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65岁以上患者,进行短时反转恢复序列MRI检查并由两位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共同判读有无PLSE,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PLSE与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共324例,年龄65~97岁,平均78.31岁;椎间盘退变,Modic终板退变合并小关节退变,强直性脊柱炎及感染性脊柱炎4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患者有PLSE,其中椎间盘退变患者17%,Modic终板退变合并小关节退变患者2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4%,感染性脊柱炎患者53%;在Modic终板退变合并小关节退变患者中,年龄与PLSE有相关性(P<0.05)。除感染性脊柱炎外,其余各组PLSE与BMI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PLSE与老年各种退行性、免疫性和感染性腰椎疾病有关,特别是在肥胖患者中,PLSE很可能是腰椎疾病的早期表现,影像科医师应重视PLSE征象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后皮下水肿样信号改变 腰椎疾病
下载PDF
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策 张丰艺 +3 位作者 夏振元 廖丽岚 潘云学 彭起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75例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分析脂肪增多部位、形态特征以及硬膜囊盲端位置和受压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硬膜外脂肪均呈绫带... 目的探讨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75例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分析脂肪增多部位、形态特征以及硬膜囊盲端位置和受压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硬膜外脂肪均呈绫带状,位于硬膜囊腹侧72例,背侧3例。轻度21例,仅2例(9.5%)硬膜囊受压,矩形1例,不规则1例,盲端随机位于S1椎体节段平面。中度31例,14例(45.2%)硬膜囊受压,不规则8例,“Y”形4例,三角形2例,24例(77.4%)盲管位于S1中部至L5下缘平面。重度23例,硬膜囊均明显受压(100.0%),表现为“Y”形9例,不规则形7例,星形3例,点线形3例,三角形1例,19例(82.6%)盲端约平于L5下缘平面。结论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分级越高,硬膜囊受压比例越高,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示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腰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