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222和丁香酚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鳃及肝脏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希尧 区又君 +3 位作者 徐淑玉 林欣 李加儿 肖裕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和肝脏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设置7个浓度的MS-222(20、30、35、40、45、50、60 mg/L)和7个浓度的丁香酚(5、10、20、25、30、40、50 mg...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和肝脏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设置7个浓度的MS-222(20、30、35、40、45、50、60 mg/L)和7个浓度的丁香酚(5、10、20、25、30、40、50 mg/L),分析不同处理对平均全长4.5(±0.5)cm、平均体质量1.5(±0.5)g的四指马鲅幼鱼的静水麻醉效应。【结果】当MS-222浓度不小于35 mg/L时,麻醉467 s后幼鱼开始出现应激反应;浓度为50 mg/L时可将部分幼鱼诱导进入麻醉期,浓度为60 mg/L时可在293 s后将全部幼鱼诱导进入麻醉期。丁香酚浓度不小于25 mg/L时,麻醉291 s后幼鱼开始出现应激反应;浓度为30 mg/L时可将部分幼鱼诱导进入麻醉期;浓度为40、50 mg/L时,分别可以在194 s和102 s将全部幼鱼诱导进入麻醉期。随着MS-222和丁香酚浓度的升高,幼鱼进入同一麻醉时期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高浓度下四指马鲅幼鱼进入麻醉时期的时间过快,超过耐受值可能对鱼体产生一定毒害作用,导致鱼体死亡。观察幼鱼组织病理切片发现,随着MS-222和丁香酚浓度的升高,幼鱼肝细胞出现空泡,排列紊乱,核内可见核溶解,肝板结构不清;鳃小片弯曲,末端肿大,严重者可胀破、脱落。【结论】适度的麻醉剂量可以降低鱼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减少耗氧,不同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5 mg/L除外)均可在3 min内对四指马鲅幼鱼产生镇静作用,当2种麻醉剂浓度过高、麻醉时间过长以及幼鱼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出现死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ms-222 丁香酚 麻醉 鳃组织 肝脏组织
下载PDF
MS-222对许氏平鲉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杨林 张邦胤 +5 位作者 孟振 孙晓璇 宋楚儿 张正 徐荣静 孙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本研究测试了不同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的麻醉效果,确定了3种规格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作用下达到深度镇静期(A2)和麻醉期(A4)的效应时间及最佳镇静、麻醉浓度和适宜运输浓度。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4.5±0... 本研究测试了不同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的麻醉效果,确定了3种规格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作用下达到深度镇静期(A2)和麻醉期(A4)的效应时间及最佳镇静、麻醉浓度和适宜运输浓度。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4.5±0.5)℃、pH为7.85、盐度为30、溶解氧浓度大于7.5 mg/L条件下,平均体质量为(10.11±2.13) g (W10)、(42.38±5.19) g (W40)和(80.79±6.65) g(W80)的3种规格幼鱼达到A2期和A4期的效应时间随麻醉剂浓度升高逐渐缩短,同一麻醉浓度下效应时间随体质量增加逐渐延长,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各规格幼鱼达A2期和A4期的效应时间与MS-222浓度的关系,效应时间为180s时,W10、W40和W80组达A2期对应的MS-222浓度分别为27.38、29.94和40.39 mg/L,达A4期对应的MS-222浓度分别为95.32、107.32和116.58 mg/L;A2期不同规格幼鱼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4期幼鱼呼吸频率随麻醉剂浓度升高逐渐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S-222浓度为30~50mg/L时,8h模拟运输中W10、W40和W80幼鱼存活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mg/L时,幼鱼运输存活率分别为60%、80%和100%,W10、W40和W80适宜运输浓度范围建议为27.38~50.00、29.94~50.00、40.39~60.00 mg/L。相关结果可为许氏平鲉不同规格幼鱼的安全转运、生物学实验的抗应激操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ms-222 麻醉 镇静
下载PDF
MS-222对墨瑞鳕麻醉效果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吕曼 董义超 +3 位作者 李蒙 于会国 郭建东 石英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为探索MS-222麻醉剂对墨瑞鳕(734.94±51.36 g)的麻醉效果,在水温18±0.5℃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10、0.15、0.20、0.30 mg·L^(-1))麻醉剂进行麻醉实验,并分析麻醉复苏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麻醉及复苏时间... 为探索MS-222麻醉剂对墨瑞鳕(734.94±51.36 g)的麻醉效果,在水温18±0.5℃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10、0.15、0.20、0.30 mg·L^(-1))麻醉剂进行麻醉实验,并分析麻醉复苏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麻醉及复苏时间效果上,麻醉有效浓度范围为0.185~0.227 mg·L^(-1)。麻醉期间,血清中的葡萄糖、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麻醉剂浓度增加,葡萄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皮质醇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仅在0.30 mg·L^(-1)组显著升高(P<0.05);超氧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复苏12 h后,葡萄糖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超氧歧化酶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皮质醇含量除0.10 mg·L^(-1)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除0.30 mg·L^(-1)组外,其他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综合考虑MS-222麻醉剂的麻醉效果及对墨瑞鳕机体的影响,麻醉剂浓度在0.20 mg·L^(-1)具有最佳效果。研究结果可为MS-222麻醉剂使用安全性及其麻醉机理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瑞鳕 ms-222 麻醉复苏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6
4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下载PDF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细华 朱永久 +3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施氏鲟 ms-222 麻醉 临床死亡
下载PDF
MS-222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长琳 陈四清 +2 位作者 何力 庄志猛 宋宗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9,共8页
在(23±0.2)℃海水温度下,测定了MS-222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成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用半滑舌鳎成鱼体长25-40cm,体质量300~1500g。实验设计的MS-22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0mg/L和90-240mg/L... 在(23±0.2)℃海水温度下,测定了MS-222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成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用半滑舌鳎成鱼体长25-40cm,体质量300~1500g。实验设计的MS-22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0mg/L和90-240mg/L。结果显示,鱼体在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增加,最终麻醉程度达到4期以上呼吸频率开始下降。MS-222麻醉半滑舌鳎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10mg/L。在此浓度范围内,鱼体能够在3min之内达到4期麻醉状态,5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MS-222溶液中浸浴15min后成活率为100%。鱼体在180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21min内,复苏时间相差不大,为100s左右。5尾半滑舌鳎在180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min,然后在空气中暴露3min,连续麻醉6次,每次间隔24h,复苏时间差异不显著。实验证明,MS-222麻醉半滑舌鳎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反复麻醉没有明显的耐受性,是一种理想的水产用麻醉剂。文中还对MS-222用于半滑舌鳎麻醉运输及人工授精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麻醉 有效质量浓度 半滑舌鳎
下载PDF
渔用麻醉剂MS-222、丁香酚在鲜活水产品运输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苏明明 孙兴权 +3 位作者 杨春光 彭心婷 刘慧颖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海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海产品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口感和价值,所以对海产品的保鲜及运输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已有多种方法运输鲜活海产品,如充氧保活,麻醉保活,冰温无水保活等。充氧保活、冰温无水保活的方... 海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海产品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口感和价值,所以对海产品的保鲜及运输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已有多种方法运输鲜活海产品,如充氧保活,麻醉保活,冰温无水保活等。充氧保活、冰温无水保活的方法成本较高,保活时间较短,不适合长途运输;而丁香酚和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烷磺酸盐(MS-222)的低毒及其保鲜时间长等特性,被多个国家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渔用麻醉剂MS-222、丁香酚在水产品运输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探讨了渔用麻醉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希望能为我国渔用麻醉剂的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麻醉剂 ms-222 丁香酚 鲜活水产品
下载PDF
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明 柳学周 +2 位作者 徐永江 兰功刚 倪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1-537,共7页
不同水温(15℃、20℃和25℃)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对圆斑星鲽成鱼的麻醉效果不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6个和4个时期。15℃、20℃和25℃时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的有效质量... 不同水温(15℃、20℃和25℃)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对圆斑星鲽成鱼的麻醉效果不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6个和4个时期。15℃、20℃和25℃时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实验结果表明:高水温条件下成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麻醉剂浓度较低;15℃、20℃和25℃温度下在各自的有效质量浓度(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范围内,浓度越高鱼体达到A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无明显差异。随着水温的升高,同等麻醉浓度的麻醉剂对圆斑星鲽的麻醉效果逐渐增强。MS-222麻醉圆斑星鲽的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是一种理想的鱼用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麻醉 圆斑星鲽 有效质量浓度
下载PDF
MS-222麻醉许氏平鲉幼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官曙光 关健 +5 位作者 刘洪军 郑永允 刘梦侠 高翔 于道德 张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研究和评估了使用不同浓度MS-222麻醉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的效果。根据行为特征可将幼鱼的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幼鱼达到IV期麻醉之前呼吸频率略微增加,达到IV期麻醉时呼吸频率较明显下降。... 研究和评估了使用不同浓度MS-222麻醉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的效果。根据行为特征可将幼鱼的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幼鱼达到IV期麻醉之前呼吸频率略微增加,达到IV期麻醉时呼吸频率较明显下降。低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幼鱼的呼吸频率影响较小,在质量浓度20~80 mg/L的MS-222液中3个规格的幼鱼呼吸频率较对照无显著差异;幼鱼在高质量浓度MS-222液(≥100 mg/L)中呼吸频率显著下降,甚至停止呼吸进入休克状态。浓度越高,幼鱼入麻时间越短,复苏用时越长;幼鱼个体规格越大,需麻醉时间越长,复苏用时也越长。MS-222麻醉全长28.5~95.0 mm许氏平鲉幼鱼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0~100 mg/L。鱼体麻醉与死亡时刻间隔很短,达到IV期麻醉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否则会导致鱼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 ms-222 麻醉
下载PDF
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秀华 张烨伟 杨春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 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50mg/L。实验表明,将麻醉剂浓度从50mg/L提高到200mg/L,供试鱼被麻醉的时间由288s缩短至50s,复苏时间由94s延长至106s;用60、100和200mg/L的麻醉液持续麻醉后,可获得100%复苏率的最长麻醉时间分别为64、32和32min,牙鲆经MS-222麻醉后抗露干时间延长。牙鲆麻醉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旦复苏,牙鲆24h内的存活率可达100%。实验表明,MS-222的合理麻醉浓度为60mg/L,此浓度下最长麻醉时间为64min,麻醉露干时间应低于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麻醉剂ms-222 理想麻醉剂浓度 复苏
下载PDF
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甘静雯 邱绍扬 +1 位作者 许忠能 林小涛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并测定了斑马鱼(Daniorerio)在不同MS-222浓度处理下的麻醉行为、斑马鱼在高剂量MS-222致死过程中的行为变化、MS-222对斑马鱼摄食条件反射的影响。试验表明:(1)斑马鱼的麻醉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分为不被麻醉(Ⅰ)...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并测定了斑马鱼(Daniorerio)在不同MS-222浓度处理下的麻醉行为、斑马鱼在高剂量MS-222致死过程中的行为变化、MS-222对斑马鱼摄食条件反射的影响。试验表明:(1)斑马鱼的麻醉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分为不被麻醉(Ⅰ)、轻度麻醉(Ⅱ)、中度麻醉(Ⅲ)深度麻醉(Ⅳ);(2)不同MS-222浓度下斑马鱼进入不同麻醉程度的时间有差异;(3)经MS-222处理900s过程中,80-90mg?L-1浓度组进入Ⅲ级麻醉程度并有100%的存活率,而麻醉浓度在100mg?L-1以上时可以迅速在49s内使鱼进入Ⅲ级麻醉程度以及在178s后即可进入Ⅳ级麻醉程度,并在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的过渡中死亡,存活率不超过10%;(4)MS-222对摄食条件反射影响的试验中,光刺激-不麻醉、无光刺激-不麻醉、光刺激-麻醉、无光刺激-麻醉四组班马鱼从投喂到摄食所用时间分别为12.06±1.34s、13.20±1.13s、56.56±56.48s、36.20±25.74s,麻醉组的摄食速度慢于对照组,说明MS-222影响了斑马鱼的摄食条件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ms-222 行为
下载PDF
MS-222用于几种活鱼运输的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洁 黄永涛 +3 位作者 黄二春 李唐亭 毛德荣 崔冶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6,共3页
MS-222用于几种活鱼运输的效果@任洁@黄永涛@黄二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李唐亭@毛德荣¥潜江市熊口镇科学技术委员会@崔冶建¥湖北医科大学MS—222用于几种活鱼运输的效果任洁黄永涛黄二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MS-222用于几种活鱼运输的效果@任洁@黄永涛@黄二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李唐亭@毛德荣¥潜江市熊口镇科学技术委员会@崔冶建¥湖北医科大学MS—222用于几种活鱼运输的效果任洁黄永涛黄二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1)李唐亭毛德荣(潜江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鱼 运输 ms-222 尼龙袋充氧密闭
下载PDF
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皮质醇、乳酸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忠波 胡培培 +2 位作者 刘汝鹏 胡伟华 樊启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水平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C1-C4组的DO、p H随运输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各组的DO和p H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1-C4组的氨氮(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各组的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都显著。运输时间T〈6 h时,MS-222刺激翘嘴鲌,不利于运输,运输时间T〉6 h时,MS-222能显著降低其应激水平及代谢强度,其中C4组皮质醇、乳酸含量最低,C3、C4组水质条件最好,其适宜的麻醉剂浓度为15-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时间 ms-222浓度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全鱼皮质醇水平 全鱼乳酸水平 水质
下载PDF
MS-222对大鲵麻醉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维 王启军 +4 位作者 赵虎 张红星 Andy Kouba 张璐 Ruth Marcec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观测MS-222对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的麻醉效果。12~15℃水温下,使用0.6 g/L MS-222对16尾4.7龄宁陕县东河的大鲵和16尾2.7龄周至县黑河的大鲵进行浸浴麻醉,每间隔5 min,观测个体的逃匿反应、翻正反射及痛感反应,记录个体麻... 观测MS-222对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的麻醉效果。12~15℃水温下,使用0.6 g/L MS-222对16尾4.7龄宁陕县东河的大鲵和16尾2.7龄周至县黑河的大鲵进行浸浴麻醉,每间隔5 min,观测个体的逃匿反应、翻正反射及痛感反应,记录个体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0.6 g/L MS-222对大鲵进行浸浴处理,32尾个体均达到深度麻醉,所需时间为11~30 min,苏醒时间为30~180 min;体重与麻醉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320),水温与麻醉时间呈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 r=-0.698)。试验过程中没有个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麻醉 ms-222 浸浴 ms-222
下载PDF
MS-222在鱼体内的分布及排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洁 崔冶建 +2 位作者 付亚平 胡建民 罗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彭泽鲫在浓度为20ppm的MS-222溶液中浸浴48小时后,鱼体内所吸收的MS-222平均量为16.47微克/克鱼组织。其中每克鱼肉中所含的MS-222量仅为12.93微克。将彭泽鲫转入清水中贮养12小时后,鱼肉中所含的MS-222基本排出。鱼体内MS-22... 彭泽鲫在浓度为20ppm的MS-222溶液中浸浴48小时后,鱼体内所吸收的MS-222平均量为16.47微克/克鱼组织。其中每克鱼肉中所含的MS-222量仅为12.93微克。将彭泽鲫转入清水中贮养12小时后,鱼肉中所含的MS-222基本排出。鱼体内MS-222基本排完约需3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ms-222 镇静剂 鱼体 分布 排出
下载PDF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田家元 王京树 +2 位作者 万建义 唐大明 朱滨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0,共4页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麻醉 史氏鲟 中华鲟
下载PDF
MS-222和苯唑卡因麻醉后罗非鱼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4 位作者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5-29,共5页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6.05±1.71)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抽取尾部静脉血,研究血清中K^+、Na^+、Cl^-、Ca^(2+)等4种无机离子水平变化以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MS-...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6.05±1.71)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抽取尾部静脉血,研究血清中K^+、Na^+、Cl^-、Ca^(2+)等4种无机离子水平变化以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MS-222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Na+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逐步升高,Ca^(2+)浓度呈现出峰谷式波动,各离子浓度变化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l-(0.911 6)、K+(-0.551 9)、Na^+(0.337 5)、Ca^(2+)(0.208 9),红细胞数升高的同时发生了Cl-外流;2)随苯唑卡因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峰谷式波动,Na+浓度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呈现小幅波动,Ca^(2+)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离子浓度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a^(2+)(0.970 1)、Na^+(0.315 2)、Cl^-(0.265 3)、K^+(-0.049 9),红细胞数降低的同时发生了Ca^(2+)内流;3)两种药物处理后,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次序基本一致,均为K^+-Na^+最高,其次是K^+-Cl^-和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麻醉 ms-222 苯唑卡因 无机离子 红细胞
下载PDF
MS-222和丁香酚对四川华吸鳅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小江 熊俐灵 +2 位作者 吴建顾 亓鲁 王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酚这2种麻醉剂对其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Oxygen-nitrogen ratio, O/N)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1的MS-222或24 mg·L^-1的丁香酚可显著降低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MS-222浓度升高而降低,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这2种麻醉剂胁迫下,当水温为14~26℃时,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O/N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O/N为8.0-19.4,不同温度组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MS-222质量浓度为1.5 mg·L^-1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可使四川华吸鳅进入麻醉剂Ⅱ期(镇静期),可推荐为活鱼运输麻醉剂量,且以低温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吸鳅 ms-222 丁香酚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民强 汪开毓 +2 位作者 王均 陈德芳 黄凌远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31,共6页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鲴[(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鲴[(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斑点叉尾鲴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变化较小,MS-222质量分数在100~160mg·L。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当MS-222质量分数为100mg·L-1,水温在18~3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斑点又尾鲴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明显增加,水温在26—30℃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水温26℃条件下,当MS-222质量分数小于等于60mg·L-1时,斑点叉尾鲴的麻醉时间较长;Ms-222质量分数为80mg·L-1和100mg·L-1时,斑点又尾鲴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10min;MS-222质量分数在大于等于120mg·L-1时,斑点叉尾鲴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3min。用不同质量分数的MS-222对斑点叉尾鲴进行麻醉时,斑点叉尾鲴每分钟呼吸频率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斑点叉尾鮰 麻醉 复苏
下载PDF
MS-222对锦鲤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诗水 王洪凯 李晓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628,共3页
在水温为17~18℃条件下研究了麻醉剂MS-222对锦鲤(Cryprinus carpiod)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MS-222对锦鲤的麻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经历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的行为变化;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表现出达到麻醉状态所... 在水温为17~18℃条件下研究了麻醉剂MS-222对锦鲤(Cryprinus carpiod)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MS-222对锦鲤的麻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经历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的行为变化;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表现出达到麻醉状态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苏醒时间逐渐增加的趋势。MS-222浓度为40 mg/L时,锦鲤进入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所需时间分别为259、901和1 011 s,苏醒时间为82 s,对锦鲤的麻醉效果较好。建议在锦鲤麻醉实践操作中,采用浓度为40 mg/L的MS-222进行麻醉,麻醉时间为90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Cryprinus carpiod) ms-222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