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MUC4启动子驱动HSV-TK腺病毒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衍 韩晟 +1 位作者 薛妍 刘文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构建人MUC4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研究其对胃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MUC4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克隆MUC4启动子区625bp活性序列,利用重组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其在SGC-7901胃腺癌细胞及NUGC4胃印戒... 目的:构建人MUC4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研究其对胃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MUC4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克隆MUC4启动子区625bp活性序列,利用重组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其在SGC-7901胃腺癌细胞及NUGC4胃印戒细胞癌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以AdEasyTM腺病毒系统为载体,构建MUC4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与前体药物GCV联合,检测其对上述两种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MUC4蛋白在两种胃癌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均有表达,而在成纤维细胞中无表达。克隆的MUC4启动子片段在SGC-7901和NUGC4细胞中具有强转录活性,转录活性高于强启动子SV40,而NIH3T3成纤维细胞系中几乎无转录活性。MUC4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与GCV联合能够诱导SGC-7901和NUGC4胃癌细胞凋亡,产生特异性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人MUC4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对SGC-7901和NUGC4胃癌细胞具有靶向杀伤作用,MUC4启动子可以作为胃癌靶向基因治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4 启动子 转录活性 基因治疗 腺病毒
下载PDF
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表达
2
作者 高文涛 卫积书 +2 位作者 吴竣立 孟凯 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58-1362,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含有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COS-7。方法:多参数分析预测MUC4抗原HLA-A1、HLA-A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kozac序列、引导序列以及通用Th表位PARDE和多表位基因串连后合成嵌合全基因。嵌合基因... 目的:构建含有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COS-7。方法:多参数分析预测MUC4抗原HLA-A1、HLA-A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kozac序列、引导序列以及通用Th表位PARDE和多表位基因串连后合成嵌合全基因。嵌合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Adshuttle-CMV-PE。酶切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的BJ5183菌进行同源重组。PacⅠ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子,脂质体介导转染Ad293细胞,通过观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rAd-PE)。Ad293细胞反复感染冻融扩增病毒,流式细胞仪和TCID50检测病毒滴度。病毒颗粒感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SDS-Page分析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胰腺癌MUC4的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1010pfu/ml。SDS-Page发现在16kD处有一符合预期大小的蛋白表达。结论:该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为下一步胰腺癌的肿瘤疫苗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muc4 通用Th表位 嵌合基因 肿瘤疫苗
下载PDF
MUC4和MUC13基因在ETECF18抗性型和易感型梅山断奶仔猪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钦伟云 甘丽娜 +3 位作者 魏宗友 叶兰 包文斌 吴圣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9-964,共6页
MUC4和MUC13基因作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il,ETEC)F4的重要抗性候选基因,可能在断奶仔猪抗ETEC F18菌株的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试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MUC4和MUC13基因在梅山猪ETEC F18... MUC4和MUC13基因作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il,ETEC)F4的重要抗性候选基因,可能在断奶仔猪抗ETEC F18菌株的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试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MUC4和MUC13基因在梅山猪ETEC F18抗性型和易感型个体11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肌肉、胸腺、淋巴结、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显示,MUC4和MUC13基因在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胸腺和淋巴组织中,MUC4基因在抗性型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型个体(P<0.05);在肺脏组织中,MUC13基因在抗性型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型个体(P<0.05),且MUC13基因在抗性群体肠道中的表达水平较高。由此推测,MUC4基因在免疫组织、MUC13基因在肠道组织的高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保护和润滑肠道,从而抵抗ETEC F18菌株对机体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4基因 MUC13基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
下载PDF
消化道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颖谕 葛爱敏 +2 位作者 柏乾明 周晓燕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消化道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FISH法检... 目的探讨消化道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消化道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蛋白表达,FISH法检测FUS基因重排情况,RNA-seq法检测FUS融合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消化道LGFMS中男性4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38.3岁和40岁。发生于结肠2例,胃、直肠、小肠和肠系膜各1例。5例为手术标本,肿瘤最大径2~15 cm(平均7.9 cm),1例为穿刺活检标本。低倍镜下见肿瘤多位于消化道壁内,由交替性分布的胶原性区域和黏液样区域组成,两区之间有移行。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形态一致,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核深染,染色质均匀细腻,胞质呈淡嗜伊红色。核分裂象罕见,无坏死。瘤细胞呈长束状、交织状、漩涡状或杂乱状排列。1例肿瘤内见巨菊形团结构,其中央为放射状排列的胶原纤维,周围环绕多层瘤细胞。1例含有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样区域。免疫表型:6例瘤细胞均弥漫表达MUC4,1例弱表达EMA,2例灶性表达DOG1。Ki-67增殖指数为2%~5%。FISH检测4例均显示FUS基因断裂重排,1例RNA-seq检测显示FUS-CREB3L2融合基因。6例均获得随访信息,随访时间8~96个月,5例术后无复发,1例行保守治疗,病情无进展。结论原发于消化道的LGFMS极为罕见,易误诊为消化道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辅以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道LGFMS多呈惰性经过,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muc4 FUS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晏菲 马燕凌 李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3,713,共5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LGFMS)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通过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4、S-100、CD34、... 目的探讨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LGFMS)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通过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4、S-100、CD34、β-Catenin、SMA以及Ki-67等相关指标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FUS融合基因。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51.4岁。6例患者病变位于大腿,2例病变位于胸壁,1例位于腹壁以及1例位于腹股沟;10例均表现为孤立性肿块;肿瘤大小3.0~8.0 cm,平均直径5.2 cm。原发病例9例,复发病例1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低倍镜下,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形成细胞稀疏的胶原样区域和细胞相对较丰富的黏液样区域交替出现,肿瘤组织中可见少量弓形血管;高倍镜下,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罕见,无明显坏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10例肿瘤均呈MUC4强阳性,而S100、CD34、β-Catenin、SMA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5%。FISH检测结果示8例存在FUS基因易位。结论 LGFM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呈低度恶性,组织学以胶原化区域和黏液变区域交替出现为特点,MUC4是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标记物,FUS基因异常是其特异性的分子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 muc4 FUS融合基因
下载PDF
MUC4基因突变在经典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栓事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颖莹 刘惠 +12 位作者 李丽燕 李丽娟 王化泉 宋嘉 吴玉红 关晶 邢莉民 王国锦 瞿文 刘鸿 王晓明 邵宗鸿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MUC4基因突变在经典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血栓事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5例经典型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结果,总结经典型PNH患者MUC4... 目的探讨MUC4基因突变在经典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血栓事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5例经典型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结果,总结经典型PNH患者MUC4基因突变情况,分析经典型PNH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明确MUC4基因突变对经典型PNH患者血栓事件累积发生率和生存的影响。结果经典型PNH合并、不合并血栓事件患者的MUC4突变检出率分别为68.8%(11/16)、10.3%(3/29)(P<0.001),突变均发生在2号外显子。MUC4突变(OR=20.815,P=0.010)是经典型PNH患者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UC4突变组和无MUC4突变组血栓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8.6%(11/14)和16.1%(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显示合并、不合并血栓事件患者总生存(OS)率分别为(34.4±25.2)%、(62.7±19.3)%(P=0.045);合并、不合并MUC4突变患者的OS率分别为(41.7±29.9)%、(59.1±18.3)%(P=0.487)。结论 MUC4基因突变的经典型PNH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高,MUC4突变是经典型PNH患者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UC4基因突变可作为新的评估经典型PNH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基因 muc4 血栓事件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组织残疾基因同源物2、核连蛋白-2、黏蛋白4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营 赵光日 +2 位作者 吴蕴瑜 吕晓刚 黄高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754-758,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残疾基因同源物2(DAB2)、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黏蛋白4(MUC4)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正...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残疾基因同源物2(DAB2)、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黏蛋白4(MUC4)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DAB2、nucleobindin-2、MUC4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B2阳性率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时长36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至随访结束,DAB2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67%(20/30),明显高于DAB2蛋白阴性患者的19.23%(10/52);而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2.95%(14/61)、24.56%(14/57),明显低于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阴性患者的76.19%(16/21)、64.00%(1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得: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DAB2蛋白阴性、nucleobindin-2蛋白阳性、MUC4蛋白阳性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存在异常低表达,而nucleobindin-2、MUC4均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蛋白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残疾基因同源物2 核连蛋白-2 黏蛋白4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