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UC5AC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汪荣泉 房殿春 +1 位作者 罗元辉 刘为纹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揭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MUC5AC基因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正常胃粘膜中的浅表 1/ 3范围内... 目的 :揭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MUC5AC基因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正常胃粘膜中的浅表 1/ 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基因产物 ( 10 0 % ) ,肠化、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2 9.6%、10 0 %和 4 0 .0 %。胃癌组织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和浸润、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但MUC5AC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胃癌的Lau ren’氏分型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MUC5AC是组成胃粘膜的粘蛋白基因之一 ,在胃癌和癌前病变是下调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基因 胃肿瘤 癌前病变
下载PDF
人MUC5A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升锦 周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2-799,共8页
目的:克隆人黏蛋白/黏液素5AC(MUC5AC)基因启动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及转录靶向性。方法:运用Vector NT1软件包对MUC5AC基因5′端1 348 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A54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出人MUC... 目的:克隆人黏蛋白/黏液素5AC(MUC5AC)基因启动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及转录靶向性。方法:运用Vector NT1软件包对MUC5AC基因5′端1 348 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A54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出人MUC5AC基因5′端非翻译区大小为1 348 bp的片段并进行测序鉴定,再以扩增产物为模板对启动子进行5′端删除分析,分别扩增737 bp(-689/+48),372 bp(-324/+48),112 bp(-64/+48)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进行转录活性分析。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重组质粒的基础上建立MUC5AC启动子区SP-l结合位点和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并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的转染细胞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序列分析发现人MUC5AC基因5′端1 348 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成功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MUC5AC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372 bp片段为有活性的最小片段。NE可诱导含有MUC5AC启动子区NF-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NF-кB-MU)荧光素酶相对光强度增加,而NE不能诱导SP-l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SP-1-MU)荧光素酶表达增加。结论: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UC5AC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MUC5AC 5′上游序列中-324/-64位点存在参与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位于此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SP-1位点在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基因 启动子 基因序列分析 转录活性分析
下载PDF
肠化生黏膜微细结构与肠化亚型及CDX2、MUC2、MUC5AC异常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晓志 胡继春 庆琳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肠化生组织的表面小凹结构与肠化生亚型及尾部同源异型盒基因2(CDX2)、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拟行胃镜检查的84例门诊患者进行美蓝色素放大内镜检查,观察美蓝染色阳性区域的肠化生黏... 目的探讨胃黏膜肠化生组织的表面小凹结构与肠化生亚型及尾部同源异型盒基因2(CDX2)、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拟行胃镜检查的84例门诊患者进行美蓝色素放大内镜检查,观察美蓝染色阳性区域的肠化生黏膜的小凹结构特点。于相关部位取检,共取得标本91份,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奥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高铁二胺/奥辛蓝(HID/AB)染色,同时进行CDX2、MUC2、MUC5AC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黏膜小凹结构与肠化生亚型及肠化生细胞中CDX2、MUC2、MUC5AC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美蓝放大胃镜下肠化生黏膜表面小凹结构可分为四类:不规则斑点型(16例)、网格型(30例)、短棒型(23例)和绒毛型(22例),其中不规则斑点型与绒毛型两组中均表现为MUC5AC高表达,但不规则斑点型多提示为不完全性肠化生,而绒毛型表型多提示为完全性肠化生;网格型及短棒型是MUC5AC阴性肠化生黏膜的主要表型,MUC5AC在肠化生细胞内的表达与AB/PAS染色相关,而与HID/AB染色无关;CDX2、MUC2在所有肠化生标本中均为阳性表达(100%,91/91)。结论肠化生黏膜小凹结构的表型对初步判断肠化生亚型及其内黏蛋白的异常表达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化生 黏蛋白 小凹形态 尾部同源异型盒基因2 黏蛋白5AC
下载PDF
半滑舌鳎黏蛋白MUC5AC基因的克隆与结构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谭静 胡秀彩 +3 位作者 吕爱军 孙敬锋 刘小雪 廉正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51-56,共6页
黏蛋白作为鱼类黏液的主要成分,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黏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对其皮肤黏蛋白MUC5AC(即Cs MUC5AC)进行基因克隆及结构预测分析。结果获得CsMUC5AC基因片段的... 黏蛋白作为鱼类黏液的主要成分,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黏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对其皮肤黏蛋白MUC5AC(即Cs MUC5AC)进行基因克隆及结构预测分析。结果获得CsMUC5AC基因片段的长度为2 771 bp,推测编码917个氨基酸,预测所含5个抗原表位分布在314-321、507-516、578-589、748-762和811-826aa,3个结构域主要为C8(164-238,624-698 aa)、VWD(1-128,430-588 aa)和VWC(303-365,768-836 aa)。二级结构预测C8区主要由α-螺旋构成、VWD区以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蛋白亚基主要由VWD-C8-VWC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其与大菱鲆、攀鲈、罗非鱼黏蛋白MUC5AC亲缘关系较近,与分泌型黏蛋白家族自然聚为一支。以上结果为研究半滑舌鳎黏蛋白MUC5AC基因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黏蛋白 基因克隆 结构预测
下载PDF
人MUC5AC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孝芸 蓝楠 +2 位作者 张沄 王星 李国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09-2412,共4页
目的构建人MUC5AC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PCR技术克隆人MUC5AC启动子[(-1 300)^(+48)bp]长度片段的基因,将纯化的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利用酶切和测序进行重组质粒鉴定;将该... 目的构建人MUC5AC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PCR技术克隆人MUC5AC启动子[(-1 300)^(+48)bp]长度片段的基因,将纯化的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利用酶切和测序进行重组质粒鉴定;将该重组质粒克隆至p GL3-ehancer荧光报告基因载体上,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荧光报告基因转染至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分别用1 ng/m L的重组细胞因子IL-4和IL-13刺激细胞24 h,并设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用Promeg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lus1/Rlus2)。结果人MUC5AC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构建成功,IL-4和IL-13刺激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IL-4(21.666 7±2.081 67),IL-13(26.567 8±1.527 53),对照组(8.33±1.527 53);F=89.815,P=0.000]。结论 MUC5AC启动子核心区域为(-1 300)^(+48)bp范围,IL-4和IL-13可作用于该区域并促进MUC5AC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 启动子 荧光报告基因 IL-4 IL-13
下载PDF
氨气对4~6周龄肉鸡免疫器官中MUC5AC及E-cd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张进良 刘洪涌 +5 位作者 郭艳 李晴 杨广礼 张辽 崔艳艳 席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鸡处于高浓度氨气环境中免疫系统的变化,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经15,30,60,0 mg/m3氨气处理(A~D组)后的4~6周龄肉鸡法氏囊、胸腺及脾脏等免疫器官中相关免疫基因MUC5AC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6周龄时,B组肉鸡法... 为了研究鸡处于高浓度氨气环境中免疫系统的变化,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经15,30,60,0 mg/m3氨气处理(A~D组)后的4~6周龄肉鸡法氏囊、胸腺及脾脏等免疫器官中相关免疫基因MUC5AC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6周龄时,B组肉鸡法氏囊中MUC5AC与E-c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为D组的10倍左右(P<0.05);胸腺中MUC5AC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为D组的5倍左右(P<0.05),E-c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也升高但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中MUC5AC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也升高但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E-c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4周龄肉鸡法氏囊中E-cd和MUC5AC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升高,6周龄肉鸡胸腺中E-cd和MUC5AC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也有升高趋势;C组各周龄肉鸡脾脏中MUC5A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说明在肉鸡长时间受到氨气刺激时,MUC5AC和E-cd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器官差异,法氏囊具有囊腔,与胸腺和脾脏相比,E-cd基因的总体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这与上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免疫器官 muc5ac基因 E-cd基因 基因表达 肉鸡
下载PDF
Brg1通过STAT6促进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霜 邹文静 +6 位作者 王婷 王亚苹 丁凤霞 田代印 牛超 邹琳 符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研究染色质重构复合物核心催化亚基(Brg1)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Brg1-/-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2s上特异性条件敲低Brg1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 目的研究染色质重构复合物核心催化亚基(Brg1)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Brg1-/-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2s上特异性条件敲低Brg1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rg1敲低对照组(Brg1-/-)和Brg1敲低后构建哮喘模型组(Brg1-/-+哮喘),每组10只。哮喘组和Brg1-/-+哮喘组用鸡卵清蛋白(OVA)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收取标本,用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黏蛋白MUC5AC和IL-13的表达。糖原染色检测小鼠气道杯状细胞的增生和黏液分泌,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和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6、p-STAT6的表达。结果 Brg1-/-+哮喘组较哮喘组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均显著减少,BALF中IL-13、MUC5AC表达明显降低,肺组织MUC5AC m 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肺组织STAT6和磷酸化STAT6显著下调。结论 Brg1-/-敲低的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时气道黏液分泌较野生型小鼠减轻,其可能通过影响STAT6从而抑制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表明Brg1具有促进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rg1 muc5ac STAT6 黏液高分泌
下载PDF
MUC5AC在人类鼻息肉及下鼻甲黏膜上皮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海丽 郭永清 董震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9-650,i003,共3页
目的 :探讨MUC5AC与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黏液过量分泌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2 7例鼻息肉、1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及 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上皮MUC5AC的表达。结果 :鼻息肉黏膜上皮及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上皮MUC... 目的 :探讨MUC5AC与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黏液过量分泌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2 7例鼻息肉、1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及 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上皮MUC5AC的表达。结果 :鼻息肉黏膜上皮及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上皮MUC5AC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上皮 (P <0 .0 5 ) ,且MUC5AC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杯状细胞。结论 :MUC5AC在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上皮呈高表达 ,且阳性细胞为杯状细胞 ,表明MUC5AC确实对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黏液过量分泌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类 基因 muc5ac 鼻息肉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的MUCSAC表达及其信号通路
9
作者 黄玉仙 张文宏 翁心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诱导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及Luciferase分析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及NTHi对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诱导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及Luciferase分析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及NTHi对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21激活激酶(PAK)4磷酸化的协同作用。采用P38MAPK或EGF特异性抑制剂,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及PAK4 siRNA,判断对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MUC5AC表达的影响,并研究PAK4显性失活质粒对EGF及NTHi所致的P38MAPK及ERK协同激活的影响。结果在HM3、HeLa和HMEEC-1细胞mRNA及转录水平上,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基因表达。EGF及NTHi对P38MAPK、ERK、PAK4磷酸化有协同作用;P38MAPK、ERK特异性抑制剂或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PAK4siRNA,可显著抑制EGF对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的协同作用,PAK4显性失活质粒抑制EGF和NTHi诱导的P38MAPK和ERK磷酸化的协同作用。结论EGF通过PAK4依赖的P38MAPK及ERK细胞信号通路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菌 流感 表皮生长因子 MUCSAC 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类 信号传导 黏蛋白类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