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发现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MYBPC3基因错义突变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然 郭俊 +4 位作者 丁文虹 焦萌 李小燕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MYBPC3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收集5例IVNC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设计MYBPC3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MYBPC3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收集5例IVNC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设计MYBPC3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富集目标基因组区域DNA片段,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确定突变位点,并使用Sanger测序法在其一代亲属中验证。结果: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目标靶片段。在5例IVNC患者中,发现1例MYBPC3基因杂合非同义突变c.G1000A(p.E334K),该突变位于MYBPC3基因第13外显子中,测序深度249.65。经过数据分析与Sanger测序验证后,父亲发现此突变位点,母亲未发现提示突变的父亲的遗传。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 Cap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发现了MYBPC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mybpc3基因 目标基因捕获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MYBPC3基因p.Ile852Val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汀 陶琴 +1 位作者 何萍萍 张郁青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MYBPC3基因突变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对导致HCM的一种新型的MYBPC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纳入了1例HCM患者及其家系中的8个亲属,同时纳入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HCM患者家系及对照组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同时对... 目的:MYBPC3基因突变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对导致HCM的一种新型的MYBPC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纳入了1例HCM患者及其家系中的8个亲属,同时纳入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HCM患者家系及对照组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同时对HCM患者家系进行谱系分析、临床评估和基因分型。结果:在患者家系中,患者母亲及外祖父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测序发现患者及该2名亲属均存在MYBPC3基因p.Ile852Val杂合突变,其余5名亲属及健康对照组均无此突变。患者及其母亲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表现并不相同,外祖父长期卧床,症状较重,有严重胸闷气喘,在研究过程中猝死。结论:MYBPC3基因p.Ile852Val杂合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该突变为一种新型的导致HCM的基因突变,且携带该突变的HCM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 基因 表型差异性
下载PDF
MYBPC3基因双突变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
3
作者 王静 张梅 +3 位作者 吴桂鑫 王继征 宋雷 邵一兵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214-6219,共6页
目的 明确携带MYBPC3基因双突变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1999—201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HCM患者1 444例,行全外显子测序938例,行8个肌小节基因panel测序506例... 目的 明确携带MYBPC3基因双突变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1999—201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HCM患者1 444例,行全外显子测序938例,行8个肌小节基因panel测序506例。检出的8个肌小节致病基因的变异按照美国遗传和基因组学会指南标准进行致病性分类,并按照患者携带变异的情况分为MYBPC3双突变组、其他肌小节基因双突变组、单突变组及无突变组。通过T载体克隆测序对部分存有心肌组织的MYBPC3双突变患者进行基因型分型。随访终点为心血管死亡。结果 遗传检测显示12例(0.8%)患者携带MYBPC3基因双突变,65例(4.5%)携带位于其他肌小节致病基因的双突变,583例(40.5%)携带单个突变,781例(54.2%)没有检测到肌小节基因突变。在(6.9±4.5)年随访期间,MYBPC3基因双突变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患者(Log rank P=1.19×10^(-10))。MYBPC3双突变患者中,4例经鉴定为反式复合突变患者,与其余MYBPC3基因双突变患者相比较,随访期内心血管死亡风险无差异(Log rank P=0.23)。结论 MYBPC3基因双突变HCM患者预后较差,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基因 双突变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韦玲静 吕业坚 +6 位作者 甘宝江 黄杰 刘康 张盛 滕忠作 莫飞龙 叶香尘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56,共9页
为探明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的序列结构和组织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金边鲤体色变异调控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金边鲤MyBPC3基因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其组织表达量及该基因与TYR、TYRP1、TYRP2和MC-1R... 为探明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的序列结构和组织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金边鲤体色变异调控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金边鲤MyBPC3基因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其组织表达量及该基因与TYR、TYRP1、TYRP2和MC-1R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yBPC3基因cDNA全长4253 bp,开放阅读框3783 bp,共编码1260个氨基酸。软件预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41.57 ku,理论等电点为6.42,并潜在22个PKC磷酸化位点和5个PKA磷酸化位点。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显示,金边鲤MyBPC3基因与鲫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BPC3基因在金边鲤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脑、皮肤、肌肉、脾脏、肝脏、肠道和肾脏组织(P<0.05),且该基因在金边个体心脏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黑色个体(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yBPC3基因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C-1R、TYR和TYRP2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MyBPC3基因可能参与了金边鲤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其表达差异可能是影响金边鲤皮肤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该结果可为研究金边鲤皮肤色素沉着差异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色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MYBPC3和MYH7双变异致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
5
作者 张亚辉 李小燕 +3 位作者 宋邦荣 王月丽 张峻瑞 任燕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家系携带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LVN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重... 目的探讨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家系携带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LVN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重点对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应用Sanger测序对候选致病位点进行验证。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进行致病性判定。结果先证者携带MYBPC3基因c.C2827T无义变异和MYH7基因c.G2221C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携带MYBPC3基因c.C2827T无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判定,均为有害变异。结论MYBPC3基因c.C2827T和MYH7基因c.G2221C杂合变异是先证者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致病原因,为该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 mybpc3基因 MYH7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BPC3基因变异及其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丽容 卢荔红 +5 位作者 胡雪群 谢张芯 蒋辉 戴佳珍 林宁宁 王热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患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变异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2018年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HCM)10个家系,通过二代测序筛选出携带MYBPC3基因变异的3个家系,收集家... 目的:分析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患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变异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2018年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HCM)10个家系,通过二代测序筛选出携带MYBPC3基因变异的3个家系,收集家系中携带MYBPC3基因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家族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以进行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结果:3个家系共有19名家系成员,有2名家系成员猝死,8名家系成员携带有MYBPC3基因变异。其中两个家系携带MYBPC3基因c.3624delC杂合缺失变异;1个家系携带MYBPC3基因c.3369_3370insC变异,该家系其他家系成员携带ACTN2、CACNA1C、DTNA、TTN基因变异。在这3个家系中,4例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其中1例患者23岁时猝死;3例患者以室间隔增厚为主,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4例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壁均有增厚但程度较轻,无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2例患者有室性期前收缩。结论:MYBPC3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可导致FHCM,同一家族的HCM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变异位点。MYBPC3基因c.3369_3370insC变异为首次发现的致病基因变异。与以前的报道不同,本研究发现有MYBPC3基因变异的HCM患者发病早,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 临床表型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和基因型表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嫣 卢超霞 +9 位作者 刘芳 田涛 杨坤璂 张莹 孟旭 范鹏 刘亚欣 王林平 张学 周宪梁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71-2575,共5页
目的旨在明确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突变谱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阜外医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71例患者,应用半导体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基因突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随访,应用生存分析等明确... 目的旨在明确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突变谱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阜外医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71例患者,应用半导体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基因突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随访,应用生存分析等明确基因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33例(46%)患者被检出34种突变位点,其中首次报道的突变位点占65%(22/34),MYH7和MYBPC3基因各占35%(12/34),多基因突变占12%(4/33)。与突变阴性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者的发病年龄早[(40±12)岁vs(49±11)岁,P=0.001];家族史和家族猝死史发生率高(52%vs 13%,P<0.001;50%vs 1%,P<0.00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36%vs13%,P=0.022)。随访(36±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突变阳性者较突变阴性患者心血管死亡发生率高(P=0.019)、心衰住院率高(P=0.037)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高(P=0.010)。除了年龄≤35岁的患者多见(39%vs 0%,P=0.041),MYH7突变携带者较MYBPC3突变携带者的表型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在4例多基因突变携带者中,2例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中1例发生适当放电;2例随访为终末期HCM并伴有左室血栓和心衰住院,其中1例列入心脏移植名单。结论囊括几乎所有致病基因的二代测序方法增加了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基因突变阳性预测不良预后,但与单个突变基因的类型无关。多基因突变可能预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 MYH7 mybpc3 多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洁 王树美 +2 位作者 王广新 刘鹏 苏国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8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对该家系作出基因诊断。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型。然后,收集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血液样本,经二代测序筛查与HCM有关的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测序对发现的基因...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对该家系作出基因诊断。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型。然后,收集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血液样本,经二代测序筛查与HCM有关的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测序对发现的基因突变进行验证,并在1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检测。结果该家系中共7人拟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第2、3代发病时间年轻化,男、女性患病数量相当,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随年龄增长而症状逐渐加重,心功能恶化。患病成员心脏超声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室间隔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先证者及家系患病成员MYBPC3基因25号外显子存在c.2526 C>G位点杂合突变,MYOM1基因30号外显子存在c.4189 G>A位点杂合突变。10例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室间隔或(和)左心室壁增厚是HCM的主要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可以发现HCM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从而在基因水平上确诊H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并指并趾畸形1例
9
作者 梁砚薷 许连军 +3 位作者 王东 蒋文 宋雷 康连鸣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109-5112,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胸闷、气促5年,加重伴下肢水肿半年”入院。患者于2017年2月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多于劳累及情绪激动后明显,伴头晕、心悸、乏力,休息可缓解,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患者未重视。2021年11月,患者于受凉...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胸闷、气促5年,加重伴下肢水肿半年”入院。患者于2017年2月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多于劳累及情绪激动后明显,伴头晕、心悸、乏力,休息可缓解,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患者未重视。2021年11月,患者于受凉后出现胸闷、气促症状加重,伴双侧脚踝部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并指并趾畸形 mybpc3基因 BHLHA9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