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ithonia diversifolia</i>Mulch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Plantain PIF Seedlings and Induces a Less Susceptibility to <i>Mycosphaerella fijiensis</i>in the Nursery
1
作者 Arouna Meshuneke Cécile Annie Ewané +1 位作者 Robinson Nembot Tatsegouock Thaddée Boudjek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0年第5期672-692,共21页
Plantain is an important crop that serves as a staple food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income generation for millions of people in tropical and sub-Saharan Africa. Its cultivation faces the main constraint of see... Plantain is an important crop that serves as a staple food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income generation for millions of people in tropical and sub-Saharan Africa. Its cultivation faces the main constraint of seedlings unavailability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essential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plantations. The adv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plantlets from stem bits (PIF) in the 2000s raised hopes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However, after about ten years, the PIF has shown some problems limiting its adoption and should be improved for more efficiency. The amendment of PIF substrate production with Tithonia diversifolia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to seedlings’ unavailability.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stimulative effect of T. diversifolia mulch on plantain PIF seedlings growth and protection against black Sigatoka disease (BSD)caused by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The parameters of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and biomarkers accumulation were assessed in sterilized substrate and non-sterilized substrate conditions. T. diversifolia mulch treatment increases the germination rate, the number of shoots, the height and the diameter of shoots, the leaf area as well as the seedlings roots, but it also protects the seedlings against BSD up to about 81%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eedlings. It also enhances the accumulation of biomarkers such as proteins, polyphenols content and defense-related enzymes (peroxidase, polyphenol oxidase and glucanase). T. diversifolia mulch seems to act in PIF seedlings production as a vital stimulator. It can therefore be taken as a tool for a more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agriculture, and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or small holder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AIN PIF SEEDLINGS MULCH Tithonia diversifolia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Vital Stimulator
下载PDF
Tunisian Population of the Wheat Pathogen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is Still Fully Sensitive to Strobilurin Fungicides
2
作者 Mouna Naouari All Siah +2 位作者 Mohamed Elgazzah Philippe Reignault Patrice Halam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12期955-959,共5页
关键词 STROBILURIN类杀菌剂 突尼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病原体 敏感 小麦 人口 致病因子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in Morocco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3
作者 Ghizlan Diria Mustapha Labhilili +5 位作者 Fetiha Bentata Rabha Abdelwahd Fatima Gaboun Rachid Mentag Said Amiri Mohamed lbriz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禾生球腔菌 摩洛哥 Shannon信息指数 遗传分化 面包小麦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from the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SCSIO z059 被引量:1
4
作者 HUANG Zhong-Hui LIANG Xiao QI Shu-Hua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243-249,共7页
Mycosphazine A(1),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and mycosphamide A(2), a new cyclic amide benzoat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aryl amides(3-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d... Mycosphazine A(1),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and mycosphamide A(2), a new cyclic amide benzoat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aryl amides(3-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SCSIO z059. Alkaline hydrolysis of 1 afforded a new epimer of dimerum acid, mycosphazine B(1 a), and a new bi-fusarinine-type siderophore, mycosphazine C(1 b). The planar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amino acid residues in 1 a and 1 b were determined by acid hydrolysis. And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2 was established by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 spectra. Compound 1 is the first siderophore-Fe(Ⅲ) chelator incorporating both L-ornithine and D-ornithine unites. Compounds 3-8 were reported as natural product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1 H and 13 C NMR data of 6 and 8 were assigned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1 and 1 a could greatly promote the biofilm formation of bacteriu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ith the rate of about 249% and 524% at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Iron(Ⅲ)chelator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Cyclic amide Biofilm formation
原文传递
长白落叶松林落叶病与土壤特征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楚秋冬 马洪民 +2 位作者 李志斌 李春福 杜玉东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域内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的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土壤性质关系调查发现,长白落叶松纯林病情指数在白浆土林地明显高于暗棕壤林地。对2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人工...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域内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的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土壤性质关系调查发现,长白落叶松纯林病情指数在白浆土林地明显高于暗棕壤林地。对2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落叶病病情指数与林地土壤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无关,而与土壤类型、土壤pH、吸湿水量、土壤容重等有较显著的关联关系。白浆土土壤B层的质地黏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酸性增强与病情指数升高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可能是吉林省中部地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落叶病病情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落叶病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容重
下载PDF
提高小麦叶枯菌筛选敏感度的方法
6
作者 张志刚 王开梅 +2 位作者 杨自文 万中义 张遵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510-4512,共3页
为了提高先导化合物杀菌活性筛选敏感度,选用小麦叶枯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作为供试靶标,比较了半固体法杀菌活性筛选中的不同单孢子纯培养对标准样品杀菌活性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小麦叶枯菌不同单孢子纯培养,对标准样品的敏... 为了提高先导化合物杀菌活性筛选敏感度,选用小麦叶枯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作为供试靶标,比较了半固体法杀菌活性筛选中的不同单孢子纯培养对标准样品杀菌活性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小麦叶枯菌不同单孢子纯培养,对标准样品的敏感度差异显著。基于以上结果,使用微生物源发酵提取物对敏感的单孢子纯培养和对照培养物进行了验证筛选。结果表明,对1 920个样品的筛选中,敏感的单孢子纯培养比对照培养物的活性样品检出率提高2.24%,活性样品检出数量增加5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枯菌(mycosphaerella graninicola) 先导化合物 筛选敏感度 半固体法 单抱子
下载PDF
香蕉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国芬 黄俊生 +3 位作者 谢艺贤 彭军 代鹏 谢玉萍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壁垒的逐步建立,香蕉叶斑病逐渐成为制约国内香蕉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病原菌的各项基础研究是充分了解病原-寄主互作及其抗病机制研究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叶斑病的研究概况,对香蕉叶斑病的...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壁垒的逐步建立,香蕉叶斑病逐渐成为制约国内香蕉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病原菌的各项基础研究是充分了解病原-寄主互作及其抗病机制研究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叶斑病的研究概况,对香蕉叶斑病的历史、主要症状、病原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分离、监测和鉴定技术、病害的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地位,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高效预防,国内外对香蕉叶斑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病害的早期检测和有效预防上;在对病原和作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方面,根据其他病原菌的研究模式,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相互论证,是推进香蕉叶斑病深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香蕉生球腔菌 斐济球腔菌
下载PDF
3种柑橘病原真菌对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侯欣 陈国庆 +2 位作者 王兴红 朱丽 李红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途径。苯醚甲环唑是最近登记用于柑橘病害防治的DMI(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类杀菌剂,苯醚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QoI(苯醌外部抑制剂,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类杀菌剂,具有应用于柑橘上述病害防治的潜力。本研究从全国各柑橘产区分离获得柑橘黑点病菌菌株48个,黑斑病菌菌株46个,柑橘脂点黄斑病菌菌株50个,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抑制5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药剂有效剂量(EC50值)。结果表明: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菌丝生长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003,0.011和0.035μg/mL,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149,0.008和0.970μg/mL,黑点病菌孢子萌发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为0.001μg/mL。由此可见,我国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菌酯敏感,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显示这两个药剂在防治这些病害中的潜力。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的确定,可以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斑病 柑橘脂点黄斑病 苯醚菌酯 苯醚甲环唑 敏感基线
下载PDF
西瓜种质资源的抗蔓枯病性鉴定及其利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顾卫红 杨红娟 +5 位作者 马坤 金海军 郑洪建 戴富明 陆金萍 魏春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引进及系统选育的部分西瓜种质资源及其新组合进行了室内苗期及大田成株期的抗蔓枯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根据各鉴定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期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以美国引进提纯的All goldenproducer、All sweetscarlet和自... 对引进及系统选育的部分西瓜种质资源及其新组合进行了室内苗期及大田成株期的抗蔓枯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根据各鉴定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期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以美国引进提纯的All goldenproducer、All sweetscarlet和自育的新品系A5 6、H2 5等四个种质材料的抗蔓枯病性最强。而以抗病种质为亲本所配制的各新组合的苗期和成株期病情指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以高抗种质为亲本所配制的两个新组合 2 0 39和 2 0 5 8的抗蔓枯病性最强 ,表明西瓜的抗蔓枯病性状属于显性遗传 ,其中 2 0 5 8不仅综合抗病性强 ,且品质优良 ,丰产潜力大 ,具有示范推广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种质资源 抗蔓枯病性 鉴定方法
下载PDF
50种植物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抑菌活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业成 杨林林 +2 位作者 刘香玲 李洁荣 陈新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种植物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块根、龙葵枝叶、狭叶十大功劳根茎和广西蜘蛛抱蛋全株的抑菌活性较高,用质量浓度为10g/L的药液处理,72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80.98%、76.19%和73.6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种植物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块根、龙葵枝叶、狭叶十大功劳根茎和广西蜘蛛抱蛋全株的抑菌活性较高,用质量浓度为10g/L的药液处理,72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80.98%、76.19%和73.65%;南蛇勒嫩茎、射干全株、银杏外种皮、黄柏树皮和黄堇全株的抑菌率在50.63% ̄60.05%之间;其余植物提取物的抑菌率在50%以下。进一步测定了广西地不容块根、龙葵枝叶、狭叶十大功劳根茎和广西蜘蛛抱蛋全株4种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的毒力,它们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2525、3.1973、1.7980和3.413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梨褐斑病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黄瓜蔓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佩 顾振芳 +1 位作者 代光辉 陈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研究了黄瓜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melonis)生物学特性,并对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致死温度为45.5℃10min。全黑暗和全... 研究了黄瓜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melonis)生物学特性,并对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致死温度为45.5℃10min。全黑暗和全光照处理下的菌落直径与12h光暗交替在P<0.01时差异极显著。病菌对C源营养的利用率高于N源,其中对乳糖的利用率最高。供试的6种药剂中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蔓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云南蚕区采集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秀均 钟健 +3 位作者 柴建萍 苏振国 黄俊荣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3-978,共6页
已报道的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有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和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两种。在云南省不同蚕区选择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分离病原菌株,以待测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 已报道的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有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和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两种。在云南省不同蚕区选择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分离病原菌株,以待测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各菌株的r DNA-ITS序列。对菌株PCR产物测序后比对Gen Bank数据库中已提交桑褐斑病病原菌的r 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5.2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云南省不同蚕区感病桑树分离的桑褐斑病病原菌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桑褐斑壳丰孢P.maculans的r DNA-ITS序列(登录号:GU214670.1)、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Fckl.)Wolf]r DNA-ITS序列(登录号:AB435069.1)的遗传距离很近,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聚为同一分支,其中编号BS、DY、ML、QJ的菌株与来自印度的桑球腔菌的序列相似度达到100%。由此认为,引起云南蚕区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有性态为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褐斑病 病原菌 r DNA-ITS序列 桑褐斑壳丰孢 桑球腔菌 云南蚕区
下载PDF
西瓜甜瓜蔓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凤云 莫贱友 +2 位作者 韦继光 郭堂勋 黄穗萍 《中国瓜菜》 CAS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蔓枯病是西瓜甜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害植株茎蔓、叶片和果实。本文概述了南方西、甜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为西瓜甜瓜蔓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蔓枯病 症状 防治
下载PDF
几种新型杀菌剂对瓜类蔓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秀蓉 魏勇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药剂对瓜类蔓枯病的抑制作用表明:30%苗菌敌抑制作用最强,40mg/kg抑制率为100%,其次为50%扑海因和5%菌毒清,600mg/kg抑制率分别为914%和837%;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依次为:Y=4.2...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药剂对瓜类蔓枯病的抑制作用表明:30%苗菌敌抑制作用最强,40mg/kg抑制率为100%,其次为50%扑海因和5%菌毒清,600mg/kg抑制率分别为914%和837%;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依次为:Y=4.2187+2.1317x、Y=0.8644+2.2214x、Y=3.6955+0.9434x;EC50为2.3255mg/kg、73.378mg/kg、24.1474mg/kg;EC95为14.342mg/kg.410.964mg/kg。1338.mg/kg为田间进一步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蔓枯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BTH)诱导黄瓜抗蔓枯病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凌春 张乃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苯并噻二唑能有效诱导黄瓜产生系统获得抗性(SAR),对黄瓜蔓枯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抗病黄瓜植株叶片内存在较高水平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在确定黄瓜SAR的检测中,喷施100mg/kg的BTH溶液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BTH) 诱导 黄瓜 抗蔓枯病
下载PDF
落叶松早落病危害的光谱特征及与叶绿素浓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娜 石韧 颉耀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7年第6期710-714,I0004,共6页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准确、迅速地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光谱特征研究落叶松受害情况及叶绿素浓度变化情况,将落叶松的受害程度分为4个等级,选取了11组不同受害程度叶片的叶...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准确、迅速地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光谱特征研究落叶松受害情况及叶绿素浓度变化情况,将落叶松的受害程度分为4个等级,选取了11组不同受害程度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浓度及相应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程度的光谱反射率有4个明显差别之处,分别在绿峰、吸收谷、"红边"位置及水分吸收带;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红边"位置"蓝移",叶绿素反射峰"红移"明显。不同健康程度的落叶松叶片的"红边"拐点波长位置、吸收谷与其叶绿素浓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高光谱数据研究森林病虫害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早落病 反射率 叶绿素
下载PDF
水杨酸对落叶松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林间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志明 刘国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2,共3页
应用水杨酸0.1%水剂、2%烟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水剂和烟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林间株组防治试验和林分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1%水杨酸水剂林间株组防治落... 应用水杨酸0.1%水剂、2%烟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水剂和烟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林间株组防治试验和林分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1%水杨酸水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4%,是生产中应用的杀菌剂代森铵防治效果的2.4倍。水杨酸烟剂1997年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3.8%,明显高于百菌清烟剂(88.4%)。2000年不同防治时间、不同含量的水杨酸烟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均有显著效果。其中以2%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落叶病、1%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较好。3次试验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74.2%。5%水杨酸烟剂林分大面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可达80.77%,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可达5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松枯梢病 诱导抗病性 林间防治
下载PDF
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合并防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晓霞 王志明 +7 位作者 王选遥 史丽雯 张晓光 李继平 于海媛 陈玲 张余国 李杰玲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30-34,40,共6页
在林间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对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进行共同药效测定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效测定中,200 g(a.i.)·hm^-2剂量防治落叶病效果为86.0%;250g(a.i.)·hm^-2和300 g(a.i.)·hm^-2剂量防治枯梢病效果分... 在林间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对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进行共同药效测定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效测定中,200 g(a.i.)·hm^-2剂量防治落叶病效果为86.0%;250g(a.i.)·hm^-2和300 g(a.i.)·hm^-2剂量防治枯梢病效果分别为85.4%和87.1%。在防治试验中,250 g(a.i.)·hm^-2和300 g(a.i.)·hm^-2剂量防治落叶病效果分别达到87.1%和88.7%;使用相同剂量药剂防治枯梢病效果分别为86.7%和88.9%。建议林间应用防治剂量为200~300 g(a.i.)·hm^-2。两种病害在同一林分共同防治时,应重点考虑对枯梢病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松枯梢病 嘧菌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云南油桐黑斑病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鹏 刘宏屏 +1 位作者 王达明 白如礼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油桐黑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2003年被列入国家林业局首次发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文章从省内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危险性定量分析,... 油桐黑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2003年被列入国家林业局首次发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文章从省内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危险性定量分析,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37,属于高度危险性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析 油桐黑斑病 云南省
下载PDF
油桐品种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Ⅰ)品种抗性与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之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文硕 郭玉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七个不同抗病性的油桐品种病叶(果皮)和健叶(果皮)的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健叶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病叶游离胱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低;健叶(果皮)多酚类物... 本研究测定了七个不同抗病性的油桐品种病叶(果皮)和健叶(果皮)的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健叶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病叶游离胱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低;健叶(果皮)多酚类物质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病叶(果皮)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健叶(果皮)相比下降值,从抗病品种到感病品种呈递减趋势;健叶(果皮)、病叶(果皮)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抗病品种均比感病品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抗病性 黑斑病 生理 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