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uteria campechiana leaf extract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 myricitrin are mosquitocidal against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1
作者 Raju Sangeetha Tamilselvan Pratheeba +1 位作者 Chinnasamy Ragavendran Devarajan Nataraj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7期321-328,共8页
Objective: To test the mosquitocidal potential of leaf extracts of Pouteria campechiana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and elucidate the structure of an isolated mosquitocidal compound. Methods: The leaf extracts of... Objective: To test the mosquitocidal potential of leaf extracts of Pouteria campechiana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and elucidate the structure of an isolated mosquitocidal compound. Methods: The leaf extracts of Pouteria campechiana prepared with three solvents(petroleum benzene, ethyl acetate and acetone) and potential bioactive fractions were tested against various stages of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by using the WHO protocols, and the chemical profile and its functional group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nd Fourier transmission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The structure of bioactiv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spectral technique. Results: The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resul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amino acids, flavonoids, quinones, saponins, steroids, tannins, and terpenoids in the acetone extract. A significant toxic potential was observed in the acetone extract against both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mosquitoes. The acetone extract exhibits remarkable larvicidal(LC50: 12.232 μg/mL and LC90: 63.970 μg/mL), pupicidal(LC50: 18.949 μg/mL and LC90: 167.669 μg/m L) and adulticidal(LC50: 20.689 μg/mL and LC90: 72.881 μg/mL) effects against Aedes aegypti. Furthermore, the same extract was subjected to isola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 by GCMS and FT-IR analysis. GC-MS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5 major compounds, and octacosane(18.440%) was detected as the predominant compound. The FT-IR result of acetone extract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like alkanes/alkynes, ester, aromatic and amides. The NMR spectrum results of isolated compound were well matched to glycoside linked flavonoids. Based on the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al techniques the isolate molecule was identified as myricitrin by FT-IR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l data. Conclusion: The isolated compound myricitrin possesses a significant toxic effect in all stages of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mosquito’s with lowest LC50 and LC90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teria campechiana myricitrin AEDES aegypti CULEX quinquefasciatus Mosquitocidal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2
作者 李明 辛娟 +2 位作者 王远侠 崔二平 决利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10∶1,泊洛沙姆188浓度0.8%,均质次数8次,包封率为81.75%,载药量为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71%,模拟胃液中2 h内、模拟肠液中12 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4.60倍。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聚乙二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杨梅苷对细菌性骨髓炎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阮峻 李炫莹 陈国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 探究杨梅苷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对细菌性骨髓炎(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OM组、杨梅苷组[50 mg/(kg·d)杨梅... 目的 探究杨梅苷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对细菌性骨髓炎(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OM组、杨梅苷组[50 mg/(kg·d)杨梅苷]、PX-478组[25 mg/(kg·d)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剂PX-478]、杨梅苷+PX-478组[50 mg/(kg·d)杨梅苷和25 mg/(kg·d)PX-478],每组18只。采用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来构建细菌性OM大鼠模型。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大鼠创口愈合程度,测量大鼠肛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7以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检测病灶周围组织细菌负荷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病灶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OM组达到甲级创口愈合程度的大鼠比例,BALP、BGP水平,CD31阳性区域面积,VEGFA、SDF-1、CXCR4蛋白水平下降(P<0.005或P<0.05);肛温,细菌负荷,血清IL-6、IL-1β、IL-17、CTX-Ⅰ水平升高(P<0.05)。与OM组相比,杨梅苷组BALP、BGP水平,CD31阳性区域面积,VEGFA、SDF-1、CXCR4蛋白水平升高;肛温,细菌负荷,血清IL-6、IL-1β、IL-17水平,CTX-Ⅰ水平降低(P<0.05);而PX-478组结果趋势相反。PX-478逆转了杨梅苷对细菌性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结论 杨梅苷可能通过激活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改善OM大鼠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 CXCR4 杨梅苷 骨缺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猴耳环消炎颗粒中没食子酸等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萍 刘艳 +2 位作者 杭婧 李佳 王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颗粒中没食子酸等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没食子酸为内参物,建立了杨梅苷、槲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和重现性。结果:与外标法对...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颗粒中没食子酸等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没食子酸为内参物,建立了杨梅苷、槲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和重现性。结果:与外标法对猴耳环消炎颗粒中3个成分的测定结果比较发现,QAMS法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QAMS法可用于猴耳环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消炎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没食子酸 杨梅苷 槲皮苷
下载PDF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袁阿兴 黄筱美 陈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9-360,共2页
从显齿蛇葡萄地上部分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UV,IR,MS,1HNMR)分析,鉴定为福建茶素、龙涎香醇、β谷甾醇。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 福建茶素 杨梅黄素 杨梅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等4种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丽娟 程松 +3 位作者 潘英妮 徐佳佳 邹庆 刘晓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的方法,为侧柏叶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乙酸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的方法,为侧柏叶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40nm,柱温为室温。结果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质量浓度分别在61.2-122.4mg·L-1(r=0.9998)、10.56—211.2mg·L-1(r=0.9998)、2.85~57.0mg·L-1(r=0.9999)和7.54—150.8mg·L-1(r=0.999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RSD=2.5%)、97.1%(RSD=2.3%)、96.8%(RSD=2.1%)和97.4%(RSD=3.4%)。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适于侧柏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侧柏叶 杨梅苷 槲皮苷 穗花杉双黄酮 扁柏双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龙须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伟 李煌 +3 位作者 褚克丹 张玉琴 陈立典 沙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9-1211,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藤的化学成分。本实验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正三... 本文旨在研究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藤的化学成分。本实验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正三十烷、正六十烷、槲皮素、杨梅素和oblongixanthone A。其中化合物oblongixanthon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结构鉴定 槲皮素 杨梅素 oblongixanthone A
下载PDF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岩松 张庆英 +2 位作者 王邠 李丽英 赵玉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显齿蛇葡萄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1),杨梅素(2),...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显齿蛇葡萄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1),杨梅素(2),杨梅苷(3),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4)。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2D NMR正确归属了化合物1的1Hand13C 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杨梅苷 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
下载PDF
杨梅素及其类似物抗氧化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丽 徐淑萍 +3 位作者 李宗阳 张蕾 张泽生 潘瑞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8,62,共4页
目的:探讨杨梅素、杨梅苷及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34、28.89、10.70μg/mL... 目的:探讨杨梅素、杨梅苷及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34、28.89、10.70μg/mL,三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阳性药芦丁(IC50=31.32μg/mL),其中二氢杨梅素还强于VC(IC50=14.69μg/mL);在质量浓度为0.25mg/mL时,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0.66%±4.05%、38.48%±1.98%、78.81%±2.23%,其中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显著,其IC50值为1546±47.05μmol/L。结论:杨梅素、杨梅苷、二氢杨梅素均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二氢杨梅素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杨梅苷 二氢杨梅素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头花蓼提取物中5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丽 刘跃 +2 位作者 黄勇 廖尚高 兰燕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032,共2页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贵州省别具特色的苗药资源之一。目前,头花蓼是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贵州省别具特色的苗药资源之一。目前,头花蓼是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苗药”和“十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收载于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提取物 外翻肠囊法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杨梅苷 陆地棉苷 槲皮苷 UPLC-MS MS
下载PDF
霉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国华 张宝徽 许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0-1311,共2页
目的:研究霉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霉茶 蛇葡萄素 杨梅素 杨梅苷
下载PDF
杨梅苷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丽 李宗阳 +1 位作者 张泽生 潘瑞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1,共3页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杨梅苷溶液在pH、温度、金属离子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HPLC法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体积比),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52 nm;紫外...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杨梅苷溶液在pH、温度、金属离子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HPLC法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体积比),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52 nm;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352 nm作为检测波长。结果表明杨梅苷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稳定,温度升高及金属离子存在时不稳定。杨梅苷溶液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低温或常温保存,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本研究为杨梅苷的贮藏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紫外分光光度法 杨梅苷 PH 温度 金属离子 稳定性
下载PDF
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亚萍 张彬 +4 位作者 刘桂艳 林文彬 王敏 孙桂波 孙晓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00μg/L)和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L),每组10只。釆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停... 目的研究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00μg/L)和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L),每组10只。釆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停灌30 min,再灌45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杨梅苷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心肌三酶LDH、CK、AST的水平,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冠脉流出液中LDH、CK、AST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中SOD、CAT的活性增加且MDA的产生减少,不同程度地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杨梅苷能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同时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杨梅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路缓解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三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聚酰胺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萹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兆林 王晓 +2 位作者 王岱杰 李佳 段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4-858,共5页
采用聚酰胺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萹蓄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快速分离制备萹蓄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富集黄酮类成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体积比为4∶1∶5∶0.1)组成的... 采用聚酰胺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萹蓄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快速分离制备萹蓄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富集黄酮类成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体积比为4∶1∶5∶0.1)组成的二相系统作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850 rpm,流速为2.0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制备样品。从150 mg富集黄酮成分的馏分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纯度为94.86%的杨梅树皮苷(myricitrin)7.5 mg,94.28%的黄芪苷(astragalin)13.8 mg,91.86%的合欢草素1(desmanthin-1)20.6 mg。所得馏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并经MS和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萹蓄 高速逆流色谱 聚酰胺色谱 杨梅树皮苷 黄芪苷 合欢草素1
下载PDF
杨梅苷脂质体的薄膜超声法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健 张灵芝 谢彦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5,共5页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杨梅苷的药理作用和提高其稳定性,本实验制备杨梅苷脂质体并优化其制取工艺和考察其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杨梅苷脂质体,采用冷冻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药物含量...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杨梅苷的药理作用和提高其稳定性,本实验制备杨梅苷脂质体并优化其制取工艺和考察其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杨梅苷脂质体,采用冷冻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结果: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杨梅苷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杨梅与卵磷脂的比例为1:7,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为4:1,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0,浓度为0.005mol.L-1,超声时间为3min左右。结论:在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杨梅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良好,重现性亦较好,冷藏下渗漏率较低,稳定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脂质体 包封率 评价
下载PDF
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成 伍俊妍 王定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对矮杨梅(Myricanana)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myr-icanol(2)、myrican... 目的:对矮杨梅(Myricanana)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myr-icanol(2)、myricanone(3)、熊果酸(4)、槲皮素(5)、杨梅素(6)和杨梅苷(7)。结论:除化合物5、6和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杨梅根 化学成分 杨梅苷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抑制HepG2细胞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秋平 林心健 +2 位作者 李申兰 刘合生 戚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藤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DMY)和杨梅苷(MYT)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别给予DMY、MYT和DMY:MYT为1:4、1:2、1:1、2:1、4:1、8:1的混合物,采用MTT法和荧光染色法测定其对HepG2细胞活... 目的:探讨藤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DMY)和杨梅苷(MYT)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别给予DMY、MYT和DMY:MYT为1:4、1:2、1:1、2:1、4:1、8:1的混合物,采用MTT法和荧光染色法测定其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并用合用指数(CI)和等效曲线法分析二者的协同作用。结果:DMY和MYT能够抑制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且IC50分别为56.46和95.01μmol/L。当二者比例为1:4~8:1时,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为40.90~73.00μmol/L,CI值为0.60~0.86,其中1:1时协同作用最强,等效线法也表明二者存在协同作用。结论:DMY和MYT联用能够有效提升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协同作用,这为藤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杨梅苷 HEPG2 细胞 增殖抑制 协同作用 藤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杨梅叶中杨梅苷的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齐洁 万竹青 +2 位作者 李默影 吴秋月 刘丽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杨梅叶中杨梅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8 nm,柱温30℃。结果:杨梅苷在0.088-0.880 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杨梅叶中杨梅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8 nm,柱温30℃。结果:杨梅苷在0.088-0.880 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A=36113C-401.56,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9%(n=9)。测得杨梅叶中杨梅苷含量为1.43%。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对于杨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杨梅叶 杨梅苷
下载PDF
杨梅苷脂质体在动物体内药代吸收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健 郭瑞雪 谢彦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以游离杨梅苷作对比,考察降解速率和半衰期,首次初步研究杨梅苷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吸收动力学。方法:两组大鼠分别肌肉注射游离杨梅苷溶液和杨梅苷脂质体,间隔相同时间,分别眼球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残留含量。... 目的:以游离杨梅苷作对比,考察降解速率和半衰期,首次初步研究杨梅苷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吸收动力学。方法:两组大鼠分别肌肉注射游离杨梅苷溶液和杨梅苷脂质体,间隔相同时间,分别眼球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残留含量。依据药物残留浓度和时间的关系,采用统计矩模型,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求出杨梅苷脂质体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论:杨梅苷脂质体在肌肉注射的大鼠血浆中可较稳定的存在,具有载体和缓释的作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与游离杨梅苷溶液相比,脂质体使杨梅苷血药浓度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给药8h后,血中仍保持一定的浓度分布,消除半衰期t1/2,α由64.3min增至243.6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游离杨梅苷溶液溶液的3.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脂质体 药物残留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测定杨梅苷脂质体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彦瑰 陈健 +1 位作者 黎锡流 耿安静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本文建立了杨梅苷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的高效液相新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瞵酸盐缓冲溶液(40:60);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367nm。采用冷冻离心法... 本文建立了杨梅苷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的高效液相新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瞵酸盐缓冲溶液(40:60);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367nm。采用冷冻离心法分离杨梅苷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表明在本色谱条件下杨梅苷与卵磷脂、溶剂峰能有效分离,杨梅苷在0.8-40μg/mL(r=0.9999,n=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100.9%-101.9%,日内RSD及日间RSD均〈2%(n:5)。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可以用于杨梅苷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脂质体 包封率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