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tember 5,2022 Luding M_(S)6.8 earthquake at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Guohui Li Anjian Wang Yuan Gao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On September 5,2022,at Beijing time 12:52 p.m.,an M_(S)6.8 earthquake struck Luding County,Garzê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chua... On September 5,2022,at Beijing time 12:52 p.m.,an M_(S)6.8 earthquake struck Luding County,Garzê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chuan-Yunnan,Bayankala,and South China blocks.The tectonic background is extremely complex,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focal loca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for the earthquake,we reversed the focal depth and rupture process of the earthquake by fitting the teleseismic P and SH waves recorded by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cal depth is 16 km,with the main rupture having a length of about 45 km near the epicenter,with a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1.02 m.Although the rupture mainly propagates from the north–northwest(NNW)to the south–southeast(SSE)along the fault strike,there is a small-scale rupture slip zone at shallow depths in the north–northeast(NNE)direction along the epicenter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This rupture image corresponds to the cluster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in the NNW and SSE directions starting from the epicenter,correspon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recorded landslides.The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Moxi fault,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 fault.The major tectonic feature in this area is the south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Chuandian block relative to the Bayanhar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ing m_(s)6.8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Xianshuihe fault southeastern marg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简易烈度计记录的噪声水平评价:以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
3
作者 郭文轩 任叶飞 +4 位作者 姚鑫鑫 岸田忠大 江鹏 王宏伟 温瑞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3-320,共8页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在噪声水平、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高通滤波截止频率(f_(HP))取值以及有效周期范围(T_(max))方面的特点,综合评价了烈度计记录的频谱特征,分析了噪声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整个频域范围内,烈度计记录的SNR要比强震仪记录平均意义上低一个数量级,可以估计烈度计动态范围较强震仪大致低20 dB;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相较于强震仪记录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竖直方向上;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更大,反应谱T_(max)较传统强震仪记录在水平方向小1~2 s,在竖直方向小3 s左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应用烈度计记录,服务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计记录 信噪比(sNR) 高通滤波截止频率 有效周期范围 泸定6.8级地震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变化特征
4
作者 曹学来 常利军 李大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32-4147,共16页
本文对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横波窗内的近震横波波形进行横波分裂测量,得到了震源区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 结果显示,震源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区特... 本文对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横波窗内的近震横波波形进行横波分裂测量,得到了震源区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 结果显示,震源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区特征和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 空间上,靠近发震断裂——鲜水河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的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呈NW或NNW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和发震断裂走向一致,且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大;位于震源区东北部大渡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的台站呈现出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一个是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NW向,另一个是与断裂走向一致的NNE向,且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小. 上述分布特征反映了应力场和断裂构造对上地壳各向异性的综合效应,且泸定地震孕震过程中发震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积累的应力明显强于其他区域. 时间上,主震前,靠近发震断裂和余震密集区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稳定,慢波延迟时间较小,在震后35天内,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离散度较大,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慢波延迟时间变化剧烈,平均慢波延迟时间较大,主震36天后,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逐渐收敛,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慢波延迟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反映了主震后的余震活跃期内的应力调整剧烈,随着主震和大量余震的发生,积累的应力不断释放,地壳应力逐渐减小,后期的余震活动逐渐变弱,泸定地震的发震断裂在震后的应力调整期可能存在着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 横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应力场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发震机制研究——来自震前噪声成像和b值分布的共同约束
5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杨宜海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0,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定地震震源区布设的50台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台网震相走时数据,分别采用背景噪声成像、双差定位和改进的b值成像技术,获得了震前震源区浅层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地震空间分布及b值横向变化图像.结果揭示,泸定地震主震初始破裂起始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具有高速异常和高应力特征的凹凸体内;主震西侧存在一条隐伏的正断型伴生分支断裂,5.0级的最大余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主震凹凸体的破裂同时造成了东南方向另一个较小高速凹凸体的破裂并形成密集余震群.由此可见,震源区跨断层高速异常"铆钉"结构和震前的高应力积累在整体上控制了泸定地震的发生和强余震活动.通过浅层高分辨率结构成像识别这种特殊的"铆钉"结构,同时通过b值成像识别高应力区,可有效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对重点区域地震危险性研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结构 b值成像 高速凹凸体 地震发震机制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强地面运动模拟
6
作者 舒甜甜 罗艳 朱音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6,共18页
首先,利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拟合,反演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序列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次,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使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了此次泸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根据得到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峰值地... 首先,利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拟合,反演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序列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次,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使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了此次泸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根据得到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峰值地面速度(PGV)分布。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矩心深度为6.0 km,是一个典型的高角度左旋走滑地震。震源破裂传播方向主要沿断层走向约165°向东南方向传播,由深部震源起始破裂点向浅部扩展,并破裂到地表,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磨西到猛虎岗一带,长度约16 km。震源破裂过程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主要集中在前15 s内释放。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07×10^(19)N·m,约等于矩震级M_(W)6.62。地震主体破裂发生在3~6 s之间,最大滑动量达到1.8 m,位于震中东南方向深度约10 km处。除此之外,在震中西北方向深度11 km处和震中东南方向深度18 km处分别发生两个次级破裂,滑动量大约在0.6~1.0 m。主体破裂的破裂长度约20 km,两个次级破裂的长度分别约为4 km和8 km。使用该震源破裂模型计算得到了PGV分布,PGV分布以震中为中心沿断层走向两侧扩散,其长轴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呈NW向,极震区PGV为200~360 cm/s,地震烈度区内受灾严重的村镇均位于极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m_(s)6.8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破裂过程 峰值地面速度
下载PDF
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
7
作者 侯泽宇 马康熙 +2 位作者 朱永莉 王宇航 李萍萍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基本一致;预警台站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增加各个方位的台站覆盖率,增加近台数量,提供地震事件S波完整震相,有效地约束地震定位结果中的震源深度,提升了地震定位精度,为地震定位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地震预警台站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2022年9月泸定M_(S)6.8地震与花莲M_(S)6.9地震震害对比分析
8
作者 彭丽娟 白伟利 +1 位作者 李文超 高龙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2022年9月,我国发生2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为四川泸定M_(S)6.8地震和台湾花莲M_(S)6.9地震。对比分析2次地震震害情况,总结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及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剖析震害差异原因,并从中总结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启示,... 2022年9月,我国发生2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为四川泸定M_(S)6.8地震和台湾花莲M_(S)6.9地震。对比分析2次地震震害情况,总结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及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剖析震害差异原因,并从中总结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启示,以期为未来地震灾害的快速判定、地震现场烈度评定及损失评估、应急响应决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花莲m_(s)6.9地震 震害比较 减灾策略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被引量:18
9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0 位作者 梁明剑 赵敏 张会平 周荣军 李勇 刘欢 吴朋 王思维 李俊 吴微微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3-1384,共2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示该区域发震断层呈NE向拉张分量为主或NE向纯拉张的变形模式,主震西侧可能存在一系列走向SSE(NNW)的正断型微破裂(~2 km),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节面倾向表明高海拔的贡嘎山山体在震间及同震过程中或存在垮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文 刘杰 +3 位作者 解孟雨 臧阳 孟令媛 张雪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沿着鲜水河断裂呈NW向展布,余震区长轴约为65km。根据重定位结果,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磨西—石棉段,该断裂走向为331°~340°,倾角较陡。受SW向海螺沟段断裂影响,余震区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总体上呈现北浅南深的特征。随时间的演化,余震区中南段震源深度逐渐变浅,且地震频次逐渐衰减,而北段震源深度变化不大,频次也未明显减弱。不同时段的余震活动表明,本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向为SE向,该破裂随后触发了与主断裂共轭的SW向分支断裂,余震沿这两个方向逐步扩展,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 B值 双差定位方法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害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翼 宴金旭 +7 位作者 赵雪慧 周琪 吴今生 陈维锋 范开红 郑逸 刘杨 吴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一手资料,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序列、震害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破坏、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方面开展了本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分析.初步得到如下认识:①黑箱期时间为1.5h,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24h获得了半数以上伤亡信息,符合中强地震灾情渐进式获取的一般规律;②本次地震影响面较广,有感面积为816194km^(2),烈度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Ⅸ度区面积为280km^(2),与一次7级地震受灾范围相当;③地震灾害重且破坏集中,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共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导致房屋垮塌415间,严重损坏5566间,一般损坏19890间,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其中,约92%的死亡人员地点、6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多数的毁坏及严重破坏房屋位置,集中分布在Ⅷ度和Ⅸ度区;④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死亡(含失联)人数的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6.8级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征 烈度分布 生命损失 次生灾害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鹏 李萍萍 +4 位作者 李同林 曾均 王竞 苏金蓉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局部地形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高烈度区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较为一致,Ⅵ度以下区域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等值线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在震害不显著情况下两种烈度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初步震相分析发现,近断层台站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记录到水平向速度大脉冲现象。基于基岩地震动峰值统计了本次地震的衰减特性,PGV随距离衰减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更慢,综合震相特征认为本次地震更符合浅源地震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动与震害的关系,选取了2个震害较为严重乡镇的强震动记录计算5%阻尼比的拟加速度反应谱,在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 g取值到1.5 s之间,台站记录反应谱值远超出设计地震反应谱,在部分周期区间还超出了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值,体现出反应谱与震害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回顾与讨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艳 张小涛 +5 位作者 晏锐 刘杰 苑争一 吴永加 田雷 宋治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1-6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1)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1)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近ML≥3.5地震空区、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和重力场异常等,其中,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被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_(S)5.5地震打破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2)短期阶段,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经历了“打破—增强—平静”的演化过程,与1973年四川炉霍M_(S)7.6地震前高度相似,这可能与其发震构造相同、震源机制解一致和深部孕震环境相似有关。此外,还存在川滇地区震群和多个余震区准同步活动、巴塘显著震群等异常。地球物理观测方面,在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和6月10日马尔康M_(S)6.0地震后,四川前兆异常无明显减少,而在7—8月显著增多,这可以作为强震后短期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强震的判定依据。新增异常主要分布在以三岔口(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呈“Y”字形分布)为中心的300km范围内,这是震前短期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3)6.8级地震前形变中短期大幅度异常突出,且异常点均位于远场(距离6.8级地震震中130~300km范围内)。除礼州测距外,其余异常点均位于ML3.5地震空区外围。形变异常出现的时间与ML3.5地震空区打破后空区内部及边缘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大体一致。(4)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三岔口地区,该区及附近2015—2021年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但均未发生预测地震,由此表明当前有效的强震年度(中期)时间预测依据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6.8级地震 4级地震空区 形变大幅度异常 短期前兆异常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回顾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立军 宋和平 +3 位作者 唐丽华 胡伟华 温和平 沈军 《内陆地震》 2023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介绍了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M_(S)6.8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背景、余震序列、建筑工程和地表破坏及震害特征,回顾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应急救援行动和恢复重建情况,讨论了此次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全国农... 介绍了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M_(S)6.8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背景、余震序列、建筑工程和地表破坏及震害特征,回顾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应急救援行动和恢复重建情况,讨论了此次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全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m_(s)6.8地震 震情灾情 应急救援 抗震安居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卫星红外辐射异常
15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2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管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6-267,共2页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et al,2005;Ouzounov et al,2007;Freund,2011;Jing et al,2022)。张铁宝等(2016)研究表明,川滇块体东边界带强震前,川滇块体存在显著的超阈值辐射增强异常。利用该地区通过震例总结得到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持续对川滇块体红外辐射进行了多年跟踪,在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川滇块体又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异常变化。泸定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本研究主要分析泸定地震前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辐射 泸定m_(s)6.8地震 异常 川滇块体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莹 田建慧 +3 位作者 李心怡 李抒予 王琼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5-1396,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各向异性等资料,综合分析了震源区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地壳厚度、泊松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最大剪切应变率的快速变化区内;震源附近S波速度在横纵向均表现为高、低速的过渡区域.震源西南侧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低速体,可能是泸定地震发震的主要深部构造原因.GNSS应变场显示泸定地震位于最大剪切应变率显著高值区.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震中处于WNW向挤压、EN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结构,与鲜水河断裂的构造应力场一致.构造应力方向与GNSS主压应变方向有良好的一致性.近场地震记录得到的上地壳S波分裂结果显示,Y形交汇区内快S波主要有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中WNW(近EW)方向为交汇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本文推测,鲜水河断裂是泸定地震的主控断裂,但龙门山断裂对本次地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 地壳结构 应力与应变 深部蕴震环境 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7-1408,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具有丛集性,3个地震丛分别集中在震中附近以及相距30 km左右的东南端和西北端,总体上西北端地震较浅,东南端地震较深.矩心矩张量反演表明,矩心位于29.55°N,102.14°E,深度16 km,释放地震矩1.0068×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W6.60,双力偶成分占88%,是一次近纯走滑的地震事件.结合余震分布可以断定,地震发生在走向163°、倾角77°(倾向西南),滑动角为-5°的断层面.有限断层反演显示,破裂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破裂起始点及其周围是主要破裂区;另一破裂区位于其东南,总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单侧破裂,最大滑动量约1.4 m,位于起始破裂点附近.从矩心矩张量反演和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均表明,地震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释放分两个阶段.根据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推断,破裂优势方向在165°方位,与断层走向一致,由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估计的标量地震矩几乎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完全一致,且与矩心矩张量反演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m_(s)6.8地震 双差定位 矩心矩张量反演 有限断层反演 时空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人员震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娟 赵雪慧 +4 位作者 周琪 肖本夫 毛利 肖术连 周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3-610,共8页
基于系统整理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中93名遇难人员资料,探讨人员震亡与烈度分布、地域分布、社会特征等要素的关系,通过与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震亡进行对比,分析本次地震人员震亡的特征。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 基于系统整理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中93名遇难人员资料,探讨人员震亡与烈度分布、地域分布、社会特征等要素的关系,通过与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震亡进行对比,分析本次地震人员震亡的特征。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人员震亡数量大,主要因地质灾害所致,分布方向基本上与烈度区长轴方向一致,中老年段震亡比高,以本地户籍为主。灾区地质灾害发育、地形地貌特殊、房屋抗震性能不高、地震强度大等是此次地震人员震亡多的主要原因。川西高山高原地区人员震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人员震亡 地质灾害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后川滇强震活动幕式图像分析
19
作者 朱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55-257,共3页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有着相同的新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紧密相连的充分依据。川滇之间没有像四川和甘肃或四川和青海之间存在的EW向秦岭构造带的横亘、阻截,将四川和云南作为整体研究,其幕式活动图像明显,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强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震活动 活跃幕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舆情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杭 赵烽帆 荣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431,共7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舆情引导经验,探讨突发地震舆情引导对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今后的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 m_(s)6.8地震 地震应急 舆情引导 启示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