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地表动态变形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勇 杨少敏 +4 位作者 乔学军 林牧 赵斌 刘刚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3,229,共4页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_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尼泊尔m_w7.8、M_W7.3地震 震时地表动态变形
下载PDF
基于InSAR分析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形变场特征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小波 马超 +2 位作者 洪顺英 连达军 张迎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9,共14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基于震前、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形...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基于震前、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形变场整体表现为自西北向往东南方向延伸近150 km的纺锤形包络状,以大面积隆起抬升形变为主,视线向最大隆升形变达1.18 m,抬升区北侧存在一小沉陷区,以InSAR观测值定位同震最大形变中心。基于均匀介质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模型)与InSAR观测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属于典型逆冲型地震,发震断层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同震破裂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向上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MFT)传递。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局部形变细节,结合震区地质背景、断裂分布及断层运动特征,获得了同震破裂拟出露地表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 D-INSAR 同震形变场 滑动分布反演
下载PDF
使用欧洲、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4个台阵由反投影方法确定的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的短周期能量 被引量:5
3
作者 Dun Wang Jim Mori 杨国栋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5期9-18,共10页
应用反投影(backprojection)分析方法确定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产生的短周期(0.5~5s)能量的震源位置和时间。使用欧洲、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不同方位的不同台阵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破裂传播方面表现出一致的特性。发震后的25~55s,强短... 应用反投影(backprojection)分析方法确定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产生的短周期(0.5~5s)能量的震源位置和时间。使用欧洲、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不同方位的不同台阵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破裂传播方面表现出一致的特性。发震后的25~55s,强短周期能量震源分布在震中以东10~100km内。前20s破裂速度约1.0km/s,而在其后的30~40s加速到~3.0km/s。短周期能量震源位置接近于断层下倾边缘,它补充了更靠上发生的大断裂滑动区域。尼泊尔地震可能是大断层滑动区域与短周期能量震源区域不一致的另一个实例,这可能与破坏性强地震动有关。在线材料:使用4个不同台阵对尼泊尔地震进行反投影的动画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投影 台阵 m_w7.8 震源位置 破裂速度 断层滑动 破裂传播 动画演示 区域边界 波形记录
下载PDF
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同震位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瑜 刘静 +5 位作者 梁宏 张锐 师宏波 王鹏 李建勇 王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3606-3616,1-2,共11页
据尼泊尔境内的连续GPS观测资料显示,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造成尼泊尔向南移动,最大位移量达到了1.88 m.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国气象局中日合作JICA项目及加州理工学院... 据尼泊尔境内的连续GPS观测资料显示,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造成尼泊尔向南移动,最大位移量达到了1.88 m.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国气象局中日合作JICA项目及加州理工学院在尼泊尔境内所建的连续GPS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地震对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的震时动态响应及同震影响.结果显示,地震造成中国西藏地区毫米至厘米级的同震水平位移,最大值在震中北东方向,震中距220 km的珠峰站,约为30 mm,波及范围远至1500 km之外的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地区.1 Hz的高频GPS数据分析表明,震中距1200 km内的站点记录了弹性震波和永久变形的叠加和破裂方向效应等丰富信息.通过分析中国境内地震活动频度并对比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发现,本次尼泊尔地震并未造成中国境内微震活动显著增加,同震过程对中国西藏部分地区、川滇地区及南北地震带断裂带的应力扰动和构造加载有限,与其震级相对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_w7.8地震 同震位移 喜马拉雅构造带 地震活动
原文传递
Stress triggering among faults rupturing during one earthquake:a case study of the 2016 M_w7.8 Kaikōura Earthquake,New Zealand
5
作者 Bin Shan Yashan Feng +2 位作者 Chengli Liu Zujun Xie Xiong Xio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9-91,共3页
The mechanism stud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ety,for earthquakes are one of the most damaging natural catastrophes[1,2].Studies show that an earthquake produces a net reduction of str... The mechanism stud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ety,for earthquakes are one of the most damaging natural catastrophes[1,2].Studies show that an earthquake produces a net reduction of stress on the fault,yet the stress does not disappear,but is transferred to nearby regions,changing the stress state and seismicity of surrounding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w7.8 ura 地震破裂过程 应力触发 新西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