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历《寰宇述要》研究──纪念杰出的天文学家马德新诞辰200周年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岑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4年第3期3-10,共8页
该文全面剖析了我国近代最早出洋的科学家马德新的天文学著作《寰宇述要》,指出这部著作在对回回历法的研究、哥白尼学说的介绍、恒星行星观测以及太阳黑子分布图、月面图、五大行星表面图的绘制等方面均具有特色,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占... 该文全面剖析了我国近代最早出洋的科学家马德新的天文学著作《寰宇述要》,指出这部著作在对回回历法的研究、哥白尼学说的介绍、恒星行星观测以及太阳黑子分布图、月面图、五大行星表面图的绘制等方面均具有特色,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是一部有广泛影响的我国少数民族科学家的天文学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历 寰宇述要 马德新 历法
下载PDF
古代印尼的历史记忆——中国旅行者的书写
2
作者 万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3,154,共11页
中国古代从海上亲访印尼的旅行者,依照时间排序,有东晋法显、唐代义净、元代汪大渊、明代郑和通事马欢等。本文基于他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记述,对古代中国探访印尼的旅行者集中分析,指出这些旅行者的身份呈现多元化,包括僧侣... 中国古代从海上亲访印尼的旅行者,依照时间排序,有东晋法显、唐代义净、元代汪大渊、明代郑和通事马欢等。本文基于他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记述,对古代中国探访印尼的旅行者集中分析,指出这些旅行者的身份呈现多元化,包括僧侣、海商、外交使者;古代中国人旅行印尼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僧侣到商人,再到使者的三次延替;中国旅行者的印尼游记内容丰富,构成了印尼的历史记忆,保存了航海、宗教、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文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有助于推进我们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 义净 汪大渊 马欢 印尼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郑和航海图》和三部15世纪下西洋游记的对读
3
作者 潘铭燊 《天禄论丛》 2013年第1期87-101,共15页
茅元仪《武备志》卷240《郑和航海图》,所绘的很可能是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程。这次航程的资料见于祝允明《前闻记》,其中提到的地名,和航海图的地名相当一致。比较航海图所载的地名,和郑和三位随员所写的游记(马欢《瀛涯胜览》、费信《... 茅元仪《武备志》卷240《郑和航海图》,所绘的很可能是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程。这次航程的资料见于祝允明《前闻记》,其中提到的地名,和航海图的地名相当一致。比较航海图所载的地名,和郑和三位随员所写的游记(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中的地名,得到结论:三部游记的地名,去除重复之后,共有29个,其中24个见于航海图。航海图所无的5个地名,很可能只是郑和船队分访问的地方。因此航海图的地名,代表的是船队主所到之处。通过对地理特征、建筑特征、物产商贸的考察,三部游记和航海图的内容显然可以互相补充,并且可以得出两个推断:第一,下西洋的动机,朝廷方面是宣扬国威,民间方面是宝船贸易。第二,综合三部游记和航海图的记载,都未能够带读者遍历下西洋诸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茅元仪 《武备志》 郑和航海图 祝允明 《前闻记》 马欢 《瀛涯胜览》 费信 《星槎胜览》 巩珍 《西洋番国志》 宝船贸易
下载PDF
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在铁路用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松峰 马维峰 +2 位作者 陈旭 申焕 薛重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0,201,共3页
铁路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化对铁路用地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是集成各种铁路空间数据、实现铁路用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本文根据铁路用地空间数据的来源和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多尺度、动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元... 铁路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化对铁路用地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是集成各种铁路空间数据、实现铁路用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本文根据铁路用地空间数据的来源和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多尺度、动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驱动的铁路用地空间数据集成技术框架,设计了三层分布式C/S铁路用地信息系统结构,所构建的"武汉铁路局铁路用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取得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集成 铁路用地 信息管理
原文传递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霞 彭志华 +1 位作者 袁双双 崔韶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ELISA法检测MDA、SOD、NO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为75.0%(45/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P=0.006)。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8,P=0.019),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t=13.28,P<0.01)。治疗后,治疗组HWBV[(5.02±0.13)mPa∙s比(6.18±0.28)mPa∙s,t=29.11]、LWBV[(1.18±0.21)mPa∙s比(1.73±0.32)mPa∙s,t=11.13]、FIB[(2.26±0.28)g/L比(3.13±0.39)g/L,t=14.04]、PV[(8.87±1.44)mPa∙s比(10.34±1.31)mPa∙s,t=5.85]低于对照组(P<0.01);MDA[(4.14±1.23)mmol/L比(5.23±1.35)mmol/L,t=204.3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SOD[(113.34±0.28)mg/L比(96.59±0.57)mg/L,t=4.62]、NO[(26.01±3.26)μmol/L比(20.84±3.74)μmol/L,t=8.0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修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提高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风(中医) 半夏白术天麻汤 补阳还五汤 血液流变学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