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认识《马氏文通》助字卷的得失
1
作者 王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马氏文通》问世130年来,学界对其助字卷的评价仅限于肯定和褒扬。本文从系统性角度发现,该书助字卷为上古语气词构建了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叠助系统,但也存在四个重要不足。一是错将汉语语气词等同于印欧语的动词形态的功能。二是不... 《马氏文通》问世130年来,学界对其助字卷的评价仅限于肯定和褒扬。本文从系统性角度发现,该书助字卷为上古语气词构建了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叠助系统,但也存在四个重要不足。一是错将汉语语气词等同于印欧语的动词形态的功能。二是不清楚字句应有语气的形式手段为何物。三是没有明确区分字句应有语气和助字所表语气,更未明确二者关系。四是仅将语气词的功能分为信疑两个范畴。这四个不足对古今语气词研究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助字卷 聚合系统 功能系统 叠助系统 四个不足
下载PDF
《马氏文通》的类典型范畴思想——从动字与静字等的关系的论述谈开去 被引量:2
2
作者 仝国斌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中,字有定类的前提与字无定类的结论的矛盾一直是遭后人诟病的最大把柄。我们试图从马氏对动字与静字关系的处理入手,通过这部经典著作对词类体系中展示出的矛盾例举发现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合理的因素存在。
关键词 马氏文通 类典型范畴 词类体系
下载PDF
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丙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300,383,共10页
本文根据《马氏文通》提到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跨语言的相关现象,提出"重度—标志对应律"这一语言共性:一个成分重度(长度或结构复杂度)越大,越需要一个标示其句法地位的标志。这条编码共性有两种落实方式:一,作为倾向的语用... 本文根据《马氏文通》提到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跨语言的相关现象,提出"重度—标志对应律"这一语言共性:一个成分重度(长度或结构复杂度)越大,越需要一个标示其句法地位的标志。这条编码共性有两种落实方式:一,作为倾向的语用性的落实,此时的轻重体现在具体的长度上,这主要是消极修辞研究的对象;二,作为语法规则的语法化落实,此时重度表现在语法范畴上,轻重取决于"词"、"名词短语"和"小句"的范畴不同。文章也讨论了这两种落实方法的区分在各种动因解释中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标志 《马氏文通》 功能动因 形式编码
原文传递
《马氏文通》“动字相承”的重新阅读及相关思考——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20周年
4
作者 杨西彬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18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马氏文通》对'动字相承'现象有着精辟论述,它不仅指出该现象的核心特征是'相承'关系,而且还有意把'动字连书'现象分为'相承'和'意平而不相承'两种类型。进一步把'动字相承'现象区分... 《马氏文通》对'动字相承'现象有着精辟论述,它不仅指出该现象的核心特征是'相承'关系,而且还有意把'动字连书'现象分为'相承'和'意平而不相承'两种类型。进一步把'动字相承'现象区分为'动词相连'和'动作相承'有助于对'动字连书'现象重新进行分类,为进一步解决汉语连动句研究中的相关争议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动字相承 动词相连 动作相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