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一浮"六艺之学"视野中的易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迎刚 马龙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作为"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易学研究在马一浮先生的学术...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作为"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易学研究在马一浮先生的学术研究中无疑具有着"本体论"地位和作用,它所体现的"心之本体",不仅是"六艺"所自出的本原,也是"六艺之学"共同的目的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之学 易学 本体
下载PDF
一个本源而本真的意义机制——马一浮六艺论新诠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乐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六艺论是马一浮的主要学术思想。本文指出,六艺论展现出一个本源而本真的意义机制。这个意义机制所以得以兴发流行,其根据则在于"六艺之为全体"、"六艺之为大用"、"六艺之为工夫"三个性质之相互涵摄。同... 六艺论是马一浮的主要学术思想。本文指出,六艺论展现出一个本源而本真的意义机制。这个意义机制所以得以兴发流行,其根据则在于"六艺之为全体"、"六艺之为大用"、"六艺之为工夫"三个性质之相互涵摄。同时,此三性质之相涵相摄,根据则在于"不易"、"变易"、"简易"之本然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 意义 三易
下载PDF
六艺精神的价值意蕴——马一浮六艺价值观概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7,16,共4页
通过从历史文本到价值原则的创造性诠解,马一浮建构起自身的六艺价值观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阐发六艺价值观与培育民族精神、建构价值系统、公民道德建设等的现实意蕴。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 价值观
下载PDF
旧瓶装旧酒——论马一浮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柴文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5,共6页
马一浮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旧瓶装旧酒”,其思维框架、哲学话语、哲学观念大都是先儒的东西,不论是天人合一、心本论还是理气论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走回儒学”既不同于暗渡陈仓式的“旧瓶装新酒”,也不同于换汤不换药式的... 马一浮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旧瓶装旧酒”,其思维框架、哲学话语、哲学观念大都是先儒的东西,不论是天人合一、心本论还是理气论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走回儒学”既不同于暗渡陈仓式的“旧瓶装新酒”,也不同于换汤不换药式的“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种接近于原汁原味的陈年老酒,是一种具有“完全的文化保守主义”性质的传统儒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哲学 文化保守主义
下载PDF
文化抉择的儒学省思——马一浮文化哲学导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宁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32,共6页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马一浮的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作出梳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理论建构既依傍传统思想资源,又富于浓厚的时代气息。在其哲学文本的表象下隐藏着特有的逻辑构成,展布为从判教论、名相论、心性论、六艺论乃至证人论的...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马一浮的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作出梳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理论建构既依傍传统思想资源,又富于浓厚的时代气息。在其哲学文本的表象下隐藏着特有的逻辑构成,展布为从判教论、名相论、心性论、六艺论乃至证人论的马一浮文化哲学的总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现代新儒家 文化哲学
下载PDF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本体功夫论 儒家思想 心性主义 效验 博约功夫 集义功夫 克己功夫
下载PDF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7
作者 高迎刚 马龙潜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3,共6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而作为其“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他的诗学研究无论是在思想根源方面,还是在内在...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而作为其“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他的诗学研究无论是在思想根源方面,还是在内在逻辑方面,都极富于哲理的意趣,处处体现着他对儒家义理之学的探究和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之学 诗学思想 义理 哲学
下载PDF
马一浮诗学思想简论
8
作者 高迎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不仅留下了大量哲学论著,也给后人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诗学理论资源。在其诗学研究中,马一浮比较集中地探讨了诗歌的本体和功用、内容和形式、创作和鉴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其哲学思...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不仅留下了大量哲学论著,也给后人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诗学理论资源。在其诗学研究中,马一浮比较集中地探讨了诗歌的本体和功用、内容和形式、创作和鉴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马一浮的诗学研究中也体现着其学术研究一贯坚持的主仁、会通、笃行、济世等治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新儒家 诗学 哲学
下载PDF
晚年马一浮的诗境与心境
9
作者 朱兴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2,共8页
晚年诗词是解读后期马一浮心境的最佳入口。其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是清醒的批判头脑,另一方面却是顺应时世的妥协姿态。借助"观化"的人生哲学,马一浮在很大程度上扭合了二者的分歧,从而获得心灵的稳定感,但灵... 晚年诗词是解读后期马一浮心境的最佳入口。其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是清醒的批判头脑,另一方面却是顺应时世的妥协姿态。借助"观化"的人生哲学,马一浮在很大程度上扭合了二者的分歧,从而获得心灵的稳定感,但灵魂的深层断裂仍然无法弥补。究其根源,在于面向现代的独立主体在其身上仍未真正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诗境 心境 文学与政治
下载PDF
现代场景下的传统儒学——论马一浮的伦理思想
10
作者 柴文华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4期77-81,共5页
现代新儒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虽然发生在现代的场景下,但基本内容是传统儒学或经学的;一个是学术内容意义上的,认识到传统儒学的缺陷和西学的合理性,并致力于儒学自身的现代化尝试。马一浮的道德学说虽然出现在中国现... 现代新儒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虽然发生在现代的场景下,但基本内容是传统儒学或经学的;一个是学术内容意义上的,认识到传统儒学的缺陷和西学的合理性,并致力于儒学自身的现代化尝试。马一浮的道德学说虽然出现在中国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走回了传统儒学,未能涉及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问题,应当属于历史时间意义上的现代新儒家学说。本文系统探讨了马一浮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做出了合理的价值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伦理 现代新儒学
下载PDF
马一浮国学观散论
11
作者 蒋国保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11,共7页
当今谈国学不能不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要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就务必要了解章太炎、马一浮的国学观,因为章马两先生的国学观是上个世纪初学人国学观的典型。本文对马一浮国学观的探讨,重在说明:马氏不赞成章氏以经、史、子、集... 当今谈国学不能不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要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就务必要了解章太炎、马一浮的国学观,因为章马两先生的国学观是上个世纪初学人国学观的典型。本文对马一浮国学观的探讨,重在说明:马氏不赞成章氏以经、史、子、集四部学问谈国学,将"国学"楷定为"六艺之学"。他对于其国学之定义并没有予以论证,只是陈述了他的看法——"国学"为"六艺之学",是因为中国固有的四部学问为"六艺"(六经)所统摄。他不但认为"六艺"统摄中国一切学问,还进而强调"六艺"亦统摄"西来的一切学术"。这一强调,旨在凸显"六艺之学"的世界意义,为其"世界人类文化最后必归于六艺"之见解确立学理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国学 六艺 四部 统摄
下载PDF
文化自判教出——马一浮文化判教论的再阐释
12
作者 许宁 朱晓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4-28,共5页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在马一浮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建构方法和思维手段,其判教的实质是从文化现象中提取出一种文化观念,即他所谓的六艺,其目的在于肯定和论证这一核心观念;另一方面,据六艺判教展示...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在马一浮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建构方法和思维手段,其判教的实质是从文化现象中提取出一种文化观念,即他所谓的六艺,其目的在于肯定和论证这一核心观念;另一方面,据六艺判教展示了马一浮的文化史观,表明了他对以往文化成果的宏观考察和价值抉择。马一浮通过对隋唐佛学判教风规的创造性转换,依据六艺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考察了以往的文化成果,在判儒家文化、判儒释道三教、判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重新对中西文化作了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构成了马一浮的文化判教活动。在现代新儒家中,马一浮的判教立足儒家,旁涉佛道,考察古今,规模宏大,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文化 判教
下载PDF
马一浮“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的整合
13
作者 唐锦锋 袁国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8期81-82,共2页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整合试作一商榷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复性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心统性情”——以马一浮的诠释为例
14
作者 许宁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8-40,49,共4页
从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心统性情”入手,以马一浮的诠释为个案研究,从而揭示现代新儒家对“心统性情”的时代理解和哲学会通,在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一浮 心统性情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毛泽东主席晚年所阅读的《老子》版本考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金富 王彤江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4,89,共4页
晚年的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主席曾经阅读过的《老子》版本主要包括: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简注》、张政烺审定的《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释文》、傅奕校订《道德经古本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
关键词 毛泽东 《老子》 马叙伦 高亨 张政烺 傅奕 帛书
下载PDF
以德解经:马一浮经学诠释思想的新探析
16
作者 袁新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学,儒学的基础是经学,经学的主体是六经。孔子凝六经大义为仁,为以德论经的先导。之后古人也有多论述。马一浮继承了以德论经的传统,注重经术义理的阐发。他楷定国学为六艺之学,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确定六经为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学,儒学的基础是经学,经学的主体是六经。孔子凝六经大义为仁,为以德论经的先导。之后古人也有多论述。马一浮继承了以德论经的传统,注重经术义理的阐发。他楷定国学为六艺之学,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确定六经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直言"六艺总为德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德之文化;以六德配六经,六艺以一德言皆归于仁,以六德言:《诗》主仁,《书》主知,《乐》主圣,《礼》主义,《易》明大本是中,《春秋》明达道是和。马一浮对"以德解经"思想加以具体化和系统化,构建了自己的"六艺论"的新经学框架,发展了"以德解经"的经学诠释理论。"以德解经"注重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经典诠释来透视我们时代的精深和灵魂。这为经学的研究提示了一条大道,也是今后治经学史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解经 六德 六经 马一浮
下载PDF
马一浮教育思想精粹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晓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8,共5页
马一浮重视经典教育,视之为根本之学;强调会通教育,反对现代学校分科过多;倡行书院教育,强调"自由讲论";其追求"复性"、修德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实践,与纽曼的博雅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
关键词 马一浮 经典教育 会通教育 书院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