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10 mm trocar切口腹腔内和腹腔外2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13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2017年3月~2020年3月传统组(腹腔镜手术腹腔外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10~12 mm...目的比较腹腔镜下≥10 mm trocar切口腹腔内和腹腔外2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13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2017年3月~2020年3月传统组(腹腔镜手术腹腔外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10~12 mm切口关闭)53例,2020年4月~2023年3月改良组(腹腔镜下腹腔内缝合筋膜、腹膜,进行10~12 mm切口关闭)85例,比较2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切口液化1例,无其他并发症;传统组术后切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液化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疝1例。改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2%(1/85),显著低于传统组11.3%(6/53)(χ^(2)=5.029,P=0.02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腹腔内缝合≥10 mm切口,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操作难度较大,缝合技术要求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Kessler缝合联合束束等张力缝合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41.2±6...目的探讨Kessler缝合联合束束等张力缝合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41.2±6.3)岁。均采用跟腱内侧弧形切口Kessler缝合联合束束等张力缝合治疗。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4.3±4.8)个月。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无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3例跟腱愈合良好,未发生再断裂;1例术后跟腱再断裂,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踝-后足评分83~99分,优19例,良5例。结论内侧弧形切口Kessler分层缝合联合跟腱束束等张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术中暴露充分、操作简便、跟腱吻合质量可视可靠,利于跟腱等长恢复,可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Kessler缝合联合束束等张力缝合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41.2±6.3)岁。均采用跟腱内侧弧形切口Kessler缝合联合束束等张力缝合治疗。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4.3±4.8)个月。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无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3例跟腱愈合良好,未发生再断裂;1例术后跟腱再断裂,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踝-后足评分83~99分,优19例,良5例。结论内侧弧形切口Kessler分层缝合联合跟腱束束等张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术中暴露充分、操作简便、跟腱吻合质量可视可靠,利于跟腱等长恢复,可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