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a mud volcano in the Weitan Banks area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Wei LUO Pin YAN +4 位作者 Yanlin WANG Junhui YU Qionghua WAN Zhenbo ZHANG Tao XU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50-1469,共20页
Situated between the petroliferous Cenozoic Zhujiang(Pearl)River Mouth Basin and the mud volcano-rich Mesozoic Dongsha Basin in the middle sector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Weitan Banks area has been previous... Situated between the petroliferous Cenozoic Zhujiang(Pearl)River Mouth Basin and the mud volcano-rich Mesozoic Dongsha Basin in the middle sector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Weitan Banks area has been previously mapped as a basement high that is composed of Mesozoic magmatic rocks.In this study,we present several favorable indicators for petroleum geology that were detected from geophysical profiling and benthic sampling in the area.A conspicuous hill was discovered,named“Zhongwei Hill”,~80 m high above the~340 m deep seafloor and~1 km broad,in a depression with more than 7 km thick sedimentary strata.The Zhongwei Hill was seismically imaged with a mushroom-shaped structure and containing a cake-like crown,fluid flow pipes,and an~10 km broad anticline at depth.Thus,the hill represents a source-plumbing-eruption system.Shallow gas zones linked to deep fracture were found at or near the hill.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ep strata comprise the Jurassic and Paleogene strata,the major hos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In addition to the hill,there are number of mounds from which three bottom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amples are rich in dissolved methane with concentrations high up to~900 nmol/L,much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level(0.5–2 nmol/L).The benthic samples are rich in coarse sediment clastics,authigenic carbonate nodules,and deep-water habitats likely feeding on methanotrophic community.Given these observations and the context,we propose that the Zhongwei Hill represents a mud volcano,likely thermally driven,that seeps methane from Jurassic and Paleogene source layers,thus poses a favorable clue for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apacity in transitional zone of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 and the Dongsh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Zhongwei Hill deep-level anticline mud volcano Mesozoic source lay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of explosive volcanos at the circum-Pacific convergent margin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被引量:2
2
作者 Fanfan TIAN Kun WANG +1 位作者 Guozhi XIE Weidong SU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5-83,共9页
The circum-Pacific convergent margin is known as"the Ring of Fire",with abundant volcano eruptions.Large eruptions are rare but very disastrous.It remains obscure how are large explosive volcanos formed and ... The circum-Pacific convergent margin is known as"the Ring of Fire",with abundant volcano eruptions.Large eruptions are rare but very disastrous.It remains obscure how are large explosive volcanos formed and where are the danger zones.Three largest eruptions since 1900,the Hunga Tonga-Hunga Ha’apai,the Mt.Pinatubo,and the Novarupta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s of volatile-rich sediments and located close to slab windows.Among them,the Hunga Tonga-Hunga Ha’apai is close to subducting seamount chains;the Mt.Pinatubo is right next to subducting fossil ridges.Both seamount chains and fossil ridges have water depths much shallower than the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s(CCD)in the Pacific Ocean.Seismic image shows that a seamount is subducting towards the Novarupta volcano.Subduction of volatile-rich sediments and a slab window nearby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catastrophic eruptions.Slab windows expose the mantle wedge to the hot asthenosphere,which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and dramatically promotes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arbonate-fluxed domains,forming volatile-rich magmas that powered explosive eru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xplosive volcanos subducting seamount chains volatile-rich sediments slab windows TONGA
下载PDF
A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ge and History of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from Offshore Larache Located in the NW Moroccan Atlantic Margin
3
作者 Asher Hategekamungu Nadia Mhammdi +1 位作者 Mohamed Amine Manar Asmae Bernachid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3年第3期203-220,共18页
Formed on top of the Gulf of Cadiz,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is the shallowest and largest mud volcano in the El Arraiche mud volcano field of the northwestern Moroccan margin. The development and morphology of mud ... Formed on top of the Gulf of Cadiz,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is the shallowest and largest mud volcano in the El Arraiche mud volcano field of the northwestern Moroccan margin. The development and morphology of mud volcanoes from the El Arraiche mud volcanoes group have been studied at a large scale. However, the time interval related to their formation period still needs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In this regard, we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the seismic facies from the 2D reflection data of the GEOMARGEN-1 campaign, which took place in 2011.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seismic sequences and draw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period of the Al Idriss mud volcano. And as a result,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system is made of both buried and superficial bicone and was identified along with the Upper Tortonian to Messinian-Upper Pliocene facies. As the initial mud volcano extrusive edifice, the buried bicone was formed in the Late-Messinian to Early-Pliocene period. However, the superficial bicone, as the final extrusive edifice, was included in the Late Pliocene. In this case, the timing interval between the buried and superficial bicone is equivalent to the Late-Messinian to Upper-Pliocene period. Therefore, the latter corresponds to the Al Idrissi mud volcano form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Moroccan Margin Al Idrissi Mud volcano 2D Reflection Data from the GEOMARGEN-1 Campaign Seismic Signatures Analysis Formation Period
下载PDF
Earthquake, Volcano and Earth Rotation Harmonics
4
作者 Sheng Zhao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3年第3期139-158,共20页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considered impossible for there is no scientific way to find the date and time, the loca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an earthquake. A new idea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earth rotation harmoni...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considered impossible for there is no scientific way to find the date and time, the loca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an earthquake. A new idea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earth rotation harmonics triggered natural volcano and earthquake. With earth rotation harmonics response model for a location, it could be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earthquake date and time, and the magnitude. Properties of earth rotation harmonics triggered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and verified with earthquake data from USGS website. Also, both earth tide and ocean tide effects on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and verified with earthquake data—tides did not trigger the natural earthquake, they only affect the earthquake activities and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volcano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Tidal Effects Earth Rotation Harmonics
下载PDF
全球火山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
5
作者 石富强 王芃 +5 位作者 杨晨艺 王光明 刘洁 邵志刚 王庆林 贾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91,共19页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存在着频次准同步和能量互补现象;②中国大陆1955年前后强震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与同期全球火山活动状态变化密切相关,且二者可能受控于百年周期内地球内部能量积累与释放的状态变化;③2022年汤加火山的剧烈喷发意味着地球内部能量仍在持续释放。结合全球M8地震和中国大陆M7浅源地震的活动特征,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及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状态可能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震 时空分布特征 地震趋势 全球和中国大陆
下载PDF
瑞利波相速度和椭圆率与远震P波联合反演蒙古中南部地壳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
6
作者 徐荟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7,共19页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深度、莫霍面深度、地壳S波速度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和蒙古主构造线南北两侧分布均有明显差异,暗示了这两条缝合线至少为地壳级别的分界.中戈壁火山和Bus-Obo火山在地壳内相互连通,在下地壳存在大面积低速层.我们推测杭盖穹隆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在中戈壁带地壳底部形成岩浆囊,为这两座板内火山活动提供了岩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 S波速度结构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 蒙古主构造线 板内火山
下载PDF
洋中脊动力学与俯冲带地震-岩浆-成矿事件远程效应
7
作者 成秋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板块俯冲带和大陆岩浆弧的深部过程与极端地质事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板块俯冲与造山过程会导致地震、岩浆活动和成矿等事件的发生。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与俯冲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地幔楔形成、岩石圈部分熔融、构造-岩浆活动等因... 板块俯冲带和大陆岩浆弧的深部过程与极端地质事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板块俯冲与造山过程会导致地震、岩浆活动和成矿等事件的发生。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与俯冲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地幔楔形成、岩石圈部分熔融、构造-岩浆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人们对洋中脊新生地壳的不均匀性或先天“缺陷”对以上的极端事件的长远影响和远程效应了解甚少。在洋中脊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板块扩张、压力降低、软流圈物质上涌等因素的作用,导致新生地壳温度升高、孔隙度和裂缝发育、密度降低、结构复杂的正反馈过程。因此,新生地壳在密度、强度、温度、厚度等方面存在非均质性。这些地壳的差异性将影响和决定板块在扩张和俯冲过程中的行为,并对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地震、岩浆和成矿等事件产生远程影响。以太平洋俯冲和安第斯造山带为例研究发现,板块运动速度、板块俯冲角度、板片撕裂、岩石圈厚度、Moho面深度等的突变与地震、火山和斑岩矿床的时空分布存在远程关联效应,这些认知对预测板块俯冲-碰撞带发生的极端地质事件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 板块俯冲 地震 火山 成矿 远程关联
下载PDF
基于GPS TEC的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激起的电离层行扰分析
8
作者 罗亦泳 吴大卫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43,共15页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是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强烈大气波动为开展火山喷发电离层扰动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利用GPS数据探测火山附近、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区的电离层扰动,从波形、...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是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强烈大气波动为开展火山喷发电离层扰动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利用GPS数据探测火山附近、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区的电离层扰动,从波形、频率、传播速度和时空分布等角度分析汤加火山喷发电离层行扰(TIDs)的特征,并利用电离层测高站、海平面监测站和大气压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进一步验证TIDs的传播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汤加火山喷发在其附近区域、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区引起了3类TIDs。在火山附近东、西、南、北方向上均探测到第一类TIDs, TIDs的传播速度为617~972 m/s,该类TIDs极有可能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声波引起。汤加火山喷发仅在火山附近东、西方向引起第二类TIDs,其传播速度分别为472 m/s和418 m/s,可能由声波传播过程中衍生的声重力波或者混合波引起,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汤加火山喷发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区引发了第三类TIDs,其传播速度为328~352 m/s,该类TIDs与Lamb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火山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电离层行扰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下载PDF
宋·天灾地祸不单行——漫步地震五千年(11)
9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604-619,共16页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火山地震的类型和近代火山喷发的实例,火山与浅源地震、火山与深源地震的关系。我国的深源地震主要位于吉林省珲春地区,与日本海沟的板片俯冲有直接关系。最后,简介了火山爆发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链 第3次气候寒冷期 火山千年大喷发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樱岛火山形变监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琳炜 张旭晴 +2 位作者 王凤艳 陈峰 都兵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火山喷发往往是由地壳内部岩浆活动引起的,通过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可以有效反演出地下岩浆的状态。为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笔者选取日本樱岛火山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技术对2019—2021年间共计75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结果表... 火山喷发往往是由地壳内部岩浆活动引起的,通过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可以有效反演出地下岩浆的状态。为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笔者选取日本樱岛火山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技术对2019—2021年间共计75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樱岛火山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监测期间樱岛火山总体处于沉降状态,平均形变速率为-10.05 mm/a。最大沉降区域为火山中心地带,累积形变量为-62.72 mm,并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抬升主要发生在火山外围区域,其中最大抬升发生于樱岛东南侧,监测期间累积抬升108.7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樱岛火山 形变监测
下载PDF
新疆“木吉火山群”的属性与特征
11
作者 刘嘉麒 吴成桥 +6 位作者 张斌 孙智浩 朱泽阳 许立青 张蕾 叶张煌 郭正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7-1648,共12页
本文是首次对新疆“木吉火山群”综合地质调查研究结果的展示。在对该“火山群”进行全面深入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热火山”和“冷火山”的新概念,将泥火山和“木吉火山群”纳入“冷火山”。“木吉火山群”沿木... 本文是首次对新疆“木吉火山群”综合地质调查研究结果的展示。在对该“火山群”进行全面深入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热火山”和“冷火山”的新概念,将泥火山和“木吉火山群”纳入“冷火山”。“木吉火山群”沿木吉河谷分布,至少有63个大小不等的“火山锥”,其中锥底直径>50m,锥高>5m的有13个。锥顶多具“火山口”,口中多有积水。锥体主要由灰岩组成,“火山口”水化学分析显示Ca 2+、HCO-3含量高,这都与周缘山地出露岩层中富含碳酸盐岩石相呼应。这些“火山锥”主要由木吉河谷地下水、泉水和流水溶蚀碳酸盐,喷出地表,再沉积而成。它们似火山,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山,也不同于一般的泥火山,应属于钙质泉华型“冷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吉 “热火山” “冷火山” 泉华型“冷火山”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 in Xinjiang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辉 路盼盼 张亚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4期72-74,共3页
[Objective]To seek one effective extraction method of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Method]The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 was extracted by CTAB extraction method,SDS-enzyme method,improved method,reagent kit... [Objective]To seek one effective extraction method of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Method]The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 was extracted by CTAB extraction method,SDS-enzyme method,improved method,reagent kit method.The extraction of four kinds of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extracted rate in reagent sets method was the highest,next was improved method,the extracted quantity in SDS-enzyme method was maximum.DNA extracted by the improved method was diluted ten times for PCR.[Conclusion]Considering economy and purity,the improved method can be used as one effective extraction method of metagenomic DNA from mud volca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volcano Metagenomic DNA XINJIANG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喷发序列研究
13
作者 史志伟 白志达 +3 位作者 赵志丹 董国臣 王建伟 金笃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7-2102,共16页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并根据火山结构组成、形貌特征、喷发类型、火山岩类型及火山锥体的风化降解程度等,结合光释光(OSL)、^(14)C等定年方法,对火山喷发序列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喷发相对时序和绝对年龄。锡林浩特火山群火山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喷发序列由老到新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中、晚和末期,以及全新世,共9个火山喷发旋回。晚更新世是火山喷发的鼎盛时期。首次确定了鸽子山火山的最晚喷发年龄距今约6800年,为广义活火山。不同旋回火山喷发方式及火山风化降解程度差异较大。上新世为裂隙式喷发,早、中更新世主要是裂隙-中心式喷发,晚更新世以来为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火山类型有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玛珥型和亚布里尼型,其中玛珥型火山在本区属首次发现。中更新世及以前的火山锥基本已剥蚀殆尽,晚更新世以来的火山地貌形态保存尚好。每个喷发旋回几乎都呈现从碱性玄武岩向拉斑玄武岩演化的特征,反映了本区深部岩浆房演化与构造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喷发序列 喷发类型 鸽子山活火山 锡林浩特
下载PDF
琼北玛珥火山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喷发历史和火山灾害的启示
14
作者 何衍鑫 田伟 +4 位作者 刘平平 刘建平 崔亚圣 张朝鲲 许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3-2121,共19页
作为陆地和海岛上第二常见的火山类型,玛珥火山相关区域内生活着大约10%的世界人口,因此玛珥火山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琼北地区发育的第四纪玛珥火山,是天然的研究对象。根据琼北地区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实地测量结果,确定... 作为陆地和海岛上第二常见的火山类型,玛珥火山相关区域内生活着大约10%的世界人口,因此玛珥火山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琼北地区发育的第四纪玛珥火山,是天然的研究对象。根据琼北地区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实地测量结果,确定了11座玛珥火山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琼北地区玛珥火山具圆形、椭圆形和三联点形三类平面形态,其面积0.01~3.42km2,周长0.43~6.64km,平均直径128~2128m,深度8~50m,喷出物体积(致密岩石当量,DRE)共计2.2km^(3),初始岩浆碎屑体积(DRE)共计1.7km^(3),爆炸能量1.2×10^(13)~6.4×10^(16)J,能量转换率则在1%~2%之间。玛珥火山活动可分成三期,第一期杨花岭、儒黄岭和那有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6.35~0.11kyr;第二期陈永岭、石岭、罗经盘、玉墩岭和同类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1.06~0.02kyr;第三期好秀岭、双池岭东岭和西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仅16~0.3yr。石山-永兴一带的区域应力场控制着玛珥火山的拉伸方向。根据最新一期火山爆炸点的侧向迁移轨迹预测下一次爆炸点位于双池岭西岭向西约100~200m处。玛珥火山灾害类型多样,有地震、火山灰云、火山灰空落沉积、基浪涌流、火山弹和火山块喷射、火山泥流、火山气体和身体心理创伤等。喷发情景建模表明琼北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影响区域包括我国海南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台湾南部,以及越南东部,具体影响范围取决于喷发特征和实时气候。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琼北火山灾害的危险性区划图,并建议对全国火山进行详细形态学调查,建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作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预防火山灾害的参考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珥火山 形态学 喷发历史 火山灾害 爆炸点迁移 琼北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裂隙喷发特征
15
作者 常枥文 赵勇伟 +1 位作者 李霓 孙金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6-892,共17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布近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它们是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产物。这类火山作用在晚新生代以来仍有过强烈活动,未来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性。锡林郭勒盟达里诺尔火山群中的贝力克地区分布了该区域形成时代最晚的熔岩台地。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布近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它们是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产物。这类火山作用在晚新生代以来仍有过强烈活动,未来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性。锡林郭勒盟达里诺尔火山群中的贝力克地区分布了该区域形成时代最晚的熔岩台地。文中以贝力克熔岩台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喷发特征,研究熔岩喷发时的温度、黏度和流动速度,以限定其灾害效应。区内火山产物主要由结壳熔岩组成,在接近喷发裂隙地区成群出露高3~8m、长数十米至数百米的低矮山脊,推测该熔岩脊代表近火口熔岩地貌。在距喷发裂隙较远处(>3km),熔岩流整体呈带状分布,熔岩流中部隆起,向两侧边缘呈外倾产状,显示熔岩堤特征。在距喷发裂隙最远的熔岩台地边缘,熔岩表面平坦,常出现大型龟裂状裂理。一些台地边缘剖面显示出层状熔岩相互叠置的特点,说明其流动过程以层流形式进行。这些地质特征均符合溢流玄武岩喷发的特征。全岩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熔岩属于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熔岩中包含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主要为普通辉石)斑晶。利用单斜辉石-熔体地质温压计估算得到贝力克熔岩的喷发温度为1123.2~1173.4℃,利用前人的黏度计算模型得到熔岩喷发时的黏度为30~187Pa·S。在此基础上,文中计算了研究区发生溢流玄武岩喷发时熔岩的流动速度大部分在0.4~1m/s区间内,个别熔岩流速度可达2.5m/s。文中揭示了贝力克地区溢流玄武岩喷发特征,限定了岩浆喷发温度、黏度和速度等物理参数,可为未来火山喷发灾害防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裂隙 晚新生代火山 达里诺尔 熔岩流动速度
下载PDF
西马塔海底火山喷发的超远程水声监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士俨 杨燕明 阮海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直接观察海底火山是非常困难的,但监测其喷发产生的声信号可以为长期及近实时的海底火山监测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利用位于SOFAR声道轴的两套水听器三联体,对西马塔海底火山开展了为期14个月的超远程水声监测研究.提出了基于加权慢度... 直接观察海底火山是非常困难的,但监测其喷发产生的声信号可以为长期及近实时的海底火山监测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利用位于SOFAR声道轴的两套水听器三联体,对西马塔海底火山开展了为期14个月的超远程水声监测研究.提出了基于加权慢度和聚类分析的火山喷发声信号检测方法,采用抛物方程模型和绝热简正波-抛物方程模型对火山喷发活动进行了二维和三维的超远程声传播仿真,火山喷发声接收距离超过9000 km.喷发活动频次和强度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1月—2010年2月该火山至少发生了37次喷发事件,喷发活动的强度差异可达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马塔火山 海底火山喷发 超远程水声监测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排放特征
17
作者 顾国辉 盘晓东 +4 位作者 关升 仲广培 宋雨佳 胡乐 李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14,共19页
查明火山气体释放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对火山监测与喷发预测、评估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密闭气室法观测土壤气浓度,计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CO_(2)和CH_(4)气体释放通量,结合高光谱气体CO和CO_(2... 查明火山气体释放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对火山监测与喷发预测、评估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密闭气室法观测土壤气浓度,计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CO_(2)和CH_(4)气体释放通量,结合高光谱气体CO和CO_(2)分析了火山区不同区域气体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土壤CO_(2)通量范围为0.16~1051.39 g·m^(-2)·d^(-1);CH_4通量值范围为-0.05~4.68 g·m^(-2)·d^(-1)。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气体释放在空间上呈环带状分布特征,火山口周缘气体释放较弱,在聚龙温泉群、锦江温泉群和锥体海拔1800~2200 m范围内气体释放最为强烈。(2)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释放在地表和高光谱卫星观测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火山口上方气体释放最弱。(3)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排放的空间差异可能受到火山口特殊条件、断裂构造、温泉地热储和岩浆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气体通量 高光谱气体 空间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镜泊湖地区杏山火山群的火山岩特征及其岩浆演化
18
作者 郭可欣 刘永顺 +5 位作者 聂保锋 郭磊 张辉 黄志聪 侯鹏 李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4,共18页
镜泊湖火山区是我国陆内新生代玄武岩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东南部的杏山火山群研究不足且前人的研究否定了其岩浆经历过同化混染作用。笔者等对杏山火山群的玄武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杏山... 镜泊湖火山区是我国陆内新生代玄武岩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东南部的杏山火山群研究不足且前人的研究否定了其岩浆经历过同化混染作用。笔者等对杏山火山群的玄武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杏山火山群主要为碧玄岩和粗面玄武岩,原生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并在上地壳区域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但同化混染—分离结晶作用较为微弱。将杏山火山群与同期的镜泊湖玄武岩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玄武岩都来源于石榴子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杏山火山群的部分熔融程度略低于同期的镜泊湖玄武岩。在岩浆源区方面,杏山火山群的岩浆源区为普通地幔与全硅酸盐地球端元的混合源。岩浆源区的不均一性和岩浆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同化混染作用是造成杏山火山群和镜泊湖火山群的岩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山火山群 中新世—更新世玄武岩 岩石化学 同化混染 地幔源区
下载PDF
台湾地区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及其触发火山活动的可能性分析
19
作者 宋雨佳 盘晓东 +3 位作者 康建红 顾国辉 关升 李萌萌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2-298,共7页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07时58分在台湾地区花莲县海域(23.81°N,121.74°E)发生7.3级地震,地震灾害影响较大,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此次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灾害影响,以及受地震作用导致山体崩塌的龟山岛火山活动等方面...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07时58分在台湾地区花莲县海域(23.81°N,121.74°E)发生7.3级地震,地震灾害影响较大,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此次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灾害影响,以及受地震作用导致山体崩塌的龟山岛火山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针对此次地震是否会触发龟山岛火山活动的可能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地震及高光谱气体数据分析可知,龟山岛火山尚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响应;随后通过引入地震对潜在火山触发的无维指数来定量判断触发的可能性,经测算触发指数TRIGI值为19.8(>10),短期内地震触发龟山岛火山喷发的可能性较低,从定性定量上分析龟山岛火山当前仍处于休眠状态。未来将继续收集完善火山喷发前的宏微观前兆异常资料,跟踪研判火山活动状态,得出更精准可靠的触发可能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7.3级地震 龟山岛火山 火山活动
下载PDF
中国活火山喷发物对航空安全的影响评估
20
作者 马琳 郭正府 +1 位作者 宋文佳 赵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7-2286,共20页
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通过物理磨蚀和化学腐蚀的方式破坏飞机发动机的热障涂层,从而降低其服役寿命,影响飞行安全。我国分布有多座活火山,尤其是长白山、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地球物理和水... 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通过物理磨蚀和化学腐蚀的方式破坏飞机发动机的热障涂层,从而降低其服役寿命,影响飞行安全。我国分布有多座活火山,尤其是长白山、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地球物理和水热活动资料都显示其具有再次喷发的潜力。随着航空运输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火山一旦喷发将对我国空域范围内的飞行安全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评估这些火山对航空安全可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收集和测试的共2275组地球化学数据,借助硅酸盐熔体黏度模型计算了发动机燃烧室最低运行温度1200℃下不同火山区不同时期的火山喷发物的黏度,评估了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龙岗、双辽、腾冲和环太平洋火山区不同阶段的火山活动对飞行安全可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Co、V、Ni和Cr的含量与体系黏度呈负相关关系,而Rb含量则与体系黏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北地区火山区(包括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龙岗和双辽)和西南地区腾冲火山区黏度分别自0.52Ma和1.05Ma开始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环太平洋火山区黏度在10^(0.70)~10^(5.90)Pa·s范围内周期性波动,自18Ma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黏度的下降意味着喷发物被发动机摄取之后更容易铺展,从而增大与热障涂层间的接触面积,加大破坏涂层的可能性,这表明位于我国密集航线上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区的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的威胁都呈上升趋势。本文为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火山喷发物对航空安全影响的评估提供了定性比较的参数,同时也为国际航空安全决策提供了来自中国火山区数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活火山 硅酸盐 黏度 动力熔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