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Macaronichnus遗迹组构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施振生 胡斌 +1 位作者 齐永安 张国成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形成于河流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上部环境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通心粉管迹 第三系 潮汐作用 macaronichnus遗迹 古环境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遗迹化石Macaronichnus(通心粉管迹)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9
2
作者 施振生 朱筱敏 +1 位作者 胡斌 张喜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现的Macaronichnussegregatis(分离通心粉管迹 )是一种直到微弯曲形状的层内进食潜穴 ,个体较小 ,不分枝 ,长一般 7~ 8mm ,直径 1~ 3mm ,与前人发现的化石在个体大小上存在着差异。它主要出现于四类...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现的Macaronichnussegregatis(分离通心粉管迹 )是一种直到微弯曲形状的层内进食潜穴 ,个体较小 ,不分枝 ,长一般 7~ 8mm ,直径 1~ 3mm ,与前人发现的化石在个体大小上存在着差异。它主要出现于四类环境 :①三角洲平原河道间低地 ,②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远端砂坝和浊积扇的中扇到外扇 ,③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 ,④周期性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不同沉积环境中产出的M segregatis都分布于粉砂质泥岩中。通过分析各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化学性质以及M segregatis的形成过程 ,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M segregatis出现的水动力条件中等 ,水体能量过高或过低 ,都不适宜其生成 ;②M segregatis出现的水体化学性质介于贫氧与富氧之间 ;③M segregatis是在沉积物沉积后还未固结时由食沉积物生物活动造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 湖泊沉积 沉积环境 macaronichnus 济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通心粉管迹 遗迹化石
下载PDF
中国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综合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璐琳 田明中 +3 位作者 张建平 武法东 程捷 张绪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32,共13页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共分为5个大类、11个类和14个亚类,从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选取4个综合评价因子、15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地质遗迹综合价值进行打分,运用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的得分为90.27,为一级旅游资源。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它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提供借鉴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资源 价值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中国香港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4
作者 牛永斌 程怡高 +2 位作者 邵威猛 荆楚涵 程梦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40,共15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的沉积模式。本项研究对指导南海北部新近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三亚组 新近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中国史前“龙”形遗迹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薛城遗址为例
5
作者 杨林 徐峰 +2 位作者 刘千娇 刘金涛 贾鑫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的材质、形态以及所在的地理环境等,探讨史前“龙”形遗迹面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演变规律,认为:辽宁阜新“龙”与早期农业阶段先民选择猪作为财富的象征有关;中原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暖湿气候条件致使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和江苏南京薛城遗址的“龙”形象与鳄类似,材质均来自淡水资源;伴随着中原地区夏王朝影响规模的扩大,河南二里头遗址的“龙”形遗迹取材于陕西地区的绿松石,已经脱离了地理环境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形遗迹 地理环境分析 遗迹修复与建模 薛城遗址
下载PDF
现代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组成与分布特征
6
作者 王媛媛 勾松林 张国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2-1529,共18页
【目的】珠江三角洲前缘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因素共同影响,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特征丰富,前人大多关注珠江三角洲前缘物理化学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极其灵敏,造迹生物及其产生的生物遗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沉... 【目的】珠江三角洲前缘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因素共同影响,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特征丰富,前人大多关注珠江三角洲前缘物理化学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极其灵敏,造迹生物及其产生的生物遗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沉积环境特征。【方法】选取珠江三角洲前缘为研究区,运用现代沉积学及遗迹学方法,通过盐度、粒度、浑浊度分析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计算机重构方法对采取的岩心进行处理,对研究区内不同微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特征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结果】(1)主要造迹生物有双壳类动物沙蚬、节肢动物门寄居蟹、甲壳类动物螃蟹、环节动物门双齿围沙蚕、脊索动物门弹涂鱼等;(2)各微环境生物在层面上营造的生物遗迹主要包括爬行迹、足辙迹、鸟足迹以及排泄迹等,层内的主要遗迹为居住迹,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潜穴形态如Y型、L型、U型,少量I型;(3)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现代生物遗迹在水下汊道和岛屿的分异度、丰度及扰动率较分流间海湾高,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不便观察。【结论】该研究将补充珠江三角洲前缘的现代沉积学资料,并为三角洲前缘古遗迹学和三角洲前缘古沉积环境重构提供现代实证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物遗迹 遗迹 三角洲前缘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全州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策略
7
作者 邓亚东 孟庆鑫 +1 位作者 吕勇 罗书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6,共11页
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全州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AHP法构建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权重,绘制出SWOT战略四边形,确定该县地质遗迹景观旅... 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全州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AHP法构建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权重,绘制出SWOT战略四边形,确定该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的战略方向。结果表明,全州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在各指标因素中,特色旅游开发潜力大和潜在旅游开发资源数量多是其最大优势;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资金不足和环境保护问题突出是其主要劣势;旅游政策机遇和旅游市场机遇是其重大机遇;旅游活动对资源寿命和旅游业竞争威胁是其最大挑战。SWOT战略四边形中,SSO>SST>SWO>SWT,确定该县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利用应采取增长型SO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州县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利用策略:挖掘资源特性,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模式;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重视地质旅游人才建设;加强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性开发,增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意识;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景观 SWOT AHP 开发利用策略 全州县
下载PDF
生态环境法典中的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立法缘由和文本安排
8
作者 岳小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环境法体系从保护遗迹及其所处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自然与人文遗迹进行保护,但当前存在保护力度偏弱、规范性不足以及专门性立法缺失等问题。在生态环境法典中对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进行全面规定,契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系统治理与整体... 环境法体系从保护遗迹及其所处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自然与人文遗迹进行保护,但当前存在保护力度偏弱、规范性不足以及专门性立法缺失等问题。在生态环境法典中对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进行全面规定,契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系统治理与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反映了生态环境相关立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趋势。建议将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相关规定放置于自然生态保护编中的区域生态保护部分,并对二者进行统一规定;将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纳入“生态环境”的概念范围,明确其内涵与外延;规定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法典与相关单行法的衔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法典 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 遗产
下载PDF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9
作者 赵洪菊 王国良 +5 位作者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0-1412,共13页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以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开展村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经野外实地调查,东岔村地质遗迹以高原高寒碳酸盐岩地貌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景观、中元古代蓟县纪叠层石化石、阶梯型密集瀑布群为核心,融独特的构造形迹景观以及高原峡中峡组合景观于一体,村域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河湟藏民俗民风特色突出,具备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的发展潜力。东岔村旅游地质文化扎根于地质环境,融于地质遗迹、自然人文资源和乡村文化。本文经地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旅游地质文化,通过旅游地质文化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质文化村建设品质,充分落实“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建设定位,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传播普及,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旅游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村 内涵探析 青藏高原 东岔村
下载PDF
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10
作者 吴海权 鹿献章 +1 位作者 刘乐 李琴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安徽省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兼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3个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地学内涵丰富且地域特色显著等特点和重要的地质旅游、科学考察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安徽省重... 安徽省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兼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3个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地学内涵丰富且地域特色显著等特点和重要的地质旅游、科学考察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对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对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保护及科学利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开发利用现状 调查保护 建议与对策 安徽
下载PDF
贵州岩画文化遗迹研究动态
11
作者 黄亚琪 潘宏特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贵州省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省区之一,目前在贵州省二十多个市县(区)发现岩画点共计四十余处。岩画内容丰富,有着极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经过文献梳理,对贵州岩画... 贵州省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省区之一,目前在贵州省二十多个市县(区)发现岩画点共计四十余处。岩画内容丰富,有着极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经过文献梳理,对贵州岩画研究发展脉络进行了归纳与厘清,在概述四十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以期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岩画 文化遗迹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概况
12
作者 俞宝英 于琳 +1 位作者 陈侣华 张奕雄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2期81-93,96,共14页
在采取文献、访谈、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本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现状予以概述,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遗址遗迹加以梳理分析,从而凸显其历史价值和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对各个行政区遗址遗迹做适当简述,... 在采取文献、访谈、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本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现状予以概述,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遗址遗迹加以梳理分析,从而凸显其历史价值和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对各个行政区遗址遗迹做适当简述,从而为相关部门和文博、古建、中医药等领域专业人士加强对遗址遗迹的重视和保护提供史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中医药文化 遗址遗迹 概况
下载PDF
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建设探讨
13
作者 汪宏涛 段凯 李注苍 《甘肃科技》 2024年第2期28-32,37,共6页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地质遗迹42处,九居谷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文化村标准。论述了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规划及建议,为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建设 丹霞地貌 地质遗迹 九居谷 漳县 甘肃
下载PDF
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资源挖掘及利用研究——以广德市新杭地区为例
14
作者 徐锦龙 陈岩滨 +2 位作者 夏立元 陆小三 茅磊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本文以广德市新杭地区废弃采石矿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调查,将矿业遗迹资源、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相结合,为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提供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广德市新杭地... 本文以广德市新杭地区废弃采石矿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调查,将矿业遗迹资源、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相结合,为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提供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广德市新杭地区采石废弃矿山地质遗迹众多,涉及2大类、9类、15个亚类;广德市精品旅游景区少,面临浙苏周边优势旅游资源的压力和人员分流,且矿山地表开采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拟实施“地质+”新业务,以“科普研学游、旅游游憩、户外活动和工业营地”四个方向挖掘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形成个性化的旅游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矿山 地质遗迹挖掘和利用 地质+ 广德市新杭地区
下载PDF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学意义
15
作者 赵洪飞 吴桂武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360-364,共5页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个大类,6个类,共3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山顶斜坡相对封闭的独立喀斯特单元中,有限可溶地层发育了规模较大的石林喀斯特,代表了贵州高原晚新生代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的典型范例,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在地质学、地貌学及地学旅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建立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独立喀斯特单元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碧江石林
下载PDF
大美海西州:多彩地质遗迹的世界
16
作者 张小永(文/图) 王秉璋(文/图) 《地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这里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脉,这里有祖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这里有享誉海外的盐湖群,这里有举世无双的雅丹地貌。这里就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个集戈壁大漠、雪山奇峰、七彩盐湖等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高原圣地!
关键词 雅丹地貌 地质遗迹 地质地貌景观 海西州 柴达木盆地 盐湖
下载PDF
博山区池上镇地质遗迹特征及地质文化镇建设浅析
17
作者 李传生 朱司宏 孟庆结 《华北自然资源》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2022年10月24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池上镇获批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模式为地质+生态旅游。文章在总结池上镇地质遗迹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带贯通、两核引领、七片协同、多点支撑”为总体思路,利用池上... 2022年10月24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池上镇获批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模式为地质+生态旅游。文章在总结池上镇地质遗迹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带贯通、两核引领、七片协同、多点支撑”为总体思路,利用池上镇特有地质资源,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等人文要素,规划了四条地质研学+旅游主线,设计了地质科普设施、地质文化产品,旨在从地质角度挖掘鲁山、淄河、富锶地下水、齐文化、孝文化相融一体的地质文化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文化镇 池上镇
下载PDF
元结文化遗迹地理笺证与实地考录
18
作者 胡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元结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为人品质高尚,且追求功名事业的不朽。他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众多的摩崖石刻,以这些石刻为中心形成了不少摩崖石刻艺术群,其中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成... 元结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为人品质高尚,且追求功名事业的不朽。他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众多的摩崖石刻,以这些石刻为中心形成了不少摩崖石刻艺术群,其中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不仅如此,元结居住之所、履职之地、归葬之处,也留下了不少遗迹,如祠堂、亭台楼榭、墓葬等,通过地理笺证并实地考察元结遗迹,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对当今地域文化研究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遗迹 地理笺证 实地考录
下载PDF
感知示能与沉浸体验:重庆抗战遗迹的数字活化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芙瑶 罗翠 李刚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重庆抗战遗迹是中国抗战历史的见证和缩影,随着时间推移,其保存方式和宣传路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时代下,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正从传统的陈列展示转变为交流互通、数字储存、体验沉浸等新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大轰炸纪念碑... 重庆抗战遗迹是中国抗战历史的见证和缩影,随着时间推移,其保存方式和宣传路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时代下,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正从传统的陈列展示转变为交流互通、数字储存、体验沉浸等新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大轰炸纪念碑为个案,利用点云数字技术的处理方式,复刻文化遗迹,并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叙事框架分析了该数字作品的交互创新,探究操作行为、视觉导向、文化语境对数字产品活化设计的影响。从物理感知到文化感知共6个维度的示能性分别对其功能定位、表达形式和交互体验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该相关规律来开展实践将发掘出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示能 重庆抗战遗迹 点云技术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
20
作者 吕昭英 薛桂澄 +10 位作者 何玉生 林义华 魏昌欣 胡在龙 袁勤敏 吕嫦艳 黄武轩 王超 张志壮 林弟 常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3-398,共16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地质遗迹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