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h Effect of Oblique Nonlinear Irregular Waves Interacting with Vertical Walls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卫兵 潘丽红 洪广文 《海洋工程:英文版》 EI 200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Based on Hong's theory, previous random models, and a generalized expression suitable for FFT calcul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rregular waves and vertical wal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simu... Based on Hong's theory, previous random models, and a generalized expression suitable for FFT calcul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rregular waves and vertical wal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wave energy changes with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Particularly, the Mach effect and the combined wav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are significant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 effect nonlinear wave interaction of waves
下载PDF
Theory of a Mach Effect Thruster II
2
作者 Heidi Fearn Nolan van Rossum +1 位作者 Keith Wanser James F. Woodward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5年第13期1868-1880,共13页
According to Einstein, General Relativity contains the essence of Mach’s ideas. Mach’s principle can be summarized by stating that the inertia of a body is determined by the rest of the mass-energy content of the un... According to Einstein, General Relativity contains the essence of Mach’s ideas. Mach’s principle can be summarized by stating that the inertia of a body is determined by the rest of the mass-energy content of the universe. Inertia here arises from mass-energy there. The latter, was a statement made by John Wheeler in his 1995 book, Gravitation and Inertia, coauthored by Ciufolini. Einstein believed that to be fully Machian, gravity would need a radiative component, an action-at-a-distance character, so that gravitational influences on a body from far away could be felt immediately. In 1960’s, Hoyle and Narlikar (HN) developed such a theory which was a gravitational version of the Absorber theory derived by Wheeler-Feynman for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and later expanded upon by Davies and Narlikar for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The HN-field equation has the same type of mass fluctuation terms as in the Woodward Mach effect thruster theory. The force equation, used to predict the thrust in our device,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mass fluctuation. We outline a new method for deriving the force equation. We present new 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 thruster to show that the thrust seen in our device is not due to either heating or Dean Drive effects. Successful replic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groups in Austria and Canada, but their work is still pending in the peer review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 effect Drive Transient Mass FLUCTUATIONS mach’s Principle Action at a Distance Advanced WAVES Event HORIZON
下载PDF
Theory of a Mach Effect Thruster I
3
作者 Heidi Fearn Adam Zachar +1 位作者 Keith Wanser James Woodward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5年第11期1510-1525,共16页
The Mach Effect Thruster (MET) is a propellant—less space drive which uses Mach’s principle to produce thrust in an accelerating material which is undergoing mass—energy fluctuations, [1]-[3]. Mach’s principle is ... The Mach Effect Thruster (MET) is a propellant—less space drive which uses Mach’s principle to produce thrust in an accelerating material which is undergoing mass—energy fluctuations, [1]-[3]. Mach’s principle is a statement that the inertia of a body is the result of the gravitational interaction of the body with the rest of the mass-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e MET device uses electric power of 100 - 200 Watts to operate. The thrust produced by these devices, at the present time, are small on the order of a few micro-Newtons. We give a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MET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rusts. Next we explain the basic theory behind the device which involves gravitation and advanced waves to incorporate instantaneous action at a distance. The advanced wave concept is a means to conserve momentum of the system with the universe. There is no momentun violation in this theory. We briefly review absorber theory by summarizing Dirac, Wheeler-Feynman and Hoyle-Narlikar (HN). We show how Woodward’s mass fluctuation formula can be derived from first principles using the HN-theory which is a fully Machian version of Einstein’s relativity. HN-theory reduces to Einstein’s field equations in the limit of smooth fluid distribution of matter and a simpl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 effect Drive Transient Mass Fluctuations Weak Field Limit GRAVITATION Modified (PPN) Parameterized Post NEWTONIAN Approximation Linearized EINSTEIN Equations Gravitoelectromagnetism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effects in moving shock reflection with protruding Mach stem 被引量:1
4
作者 Xiaofeng Shi Yujian Zhu +1 位作者 Xisheng Luo Jiming Yang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22-225,共4页
The influ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protrusion of Mach stem in strong shock reflection over a wedge wa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 two-dimensional inviscid solver applies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unstruc... The influ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protrusion of Mach stem in strong shock reflection over a wedge wa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 two-dimensional inviscid solver applies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unstructured quadrilateral grids were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flow. 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Both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indicate a wall-jet penetrating forwar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Mach stem protrusion. The protrusion degree seems to depend on the thermal energy buffer capacity of the testing gas. Approaches to increase the energy buffer capacity, such as vibrational relaxation, molecular dissociation, and increase of frozen heat caoacitv, all tend to escalate the orotrus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refle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truding mach stem High temperature effects
下载PDF
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
5
作者 王婷婷 柯炜 王秀婷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赫-曾德尔(MZ)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干涉仪和参考干涉仪并联组成,2个干涉仪都是单模-无芯-少模-单模(SNFS)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赫-曾德尔(MZ)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干涉仪和参考干涉仪并联组成,2个干涉仪都是单模-无芯-少模-单模(SNFS)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通过提取2个SNFS-MZI传输信号的差频成分并跟踪其波谷的移动,提高系统应变灵敏度。此外,通过单独提取参考干涉仪的干涉谱,从而消减应变测量时的温度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变灵敏度为7.39 pm/με,约为单个传感干涉仪的应变灵敏度5倍;通过调节参考干涉仪和传感干涉仪的传感臂长,可以灵活调节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的灵敏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并联游标效应 应变 温度串扰
下载PDF
基于马赫-泽德干涉仪级联结构的高灵敏度光纤温度传感器
6
作者 王梓丞 田凯迪 +2 位作者 匡崇葳 赵玉欣 张相军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光纤温度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的小型化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部分传感器灵敏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yot滤波器和马赫-泽德干涉仪级联的高灵敏度光纤温度传感器。马赫-泽德干涉仪由两... 光纤温度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的小型化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部分传感器灵敏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yot滤波器和马赫-泽德干涉仪级联的高灵敏度光纤温度传感器。马赫-泽德干涉仪由两个级联的气泡型凸锥组成,因其全保偏光纤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作为传感干涉仪的Lyot滤波器是通过在两个线偏振器之间以45°角熔接一段保偏光纤制成。通过调整Lyot滤波器中传感部分保偏光纤的长度,使其自由光谱范围接近马赫-泽德干涉仪,从而产生游标效应增强级联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Lyot滤波器的灵敏度为-1.4 nm/℃,级联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到-28.3 nm/℃,灵敏度放大倍数为20.2。所提出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偏振稳定性强、制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工业领域中的高精度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游标效应 马赫-泽德干涉仪 Lyot滤波器 温度
下载PDF
气相爆轰波凹面反射过程尺度效应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景天雨 林庚浩 李健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了解气相爆轰波的凹面反射是研究爆轰波在环形管道条件下传播机制的基础。文章针对气相爆轰波凹面反射问题中存在的尺度效应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三波点轨迹和临界壁角与几何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了类似于爆轰波楔面马赫反射的尺度效应... 了解气相爆轰波的凹面反射是研究爆轰波在环形管道条件下传播机制的基础。文章针对气相爆轰波凹面反射问题中存在的尺度效应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三波点轨迹和临界壁角与几何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了类似于爆轰波楔面马赫反射的尺度效应和2个极限(冻结和平衡极限);进一步研究发现尺度效应高度依赖于2个特征长度尺度(胞格尺寸λ和凹面曲率半径R)。以上研究可为高性能航天推进系统燃烧室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格爆轰波 气相爆轰波 凹面反射 马赫反射 尺度效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载流子吸收对SOI Mach-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严清峰 余金中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08-1312,共5页
分析了载流子吸收对 SOI材料制作的 Y分支型 Mach- 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 /开关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载流子吸收 SOI 等离子色散效应 mach-Zehnder干涉 电光调制器 硅基光波导器件 工作原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学偏置的新型Mach-Zehnder调制器结构设计
9
作者 刘华东 张晓霞 +2 位作者 文玥 张成裕 张琴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0年第6期79-83,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偏置并以有机聚合物PMMA/DR1作为光波导材料的新型Mach-Zehdner调制器。利用有效折射率法(EIM),分析了脊波导的有效折射率随脊波导结构参数变化情况,包括脊宽w、脊高b和芯层厚度d,以及上下包层厚度。采用微带线单电...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偏置并以有机聚合物PMMA/DR1作为光波导材料的新型Mach-Zehdner调制器。利用有效折射率法(EIM),分析了脊波导的有效折射率随脊波导结构参数变化情况,包括脊宽w、脊高b和芯层厚度d,以及上下包层厚度。采用微带线单电极调制方式结合脊波导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微波和光波的速率匹配。针对优化的结构参数,采用BPM方法进行光场和功率传输的模拟仿真,完成了非等臂Mach-Zehnder调制器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两臂89.84°的初始相位差,消光比约为2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调制器 DR1/PMMA 脊波导 有效折射率 mach-ZEHNDER
下载PDF
一种新型SOI Mach-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清峰 余金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在超紧缩双曲锥形 3dB多模干涉耦合器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的Silicon on insulator(SOI)Mach 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 与传统的Y分支器相比 ,双曲锥形 3dB耦合器的制作容差大 ,而长度缩短了近 30 % ,使得整个器件的尺寸大幅减小 ... 在超紧缩双曲锥形 3dB多模干涉耦合器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的Silicon on insulator(SOI)Mach 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 与传统的Y分支器相比 ,双曲锥形 3dB耦合器的制作容差大 ,而长度缩短了近 30 % ,使得整个器件的尺寸大幅减小 调制区采用横向注入的PIN结构 ,模拟结果表明 :当外加偏压为 0 .86V时 ,器件的调制深度最大 ,此时注入电流为 13.2mA ,对应的器件功耗为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 mach-Zehnder干涉型电光调制器 多模干涉耦合器 等离子色散效应 硅基光波导器件
下载PDF
高马赫数激波作用下单模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数值模拟
11
作者 高士清 邹立勇 +2 位作者 唐久棚 李季 林健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56,共21页
为了研究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下的单模界面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特别是高马赫数激波带来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二维高温非平衡流动程序,利用自适应非结构网格模拟了空气中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两侧温度不... 为了研究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下的单模界面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特别是高马赫数激波带来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二维高温非平衡流动程序,利用自适应非结构网格模拟了空气中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两侧温度不同的单模界面导致的RM不稳定现象。研究中涵盖了轻/重界面和重/轻界面2种情况,涉及的激波马赫数范围分别为6~9和8~11。对比了冻结流、热非平衡流和热化学非平衡流3种气体模式下的流场演化过程,揭示了扰动增长和增长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扰动增长的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分析了初始激波马赫数和初始扰动尺度的变化对RM不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涡量场分布和环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冻结流相比,热化学非平衡流中透射激波、反射波及界面速度明显不同,扰动振幅增长率峰值降低,界面增长率脉动减弱,界面不稳定性增长速度变慢。通过对比多种理论模型和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Zhang-Sohn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更适用于高马赫数激波作用下的单模界面RM不稳定性问题。对涡量场的研究发现,有2个较强的涡量生成区域,一个位于界面上,另一个位于透射激波波后,这同低马赫数下涡量主要在界面上生成的结论显著不同。此外,热化学非平衡流中环量的幅值大小低于冻结流中的结果,这与热化学非平衡流中扰动的增长低于冻结流的结论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高马赫数激波 高温非平衡效应 Zhang-Sohn模型
下载PDF
Mach-Zehnder干涉法条形波导电光效应测试系统的研究
12
作者 张立平 张楠 +5 位作者 张淑丽 万永刚 薛俭雷 金成 耿奎 王晓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9-51,共3页
介绍了一套用于测量极化波导电光效应的Mach-Zehnder干涉系統,论述了它的结构和测试原理,并利用它对玻璃条形波导电光系数和调制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 mach—Zehnder干涉法 电光效应 条形波导
下载PDF
高速高温湍流研究进展
13
作者 袁先旭 刘朋欣 +3 位作者 周清清 傅亚陆 杨肖峰 杜雁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I0001,共14页
低空域高速飞行条件下的飞行器表面边界层具有高马赫数、高雷诺数、高总焓的特点。较高的来流雷诺数使边界层发生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而强激波压缩形成的高温环境将导致气体分子出现振动能激发、离解、电离等热化学非平衡过程,完全气体... 低空域高速飞行条件下的飞行器表面边界层具有高马赫数、高雷诺数、高总焓的特点。较高的来流雷诺数使边界层发生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而强激波压缩形成的高温环境将导致气体分子出现振动能激发、离解、电离等热化学非平衡过程,完全气体假设将不再适用。两种效应强烈耦合形成高温湍流,进而带来高温边界层扰动演化与多尺度涡结构、高温强扰动下气固界面多相反应、极端高温环境等离子体湍流等新的流动物理问题。本文从机理、预测、实验测量等方面,总结了高速高温湍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展望了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马赫数 湍流 高温非平衡 表面效应 电磁效应
下载PDF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
14
作者 娄宏博 王天枢 +4 位作者 李德琦 张景凯 孙畅 郑佳伟 陈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为了打破器件带宽限制,提高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OEO)的频率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系统并联了相位调制器(phase modulator, PM)和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ual parallel Mach Zender... 为了打破器件带宽限制,提高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OEO)的频率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系统并联了相位调制器(phase modulator, PM)和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ual parallel Mach Zender modulator, DP-MZM),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实现相位调制器的相位转幅度调制;打破±1阶边带平衡,利用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 PD)拍频得到基频10 GHz信号;驱动DP-MZM,使其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double side band with suppressed carrier, DSB-SC)产生二倍频20 GHz信号。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振荡器在OEO环路中基频信号为10 GHz的情况下,产生了20 GHz的二倍频信号,通过分析其边模抑制比性能、频率功率稳定性及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振荡器(OEO) 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BS) 相位调制器(PM) 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
下载PDF
燃料预喷注与释热对高马赫数进气道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渠镇铭 李海涛 +1 位作者 罗飞腾 陈文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7,共15页
为掌握高马赫数条件下燃料预喷注与释热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以来流马赫数Ma_(∞)=10为设计点进行了典型二元构型进气道设计与基准流场仿真,开展了Ma_(∞)=7~10进气道氢燃料预喷注、反应流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预喷注引起局部压缩激波... 为掌握高马赫数条件下燃料预喷注与释热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以来流马赫数Ma_(∞)=10为设计点进行了典型二元构型进气道设计与基准流场仿真,开展了Ma_(∞)=7~10进气道氢燃料预喷注、反应流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预喷注引起局部压缩激波系变化、改变下游流动特性、从而影响进气道性能,主要会导致总压恢复系数、喉部马赫数减小;同时预喷注动作具有一定的激波系调节、压缩循环调控的作用,且与预喷注位置密切相关,外压缩喷注会诱导外部斜激波向亚额定偏移,导致流量溢流增加、流量系数减小;内压缩喷注可以避免流量溢流,对进气道性能影响相对较小,且双侧组合喷注的预混效率可达0.60以上。反应流场仿真显示,燃烧反应主要发生在近壁面区域,流向上主要释热区在内压缩段,反应释热进一步降低总压恢复系数、减小喉部马赫数,外压缩喷注时会增加流量溢流,而循环静压比、静温比均相对增大,阻力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整体上预喷注及释热影响效应具有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马赫数超燃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进气道预喷注 释热效应 激波调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光交换芯片中串扰的相干特性研究
16
作者 汤宇 武保剑 +2 位作者 严伟 文峰 邱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9-208,共10页
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开关单元组成的4×4 Benes光交换芯片为例,研究了光交换芯片中的相干问题。理论推导了光交换芯片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之间光场的变换关系,揭示了信号和串扰的产生规律,分析了光开关状态对串扰相干强度的影响。... 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开关单元组成的4×4 Benes光交换芯片为例,研究了光交换芯片中的相干问题。理论推导了光交换芯片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之间光场的变换关系,揭示了信号和串扰的产生规律,分析了光开关状态对串扰相干强度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相干串扰对信号插损的影响可以忽略;在不同光开关组合状态下,光交换芯片的串扰波动可达7 dB。根据相干光束之间的相位关系,提出一种等效去除光交换芯片中串扰相干性的方法。另外,对串扰大小对通信误码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换芯片 相干效应 Benes结构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串扰
下载PDF
水平分层低马赫数运动介质中的声传播
17
作者 陈雨晨 张海刚 +2 位作者 郭俊媛 龚李佳 杨士莪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4-801,共8页
针对海流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基于高斯波束追踪方法,利用高频近似的低马赫数亥姆霍兹方程,建立了三维低马赫数运动介质下的声传播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浅海与深海水平分层介质下的声传播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海流能定性定量地改变声传播... 针对海流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基于高斯波束追踪方法,利用高频近似的低马赫数亥姆霍兹方程,建立了三维低马赫数运动介质下的声传播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浅海与深海水平分层介质下的声传播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海流能定性定量地改变声传播模式。浅海环境下,声速梯度大于流速梯度,导致顺逆流声线反转点的差别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大;此外声线到达结构也会发生较大改变。深海环境下,流速梯度大于声速梯度,顺流方向表面声道消失,使得表层顺逆流传播损失相差10 dB以上,同时水平分层环境中也会产生三维声传播效应。因此在流速梯度与声速梯度相当甚至更大时,海流对声传播的影响不能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介质 高斯波束追踪 三维声传播效应 低马赫数
下载PDF
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光纤电流互感器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邸志刚 陈佳旗 +2 位作者 贾春荣 丁笑旺 卓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8-237,共10页
电流互感器作为一次侧电流的常用计量设备之一,它在电力系统的交流电测量、继电保护、电力设备检修控制等相关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传统电流互感器存在的线性度低、抗干扰能力差及精度低等问题,尤其在工频小电流精确测量这一... 电流互感器作为一次侧电流的常用计量设备之一,它在电力系统的交流电测量、继电保护、电力设备检修控制等相关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传统电流互感器存在的线性度低、抗干扰能力差及精度低等问题,尤其在工频小电流精确测量这一难题方面更是捉襟见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光纤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利用电流经过电阻所产生的焦耳热改变光纤中的光信号特征,从而引起马赫-曾德干涉仪的输出信号变化,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完成对干涉仪的光信号捕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完成工频小电流检测。结构上通过采用PCB型罗氏线圈作为感应取电装置,并利用MATLAB完成其动态响应分析。另外针对信号采集、传输、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噪声信号,设计了基于FPGA技术的信号处理系统,以提高信噪比。最后通过实验对工频小电流进行测量,线性度为0.9961,检测精度可达到0.14%。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光纤电流互感器相较于传统光学电流互感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线性度和测量精度,为基于热效应的电流互感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工频小电流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互感器 马赫-曾德干涉仪 FPGA 工频电流 热效应
下载PDF
偏心对称起爆战斗部破片初速的增益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力 韩峰 +1 位作者 陈放 马晓青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极坐标下基于弹塑性基本方程建立了壳体膨胀的运动方程,且考虑了两点对称偏心起爆的碰撞效应,利用Whitham方法对两对称爆轰波的碰撞叠加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三波点的迹线、马赫波超压及马赫杆的高度等参数。通过联合求解,导出了马赫波... 在极坐标下基于弹塑性基本方程建立了壳体膨胀的运动方程,且考虑了两点对称偏心起爆的碰撞效应,利用Whitham方法对两对称爆轰波的碰撞叠加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三波点的迹线、马赫波超压及马赫杆的高度等参数。通过联合求解,导出了马赫波区破片的初速计算公式,并利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点对称偏心起爆时定向区破片初速增益超过30%,起爆点的夹角变化对破片的初速大小及飞散偏转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马赫效应 AUTODYN软件 偏心起爆 爆轰波
下载PDF
装药及外界保护介质对炸药爆轰合成超微金刚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峰 恽寿榕 +1 位作者 陈权 陈鹏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研究了不同保护介质对超微金刚石(UFD)生成的影响,认为爆轰产物与外部介质间的传热速度对UFD得率影响很大;外部保护介质在爆轰产物膨胀阶段的保压作用在UFD合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指出,要提高UFD得率,装药应... 研究了不同保护介质对超微金刚石(UFD)生成的影响,认为爆轰产物与外部介质间的传热速度对UFD得率影响很大;外部保护介质在爆轰产物膨胀阶段的保压作用在UFD合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指出,要提高UFD得率,装药应存在一个最佳直径。用水和冰作为保护介质可使UFD得率超过10%,比利用马赫效应装药更适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金刚石 爆轰 马赫效应 金刚石合成 装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