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却肉菌落总数和颜色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用400~1 1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获取54个冷却肉样本表面的光谱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方法对异常光谱进行判别及剔除。通过Gompertz分布函数对...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却肉菌落总数和颜色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用400~1 1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获取54个冷却肉样本表面的光谱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方法对异常光谱进行判别及剔除。通过Gompertz分布函数对散射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表征光谱信息的Gompertz参数,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冷却肉菌落总数和肉色L*的预测模型。α、β、θ、δ组合和α、β、δ组合建模对细菌总数预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5,预测标准差为0.600 lg CFU/g和0.702 lg CFU/g。β、δ组合建模对肉色L*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30,预测标准差为1.51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Vis/NIR光谱散射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实现冷却肉品质的快速、高效、无损伤检测。展开更多
针对全监督视频实例分割网络训练数据高度依赖精细掩码标注,时间和人工成本过高,导致智能机器无法快速适应新场景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掩码生成动态调控弱监督视频实例分割(Weakly Supervised Video Instance Segmentation,WSVIS)网...针对全监督视频实例分割网络训练数据高度依赖精细掩码标注,时间和人工成本过高,导致智能机器无法快速适应新场景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掩码生成动态调控弱监督视频实例分割(Weakly Supervised Video Instance Segmentation,WSVIS)网络。为克服初始掩码预测层通道维度突降导致的实例激活特征丢失问题,构建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利用特征复用策略预测初始实例特征并融合相对位置信息生成初始预测掩码。然后,提出动态调控机制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建立掩码特征依赖关系,强化初始预测掩码与实例感知信息之间的动态交互。最后,网络设计二元颜色相似性生成伪亲和标签取代精细掩码标注,联合边界框与掩码一致性损失实现仅边界框标注的弱监督视频实例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在BoxSet和YT-VIS数据集上,WSVIS网络能达到与全监督网络相近的分割精度和分割效果,同时能够满足实时推理要求,为智能机器快速适应新场景实现实时环境感知和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算法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却肉菌落总数和颜色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用400~1 1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获取54个冷却肉样本表面的光谱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方法对异常光谱进行判别及剔除。通过Gompertz分布函数对散射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表征光谱信息的Gompertz参数,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冷却肉菌落总数和肉色L*的预测模型。α、β、θ、δ组合和α、β、δ组合建模对细菌总数预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5,预测标准差为0.600 lg CFU/g和0.702 lg CFU/g。β、δ组合建模对肉色L*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30,预测标准差为1.51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Vis/NIR光谱散射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实现冷却肉品质的快速、高效、无损伤检测。
文摘针对全监督视频实例分割网络训练数据高度依赖精细掩码标注,时间和人工成本过高,导致智能机器无法快速适应新场景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掩码生成动态调控弱监督视频实例分割(Weakly Supervised Video Instance Segmentation,WSVIS)网络。为克服初始掩码预测层通道维度突降导致的实例激活特征丢失问题,构建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利用特征复用策略预测初始实例特征并融合相对位置信息生成初始预测掩码。然后,提出动态调控机制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建立掩码特征依赖关系,强化初始预测掩码与实例感知信息之间的动态交互。最后,网络设计二元颜色相似性生成伪亲和标签取代精细掩码标注,联合边界框与掩码一致性损失实现仅边界框标注的弱监督视频实例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在BoxSet和YT-VIS数据集上,WSVIS网络能达到与全监督网络相近的分割精度和分割效果,同时能够满足实时推理要求,为智能机器快速适应新场景实现实时环境感知和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算法依据。
基金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Program(No.2011ZX04004-04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90923023)Doctoral Program Found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No.200923021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