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语法”关照下汉外词汇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家煊 《辞书研究》 2024年第1期1-13,I0001,共14页
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以对话为基础,以对言格式为主干。韵律和词汇都是大语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词汇的汉外比较有利于真切认识汉语的词汇特色和构造运作之道。与英语相比较,逻辑要素在汉语里的习惯表达倾向于成对的语词,这一比较... 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以对话为基础,以对言格式为主干。韵律和词汇都是大语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词汇的汉外比较有利于真切认识汉语的词汇特色和构造运作之道。与英语相比较,逻辑要素在汉语里的习惯表达倾向于成对的语词,这一比较更能揭示汉语大语法“对言对思”的特性。“语义的不确定性”是语言的正常特性,符合语言交际和语言演化的一般规律。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确定性”出发,确立汉语词汇和语法共同的“名动包含”的格局,这就开启了把名词和动词视为“对等项”的可能,为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创造了学理条件。确立汉语“名动包含”格局还有助于我们从汉语出发反观印欧语,从而加深人们对人类语言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法 词汇汉外比较 对言格式 语义不确定性 名动包含
下载PDF
施为动词的语用-语法双维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成晓光 熊佳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3,共6页
作为语用学的传统话题,施为动词通常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进行研究,然而对施为性的解释却始终悬而未决。本文采用双维度(语用—语法)分析法,首先就施为动词使用中的自返性问题,对Verschueren的宏观语用学解决方法进行回顾,同时运用Halliday... 作为语用学的传统话题,施为动词通常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进行研究,然而对施为性的解释却始终悬而未决。本文采用双维度(语用—语法)分析法,首先就施为动词使用中的自返性问题,对Verschueren的宏观语用学解决方法进行回顾,同时运用Halliday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概念来分析施为动词的特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互相补充,分析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为动词 双维度研究 宏观语用学 功能语法
下载PDF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国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剖析“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基础,发现行为动词“死”的认知语义不能道出其构式实质。该构式的生命力在于“死”前后的微观论元组合,如果将其放在宏观构式中进行考察,其认知语义内涵会更加明确。这种构式可概... 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剖析“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基础,发现行为动词“死”的认知语义不能道出其构式实质。该构式的生命力在于“死”前后的微观论元组合,如果将其放在宏观构式中进行考察,其认知语义内涵会更加明确。这种构式可概括为“NTVN”,其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构式后果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期待,导致人们情感的自然移情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宏观构式 微观构式 语义压制
下载PDF
英语语法教学的几个关键性关联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安律 胡庆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语法教学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教学好语法,有必要把语法教学与整个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教学纳入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关键词 英语语法 地位 宏观微观把握 规则性与灵变性
下载PDF
略论英语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力维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9-82,共4页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提高阅读能力极为重要。但经由什么途径,怎样阅读,才能使阅读效果更为显著,是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文章拟从词汇、语法、篇章信息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词汇 语法 篇章理解
下载PDF
从及物性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语篇结构和含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惠长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8-19,共2页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旅行情节由最初的简单的动作描写拓展为一系列动作的陈述,情节由此变得复杂起来。这篇文章试图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体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和哈桑的语篇体裁结构为理论基础,分析小说的旅行情节,探讨作者作出...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旅行情节由最初的简单的动作描写拓展为一系列动作的陈述,情节由此变得复杂起来。这篇文章试图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体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和哈桑的语篇体裁结构为理论基础,分析小说的旅行情节,探讨作者作出这种情节选择所要表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系统功能语法 语篇体裁结构 情节 旅行
下载PDF
体用融合古今一贯_序傅惠钧《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
7
作者 宗廷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7-40,共4页
傅惠钧教授的《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是一部富有探索和开拓意义的厚重的学术著作。全书“大语言”与“互动”之旨贯穿始终。理论与材料并重、本体与应用结合、共时与历时兼顾,以开阔的视野把握汉语的规律,是其鲜明的特点... 傅惠钧教授的《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是一部富有探索和开拓意义的厚重的学术著作。全书“大语言”与“互动”之旨贯穿始终。理论与材料并重、本体与应用结合、共时与历时兼顾,以开阔的视野把握汉语的规律,是其鲜明的特点。本书充分体现了傅惠钧教授扎实严谨、大气包容、勇于创新的治学特色。本书的出版,对于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语言学、修辞学的进一步深入开拓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惠钧 《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 大语言 互动
下载PDF
基于故事语法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语篇解读策略
8
作者 闻宇青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24-28,共5页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需要从构建一个完整故事的角度出发,解读已知的语篇信息和可能的续写过程中的情节结构及其发展方式。本文以故事语法为理论基础,解读故事的宏观结构、基本节点及其发展机制、基本内容信息、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信息,...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需要从构建一个完整故事的角度出发,解读已知的语篇信息和可能的续写过程中的情节结构及其发展方式。本文以故事语法为理论基础,解读故事的宏观结构、基本节点及其发展机制、基本内容信息、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信息,探究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语篇解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续写 故事语法 宏观结构 基本节点
下载PDF
树立大语法的观念
9
作者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56,共24页
本文依次回答五个问题:1)什么是大语法,涉及“字本位”“大名词”和“对言格式”。2)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法观,涉及科学探索的问题导向和“简单原则”。3)大语法如何超越,涉及“音形义用一体”,“字词句篇贯通”,“传情达意不二”,“历时... 本文依次回答五个问题:1)什么是大语法,涉及“字本位”“大名词”和“对言格式”。2)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法观,涉及科学探索的问题导向和“简单原则”。3)大语法如何超越,涉及“音形义用一体”,“字词句篇贯通”,“传情达意不二”,“历时共时一致”。4)大语法的哲学基础,涉及形而上(本体论)、范畴观(认识论)、逻辑。5)大语法观的普遍意义:深刻认识语言的本性,丰富和发展语言类型学,深化语言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有利于发展高阶和动态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法 问题导向 简单原则 对言格式
原文传递
“把”字句“人戏凸显”说——从中西对比谈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对语言的塑造
10
作者 刘探宙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4,共17页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在语言学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有解释力的是“主观处置说”,但这种说法在解释具体“把”字句的难点时还有困难。本文打破狭义语法解释的拘圃,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剖析中国传统戏曲对“把”字句形成和解读...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在语言学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有解释力的是“主观处置说”,但这种说法在解释具体“把”字句的难点时还有困难。本文打破狭义语法解释的拘圃,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剖析中国传统戏曲对“把”字句形成和解读的影响,认为“把”字句的本质意义是,说话人/演员将某个背景角色“拉人戏”或“拉到眼前”予以凸显,变成前景角色,而原来的前景角色则退居背景,不必说出来。“人戏凸显”说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过去“三无把字句”的难点。“把”字句是在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的背景下,被观演一体、演员出人戏自如这一文化特征塑造的产物。“大语法”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从语言学外部探索出路,内外结合地对待语言学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把”字句 中西文化差异 戏剧观 出人戏 大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