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对虾小触角表面结构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嶒 戴立贤 +3 位作者 刘永红 李红 李琦 王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 :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 70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 ;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 2 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 ,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 :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 70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 ;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 2 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 ,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 ,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 ;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 ,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小触角 表面结构 显微观察
下载PDF
罗氏沼虾小触角表面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嶒 项翔 李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21,共9页
罗氏沼虾的小触角是一类具附鞭的小触角。作者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的表面形态结构。发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内、外鞭极长 ,外鞭另具一条附鞭 ,而附鞭很短 ,位于内外鞭之间 ;2 )柄节具 2 5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少量的笋... 罗氏沼虾的小触角是一类具附鞭的小触角。作者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的表面形态结构。发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内、外鞭极长 ,外鞭另具一条附鞭 ,而附鞭很短 ,位于内外鞭之间 ;2 )柄节具 2 5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少量的笋状刚毛与硬刺刚毛 ;3)内鞭、主鞭分节 ,各节前缘环行分布着 4— 4 0根不等的软刺刚毛 ;4 )附鞭系一凹槽结构 ,槽内约着生着 2 0 0多根化感刚毛 ;5 )附鞭能纵向卷曲成圆筒状 ,以包裹槽内的化感刚毛 ;6 )化感刚毛分两段 ,下为硬管段 ,上为膜管段 ,其中膜管壁极薄 ;7)凹槽近侧端的节段内还具有许多芽状的初生化感刚毛 ,它们可发育成化感刚毛。因此 ,罗氏沼虾小触角的表面形态迥异于以往报道的十足目甲壳动物小触角 ,其附鞭构成嗅觉器官的主体结构 ,且其本身具有独特的保护化感刚毛之方式。此外 ,作者按形态学特征将已报道的十足目甲壳动物小触角分为蟹型、龙虾型、小龙虾型和对虾型四种类型 ,而罗氏沼虾小触角则属于另一种类型———罗氏沼虾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小触角 表面结构 附鞭 解剖镜
下载PDF
厦门港海区两种常见纺缍水蚤(Acartia)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桂忠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8-83,共6页
研究了厦门港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多世代培养的刺尾纺缍水蚤和太平洋纺缍水蚤的形态、季节分布以及温度对形态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过去作为这两个种的订种主要依据之一——第五胸肢上的形态没有种间差异;订种的另一依据——第一触角上... 研究了厦门港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多世代培养的刺尾纺缍水蚤和太平洋纺缍水蚤的形态、季节分布以及温度对形态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过去作为这两个种的订种主要依据之一——第五胸肢上的形态没有种间差异;订种的另一依据——第一触角上的差异,也仅表现在雌性第五期桡足幼体和成体上,而且有很多中间过渡形态;同一形态的亲代其子代成体也有多种形态。文中就导致这两种纺缍水蚤形态变异的可能原因以及不同形态间的生理差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水蚤 形态特征 厦门港海区
下载PDF
利用克氏螯虾触角电位监测水体Hg^(2+)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烈雄 林龙年 +1 位作者 袁泽清 蔡勇永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一定量的重金属对生物体和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具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水环境中高浓度的Hg^(2+)对生物的危害极大,无机汞中又以HgCl_2为最。在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领域内,国外已有用螯虾作为实验动物...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一定量的重金属对生物体和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具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水环境中高浓度的Hg^(2+)对生物的危害极大,无机汞中又以HgCl_2为最。在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领域内,国外已有用螯虾作为实验动物的报道。然而,迄今尚未见有Hg^(2+)影响淡水螯虾触角感觉功能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Hg^2+污染 克氏螯虾 触角电位
下载PDF
中国对虾体表感觉毛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Ⅱ.嗅毛的神经调控方式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楠生 孙海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32,共5页
报道了利用组织学、透射电镜技术对对虾第1触角上嗅毛的神经调控方式进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嗅毛是甲壳动物完成距离化学感觉(嗅觉)的主要感觉毛,并且是迄今发现的甲壳动物唯一仅具有化学感觉活性的感觉毛。每根嗅毛由一簇(约200根)... 报道了利用组织学、透射电镜技术对对虾第1触角上嗅毛的神经调控方式进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嗅毛是甲壳动物完成距离化学感觉(嗅觉)的主要感觉毛,并且是迄今发现的甲壳动物唯一仅具有化学感觉活性的感觉毛。每根嗅毛由一簇(约200根)感觉神经元调控。双极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到中枢,在外周不形成突触联系,且无围鞘包被;树突簇投射入嗅毛腔内,树突簇周围有鞘细胞包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触角 嗅毛 神经元 调控
下载PDF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第一触角化学感受器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宽智 王青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31-36,共6页
中国对虾第一触角由三个触角节和内、外两触鞭构成,化感刚毛着生于外鞭基部片状隆起的腹面,成横排排列,每环节两排。化感刚毛壁薄、中空、末端开孔通外界。第一触角外鞭神经有分支分布于化感器,支配化感刚毛的是多神经元组成的感觉细胞... 中国对虾第一触角由三个触角节和内、外两触鞭构成,化感刚毛着生于外鞭基部片状隆起的腹面,成横排排列,每环节两排。化感刚毛壁薄、中空、末端开孔通外界。第一触角外鞭神经有分支分布于化感器,支配化感刚毛的是多神经元组成的感觉细胞丛,其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成纺锤状,树突轴突集中成索状,皆由围鞘包被。树突集合体从管孔穿入化感刚毛腔,轴突与外鞭神经连接。内鞭基部约33节具羽状刚毛,徒腹面覆盖化感刚毛,具保护化感刚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触角 化感刚毛 感受器
下载PDF
文蛤抽提液对锯缘青蟹小触角弹动频率的影响
7
作者 陈雪芬 曾山曾 王王君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用行为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文蛤抽提液对锯缘青蟹小触角弹动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小触角静息弹动频率为82~85次·min-1,而文蛤抽提液原液可使弹动频率提高到123次·min-1左右(应答性弹动频率).另外,文蛤抽提液的对数浓... 用行为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文蛤抽提液对锯缘青蟹小触角弹动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小触角静息弹动频率为82~85次·min-1,而文蛤抽提液原液可使弹动频率提高到123次·min-1左右(应答性弹动频率).另外,文蛤抽提液的对数浓度变动(从原液稀释至10-10倍)与小触角应答性弹动增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小触角检测阈值低于10-10倍的稀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抽提液 锯缘青蟹 小触角弹动频率 行为学 小触角应答性弹动增量 甲壳动物 嗅觉
下载PDF
陆生等足目第一触角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唐伯平 归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8-61,共4页
对海蟑螂(Ligiaexotica)、光滑鼠妇(Porceliolaevis)、糙皮鼠妇(Porcelioscaber)、普通卷甲虫(Armadilidiumvulgare)、美丽卷甲虫(Armadilidiumpi... 对海蟑螂(Ligiaexotica)、光滑鼠妇(Porceliolaevis)、糙皮鼠妇(Porcelioscaber)、普通卷甲虫(Armadilidiumvulgare)、美丽卷甲虫(Armadilidiumpictum)和普通卷甲虫红色变形体等陆生等足目的第一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陆生等足目第一触角由4节组成,即底节、基节、中节和顶节.从而纠正了一百多年来公认的2~3节的描述.底节小,且被基节所遮挡,故有时不易见到.顶节具感觉刺,可能是第一触角的鞭节或退化了的鞭节.第一触角存在着种间差异性和种内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触角 陆生等足目 扫描电镜 等足目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