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丽年 张小平 +1 位作者 叶建生 左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8,共6页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比较了 12种农药对麦长管蚜的毒力 ,并对该害虫的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抗药性 四川 小麦 农药 防治 毒力 杀虫剂
下载PDF
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邹运鼎 毕守东 +4 位作者 王祥胜 李桂亭 孟庆雷 耿继光 沈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87-891,共5页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麦长管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 ,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 ,变程在 33~ 5 7cm之间 ;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麦长管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 ,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 ,变程在 33~ 5 7cm之间 ;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 ,呈聚集空间格局 ,空间变程在 36~ 5 5cm之间 ,并与麦长管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 ,说明蚜茧蜂种群是麦长管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蚜茧蜂 空间格局 地学统计学
下载PDF
几种蚜虫对吡虫啉抗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潘文亮 党志红 +2 位作者 高占林 贾海民 张克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吡虫啉 棉蚜 麦长管蚜 乡线菊蚜 抗药性 杀虫剂 敏感性
下载PDF
风雨对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发展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冰 李克斌 +4 位作者 尹姣 杜桂林 郭萧 王玉卿 曹雅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17-4324,共8页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给我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2006~2008年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风雨气象因素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突出的关键制约因子。一次6~7级大风(平均...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给我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2006~2008年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风雨气象因素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突出的关键制约因子。一次6~7级大风(平均风速10 m/s左右)可以显著压制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趋势,其种群数量下降65%;在小麦灌浆期的一次强风天气(极大风速达到18.8 m/s),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直至小麦成熟期未能恢复其种群密度。一次持续10 h的降雨(日降雨量32.2 mm)导致麦长管蚜种群数量骤降80%,并需要7d才恢复到雨前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种群发展 干扰作用
下载PDF
黄荆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29
5
作者 袁林 薛明 +1 位作者 邢健 李昌浩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研究了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对5种害虫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天敌异色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黄荆提取物对菜青虫、小菜蛾、麦长管蚜和桃蚜都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尤其是对菜青虫的活性最高,稀释100倍,处理4龄幼虫死亡率可达93.3%。但对大猿... 研究了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对5种害虫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天敌异色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黄荆提取物对菜青虫、小菜蛾、麦长管蚜和桃蚜都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尤其是对菜青虫的活性最高,稀释100倍,处理4龄幼虫死亡率可达93.3%。但对大猿叶甲的杀虫活性则很低。黄荆提取物对异色瓢虫幼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但对其成虫无任何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这一新的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提取物 杀虫活性 菜青虫 小菜蛾 麦长管蚜 桃蚜 大猿叶甲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21
6
作者 屈会选 党建友 +1 位作者 程麦风 谢咸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种 小麦 麦长管蚜 种质资源 抗性 育种利用 引进 主产区 同品种 国内外
下载PDF
影响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主导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桂林 李克斌 +2 位作者 尹姣 刘辉 曹雅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研究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化生态主导因素,田间红色麦长管蚜种群对不同抗蚜性寄主的反应和自然条件下,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的生殖力以及后代种群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麦长管蚜种群中红体色蚜... 研究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化生态主导因素,田间红色麦长管蚜种群对不同抗蚜性寄主的反应和自然条件下,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的生殖力以及后代种群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麦长管蚜种群中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8,29,30,31℃时,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分别为6.66%,38.30%,70.60%和65.24%。麦长管蚜体色变化过程中,温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与光周期和寄主营养的关系甚微。红体色麦长管蚜在不同抗蚜性的品种上其种群消长情况存在差异。田间红绿体色麦长管蚜经2代观测,平均蚜量比值分别为9.96和15.85,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在小麦抽穗期到乳熟期红体色麦长管蚜个体比例随着田间条件的改变逐代升高(分别由第1代的17.55%和14.70%增至第2代的29.80%和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体色 生殖力
下载PDF
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晓军 陶岭梅 张青文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采用麦穗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 .)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是麦长管蚜的 3~ 4倍 (基于LC50 的比较 )。在北京、... 采用麦穗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 .)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是麦长管蚜的 3~ 4倍 (基于LC50 的比较 )。在北京、河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同浓度的吡虫啉对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要好于麦长管蚜 (特别是在低浓度时尤为明显 )。依据我国不同省份小麦穗蚜的优势种不同 ,建议用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时 ,在南方麦区 ,禾谷缢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用药量为 15~ 3 0g(a.i) hm2 ;北方麦区 ,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的用药量应大于 3 0g(a.i)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吡虫啉 敏感性 防治效果 浓度
下载PDF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4 位作者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73,共3页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麦长管蚜 生长发育 生殖力 影响因素 龄期 有效积温 曲线峰值
下载PDF
XZ系列杂种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惠燕 李东鸿 +4 位作者 张改生 张莉 胡祖庆 胡想顺 韩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生性比对照品种弱 ;杂种小麦的抗生性低于其父母本 ,表明杂种小麦在抗生性上无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条件...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生性比对照品种弱 ;杂种小麦的抗生性低于其父母本 ,表明杂种小麦在抗生性上无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耐害性测定结果表明 ,无蚜害处理、有蚜害处理与未处理三者间差异显著 ;杂种小麦 XZ1的耐害性明显大于 XZ13,两者也明显大于其他品种。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蚜虫对杂种小麦具有极强的喜好性 ,选择性极强 ;杂种小麦对蚜虫的抗生性虽较弱 ,但耐害性极强 ,从而以强耐害性获得高产。若在育种中加强抗生性指标和不选择性指标的选择 ,杂种小麦的产量可能还会上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麦长管蚜 抗生性 耐害性 不选择性 抗性机制 抗虫育种
下载PDF
小麦生长中后期2种麦蚜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冬燕 申小卫 +2 位作者 郭线茹 杨文玲 刘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8,共3页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禾谷缢管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垂直分布 生态位
下载PDF
“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蚜(长管蚜、二叉蚜)种群消长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邹运鼎 孟庆雷 +2 位作者 马飞 黄世祥 胡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通过对两种肥力条件下的“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消长关系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钾量、含水量是影响麦二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胱氨酸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种群 麦蚜 小麦 种群消长
下载PDF
春小麦抗蚜品系‘J-31’和‘J-4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秉芬 马小乐 +4 位作者 师桂英 李葆春 孟亚雄 尚勋武 王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J-31’‘J-48’F1代都表现为抗蚜,经χ2测验其F2代群体抗感分离经比为3∶1,(χ2c=3.272 7,P>0.05;χ2c=1.058 6,P>0.05)符合孟德尔理论的比例.据此认为:春小麦抗蚜品系‘J-31’‘J-48’的抗蚜性为质量性状遗传,其抗性各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命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萧 李克斌 +2 位作者 尹姣 王冰 曹雅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56-2063,共8页
【目的】比较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罩网试验,调查和测量Pm232等10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小麦品种上定殖的有翅成蚜数量及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翅型分化和成虫寿命、... 【目的】比较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罩网试验,调查和测量Pm232等10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小麦品种上定殖的有翅成蚜数量及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翅型分化和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结果】麦长管蚜对10个供试小麦材料的不选择性有着明显差异,抗蚜材料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明显较强。发育历期等5个生理参数的比较表明,抗蚜材料上的若蚜发育历期较感蚜材料明显延长,若蚜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和体重较感蚜材料明显降低或减少,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小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研究还发现抗蚜材料上产生的有翅蚜要显著多于感蚜材料。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理参数发现抗蚜材料对蚜虫下世代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结论】小麦抗蚜品种对麦长管蚜不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和抗生作用,而且其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生物学参数 抗蚜性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军 赵惠燕 +2 位作者 李志刚 韩诗畴 安新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在大田对18个品种98-10-34、PI-矮、千斤早、XZ1三代、AmigoF3、98-10-30、98-10-35、Tm44、98-10-9、Amigo、XZ13三代、98-10-32、AmigoF2、AmigoF4、PI-高、XZ13母本、陕229及Largo进行耐害性测定,对小麦的感蚜量做了系统调查,分别分... 在大田对18个品种98-10-34、PI-矮、千斤早、XZ1三代、AmigoF3、98-10-30、98-10-35、Tm44、98-10-9、Amigo、XZ13三代、98-10-32、AmigoF2、AmigoF4、PI-高、XZ13母本、陕229及Largo进行耐害性测定,对小麦的感蚜量做了系统调查,分别分析各品种耐害补偿功能及自然感蚜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品种Tm44、AmigoF3、Amigo、AmigoF2、AmigoF4和98-10-9虽然自然感蚜率比较高,但与同类相比减产率却不高;品种Largo、98-10-32、陕229、98-10-35、XZ13母本、PI-高和XZ1三代自然感蚜率比较低,而且其减产率也相对较低;品种PI-矮不仅自然感蚜率高,减产率也排名第二;98-10-34为明显感虫品种,还有98-10-30、XZ13三代和千斤早因为虽然感蚜率最小,但减产率相对较高,所以也是感虫品种。采用室内网罩饲养实验系统研究4个小麦品种陕229、98-10-9、Tm44和largo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生命周期及生殖情况等的影响,同时通过组建不用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净增值率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抗生性 耐害性 累积存活率
下载PDF
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解海翠 陈巨莲 +4 位作者 程登发 周海波 孙京瑞 刘勇 Frederic Francis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态调控作用。[方法]田间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以8:2行距间作田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及其时间动态变化;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麦长管蚜对小麦、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 [目的]探讨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态调控作用。[方法]田间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以8:2行距间作田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及其时间动态变化;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麦长管蚜对小麦、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不同组合气味的选择性。[结果]麦田间作不能影响麦蚜种群随时间动态变化曲线,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麦长管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数量。室内麦长管蚜无翅蚜和有翅蚜显著选择寄主植物的气味。当小麦与绿豆或小麦与豌豆组合时对麦长管蚜没有吸引作用。[结论]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寄主植物气味起掩盖作用,干扰蚜虫的寄主定位,这可能是间作低于单作蚜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 绿豆 豌豆 种群动态 选择趋性
下载PDF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杜利锋 赵惠燕 +6 位作者 袁锋 孙群 张改生 姚建秀 李燕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 ,认为 1粒小麦 ( 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 98- 1 0 - 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品种 抗性 遗传测定 筛选 丁布 麦长管蚜 抗蚜性 多目标优化决策
下载PDF
3种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向辉 杨萌 +1 位作者 程辉 邓方超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7期16-17,56,共3页
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种瓢虫的雌成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为HollingⅡ型。利用麦夸特迭代算法进行Holling’s圆盘方程... 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种瓢虫的雌成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为HollingⅡ型。利用麦夸特迭代算法进行Holling’s圆盘方程分析表明,3种瓢虫对两种蚜虫捕食效率较高。对两种蚜虫处理时间最短的是七星瓢虫,对月季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为异色瓢虫,而对麦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则为七星瓢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长管蚜 麦长管蚜 瓢虫 捕食功能反应
下载PDF
影响两种麦蚜成蚜有翅率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运鼎 黄世祥 +6 位作者 耿继光 陈高潮 孟庆雷 马飞 王公明 胡丽娟 季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对影响 2种麦蚜有翅率的因子分析表明 ,供试的 3种小麦品种 (系 )麦长管蚜成蚜有翅率间F值为 0 .31 82 ,F <F0 .0 5( 3.68) ,差异不显著 ;供试的 2种施N水平之间的麦二叉蚜成蚜有翅率间t值为 0 .4453,长管蚜为 1 .52 0 7,t<t0 .0 ... 对影响 2种麦蚜有翅率的因子分析表明 ,供试的 3种小麦品种 (系 )麦长管蚜成蚜有翅率间F值为 0 .31 82 ,F <F0 .0 5( 3.68) ,差异不显著 ;供试的 2种施N水平之间的麦二叉蚜成蚜有翅率间t值为 0 .4453,长管蚜为 1 .52 0 7,t<t0 .0 5( 2 .1 5) ,差异均不显著 ;JH类似物对麦二叉蚜成蚜有翅率有重要影响 ,0 .5%和 0 .2 5%浓度作用明显 ;小麦植株中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γ 氨基丁酸、酰胺氮以及水溶性蛋白与长管蚜成蚜有翅率有关 ;小麦植株中胱氨酸与二叉蚜成蚜有翅率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成蚜有翅率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月季长管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3 位作者 张宏瑞 王传铭 李正跃 李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对月季长管蚜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浓度2.0×105个/mL时可造成大量月季长管蚜感染死亡,其LT50=(6.62±0.14)d;而高浓度2.0×108个/mL对月季长管蚜感染致死的LT50=(4.69±0.16)d,第8天的死亡率达93... 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对月季长管蚜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浓度2.0×105个/mL时可造成大量月季长管蚜感染死亡,其LT50=(6.62±0.14)d;而高浓度2.0×108个/mL对月季长管蚜感染致死的LT50=(4.69±0.16)d,第8天的死亡率达93.6%,致死中时随浓度增加而缩短。第5天的致死中浓度为(1.72±0.18)×107个/mL,第8天为(1.53±0.15)×104个/mL,致死中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月季长管蚜 致死中浓度 致死中时 毒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