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ing Macular Hole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1
作者 Bassey Fiebai Chinyere N. Pedro-Egbe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Background: Macular holes are the common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and have a variety of etiological factors. The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acular holes are encouraging and are now avai... Background: Macular holes are the common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and have a variety of etiological factors. The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acular holes are encouraging and are now availab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lthough scarce, where hitherto;patients seek attention outside their country.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disease has therefore become pertinent in all retina clinic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ttern of presentation of macular holes and its management in a retina clinic in South South Nigeria. Methods: A 5 year retrospective, non comparative review of 24 consecutive cases presenting to a retinal clinic was carried out. Relevant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analyzed. Result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four cases were seen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3. Twenty four cases had macular holes and ten (41.7%) had bilateral presentation with a total of 34 eyes. The incidence of macular holes was 6.6%. The mean age was 46 years (SD ± 13.42) with a female preponderance, 5:1. Idiopathic holes formed the bulk of the cases 14(58.3%);others were trauma 4(16.7%), posterior uveitis 2, (8.3%), chemotherapy 2 (8.3%), Solar retinopathy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1 (4.2%). Nineteen (55.9%) of the 34 eyes were visually impaired (BCVA <6/18). Nineteen eyes had full thickness holes (55.9%) requiring surgery, however only 3(12.5%) of these could afford to have surgery with one reoperation. Four patients (16.7%) had complications in form of retinal detachments at presenta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incidence of macular hol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s significant and resources to manage these cases are grossly lacking. Specialist training, with government subsidizing costs will alleviate these difficulties and reduce visual loss from macular h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ING ECONOMY macula hole PATTERN Management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全氟丙烷治疗复杂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路宏 李敏 赵昕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全氟丙烷 (C3 F8)气体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6 0例 6 0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C3 F8气体注入治疗 ,其中 30例使用 12~ 16 %的C3 F8,30例使用 ...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全氟丙烷 (C3 F8)气体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6 0例 6 0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C3 F8气体注入治疗 ,其中 30例使用 12~ 16 %的C3 F8,30例使用 70 %C3 F8。结果 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 95 %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脱盲率、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眼压非膨胀浓度组低于膨胀浓度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非膨胀浓度C3 F8气体应用于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非膨胀浓度全氟丙烷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3
作者 吴钦星 孙清秀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7例(48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然后用重水使视网膜复位,再行气液交换,最后行硅油填充。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结果47例48只眼复杂...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7例(48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然后用重水使视网膜复位,再行气液交换,最后行硅油填充。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结果47例48只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愈43只眼,治愈率89.5%,视力提高90%。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黄斑裂孔 硅油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4
作者 罗光伟 吴乐正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9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记录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 electroretinogrgn,LERG),观察疾病对黄斑部电活动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局部光刺激器,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3眼进行黄斑区5°、10°、15°三个范围LERG测定,并与图象资... 目的:记录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 electroretinogrgn,LERG),观察疾病对黄斑部电活动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局部光刺激器,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3眼进行黄斑区5°、10°、15°三个范围LERG测定,并与图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1)黄斑裂孔患者黄斑区域三个范围的LERG均有明显改变,与正常值相比较振幅有显著性降低(p<0.01);该病LERG有较高异常率,异常率与刺激范围有关,在所观察的三个范围里,以5°LERG异常率最高。(2)图象分析显示,裂孔直径0.429~1.420mm,平均0.819mm。其中5眼合并有周围视网膜浅脱离(晕轮),脱离的直径范围为0.906~3.535mm,平均2.041mm。LERG振幅改变与裂孔直径及患者视力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黄斑裂孔对黄斑部电活动有显著影响;LERG为测定该病的黄斑功能变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电生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黄斑裂孔 局部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莉娟 李援东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41例(42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4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随诊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41例(42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4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随诊1—4年,2只眼术后因合并周边裂孔再次发生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巩膜外垫压、冷凝术封闭周边裂孔后视网膜平复。其中34只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8只眼视力保持不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 F3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和自体血小板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存喜 黎晓新 +1 位作者 廖菊生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治疗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对6例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气液交换,自体血小板溶液滴于后极部,20%~30%SF6注入玻璃...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治疗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对6例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气液交换,自体血小板溶液滴于后极部,20%~30%SF6注入玻璃体腔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患者仰卧1小时,然后俯卧2周。结果手术后9天~12个月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平复。视力改善2行以上5只眼,占83.3%,视力达到0.3以上者4只眼,占66.7%,1只眼发生周边视网膜新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可使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视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 血小板输注 黄斑裂孔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自发性黄斑裂孔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魏雁涛 张磊 +1 位作者 孙慧敏 袁佳琴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0-581,W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机制。方法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 (OCT)对 2 9名全层黄斑裂孔患者眼底进行扫描。结果 :2 9名患者中Ⅰ期黄斑裂孔 2眼 ,Ⅱ期 4眼。Ⅲ期 15眼 ,Ⅳ期 8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8眼 ;2眼不完全脱离。存... 目的 :探讨自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机制。方法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 (OCT)对 2 9名全层黄斑裂孔患者眼底进行扫描。结果 :2 9名患者中Ⅰ期黄斑裂孔 2眼 ,Ⅱ期 4眼。Ⅲ期 15眼 ,Ⅳ期 8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8眼 ;2眼不完全脱离。存在孔盖者 10眼 ,孔盖直径平均为 2 90 5 μm ,厚度平均为 42 83 μm。结论 :OCT为自发性黄斑裂孔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玻璃体黄斑牵拉力在裂孔形成早期阶段起一定作用 ,其作用方向可能包括前向和切线方向。孔盖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自发性黄斑裂孔 病因
原文传递
重视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戴荣平 尹心恺 +1 位作者 曲艺 龙琴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97-102,共6页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是高度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高度近视眼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视网膜解剖复位、黄斑裂孔闭合及保持或提高中心视力。巩膜外手术、内外联合手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P...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是高度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高度近视眼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视网膜解剖复位、黄斑裂孔闭合及保持或提高中心视力。巩膜外手术、内外联合手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PPV)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移植、翻转或填塞等手术方式在选择与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中笔者拟对不同MHRD手术方式的特点、预后及如何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原文传递
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黄斑裂孔
9
作者 陈晓 金中秋 +1 位作者 洪玲 陈云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05G)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及手术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14例14眼行TSV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特发性黄班裂孔8例,外伤... 目的评估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05G)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及手术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14例14眼行TSV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特发性黄班裂孔8例,外伤性黄斑裂孔4例,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2例。对以上患者应用TSV25G系统行玻璃体切除、剥离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气液交换和15%全氟丙烷(C3F8)眼内填充等治疗。手术后随访1.5m^10m,平均4.2m,主要观察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在(30~50)分钟顺利完成。14例患者中9眼黄斑裂孔闭合,2眼直径缩小,2眼无变化,1眼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0眼,不变者2眼,下降者2眼。手术并发症主要为穿刺口漏气导致结膜下气肿及眼压偏低,需要补充注射气体以恢复眼压,此外未观察到其它并发症。结论TSV25G应用于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 黄斑裂孔 气液交换 眼压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潘俊辉 高延庆 +1 位作者 孙艳华 杨媛媛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05-611,共7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的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96例(96眼)黄斑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PPV联合ILM翻...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的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96例(96眼)黄斑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根据术前黄斑孔最小水平直径分为A组(≤250μm,35例)、B组(>250~400μm,32例)、C组(>400μm,29例),对比术后1、3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BCVA)、术前眼轴长度、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病程、性别、年龄、眼别和黄斑区脉络膜萎缩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BCVA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经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孔均闭合。A组术后1、3及6个月的BCVA分别为0.32±0.11、0.24±0.08、0.16±0.05,均明显优于B组的0.47±0.19、0.34±0.13、0.28±0.11和C组的0.82±0.28、0.62±0.23、0.52±0.18,而B组术后1、3及6个月的BCVA,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在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视力、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是影响手术后视力恢复的保护因素(均P<0.05),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BCVA、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有利于改善视力。其中,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视力、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均为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复杂 覆盖术 内界膜 改良 效果 治疗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影 王文龙 +1 位作者 吴秋欣 王兴荣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79例(7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空气组41例,C3F8组38例。观察两组手...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79例(7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空气组41例,C3F8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黄斑孔闭合率:空气组为95.12%(38/41),C3F8组为94.74%(36/48)(χ^(2)=0.140,P>0.05);两组术后视力(logMAR)均提高(P>0.05)。俯卧位时间:空气组为(4.12±0.82)d,短于C3F8组的(10.67±1.01)d(t=-31.015,P<0.001);白内障发生率:空气组为21.95%(9/41),低于C3F8组的47.37%(18/38)(χ^(2)=5.663,P=0.02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孔闭合率高,可以缩短俯卧位时间,降低白内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孔 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离 内界膜 黄斑 填充 空气 C3F8 俯卧位
原文传递
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伊迪 袁志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12-620,共9页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复发性RD者73例(73眼)。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复发性RD者73例(73眼)。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后随访时间至少为最后一次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等。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影响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有62例在复发RD后行1次手术,其中7例裂孔未闭合二次复发RD;11例在复发后行2次手术,其中2例裂孔未闭合最终再复发RD。患者术后BCVA为1.20±0.47较术前1.57±0.5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OR=0.10,95%CI:0.01~0.95,P=0.045)和下方RD(OR=6.00,95%CI:1.02~35.31,P=0.048)是RRD术后复发RD的重要相关因素。在复发性RD中黄斑孔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OR=0.02,95%CI:0.01~0.02,P=0.016)。RD复发持续时间与最终BCVA呈正相关(r=0.31,P=0.008)。结论RRD患者术后复发RD者行手术治疗后仍然有RD再次复发的风险。PVR≥C级和下方RD与RRD手术后复发性R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 复发性 黄斑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 预后 视力
原文传递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志勇 张艳 刘静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27-734,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且术后黄斑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孔49例(49只眼),按简...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且术后黄斑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孔49例(49只眼),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滴眼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并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以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黄斑中心无血管区域(FAZ)的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结果试验组患者CBFA术后3个月(2.58±0.04)mm^(2)和6个月(2.49±0.02)mm^(2),均高于对照组的(1.96±0.03)mm^(2)和(1.89±0.05)mm^(2)(t=3.16、2.46,P=0.023,0.043);而术后1、3、6个月,两组的BCVA、CRT、SCP和DCP的FAZ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尽管未改善患者视力,但可更早地促进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增加和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黄斑 特发性 面积 血流 脉络膜 厚度 视网膜 中心区 黄斑 区域 无血管 中心区 黄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