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栅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100,共13页
马渡乡原生态民歌艺术由来已久,是川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语音上、曲调上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但目前却处于传承和整理工作双重艰难的尴尬境地。这需要对其加以保护和抢救,进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马渡乡原生态民歌艺术由来已久,是川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语音上、曲调上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但目前却处于传承和整理工作双重艰难的尴尬境地。这需要对其加以保护和抢救,进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题材形式、歌词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其曲调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民俗歌等类,因此应对马渡原生态民歌进行抢救、保护,以及对宣汉民歌加以挖掘和保存并建立具体而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使马渡民歌后继有人。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探讨马渡乡民歌诞生的环境与受到的挑战,考察了马渡乡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现状,以及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发展现状。其次,对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内容与体裁进行了全面检索,发现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主要内容包括表现人们生活劳作、男女之间情感表达、反对剥削和压迫以及亲人之间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而后对马渡乡原生态民歌体裁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并以广泛传唱的两首情歌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再次,从音乐学角度对马渡乡原生态民歌艺术构架的特色进行归纳,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衬词的应用四个方面分析其地域特色,从旋律、调式和节奏、曲调与语言特色的结合、曲式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其曲调艺术特点,并以民歌《苏二姐》为个案进行实例分析,随后选取该县域东北方的土家族"薅草锣鼓"进行比较研究,指出马渡乡原生态民歌与之相比,马渡乡民歌是汉族祖先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在方言语音上存在差异,在伴奏乐器上不作要求,在传唱地域上不受限制,并且可细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和风俗歌四类。最后,提出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与建议,包括在民歌保护方面,要制定地方法规、进行常态化建设,尽力抢救音乐资料、建立相关档案,保护传承人才、鼓励带徒授业;在民歌传承方面,要组织民歌协会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搞好教育工作,还需大力引进音乐人才、开展专业训练;在民歌开发方面,要将开发融入到旅游活动之中相互促进,并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原生态民歌 马渡乡 艺术构架 生存路径 音乐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