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应吸取日本泡沫经济哪些教训——写在“前川报告”发表30年之际
1
作者 黄晓京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3,共9页
30年前,日本智囊机构发表“前川报告”,提出国际协调、开放市场和金融自由化的结构改革战略。1986~1991年的“泡沫景气”后,日本实施紧缩,泡沫破灭并陷入长期停滞。如今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常态增长时期,相... 30年前,日本智囊机构发表“前川报告”,提出国际协调、开放市场和金融自由化的结构改革战略。1986~1991年的“泡沫景气”后,日本实施紧缩,泡沫破灭并陷入长期停滞。如今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常态增长时期,相当于日本1973~1985的安定增长期。比较当年的日本,结构改革将成为一个长期课题。追求增长而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催生资产泡沫,不能过度依赖。在这个期间应加增加民生投入,解决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滞后问题,避免社会矛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川报告 日本泡沫 失去的20年 量化宽松 安定增长
下载PDF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成因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车维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出现重大转折,从此陷入长期萧条之中。时至今日,日本学术界有关萧条成因和政策选择的争论一直未停歇过。争论还涉及《前川报告》、国际政策协调、泡沫经济、资产价格减缩和日本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出现重大转折,从此陷入长期萧条之中。时至今日,日本学术界有关萧条成因和政策选择的争论一直未停歇过。争论还涉及《前川报告》、国际政策协调、泡沫经济、资产价格减缩和日本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关于萧条成因的争论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周期演化的新特点;国际政策协调难以在参与国间对等进行;结构改革与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理性的经济政策选择应超越一般社会观念;应提高对通货紧缩的警惕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川报告》 国际政策协调 通货紧缩 政策搭配 流动性陷阱
原文传递
“扩大内需”政策的长期化:基于日本经验的解释 被引量:6
3
作者 莽景石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日本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对外经济摩擦、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出超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出台的前川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内需"政策。与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实行的宏观... 日本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对外经济摩擦、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出超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出台的前川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内需"政策。与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实行的宏观需求管理比较,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特征是:(1)首要政策目标不是充分就业而是纠正国际收支失衡;(2)不是总量性政策而是结构性政策。本来具有特定政策目的、并且具有短期性质的日本扩大内需政策,在政策实践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在不失其本来的政策目的的同时,日益具有一般经济政策的属性,并且嵌入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需求管理之中。这说明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长期化了,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有:(1)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由需求过剩转为需求不足;(2)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恢复自律性经济增长后始终处于慢性通货紧缩局面;(3)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生产者内部人控制",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迟迟难以实现由重视生产者向重视消费者的转变;(4)在长期慢性通货紧缩中外需牵动增长的作用十分重要,探寻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前川报告 扩大内需 宏观需求管理 日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