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的生成与阐释——基于《青鸟》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考察
1
作者 胡丽娜 熊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6-56,共11页
1908年,莫里斯·梅特林克发表了剧本《青鸟》。1913年,乔治特·莱勃伦克将其改写为童话。童话《青鸟》消解了原作“青鸟”意象的多义性与含混性,凸显其与“幸福”的关联。1921年,童话《青鸟》传入中国。“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正... 1908年,莫里斯·梅特林克发表了剧本《青鸟》。1913年,乔治特·莱勃伦克将其改写为童话。童话《青鸟》消解了原作“青鸟”意象的多义性与含混性,凸显其与“幸福”的关联。1921年,童话《青鸟》传入中国。“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正好契合了茅盾等人将象征主义与“为人生”理念相调和的文学主张,顺应了当时儿童读物的教育意图。此后,《青鸟》被译介、改写乃至重写的历史,也是“青鸟象征幸福”不断生成与阐释的过程。“追寻青鸟”的历程多被简化为“追寻幸福”的教育实践。随着童话《青鸟》被视作儿童文学经典,“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更是被固化为“常识”传递给儿童受众,大量副文本围绕此“常识”而被生产。这种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改编名著的实践,虽然契合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剧本《青鸟》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青鸟》 改编 儿童化
下载PDF
谈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鲁丹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8期164-167,共4页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意境,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意境,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音响效果去创造深远的诗境。本文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基础、象征主义美学内涵,反观其对20世纪歌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梅特林克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下载PDF
谈梅特林克的戏剧场景 被引量:3
3
作者 钱久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8-102,114,共6页
心灵是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主导性因素,在心灵的强烈的作用下,梅特林克戏剧的物质世界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产生了向精神性世界的深度倾斜。梅特林克戏剧作品中的场景是一种被强烈地意念化了的场景。
关键词 戏剧 象征主义 梅特林克 意念化
下载PDF
论梅特林克对志贺直哉文学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崔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团体白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早期作品激情充沛,在反抗压制中迸发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步入中年后的志贺,逐渐接受梅特林克思想的陶染,开始向调和、淡泊的人生态度转变,并将这...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团体白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早期作品激情充沛,在反抗压制中迸发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步入中年后的志贺,逐渐接受梅特林克思想的陶染,开始向调和、淡泊的人生态度转变,并将这一倾向贯彻于自己的中后期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直哉 梅特林克 文学创作 影响
下载PDF
象征主义及梅特林克的语言突破
5
作者 李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象征主义诉诸主观幻觉、艺术想象、暗示启发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并以象征方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 ,表达隐蔽的思想情绪和抽象的人生哲理。梅特林克在法国诗歌与象征主义萌芽的基础上 ,对象征主义进行改造和发挥 ,使象征主义诗... 象征主义诉诸主观幻觉、艺术想象、暗示启发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并以象征方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 ,表达隐蔽的思想情绪和抽象的人生哲理。梅特林克在法国诗歌与象征主义萌芽的基础上 ,对象征主义进行改造和发挥 ,使象征主义诗歌和戏剧晦涩迷离的妙用贯穿自己作品的始终 ,使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色彩和颓废悲观情调在科学散文中得到清晰的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梅特林克 诗歌 科学散文 戏剧艺术 比利时
下载PDF
城堡·门·敲门声——《玛兰公主》戏剧结构中隐喻的建构作用
6
作者 马慧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6-34,共9页
从认知视角下观照梅特林克的戏剧《玛兰公主》的结构,可以发现隐喻的建构性作用。“城堡”反复出现,它不仅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而且与情节的推进联系密切。"城堡"作为一个密闭空间,形成一个容器隐喻,它的状态变化隐喻着人的... 从认知视角下观照梅特林克的戏剧《玛兰公主》的结构,可以发现隐喻的建构性作用。“城堡”反复出现,它不仅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而且与情节的推进联系密切。"城堡"作为一个密闭空间,形成一个容器隐喻,它的状态变化隐喻着人的生命状态的变化。“城堡”状态的变化以内和外的界限——"门"的变化为标志。文本中有大量关于"门"的描写,包括反复出现的“敲门声”。对于"门"和“敲门声”的理解与对“城堡”的理解一样,都是隐喻性的。"城堡"这个容器隐喻将要被打破的前兆,被打破的过程,被打破后的结果,分别形成了全剧情节的发生、高潮和结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由此形成《玛兰公主》结构的支配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玛兰公主》 结构 隐喻 认知
下载PDF
走出穿凿理解的误区——借梅特林克作品为象征主义正名
7
作者 陈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61,86,共4页
目前人们对象征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象征"一词概念的误解造成的。应该重新理解"象征主义"的定义,并结合其他现代文学流派来思考"如何理解象征主义"这一问题。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 目前人们对象征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象征"一词概念的误解造成的。应该重新理解"象征主义"的定义,并结合其他现代文学流派来思考"如何理解象征主义"这一问题。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象征主义文学在叙事、表现等方面的诸多艺术特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象征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象征主义 叙事 纯文学
下载PDF
论梅特林克戏剧中的“留白”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南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2年第1期63-73,91,共12页
19、20世纪之交,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首度在戏剧中创用“留白”,以静默为语言,以出人意料的阙如之法催人思考,实属对20世纪欧洲剧坛流泽深远的创造。事实上,梅氏所采用的“留白”,无论是思想还是运用,都是对于西方戏剧传统的一种颠覆,... 19、20世纪之交,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首度在戏剧中创用“留白”,以静默为语言,以出人意料的阙如之法催人思考,实属对20世纪欧洲剧坛流泽深远的创造。事实上,梅氏所采用的“留白”,无论是思想还是运用,都是对于西方戏剧传统的一种颠覆,而反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留白”不乏共通之处。因此,通过中国古典文学的视角,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察见梅氏戏剧之奥妙,并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里探讨“留白”的形式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戏剧 留白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生长与开放:《青鸟》对中国儿童戏剧的启示
9
作者 汪琦 《特立学刊》 2018年第2期44-48,共5页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代表作之一的《青鸟》是西方象征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但剧中的儿童角色刻画、童话般的造型场景以及贯彻全剧始终的"寻找青鸟"等奇崛的意象和开放的情节,表明它本质上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戏剧。现今中国现代儿童戏剧...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代表作之一的《青鸟》是西方象征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但剧中的儿童角色刻画、童话般的造型场景以及贯彻全剧始终的"寻找青鸟"等奇崛的意象和开放的情节,表明它本质上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戏剧。现今中国现代儿童戏剧存在着审美本体缺位、儿童本位丧失等问题,为此,应借鉴作品《青鸟》的相关创作理念和创作模式,让儿童戏剧学会"生长",更关注"少数人"的审美需求,从而为中国儿童戏剧的健康发展注入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青鸟》 儿童戏剧 中国儿童戏剧 审美本体 儿童本位
下载PDF
《李健吾文集》补遗四篇
10
作者 武斌斌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292-304,共13页
作家作品的研究应建立在史料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之上。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1卷本的《李健吾文集》,为李健吾研究的深入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但《文集》并非《全集》。笔者查阅民国时期的报纸期刊,新发现了四篇署名刘西渭... 作家作品的研究应建立在史料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之上。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1卷本的《李健吾文集》,为李健吾研究的深入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但《文集》并非《全集》。笔者查阅民国时期的报纸期刊,新发现了四篇署名刘西渭的文章,经考证,可确认这些文章都为李健吾所写。结合相关资料,对此略作钩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集外文 山西情结 抗战 孤岛 梅特林克
原文传递
俯瞰灵魂的深渊: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
11
作者 邵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共11页
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已渐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他在这方面所受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 aurice M aeterlinck,1862~1949)的影响,则从未引起学界注意。事实上,谢氏笔下的诸多中国意象,都... 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已渐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他在这方面所受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 aurice M aeterlinck,1862~1949)的影响,则从未引起学界注意。事实上,谢氏笔下的诸多中国意象,都是从梅氏率先运用的意象发展而来的,究明梅氏的影响,实有助于理解谢氏选用这些中国意象的出发点。本文尝试以"深渊"意象的变迁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梅氏作品《佩雷阿斯与梅利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与谢氏作品《光绪别史》(Le Fils du Ciel)、《勒内·莱斯》(RenéLeys)等,阐明两人作品间的紧密联系,进而管窥19世纪、20世纪之交西方文人在非宗教语境下探讨自我"本质"的思路演变史,以及中国文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梅特林克 深渊意象 灵魂之境 死亡
原文传递
面对“垂死之人”的讯问与反思: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
12
作者 邵南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第4期61-71,90-91,共11页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这个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西欧文人往往致力于追问理性的极限。由于"垂死之人"处于生与死、可知与不可知的临界状态,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在《佩雷阿斯与梅利桑德》中构造了"讯问垂死之人"的场景...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这个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西欧文人往往致力于追问理性的极限。由于"垂死之人"处于生与死、可知与不可知的临界状态,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在《佩雷阿斯与梅利桑德》中构造了"讯问垂死之人"的场景,催人反思理性的局限,并暗示了一重更高的超越理性的神秘之真实的存在。其后,法国诗人、作家谢阁兰既熟悉梅氏的剧作,专业医生的特殊身份又令其对理性思维更加熟悉,且更具有护理垂死之人的现实体验,从而在长篇小说《勒内·莱斯》中赋予了"讯问垂死之人"以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林克 谢阁兰 讯问垂死之人 医生 理性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