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恩施和远安稻区稻瘟病菌群体DNA的指纹分析及宗谱多样性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凡松 杨小林 +2 位作者 史文琦 杨立军 喻大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4,共6页
从湖北恩施和远安2个稻区18个近等基因系上55个病斑中分离了113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并采用基于Pot2转座子序列的rep-PCR技术对该菌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群体在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以相似系数0.8为界,可... 从湖北恩施和远安2个稻区18个近等基因系上55个病斑中分离了113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并采用基于Pot2转座子序列的rep-PCR技术对该菌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群体在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以相似系数0.8为界,可将113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在不同近等基因系上,同一近等基因系上不同病斑中以及同一病斑中获得的菌株均可分属于不同的遗传宗谱;远安稻区的菌株均属于HB6和HB7,恩施稻区的菌株可分属于14个宗谱,提示恩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比远安菌株更丰富;属于同一宗谱的菌株可侵染不同近等基因系;2个优势宗谱HB6和HB7的菌株可分别侵染持有Pik、Pi3、Pi9(t)、Pi20、Pia、Pita与Pii、Piz5、Pib、Pi12、Pikm的近等基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群体 宗谱
下载PDF
福建稻瘟菌毒性类型组成及其对水稻几个Pi基因的毒性频率 被引量:13
2
作者 鲁国东 郑武 +2 位作者 阮志平 陈在杰 王宗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稻瘟病是福建省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系统掌握稻瘟菌毒性类型组成和变化动态及其与主要抗病基因的互作特点 ,是制定抗病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本研究根据稻瘟病菌与 6个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 ,将1995~ 2 0 0 ... 稻瘟病是福建省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系统掌握稻瘟菌毒性类型组成和变化动态及其与主要抗病基因的互作特点 ,是制定抗病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本研究根据稻瘟病菌与 6个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 ,将1995~ 2 0 0 1年从福建采集分离的 398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 2 6个毒性类型 ,其中毒性类型I34.1出现频率最高 ,为优势毒性类型 ,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I2 0 .1、I0 4 .1、I2 4 .1、I0 .1、I30 .1等 ;结果还发现福建稻瘟菌群体对Pi1和Pi2毒性频率较低 ,分别为7.5 3%和 11.31% ,特别是对Pi1和Pi2基因联合毒性频率仅 2 .7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稻瘟菌 毒性类型 水稻 Pi基因 毒性频率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稻瘟病菌孢子的分离和保存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沙沙 田永宏 +5 位作者 余华强 孙永建 曹国长 陈波 房振兵 范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252-6254,共3页
介绍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孢子的分离和保存方法,并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将发病组织进行保湿培养,产孢后用洗耳球将孢子吹到培养基上挑取单一菌落,采用滤纸片法保存,可以很好地分离和保存稻瘟病菌单孢。
关键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 单孢 分离 保存
下载PDF
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及部分水稻品种(组合)抗病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秀娟 朱春雨 +3 位作者 阮宏椿 杜宜新 关瑞峰 陈福如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测定了2003-2006年从福建省主要稻区分离挑选的9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国际水稻所CO39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6个鉴别品种和部分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株分别属于14个毒性类型,优势类型和亚优势类型分... 测定了2003-2006年从福建省主要稻区分离挑选的9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国际水稻所CO39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6个鉴别品种和部分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株分别属于14个毒性类型,优势类型和亚优势类型分别是I34.1和I35.1,其对8个福建主栽品种的毒力频率分别为51.96%和60.23%.2003-2006年各年度的菌株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324、0.5541、0.6000和0.7699.相邻年度间的病菌毒性类型相似率分别为57.14%、54.55%和46.15%.说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在各年份间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CO39-NILs中C101LAC(Pi-1),育种亲本中R527、亚恢627、多系1号和谷丰A,主栽品种中D优527、D奇宝优527和T优5537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好,抗性表现均为抗(R);95个新育成的品种中表现抗(R)和中抗(MR)的分别占16.84%和22.11%,其中新品种谷优5188、特优18、天优3301、Ⅱ优907、Ⅱ优516和D奇宝优5号的抗性频率高于90%,且对田间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较好,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及其所携带的基因是福建省育种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性类型 水稻品种 抗病性分析
下载PDF
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再侵染发生的全过程,研究了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在接种稻瘟病菌48h后喷雾处理,10μg/mL三环唑的防病效果只有28.58%,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的治疗效果较差;10μg/mL三...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再侵染发生的全过程,研究了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在接种稻瘟病菌48h后喷雾处理,10μg/mL三环唑的防病效果只有28.58%,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的治疗效果较差;10μg/mL三环唑处理过的发病植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周围未经药剂处理的健康水稻的发病程度要比未经药剂处理的病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的低63.2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再侵染的主要机制是抑制再侵染源的孢子产生和降低分生孢子的释放及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侵染源 病株 喷雾处理 药剂处理 发病程度 研究 降低 模拟
下载PDF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明丽 纪明山 +3 位作者 刘志恒 祁之秋 张杨 王芳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mg/L;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烯肟菌酯 敏感基线
下载PDF
云南稻瘟菌致病能力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于敏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33个主要来自云南的稻瘟菌株接种于43个品种上接种的结果表明,它们的致病频率在20.59%-83.72%之间,菌株的致病能力与生境来源存在一定关系。宜良菌株致病力最强,致病频率达81.40%,澄江、巍山的菌株次之,致病频率分别为64.2... 33个主要来自云南的稻瘟菌株接种于43个品种上接种的结果表明,它们的致病频率在20.59%-83.72%之间,菌株的致病能力与生境来源存在一定关系。宜良菌株致病力最强,致病频率达81.40%,澄江、巍山的菌株次之,致病频率分别为64.29%,62.79%,其它来源的菌株致病频率较低。总体来看,滇东南菌株致病力强且致病类型多,滇中西部菌株致病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株 致病能力
下载PDF
稻瘟菌T-DNA插入突变体的培养基筛选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贺春萍 邱世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24-26,37,共4页
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oryzae(Cooke)Saccardo]菌落生长及产孢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3种培养基中以PDA琼脂培养基最适宜于稻瘟菌突变体的生长,在产孢培养条件观察... 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oryzae(Cooke)Saccardo]菌落生长及产孢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3种培养基中以PDA琼脂培养基最适宜于稻瘟菌突变体的生长,在产孢培养条件观察中也发现,PDA琼脂培养基中的突变体产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T-DNA 插入突变 培养基
下载PDF
稻瘟菌附着胞分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春萍 郑服丛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47-52,59,共7页
由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Her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ardo=PyriculariaoryzaeCavara]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 由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Her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ardo=PyriculariaoryzaeCavara]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现已被作为模式系统用于研究病原微生物-植物寄主的互作机理。稻瘟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为病害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其它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对稻瘟菌侵染结构附着胞分化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附着胞 基因组学
下载PDF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伟怀 郑服丛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76-80,89,共6页
由异宗配合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PyriculariagriseaSacc.]引起的稻瘟病,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水稻种植区限制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抗病品种在推广3~5a后... 由异宗配合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PyriculariagriseaSacc.]引起的稻瘟病,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水稻种植区限制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抗病品种在推广3~5a后,其抗性往往很快“丧失”,而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推广过程中对目标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把握不准确,是抗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概况,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结构
下载PDF
21个稻瘟菌株毒力与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林 黎娟华 +1 位作者 林湛松 彭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23,共7页
通过对42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离体叶片接种,明确供试水稻品种对21个稻瘟菌株的抗普和病级并在此基础上对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按供试21个稻瘟菌株毒力差异和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多个抗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 通过对42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离体叶片接种,明确供试水稻品种对21个稻瘟菌株的抗普和病级并在此基础上对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作了初步研究。分别按供试21个稻瘟菌株毒力差异和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多个抗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稻瘟菌株分为7类,其菌株毒力差异显著,菌株毒性频率和平均毒力之间呈现高度负相关。把水稻品种分为7类,其中第3类的第1组抗性最好,抗普在85%~100%,病级4.0以下。结果对选育水稻抗瘟新品种、合理布局区内抗性水稻和防治稻瘟病爆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离体接种 菌株毒力 水稻抗瘟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杨秀娟 阮宏椿 +2 位作者 杜宜新 陈福如 王茂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利用41个已知抗性基因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无毒基因,其中66.67%的稻瘟病菌株... 利用41个已知抗性基因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无毒基因,其中66.67%的稻瘟病菌株表现较强致病力。病菌群体对水稻抗病基因Pi-d2、Pi-k(1)、Pi-km、Pi-kh、Pi-1(1)、Pi-z5(1)、Pi-z5(2)和Pi-1(2)的毒力频率均低于10%,提示这些抗病基因在福建省可作抗源使用。2003—2006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40、37、36和38个无毒基因,其中有3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有30个无毒基因在5个主要稻区均有分布,Avr-a(2)、Avr-3(2)、Avr-ks、Avr-4b、Avr-b、Avr-kp(C)、Avr-km(C)、Avr-ta(C)、Avr-11(C)、Avr-19(t)、Avr-t和Avr-a(1)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与之相对应的抗病基因在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含有17、14、23、18和16个无毒基因组合的病菌较多,其组合频率分别为13.79%、10.34%、9.20%、8.05%和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毒力频率 福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