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measurement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ipsilateral branches using two-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1
作者 Gang Guo Yonggui Yang Weiqun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0期2367-2371,共5页
The optimal velocity encoding of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C MRA) in measu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BFV) ranges from 60 to 80 cm/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2D) PC ... The optimal velocity encoding of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C MRA) in measu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BFV) ranges from 60 to 80 cm/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2D) PC MRA, the present study localized the region of interest at blood vessels of the neck using PC MRA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sequences, and the velocity encoding was set to 80 cm/s.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error rate was 7.0±6.0% in the estimation of BFV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ips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BFV betwee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ps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addition, the BFV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ips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main error was attributed to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Therefore, afte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scanning parameters and protocols, 2D PC MRA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FV in the carotid ar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blood flow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ommon carotid artery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velocity encoding
下载PDF
头颈联合3D-TOF-MRA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序列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畅 张煜堃 +2 位作者 曹家骏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15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的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 目的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的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的图像质量,选取优化序列。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4例健康志愿者,以PI的AF为3(PI 3)、CS的AF分别为4和6(CS 4、CS 6)以及ACS的AF分别为4、6、8、10(ACS 4、ACS 6、ACS 8、ACS 10)进行头颈联合3D-TOF-MRA扫描。扫描时间:PI 3=8 min 40 s;CS 4=6 min 38 s;CS 6=4 min 9 s;ACS 4=5 min 24 s;ACS 6=4 min 30 s;ACS 8=4 min 13 s;ACS 10=3 min 24 s。分别在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C4段、颈动脉分叉处下5个层面的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以及MCA及ICA同一层面的颞叶白质,CCA同一层面的胸锁乳突肌作为背景区域勾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记录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从而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四分法和五分法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颅内动脉、颈部大动脉进行评分。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客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则选取其中一位医师的客观评分及主观评分进行后续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对客观评分以及主观评分进行总体差异比较,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PI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8的SNR_(L-MCA),ACS 8、ACS 10的CNR_(L-MCA),ACS 4、ACS 6、ACS 10的CNR_(R-MCA),ACS 4~ACS 10的SNR_(R-MCA)、SNR_(L-CCA)、CNR_(L-CCA),ACS 6~ACS 10的SNR_(R-CCA)、CNR_(R-CCA)均高于PI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10的SNR_(R-MCA)、CNR_(L-MCA)及CNR_(R-MCA),ACS 4~ACS 8的SNR_(L-MCA)、SNR_(L-CCA)、SNR_(R-CCA)、CNR_(L-CCA)、CNR_(R-CCA)与CS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 4~ACS 10的SNR_(L-MCA)、SNR_(R-MCA)、CNR_(L-MCA)、CNR_(R-MCA)、SNR_(L-ICA)、SNR_(R-ICA)、CNR_(L-ICA)、SNR_(L-CCA)、SNR_(R-CCA)、CNR_(L-CCA)、CNR_(R-CCA)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S 4、CS 6。ACS技术之间两两比较,ACS 8的SNR_(L-MCA)高于ACS 10(P<0.05),ACS 8、ACS 10的SNR_(R-CCA)、CNR_(R-CCA)均高于ACS 4(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颈部大动脉图像外,主观评分统计结果均为ACS 4~ACS 10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CS 6。结论与PI及CS技术相比,ACS技术拥有更短的扫描时间,更好的图像质量。ACS 8为最优序列,扫描时间比PI 3缩短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采集 压缩感知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彬 陈龙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脑梗死组患者中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对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椎动脉狭窄程度均较非脑梗死组严重,且检出的斑块数量要多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椎动脉狭窄程度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4和0.757。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层厚度低于预后不良组,斑块数量少于预后不良组,椎动脉狭窄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量、椎动脉狭窄程度和联合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550、0.762和0.946。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MR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其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基于DBCNet的TOF-MRA中脑动脉树区域自动分割方法
4
作者 张嘉骏 鲁宇澄 +4 位作者 鲍奕仿 李郁欣 耿辰 胡伏原 戴亚康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从脑部医学影像中划分动脉树区域是诊断和评估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步骤.现有的区域分割方法多依赖人工辅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连通网络(dual branch connected network,DBCNet)的脑动脉树自动分区方法,可以将时间飞跃磁共振... 从脑部医学影像中划分动脉树区域是诊断和评估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步骤.现有的区域分割方法多依赖人工辅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连通网络(dual branch connected network,DBCNet)的脑动脉树自动分区方法,可以将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 of flight-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中的动脉树分割为6个主要区域.DBCNet中引入了分支特征解耦模块和Swin Transformer机制的全局与局部特征融合模块,训练采用先定位后分割的两步训练策略.本研究使用了111例TOF-MRA数据,其中81例作为训练集,20例作为验证集,10例作为测试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Dice系数为74.72%,95%豪斯多夫距离(HD95)为3.89 mm.和其他先进分割网络相比较,该网络能更准确地分割出各个主要区域,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树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 深度学习 分支连通网络 自动分割
下载PDF
CTA与MRA显示大脑动脉环正常解剖结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靳梦 田宗武 +3 位作者 张杰 黄金刚 范小萌 曾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比较颅底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显像情况。方法收集398例患者的完整颅脑血管检查图像,分为CTA组和MR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颅底Willis环形态和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对,... 目的比较颅底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显像情况。方法收集398例患者的完整颅脑血管检查图像,分为CTA组和MR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颅底Willis环形态和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对,比较4种分型在CTA和MRA图像上的检出率。结果398例患者中,CTA组与MRA组均以Willis环I型为主,占比分别为56.0%、78.0%;前交通动脉检出率MRA组较高(P<0.05),完整后交通动脉检出率CTA组较高(P<0.05),2组单支后交通动脉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组单支或完整后交通动脉显著高于MRA组(P<0.05)。结论MRA对颅脑大脑动脉环的显像比CTA更具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大脑动脉环
下载PDF
CTA与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对比
6
作者 徐红梅 焦阳 +2 位作者 岳明 陈书龙 周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检测(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检测(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诊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CTA检测以及MRA检测。最后收集并分析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动脉瘤不同位置、不同体积符合率数据。结果 CTA检测的准确度高于MR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A检测准确度为98.33%(118/120)、特异度为98.33%(59/60)、灵敏度为98.33%(59/60);MRA检测准确度为84.17%(101/120)、特异度为85.00%(51/60)、灵敏度为83.33%(50/60);CTA检测针对动脉瘤不同位置符合率高于MR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针对动脉瘤不同体积符合率高于MR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检测时,选择CTA检测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临床诊断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数据,建议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检测 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 临床诊断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前交通动脉
下载PDF
DSA联合3D ASL对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
7
作者 程晓悦 乔鹏岗 +2 位作者 姜彬 张婷婷 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97-501,514,共6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脉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支架置入术前后小脑半球不同供血区脑灌注的变化。结果:21例术前DSA显示优势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部位均为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术后狭窄均解除。PLD为2.5 s时,术前、术后,优势侧及非优势侧,小脑各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值均较PLD为1.5 s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在椎动脉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的CBF值均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椎动脉非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CBF值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结论:DSA联合ASL能定量评估小脑半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能提高椎动脉优势侧小脑半球各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及椎动脉非优势侧的小脑半球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MRA诊断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福刚 沙琳 +3 位作者 边杰 程绍玲 黄东 董敬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PC-MRA、TOF-MRA和CE-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比较分析,探讨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 [目的]通过PC-MRA、TOF-MRA和CE-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比较分析,探讨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12处狭窄(右侧4例,左侧8例),所有患者均行PC-MRA、TOF-MRA、CE-MRA和DSA检查。对三种MRA方法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12例患者中,共12处狭窄(无名动脉4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8处)。TOF-MRA对狭窄均未做出定性诊断,未能对窃血做出定性诊断与定量分析;CE-MRA对12处狭窄的定性诊断准确,对狭窄程度判断7例准确,对狭窄长度的诊断10例准确,对8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不能对窃血进行定量分析;PC-MRA对所有12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并做出定量分析。[结论]PC-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CE-MRA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可对部分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但不能做定量分析,TOF-MRA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能力有限;综合运用PC-MRA和CE-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做出全面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 盗血综合征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MRA对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水平 张静 张茁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 (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5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 (DSA)对比验证。结果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 (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5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 (DSA)对比验证。结果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 98.6 % ,敏感性为 83.9% ;MRA分别为 92 .6 %和 79.7%。TCD假阳性率为 10 .3% ,假阴性率为 2 .5 % ;MRA分别为 35 .7%和 3.5 %。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 ,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 ,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TCD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 闭塞 对比研究 假阳性率 特异性 假阴性
下载PDF
Time-SLIP、CE-MRA、DSA在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检查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东晓 王雨 +1 位作者 陈杰 黄丙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评估Time-SLIP血管成像的成像质量,评价Time-SLIP、CE-MRA以及DS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1)35例具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先后使用磁共振进行Time-SLIP和CE-MRA扫描,其中10例患者三天后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2)在获取... 目的:评估Time-SLIP血管成像的成像质量,评价Time-SLIP、CE-MRA以及DS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1)35例具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先后使用磁共振进行Time-SLIP和CE-MRA扫描,其中10例患者三天后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2)在获取Time-SLIP和CE-MRA颈动脉血管图像后分别由两位副高级影像诊断医师对每幅图像质量、组织污染情况进行技术评分。(3)对Time-SLIP、CEMRA显示的血管数量进行评价。(4)对其中进行过DSA检查的10例患者,以NASCET法计算上述三种方法显示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率。结果:(1)35例患者,Time-SLIP组和CE-MRA组中,图像质量为3分以上者分别占94.2%、97.1%;组织污染评分小于等于1分者分别占88.6%、82.9%;双侧颈动脉总共210条血管,Time-SLIP和CE-MRA分别显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血管为199/210条和202/210条,其符合率分别为94.8%和96.2%。上述诊断两位医师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0,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其中接受DSA检查的10例患者,以DSA诊断为金标准,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Time-SLIP诊断的敏感性92.31%,特异性97.87%,准确性96.67%,Kappa=0.90;CE-MRA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7.87%,准确率98.33%,Kappa=0.95。结论:(1)Time-SLIP是一种无创MRA成像技术,成像质量较好。(2)Time-SLIP可以用于颈动脉狭窄评估。(3)由于Time-SLIP技术能有效提示管腔狭窄程度,因此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Time—SLIP CE—mra DSA
下载PDF
颈椎病椎动脉的MRA直径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伟 刘克 +3 位作者 王金红 欧阳甲 孔抗美 宋沛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60-961,共2页
目的 应用MRA技术 ,对颈椎病椎动脉直径进行测量 ,评价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分三组 :①正常组 5 0例 ;②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 30例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组 2 6例。结果 正常人椎动脉左侧 4.1± 0 .79mm ... 目的 应用MRA技术 ,对颈椎病椎动脉直径进行测量 ,评价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分三组 :①正常组 5 0例 ;②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 30例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组 2 6例。结果 正常人椎动脉左侧 4.1± 0 .79mm ,右侧为 3.2± 0 .83mm。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左侧 4.0± 0 .80mm ,右侧 3.3± 0 .89mm。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1.7± 0 .84mm。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动脉MRA直径测量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又一方法 ,它可以无创伤地为此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直径 诊断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头颈部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洪岩 董学颖 +1 位作者 佟鹏 孟强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放射科接诊的92例疑似急诊脑卒中患者,将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_(1)加权成像(FSE-T_(1)WI)、快速...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放射科接诊的92例疑似急诊脑卒中患者,将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_(1)加权成像(FSE-T_(1)WI)、快速自旋回波-流动衰减反转恢复(FSE-T_(2)flair)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常规扫描组(46例),采用f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3D-TOF-MRA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联合扫描组(4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扫描组影像诊断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好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2,χ^(2)=7.985,χ^(2)=4.522,χ^(2)=13.179,χ^(2)=16.209;P<0.05);联合扫描组对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3,P<0.05);联合扫描组的诊断评分与DSA诊断结果呈显著相关性(r=0.834,P<0.05);常规扫描组的诊断评分与DSA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呈中等水平(r=0.632,P<0.05)。结论:联合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区域的结构信息,对头颈部血管的显示效果较好,影像诊断准确率高,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脑卒中 准确率 诊断评分
下载PDF
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东明 李玉侠 +3 位作者 任继鹏 岳巍 王红坡 闫瑞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行2D TOF MRA和3D TRICKS MRA检查,其中31例同期行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闭塞2支,重度狭窄10支,中... 目的:探讨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行2D TOF MRA和3D TRICKS MRA检查,其中31例同期行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闭塞2支,重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31支,轻度狭窄25支,正常18支。2D TOF MRA、3D TRICKS MRA与DSA对照,显示狭窄部位均与DSA所示相符。2D TOF MRA高估狭窄程度6支,3D TRICKS MRA高估狭窄程度1支。以DSA为标准,2D TOF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85.7%,90.3%(K=0.737);3D TRICKS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100%,98.4%(K=0.955)。两种方法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TRICKS MRA与DSA对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955),明显优于2D TOF MRA(K=0.737,P<0.05),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烟雾病的MRI和MRA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晓峰 顾建河 +1 位作者 肖湘生 施增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和讨论烟雾病的MRI和MRA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对9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了MRI和MRA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9例MRI上,8例显示脑实质改变包括脑梗死5例,脑萎缩2例,脑室扩大1例。... 目的:分析和讨论烟雾病的MRI和MRA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对9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了MRI和MRA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9例MRI上,8例显示脑实质改变包括脑梗死5例,脑萎缩2例,脑室扩大1例。8例中4例显示异常血管流空现象。另1例脑内未见异常。MRA均良好地显示了病变血管狭窄和闭塞现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以大脑中动脉为主,与DSA所见相仿。结论:MRI结合MRA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MRI mra 诊断
下载PDF
颅颈部高分辨率MRA:常规黑血序列与SNAP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陆艳 黄仁军 李勇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3-868,共6页
目的:比较非对比增强血管和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NAP)序列与常规黑血(BB)序列在颅颈动脉(CCA)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探讨SNAP序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45例患者行颅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NAP、T1WI-BB、T2WI-BB及容积采集各... 目的:比较非对比增强血管和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NAP)序列与常规黑血(BB)序列在颅颈动脉(CCA)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探讨SNAP序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45例患者行颅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NAP、T1WI-BB、T2WI-BB及容积采集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加权成像(PDWI-VISTA)。分别在各序列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管腔及管壁的信噪比(SNR)、管壁与管腔信号差异噪声比(SDNR)及管壁与管腔的对比噪声比(CNR)。对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壁内血肿(IMH)的20例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壁内血肿的SNR及壁内血肿与管腔的SDNR和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q检验对4个序列的上述各项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SNAP序列与T1WI-BB、T2WI-BB及PDWI-VISTA序列之间的管腔SNR、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其它序列的管壁与管腔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2)两两比较发现SNAP序列的管腔和管壁SNR与其它3个序列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有壁内血肿的患者壁内血肿SNR及血肿与管腔CNR在SNAP序列与其它3个序列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SNR:P<0.001;CNR:P<0.001),而壁内血肿与管腔SD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8),但血肿与管腔SDNR在SNAP序列中均值最高;(4)两两比较发现血肿SNR及血肿与管腔CNR在SNAP序列与其它3种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SNAP序列能够清晰显示管壁及管腔结构,但管壁与管腔对比度不及T1WI-BB序列;而SNAP序列在识别壁内血肿方面较其它3个序列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血管成像 头颈动脉 壁内血肿
下载PDF
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立新 康健 +1 位作者 张艳辉 马晓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及MRA扫描检查,并对MRA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的MRI及MRA图像,用每一个患者的这两种检查所得图像相对比,总结分析其优缺点。结论MR... 目的探讨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及MRA扫描检查,并对MRA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的MRI及MRA图像,用每一个患者的这两种检查所得图像相对比,总结分析其优缺点。结论MRI显示脑梗死部位,MRA显示梗死部位的血供情况,这为临床了解病情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平扫(MRI) 脑梗死
下载PDF
非增强MRA和CTA在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满育平 马隆佰 +2 位作者 刘颖 梁千里 韩松苡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评估非增强MRA(TOF-MRA)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行颈内动脉起始段TOF-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狭窄部位管腔直径、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 目的:评估非增强MRA(TOF-MRA)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行颈内动脉起始段TOF-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狭窄部位管腔直径、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态的判断,比较TOF-MRA、CTA、DSA、TOF-MRA联合CTA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以DSA为金标准,TOF-MRA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92.6%;CTA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4.3%,准确性为96.3%;TOF-MRA联合CTA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7.1%,准确性为98.1%。CTA对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态的判断更具优势。结论:TOF-MRA联合CTA可以提高颈内动脉近端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表面形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曾宇琪 郑进 +4 位作者 霍桂军 曹俊杰 姚志超 沈利明 周大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CTA+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26...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CTA+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手术所得颈动脉斑块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CD34抗体染色,分析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稳定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A+超声评估易损斑块的灵敏度最高,MRI评估易损斑块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MRI对斑块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溃疡、钙化、斑块内出血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斑块薄纤维帽的灵敏度最高,检测斑块脂质核心的特异度最高,检测斑块薄纤维帽、脂质核心的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MRI仍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金标准,但CTA+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灵敏度、准确度与MRI相当,且其更加快速、便捷和经济,更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B超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MRA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中 边杰芳 +4 位作者 袁时芳 李晓军 王廷 常英娟 贺洪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的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RA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结果MRA清楚显示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肿块及其与周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的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RA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结果MRA清楚显示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肿块及其与周围动脉的关系,24例CBT均为ShamblinI型和Ⅱ型;CBT单纯剥离18例,CBT联合颈外动脉切除3例,CBT联合颈内动脉切除颈外动脉转流2例,CBT联合颈内动脉切除自体静脉移植1例。全部患者术后无偏瘫及严重颅神经并发症。经1~8年随访,2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RA是临床诊断CBT的重要手段,可疑CBT患者术前应常规行MRA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最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MRA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小丽 畅智慧 +2 位作者 崔鹏 刘兆玉 郭启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MRA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Ov-id、Springer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及CNKI相关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1月),同时检索纳入上述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以DSA造... 目的:系统评价MRA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Ov-id、Springer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及CNKI相关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1月),同时检索纳入上述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以DSA造影为诊断金标准的MRA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的文献。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符合率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文献22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0.86~0.91)、0.94(0.92~0.95)、191.19(108.68~336.34)。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3,Q指数为0.9322。结论:MRA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与闭塞准确性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随着MRI影像检查方法的发展,将来有可能替代DSA金标准的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动脉狭窄 META分析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