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被引量:3
1
作者 那木吉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91-99,共9页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蒙古人 摩诃葛刺崇拜 《摩诃葛刺倾》
下载PDF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所见大黑天信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超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4-29,138,共6页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不少藏传佛教文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列关于大黑天文献。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等反映了当地的大黑天信仰,本文拟对这些文献进行考释,以期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大黑天 佛教 黑水城文献
下载PDF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初探——从乌贤大王图像及相关文本出发 被引量:2
3
作者 闫雪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2-36,139,共5页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是明代宣德年间宫廷写绘的一部修法仪轨经,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经文和附图的书绘者分别为明宫廷著名书法家沈度和画家商喜。内容兼涉儒释道三教,并非一部纯粹的密教经典。于此文中,笔者...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是明代宣德年间宫廷写绘的一部修法仪轨经,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经文和附图的书绘者分别为明宫廷著名书法家沈度和画家商喜。内容兼涉儒释道三教,并非一部纯粹的密教经典。于此文中,笔者将以乌贤大王图像为线索,结合于云南发现的相关图像和文本对本经进行初步讨论,所述观点也并非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乌贤大王 三教合一 三足乌 大黑天 张胜温画卷
下载PDF
再论于阗八大守护神图像源流--以摩诃迦罗神、莎耶摩利神的样式为中心
4
作者 陈粟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守护神图像是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与于闻在佛教文化、艺术方面交流的重要证据。与洞窟中榜题读音最为接近的文本为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藏文写本P.t.960《于阗教法史》。而从摩诃迦罗神与莎耶摩利神的形象来看,他们遵循...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守护神图像是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与于闻在佛教文化、艺术方面交流的重要证据。与洞窟中榜题读音最为接近的文本为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藏文写本P.t.960《于阗教法史》。而从摩诃迦罗神与莎耶摩利神的形象来看,他们遵循的是汉地图像传统。天王形的摩诃迦罗神可能演变自《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的厨神大黑天;莎耶摩利神则可能借用了汉地毗楼勒叉天王的形象,与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散脂夜叉大相径庭。故而,这组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守护神很可能是敦煌画工利用自己熟悉的汉地神王图像进行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守护神 摩诃迦罗神 莎耶摩利神
下载PDF
黑城本《大黑根本命咒》与吐蕃人肉祭祀巫术
5
作者 高国藩 《西夏研究》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藏传佛教密宗中的大黑神是吐蕃人祭的来源,这既有两《唐书》作依据,又在藏密佛像文物中得到反映。俄藏TK262《大黑根本命咒》中的人祭巫术说明这一现象与吐蕃奴隶制互为因果。
关键词 黑水城文书 大黑神 人祭 藏密 吐蕃
下载PDF
论蒙古族对玛哈噶拉神的信仰
6
作者 赵志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34,共3页
玛哈噶拉神溯源于印度教的湿婆,此神被收入佛教后,成为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13世纪,蒙古族统治阶层信奉藏传佛教,结合蒙古族的军事需求,该神被奉为"战神"。玛哈噶拉神对蒙古族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玛哈噶拉神 蒙古族信仰
下载PDF
武威博物馆藏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韦陀 常红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9,I0006-I0008,共12页
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 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与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有着密切关系,萨班极有可能在举行喜金刚坛城仪轨时使用过这组金铜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金铜佛 喜金刚 大黑天 敦煌第465窟 汉藏关系
下载PDF
杭州吴山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二胁侍身份献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越 唐卫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作为中国内地仅存的一尊有确切纪年的藏传佛教麻曷葛剌造像,杭州吴山宝成寺的麻曷葛剌造像有着重要的历史与图像学价值。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该麻曷葛剌造像两侧胁侍为文殊和普贤。然而,综合分析佛教艺术史上的麻曷葛剌胁侍造像传统、文... 作为中国内地仅存的一尊有确切纪年的藏传佛教麻曷葛剌造像,杭州吴山宝成寺的麻曷葛剌造像有着重要的历史与图像学价值。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该麻曷葛剌造像两侧胁侍为文殊和普贤。然而,综合分析佛教艺术史上的麻曷葛剌胁侍造像传统、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造像传统、宝成寺麻曷葛剌两胁侍的造像构成与所佩饰物等,并结合元代的相关艺术文献资料,可判定其实际上与文殊、普贤并无关联。根据现有图像与文献信息,这两身胁侍可能分别是骑狮大黑天和帝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曷葛剌 大黑天 胁侍 宝成寺
下载PDF
试论大理地区大黑天神信仰的演变
9
作者 杨斯斐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大理地区的大黑天神信仰,经历了由护法之神到护国之神、再到护民之神的转变。大黑天神本是佛教中的护法之神,由于阿吒力教的兴起以及南诏王蒙世隆做转轮王的政治理想,使得大黑天神信仰具有护国护王的内容,之后随着南诏大理政权的灭亡,... 大理地区的大黑天神信仰,经历了由护法之神到护国之神、再到护民之神的转变。大黑天神本是佛教中的护法之神,由于阿吒力教的兴起以及南诏王蒙世隆做转轮王的政治理想,使得大黑天神信仰具有护国护王的内容,之后随着南诏大理政权的灭亡,以及阿吒力教的衰落进而失去了政治力量的支持,大黑天神降格成为百姓的护民之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地区 大黑天神信仰 演变
下载PDF
云南省博物馆藏大理国铜鎏金大黑天立像考
10
作者 赵云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4-18,共5页
首先对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传世铜鎏金佛教密宗造像进行介绍,进而梳理出大理国《大黑天神道场仪》和《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与此尊造像存在着密切关联,最后通过对比研究12世纪晚期大理国阿嵯耶观音等佛教造像样式,进一步... 首先对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传世铜鎏金佛教密宗造像进行介绍,进而梳理出大理国《大黑天神道场仪》和《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与此尊造像存在着密切关联,最后通过对比研究12世纪晚期大理国阿嵯耶观音等佛教造像样式,进一步修正了1995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对于此尊造像的年代和名称判断,认为其为难得一见的大理国时期大黑天铜鎏金造像。据目前已公布材料统计,此种造像极为罕见,相关论著不多,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国 大黑天 阿嵯耶观音
下载PDF
摩诃迦罗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克翘 《南亚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46-159,共14页
摩诃迦罗(大黑天)崇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藏、蒙、满、白、彝等多个民族都曾蒙其影响,而且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信徒和云南白、彝民众的崇拜对象。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唐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考证,认为摩诃迦罗原为印度婆罗... 摩诃迦罗(大黑天)崇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藏、蒙、满、白、彝等多个民族都曾蒙其影响,而且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信徒和云南白、彝民众的崇拜对象。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唐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考证,认为摩诃迦罗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神明,脱胎于大自在天;约五六世纪进入佛教典籍,7世纪成为密教护法神而传入中国。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云南阿吒力教和藏传密教中的大黑天崇拜情况,并论述了元代摩诃迦罗崇拜在内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迦罗 大黑天 密教 阿吒力教 藏传密教
原文传递
清代玛哈噶拉金铜造像研究
12
作者 李宏坤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2,192,共8页
玛哈噶拉渊源于印度教的湿婆,在被佛教密宗吸纳后,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在清代,玛哈噶拉作为战神、护法神,受到统治者的尊崇,铜造像数量大大超过前朝。本文从图像特征入手,探究清代玛哈噶拉的西藏风格、北京宫廷风格、喀尔喀蒙古风格等多... 玛哈噶拉渊源于印度教的湿婆,在被佛教密宗吸纳后,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在清代,玛哈噶拉作为战神、护法神,受到统治者的尊崇,铜造像数量大大超过前朝。本文从图像特征入手,探究清代玛哈噶拉的西藏风格、北京宫廷风格、喀尔喀蒙古风格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分析其中蕴涵的审美元素和独特类型,揭示清代铜佛造像多种艺术风格融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哈噶拉 图像特征 多样化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