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ntrol of water inrush in a coal seam as the main aquifer 被引量:6
1
作者 Gao Rui Yan Hao +2 位作者 Ju Feng Mei Xianchen Wang Xiu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187-193,共7页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field measure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coal mine water inrush in a main aquifer coal seam and its control scheme...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field measure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coal mine water inrush in a main aquifer coal seam and its control scheme.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and analyzing the coal seam as the main aquifer in western coal mine of Xiao Jihan coal mine,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of PHASE-2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water inflow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inflow increases logarithmically with the coal seam thickness, increases as a power function with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coal seam, and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coal seam burial depth and the head pressure;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factors of coal seam water inrush was gained by using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SPSS. The mine water inrush risk evaluation parti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mining field was obtained,through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Xiao Jihan coal mine.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mine, we studied the coal mine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 main aquifer coal seam in aspects of roadway driving and coal seam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eam main AQUIFER Water inrush Influential FACTORS Control
下载PDF
Occurrence of the Main Seam of Shanxi Formation in Sanhejian Coal Mine
2
作者 张成银 黄修典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The Sanhejian Coal Mine, situated in the outer zone of Xuzhou-Shuzhou thrust nappe, is complicated not only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but also in the variation of coal seam thickness. The mining layout and operation of... The Sanhejian Coal Mine, situated in the outer zone of Xuzhou-Shuzhou thrust nappe, is complicated not only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but also in the variation of coal seam thickness. The mining layout and operation of the coal min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variation in thickness of coal seam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ata collected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mining activity, the variation of coal seam thicknes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correlation marks for coal seams are as-certained, which are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coal-mining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hejian MINE main seam coal seam OCCURRENCE correlation MARK
下载PDF
多层叠置含煤系统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孟江 周泽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基于煤层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大量的煤田勘探采样数据分析,研究总结陈家沟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矿区煤层瓦斯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岩特征、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的影响。陈家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瓦斯分带以CH4带为主;瓦... 基于煤层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大量的煤田勘探采样数据分析,研究总结陈家沟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矿区煤层瓦斯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岩特征、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的影响。陈家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瓦斯分带以CH4带为主;瓦斯含量随着煤层的埋藏深度增加而有增大趋势,埋深达到700 m左右时,瓦斯含量达到最高;区内可分为三个独立含气系统,分别为C1~C12、C14~C26、C31~C69含气系统。经过研究分析,今后在矿井开发中应考虑相应合层排采独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采煤层 瓦斯含量 瓦斯分带 多层叠置 含气系统
下载PDF
新巨龙煤矿煤层大巷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光超 贾海宾 +1 位作者 卢绪涛 赵荣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特征及煤层大巷在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的应力分布及演变规律,阐述了新巨龙煤层大巷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表明:大巷保护煤柱区域应力呈“马鞍形”分布,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应力与超前支承压力叠加逐渐增大。工作面回采末期,采空区连通范围增大也导致支承压力峰值增大。330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180 m,工作面距大巷小于180 m时,受采动垂直应力影响较明显,巷道帮部冲击风险增强。此外,通过优化3303工作面终采线位置,采取巷道加强支护、巷道煤体卸压及顶板爆破卸压等针对性防治方案,工作面回采末期大巷区域矿震少且能量低,冲击地压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灾害防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及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旺 刘新伟 +3 位作者 李曙光 熊先钺 王玉斌 陈高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料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构造、沉积环境及煤岩特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标准,进而划分了研究区的地质工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富集主要受顶底板岩性、构造及煤岩特征等影响,沉积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多体现在顶底板岩性组合及封闭性等特征上;研究区评价出地质一类、工程一类有利区411.5 km^(2),资源量1 038.75×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一类有利区596.2 km^(2),资源量1 192.4×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二类有利区287.4 km^(2),资源量574.5×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8~#煤层 甜点区评价 煤层气 主控因素 地质工程 大宁—吉县区块
下载PDF
黔西阿弓向斜北翼主采煤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荣雷 冯云飞 韩明辉 《科技资讯》 2024年第7期203-205,209,共4页
为研究黔西织纳煤田阿弓向斜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指导该区煤层气开发和煤矿瓦斯抽采,对研究区施工的煤层气参数井DJT1井主采煤层煤样做了压汞、煤岩鉴定等相关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煤层中孔隙特征与孔隙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 为研究黔西织纳煤田阿弓向斜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指导该区煤层气开发和煤矿瓦斯抽采,对研究区施工的煤层气参数井DJT1井主采煤层煤样做了压汞、煤岩鉴定等相关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煤层中孔隙特征与孔隙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区孔隙特征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孔隙形态以开放孔为主,含一定数量的半封闭孔。总孔容在0.0225~0.0331 mL/g,小孔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微孔。孔隙率和孔容随煤变质程度增加呈现递减变化。煤岩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普遍超过55%,控制了微孔和小孔的含量,而矿物质含量的增加总体上对孔隙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弓向斜 主采煤层 孔隙特征 压汞实验
下载PDF
松软煤层大巷群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技术研究
7
作者 范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为防控松软煤层大巷群在非对称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变变形,以赵庄煤业三盘区大巷群受采动影响产生持续性变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新技术。通过开展数值模拟和宽煤柱护巷顶板结构分析,阐明了大巷群应力状态与采空区... 为防控松软煤层大巷群在非对称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变变形,以赵庄煤业三盘区大巷群受采动影响产生持续性变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新技术。通过开展数值模拟和宽煤柱护巷顶板结构分析,阐明了大巷群应力状态与采空区顶板的关联性,揭示了爆破裂隙带在阻隔应力传递的作用机制,明确了回采巷道顶板爆破预裂和盘区大巷多层位预裂的理论依据,构建了深-浅孔联合卸压工艺和以锚固-注浆为核心的内外圈协同加固技术,根据理论推演和现场试验确定了爆破预裂参数和注浆参数。工程实践表明:爆破工艺实现了坚硬顶板的充分预裂,锚固-注浆工艺提升了巷道围岩的整体性,3312工作面回采后大巷群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较小,达到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群 顶板预裂 注浆加固 卸压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地空电磁技术在山西寿阳段王煤矿中的应用
8
作者 马志强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62-66,共5页
为了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水害防治工作,根据煤矿生产建设和安全的需要,利用地空电磁法勘探技术探测效率高、成本低、对良导电解质响应敏感等优势,对山西寿阳段王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八采区内的主... 为了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水害防治工作,根据煤矿生产建设和安全的需要,利用地空电磁法勘探技术探测效率高、成本低、对良导电解质响应敏感等优势,对山西寿阳段王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八采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采空区积水情况进行探查。通过前期室内勘探设计,中期现场数据采集,后期数据处理、成果分析等过程,较好的完成了此次地空电磁探测任务。根据探测结果,共圈定5处疑似采空积水区。经过对其中3号、4号两处异常区打钻验证,结果表明2处异常区均为8+9号煤层采空积水区域,且平面投影形态及影响范围与地面探测成果圈定的情况一致度较高,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地空电磁勘探技术在段王矿采空积水区探测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八采区后期掘进、回采过程中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方面的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电磁勘探 主要可采煤层 采空区积水
下载PDF
下霍煤矿2307综采面瓦斯抽采技术应用
9
作者 张二光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25-127,131,共4页
通过分源预测法计算得出2307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5 m^(3)/t,瓦斯主要来源于本煤层。为了避免回采期间2307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巷瓦斯超限,采用本煤层抽采为主、现采采空区抽采及邻近层抽采为辅的瓦斯抽采方式,并设计了各种抽采... 通过分源预测法计算得出2307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5 m^(3)/t,瓦斯主要来源于本煤层。为了避免回采期间2307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巷瓦斯超限,采用本煤层抽采为主、现采采空区抽采及邻近层抽采为辅的瓦斯抽采方式,并设计了各种抽采钻孔、管路参数,抽采本煤层、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抽采后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巷瓦斯浓度分别为0.45%、0.25%,瓦斯抽采效果良好,保证了工作面回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分源预测法 本煤层抽采 采空区抽采 邻近层抽采
下载PDF
建新煤矿4^(-2)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瓦斯富集区域判定
10
作者 王贵余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为了获得建新煤矿4^(-2)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以及主控因素,从煤岩层特征以及煤层瓦斯含量入手,讨论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及煤层底板标高各种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明晰建新煤矿4^(-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 为了获得建新煤矿4^(-2)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以及主控因素,从煤岩层特征以及煤层瓦斯含量入手,讨论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及煤层底板标高各种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明晰建新煤矿4^(-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建新煤矿4^(-2)煤层的瓦斯含量与煤层厚度呈线性正相关,煤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瓦斯含量的大小,煤层越厚,其瓦斯含量越大;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呈正相关,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瓦斯含量与底板标高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对建新煤矿4304工作面瓦斯含量的现场实测及分析,绘制瓦斯赋存规律等值线图,得到工作面瓦斯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规律 主控因素 煤层埋深 瓦斯含量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与主成分分析法富水性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韩璐 关继超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在收集新汶煤矿、新泰煤矿等鲁中、鲁西的煤层顶板砂岩涌水案例的基础上,为确定各评价指标(含水层厚度、砂泥比、钻孔浆液消耗量、断层分维值)对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相对重要性,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与主成分分析法(PCA)两种... 在收集新汶煤矿、新泰煤矿等鲁中、鲁西的煤层顶板砂岩涌水案例的基础上,为确定各评价指标(含水层厚度、砂泥比、钻孔浆液消耗量、断层分维值)对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相对重要性,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与主成分分析法(PCA)两种方法,研究得到主控因素与含水层富水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于相对客观地评价预测煤层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富水性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掘关系对下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小军 孙佳瑞 马扬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采掘关系发生变化时,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会更加复杂,而目前针对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推进方向不同时巷道受载动态演化规律及失稳特征的研究较少。以陕北能东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采... 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采掘关系发生变化时,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会更加复杂,而目前针对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推进方向不同时巷道受载动态演化规律及失稳特征的研究较少。以陕北能东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煤层工作面回采后下位煤层巷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得出,上煤层工作面开采后所产生的底板裂隙深度为22.5 m,未发育至下位煤层巷道。按采掘空间位置关系将回采工作面与巷道分为相向、相交、背向3个状态,数值模拟当巷道与工作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下位煤层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①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的采掘关系为相交与背向推进时,巷道围岩应力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在推进距离为90 m时,最大应力为6.5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49,在推进距离为100~110 m时,巷道围岩应力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53.2%,在推进距离为150 m时应力最小,为0.95 MPa,之后不断增大,直到恢复至原岩应力。②巷道围岩位移量在推进距离为100~150 m时增长幅度较大,在150 m时顶板位移量达到最大,为0.036 m,随着巷道越接近边界煤柱,其巷道位移量越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上煤层工作面过下位煤层巷道时,巷道位移量显著增长,顶板最大位移量为3.41 cm,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相交推进过程中若地质条件简单可以适当加快推进速度,减小上煤层工作面开采对下位煤层巷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围岩 下位煤层巷道 上煤层工作面 底板破坏 辅运巷道 主运巷道 回采工作面
下载PDF
蒙陕接壤区侏罗系煤田深部煤层开采失水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宏波 赵春虎 +2 位作者 蔚波 薛建坤 刘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台格庙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含(隔)水层空间结构与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关系,挖掘研究区内影响含水层失水的主控因素;引入残余基岩有效隔水层厚度指标,构建浅层白垩系含水层失水风险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熵权综合判别法...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台格庙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含(隔)水层空间结构与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关系,挖掘研究区内影响含水层失水的主控因素;引入残余基岩有效隔水层厚度指标,构建浅层白垩系含水层失水风险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熵权综合判别法,计算各主控因素权重,建立深部煤层开采对浅水含水层扰动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对不同权重的控制因素图叠加,得到了深部煤层开采失水风险分区图,利用周边矿井实测涌水量验证了分区结果。结果表明:含水层厚度、水压、单位涌水量、开采影响下残余隔水保护层厚度是主采煤层上覆含水层失水影响的主控因素,矿区内西北角和东北角富水性较好、残余隔水层基岩厚度较薄,导致该区域存在一定失水风险,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保水采煤 主控因素 失水风险 评价分析
下载PDF
开采扰动下深井松软岩层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占峰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8期263-271,共9页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破碎、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综合探究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发现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厚硬顶板是巷道围...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破碎、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综合探究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发现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厚硬顶板是巷道围岩损伤破坏影响因素。横向受力增大、等效跨度增长以及围岩强度降低都会加剧围岩破坏程度。基于巷道变形破坏主控因素,提出煤柱侧向切顶+注浆加固并对破碎区域补充锚索强化支护的防控策略,对后续工作面巷道支护提出全长锚固+顶板外侧补充2排锚索+煤柱侧补充2排锚索、顶板外侧补充2排锚索+煤柱侧向切顶2种防控方案。不同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监测结果表明,方案二防治效果更佳,为深井松软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软岩 变形破坏 主控因素 防控策略
下载PDF
长平矿五盘区煤层大巷过陷落柱支护技术研究
15
作者 史文龙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2期5-9,14,共6页
针对长平矿五盘区煤层大巷过陷落柱区域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地应力测试、围岩强度测试、围岩结构窥视掌握了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析了煤层大巷变形原因,针对性地设计了五盘区胶轮车巷过DX176陷落柱支护方案。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巷道... 针对长平矿五盘区煤层大巷过陷落柱区域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地应力测试、围岩强度测试、围岩结构窥视掌握了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析了煤层大巷变形原因,针对性地设计了五盘区胶轮车巷过DX176陷落柱支护方案。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巷道整体变形不大,锚索受力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满足了煤层大巷的使用要求,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陷落柱 支护设计
下载PDF
倾斜软硬交互岩层双基本顶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华博 花少震 王浩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对倾斜软硬交互岩层双基本顶切顶留巷围岩控制难题,阐明了该地质条件下采空侧-顶板-实体煤帮综合护巷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空区侧“U型钢插顶插底+高强锚索补强+金属网挡矸护帮”、留巷顶板“槽钢桁架锚索+切顶锚索+单体柱撑顶”、实... 对倾斜软硬交互岩层双基本顶切顶留巷围岩控制难题,阐明了该地质条件下采空侧-顶板-实体煤帮综合护巷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空区侧“U型钢插顶插底+高强锚索补强+金属网挡矸护帮”、留巷顶板“槽钢桁架锚索+切顶锚索+单体柱撑顶”、实体煤帮“槽钢桁架锚索强力锚固”的综合控制技术;提出了布孔形式、布孔间距及角度、布孔深度、装药参数及封泥长度等爆破切顶参数。现场结果表明:9.5 m深度的切顶孔利于倾斜软硬交互岩层切顶留巷围岩控制,切缝侧顶板与实体煤帮稳定后的最终变形量约为192 mm与119 mm,保证了下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煤层 软硬交互岩层 双基本顶 切顶留巷 围岩综合控制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含气量的构造控制作用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琳琳 姜波 屈争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24,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关键构造事件;本区构造作用对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控制煤层赋存状态,而构造部位、构造展布和构造性质,则控制煤的变质作用以及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三交-柳林地区仅局部单斜构造为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赋存构造条件较好,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韩城东部矿区煤层气赋存较差,且北压南拉的构造格局常造成含气量南低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主采煤层 含气量 构造控制
下载PDF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主采煤层孔隙特征 被引量:31
18
作者 周龙刚 吴财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78-1884,共7页
利用研究区主采煤层煤样做了相关系列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煤层中孔隙特征及孔隙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孔隙特征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比德-三塘盆地主采煤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孔隙率在4.06%~10.12%,以微孔和... 利用研究区主采煤层煤样做了相关系列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煤层中孔隙特征及孔隙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孔隙特征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比德-三塘盆地主采煤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孔隙率在4.06%~10.12%,以微孔和小孔为主,两者占总孔容的80%以上,孔隙退汞效率较高,孔隙形态以开放孔为主,含一定数量的半封闭孔。孔比表面积在18~21 m2/g,微孔所占比例最高。排驱压力主要受孔隙弯曲度影响。体积中值直径多为10 nm左右,面积中值直径平均值为4.58 nm。以Ro,max=2.0%为分界点,孔隙率和孔容随煤变质程度呈现"U"型变化。煤岩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普遍超过70%,控制了微孔和小孔的含量,而矿物质含量的增加总体上对孔隙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三塘盆地 主采煤层 孔隙特征 压汞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层间基本顶损伤及破断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侯运炳 何尚森 谢生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89-2999,3008,共12页
为掌握近距离煤层层间基本顶的损伤及破断规律,采用连续损伤模型对上煤层开采引起的底板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层间基本顶在采空区损伤区域的层位对基本顶进行了分类,获得了损伤基本顶初次断裂长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底板损伤区域... 为掌握近距离煤层层间基本顶的损伤及破断规律,采用连续损伤模型对上煤层开采引起的底板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层间基本顶在采空区损伤区域的层位对基本顶进行了分类,获得了损伤基本顶初次断裂长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底板损伤区域呈勺形分布,损伤量由损伤核区域向边缘区域递减;层间基本顶可分为无损伤、部分损伤以及完全损伤3类,3类基本顶对下煤层矿压显现的影响依次减弱;损伤基本顶的断裂长度随损伤量的增大而减小,存在极限损伤量,使得损伤基本顶的断裂长度趋近于0;损伤基本顶断裂形成的关键块高长比增大,砌体梁结构更易发生滑落失稳,其情况与斜沟煤矿现场矿压观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损伤基本顶 损伤量 分类 破断长度
下载PDF
青龙寺井田主采煤层古泥炭沼泽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双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主采煤层形成时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条件及演化序列,为煤炭清洁利用、富油煤的赋存特征等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基于神府矿区青龙寺井田主采煤层5^(-2)煤的显微组分特征、煤化学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结... 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主采煤层形成时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条件及演化序列,为煤炭清洁利用、富油煤的赋存特征等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基于神府矿区青龙寺井田主采煤层5^(-2)煤的显微组分特征、煤化学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结果,划分了宏观煤岩类型,总结了煤化学特征,重点对该煤层的煤相及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开展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从底板至顶板方向,5^(-2)煤层垂向显微组分含量构成6个演化旋回,对应煤相演化的6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至第Ⅲ阶段,成煤作用由湖泊湿地沼泽相开始,至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或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结束。第Ⅳ阶段至第Ⅵ阶段,成煤作用主体经历了湖泊湿地沼泽相。时间序列上,5^(-2)煤层的沼泽水体的水介质条件呈现出波动式变化,第Ⅰ、第Ⅱ和第Ⅳ阶段水动力条件经历了由强变弱的演化过程,第Ⅲ阶段水动力条件经历了由强变弱再增强的演化过程,第Ⅴ阶段至第Ⅵ阶段水动力条件由弱至强的演化趋势,阶段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单个旋回多表现为底部盐度低、顶部盐度高的特征,且各演化阶段盐度变化的趋势与煤岩学参数指示的水动力条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相 古泥炭沼泽 主采煤层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