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fractures in lacustrine shale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shale oil sweet spot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Qikou Sag, Bohai Bay Basin
1
作者 Xu Zeng Tao Yang +5 位作者 Jian-Wei Feng Cong-Sheng Bian Ming Guan Wei Liu Bing-Cheng Guo Jin D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91-805,共15页
Natural fractures are critical for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Due to the extremely high heterogeneity of shal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fractures, especially horizontal fra... Natural fractures are critical for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Due to the extremely high heterogeneity of shal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fractures, especially horizontal fractures, remain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integrate thin section analysis an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CT) data from several lacustrine shale samples from the third member(Es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Qikou Sag, Bohai Bay Basin, to assess the fractures in detail. The goal is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sweet spots in a shale oil play. The fractures in the Es3contain high-angle structural and horizontal bed-parallel fractures that are mostly shear and extensional.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e fracture development,including lithofacies, mineral composition,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number of laminae. Structural fractures occur predominantly in siltstone, whereas bed-parallel fractures are abundant in laminated shale and layered mudstone. A higher quartz content results in higher shale brittleness, causing fractures, whereas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lay mineral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edparallel fractures. Excess pore pressure due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during thermal advance can cause the formation of bed-parallel fractures. The density of the bed-parallel and structural fractures increases with the lamina density, and the bed-parallel fractur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number of laminae. The fractures are critical storage spaces and flow conduits and are indicative of sweet spots. The laminated shale in the Es3with a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ontains natural fractures and is an organic-rich, liquid-rich, self-sourced shale play. Conversely, the siltstone, massive mudstone, and argillaceous carbonate lithofacies contain lower amou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do not have bed-parallel fractures. However, good reservoirs can form in these areas when structural fractures are present and the source, and storage spaces are sepa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Shale oil sweet spot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and Sweet Spot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QIN Mingyang CAO Zheng +3 位作者 GUO Jianhua HUANG Yanran SUN Lianpu DONG 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3-587,共15页
The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s;stud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shale gas exploit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 The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s;stud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shale gas exploit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Fm),Southern China.In this study,core observation and lithology study were conducted along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and electronic scanning microscopy(SEM)examinations and liquid nitrogen(N2)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CH4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for several exploration wells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one or two intervals with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TOC>2 wt%)were deposited in the deep-shelf facies.The source rocks,which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carbonaceous shales and siliceous shales,had high quartz contents(>40 wt%)and low clay mineral(<30 wt%,mainly illites)and carbonate mineral(<20 wt%)contents.The SEM observations and liquid nitrogen(N2)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hale is tight,and nanoscale pores and microscale fra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BJH volume(VBJH)of shale ranged from 2.144×10^-3 to 20.07×10^-3 cm^3/g,with an average of 11.752×10^-3 cm3/g.Pores mainly consisted of opened and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2–50 nm in diameter)or macropores(>50 nm in diameter).The shale reservoir has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H4.The Langmuir volume(VL)varied from 1.63 to 7.39 cm^3/g,with an average of 3.95 cm^3/g.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are controlled by several factors:(1)A deep muddy continental shelf is the most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reservoirs,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materials.(2)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shale reservoi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C contents and plastic minerals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ement minerals.(3)High maturity or overmaturity leads to the growth of organic pores and microfractures,thereby improving the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high percentage of residual gas in Niutitang Fm results from the strong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of adsorbed gas.Two layers of sweet spots with strong storage capacity of free gas,and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ly high TOC contents ranging from 4 wt%to 8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Niutitang forma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factors sweet spots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及其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3
作者 闫霞 熊先钺 +5 位作者 李曙光 黄力 王峰 孙雪冬 郭乐乐 冯延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92,共13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深层煤岩气高效开发、甲烷管控或近零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不清、主控因素不明,制约了煤层气单井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通...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深层煤岩气高效开发、甲烷管控或近零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不清、主控因素不明,制约了煤层气单井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获得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段差异认识,提出了基于深层煤岩气地质—工程甜点系数的模型构建方法、“黑金”靶体和地质—工程甜点分类评价标准,构建了沿水平井地质—工程甜点模型,提取了11项地质因素和10项工程因素开展“定性+定量”评价,明确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各井段的产出差异大,各井段产气量贡献率介于2.2%~25.3%,同一口井各井段产气量差异最高达11.5倍。②明确了影响水平井各井段产出主控因素是钻遇Ⅰ、Ⅱ类地质—工程甜点情况和压裂改造规模;钻遇Ⅰ类和Ⅱ类甜点井段长度占水平井长度的63.7%,其中采用相对更高规模压裂设计的Ⅰ、Ⅱ类甜点段仅占37.5%,却贡献了单井59.2%的累计产气量。③影响高产段的离散型因素,裂缝形态以均匀缝为主;构造曲率以正曲率和零曲率为主;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④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和梯度提升树法定量确定的主控因素,与基于甜点模型得到的认识一致。结论认为,研究成果为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甜点评价、“黑金”靶体钻遇率提高、压裂段簇差异化设计、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提供了新认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层煤岩气 水平井 示踪剂监测 产出剖面 主控因素 甜点 煤层气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与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4
作者 谭伏霖 孙晓梦 +2 位作者 曹健志 郭莉 王亚林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 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因子分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主控地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短周期统计的产量与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地质“甜点”参数相关性较好,能反应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2)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的2个主因子与页岩油储层“甜点”指数的相关性较好,能反应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降低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复杂度;3)页岩油储层“甜点”的第1主控地质因素为地层压力异常值,它代表了页岩油生产的地层能量;第2主控地质因素为储层中页岩油的丰度,它代表了页岩油含量;而黏土含量对页岩油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以上成果认识,对页岩油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甜点”预测 因子分析 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下载PDF
河流相致密砂岩气地质甜点评价——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1亚段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辉 蒋裕强 +8 位作者 朱讯 邓海波 宋林珂 王占磊 李杪 周亚东 冯林杰 袁永亮 王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1-485,共1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的特点,导致地质甜点判别困难、预测精度较低。为实现气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研究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源-储配置关系对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影响,建立了...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的特点,导致地质甜点判别困难、预测精度较低。为实现气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分析、研究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源-储配置关系对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沙溪庙组二段1亚段致密砂岩气地质甜点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微相和河道类型控制了砂体规模及储层的物性,顺直河或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是优质储层发育区。②岩浆岩岩屑含量和成岩相不同是导致储层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绿泥石胶结相物性最好。③源-储配置关系控制储层中天然气的充注程度,与烃源断层直接相接或距离烃源断层较近的砂体含气性最好。④储层质量和含气性共同控制单井天然气产量。根据研究提出的地质甜点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地质甜点分为3类。Ⅰ类甜点主要为顺直河或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砂体,孔隙度大于12%,渗透率大于0.30×10^(-3)μm^(2),以绿泥石胶结为主,且距烃源断层近,含气性好,含水饱和度小于30%,泊松比小于0.24,单井产气强度大于0.10×10^(4)m^(3)(/d∙m)。Ⅱ类甜点主要为中弯度曲流河砂体,孔隙度10%~12%,渗透率为0.15×10^(-3)~0.30×10^(-3)μm^(2),以伊利石或伊/蒙混层胶结为主,距烃源断层相对较远,含水饱和度为30%~40%,泊松比为0.24~0.25,单井产气强度为0.05×10^(4)~0.10×10^(4)m^(3)(/d∙m)。Ⅲ类甜点主要为小型中弯度曲流河边滩,孔渗性差,主要发育伊利石或伊/蒙混层胶结,且远离烃源断层,含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直河 曲流河 甜点主控因素 甜点评价标准 致密砂岩气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及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成旺 刘新伟 +3 位作者 李曙光 熊先钺 王玉斌 陈高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料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构造、沉积环境及煤岩特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标准,进而划分了研究区的地质工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富集主要受顶底板岩性、构造及煤岩特征等影响,沉积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多体现在顶底板岩性组合及封闭性等特征上;研究区评价出地质一类、工程一类有利区411.5 km^(2),资源量1 038.75×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一类有利区596.2 km^(2),资源量1 192.4×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二类有利区287.4 km^(2),资源量574.5×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8~#煤层 甜点区评价 煤层气 主控因素 地质工程 大宁—吉县区块
下载PDF
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识别及优选
7
作者 赵英龙 马小东 +1 位作者 杨培青 王鹏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扩展新区时存在油层钻遇不稳定及含水率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甜点”识别及优选研究不足。为了更好的开发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更准确的识别和优选油藏“甜点”,总结了前人的致密油“甜点”评价方法,从烃源岩厚度、... 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扩展新区时存在油层钻遇不稳定及含水率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甜点”识别及优选研究不足。为了更好的开发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更准确的识别和优选油藏“甜点”,总结了前人的致密油“甜点”评价方法,从烃源岩厚度、储层砂体厚度、储层物性和构造4个方面对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引入油层综合评价系数F,采用叠置系数法对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进行了识别和优选。取得如下成果:1)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受烃源岩厚度的影响有先增加再减小趋势,90 m时达到峰值;受储层砂体厚度的影响具有逐渐增加趋势;受储层物性影响具有明显增加趋势;明显不受构造控制;2)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油层综合评价系数F大于64.2时,为Ⅰ类“甜点”区;当F为48.9~64.2时,为Ⅱ类“甜点”区;当F为33.7~48.9时,为Ⅲ类“甜点”区;3)在优选的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Ⅱ类“甜点”区部署了10口探井,7口获得了工业油流,成功率达到70%,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的致密油藏“甜点”识别及优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油田 致密油 主控因素 “甜点”识别
下载PDF
中国陆相致密油“甜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少勇 黄福喜 +4 位作者 宋涛 吕维宁 贾鹏 刘策 范晶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通过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成藏组合特征,研究典型致密油区“甜点”地质参数与单井产量的关系,明确致密油“甜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为致密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致密油“甜点”富集受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和裂缝控制,优质烃源岩展布控制了... 通过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成藏组合特征,研究典型致密油区“甜点”地质参数与单井产量的关系,明确致密油“甜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为致密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致密油“甜点”富集受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和裂缝控制,优质烃源岩展布控制了“甜点”区的平面分布与纵向富集段,物性相对较好的致密储层控制了“甜点”的资源规模及产能,裂缝能极大地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致密油产量与储层厚度、黏度、压力系数正相关,但与单一因素相关性不明显。水平井产量与水平段长度、压裂液总量和压裂总加砂量密切相关,压裂液总量影响初期产量,总加砂量对累计产量影响较大。精准选取“甜点”区和“甜点”段,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开发,加大压裂液总量和压裂总加砂量是陆相致密油获得高产的前提。根据中国陆相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提出如下勘探开发建议:开展地质精细评价,提高“甜点”预测精度;优化钻完井技术,降低勘探成本;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致密油 甜点 富集高产 控制因素 勘探建议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油气富集区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明 赵一民 +2 位作者 刘晓 张云绵 王玉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是陆相富油气凹陷,根据"满凹含油"的地质认识,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都可以发现油气。但油气富集区(通常称为"甜点")仍有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在凹陷中的低凸起、基底断层上方形成的断裂发育带,...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是陆相富油气凹陷,根据"满凹含油"的地质认识,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都可以发现油气。但油气富集区(通常称为"甜点")仍有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在凹陷中的低凸起、基底断层上方形成的断裂发育带,一方面可以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另一方面还可以成为油气圈闭的侧向封挡,是油气富集区的主边界。同时断裂周围发育的构造裂缝大大改善了储集层的连通性,使油气藏高产的概率大大增加,使断裂发育带本身成为油气富集的"甜点"带。因此,断裂发育带对油气富集区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应更加重视对断裂带本身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油气富集区 控制因素 断裂发育带 “甜点”
下载PDF
美国页岩油资源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白国平 邱海华 +2 位作者 邓舟舟 王文庸 陈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4-532,共9页
通过对美国页岩油资源的系统统计分析和主要页岩油盆地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揭示美国页岩油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富集主控因素,为我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借鉴。美国页岩油总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507.94×10^8bbl,其中累计探明可采储量... 通过对美国页岩油资源的系统统计分析和主要页岩油盆地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揭示美国页岩油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富集主控因素,为我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借鉴。美国页岩油总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507.94×10^8bbl,其中累计探明可采储量365.40×10^8bbl,探明率24.2%。页岩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高度富集于二叠盆地,其次是海湾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页岩油资源的富集主要受优质烃源岩规模、页岩层系顶底板和储集岩"甜点"规模等成藏要素的控制,前两者控制了页岩油的资源规模,后者控制了页岩油的产量规模。中国页岩油的勘探应特别关注大型沉积盆地内的选区和选层,发现新"甜点"和扩大已知"甜点"的规模是实现页岩油勘探新突破和页岩油增储上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富集主控因素 甜点 勘探启示 页岩油 美国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宏泉 赖俊 +1 位作者 李高仁 杨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9-207,共9页
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明确其主控因素并赋以合理权重是快速、高效地进行甜点评价的关键。传统的页岩油甜点预测法在赋以权重以及划分标准方面不尽合理。为此,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主控因素分析;其次,利用复相关... 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明确其主控因素并赋以合理权重是快速、高效地进行甜点评价的关键。传统的页岩油甜点预测法在赋以权重以及划分标准方面不尽合理。为此,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主控因素分析;其次,利用复相关系数法对优选的主控因素按照其所属储层类型进行合理的赋值;最后,综合建立储层的地质工程甜点系数来实现页岩储层甜点的精准预测。以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资料从烃源岩特性品质(SQ)、储层物性品质(RQ)和完井品质(CQ)评价方面优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和工程甜点参数,并建立了工区页岩油储层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标准:X_(SQ)>0.581、X_(RQ)>0.494和X_(CQ)>0.715,该标准预测得到的工区甜点与实际高低产区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陇东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甜点预测和井位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甜点预测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昆北地区厚层砂砾岩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及“甜点”识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惠钢 王友净 +2 位作者 谢琳 肖茂 袁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7,共6页
昆北油田切12区块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内部砂体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对影响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导致了油藏动用状况和生产效果不佳。基于取心井岩心观察,并结合薄片鉴定、压汞分析、核磁共振及物性等资... 昆北油田切12区块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内部砂体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对影响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导致了油藏动用状况和生产效果不佳。基于取心井岩心观察,并结合薄片鉴定、压汞分析、核磁共振及物性等资料,从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方面分析厚层块状砂砾岩的储层特征及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建立了切12区块砂砾岩"甜点"储层识别标准。研究表明:切12区块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储层质量受岩石粒度分选、泥质体积分数、成岩作用等主控因素影响。根据岩性、物性指数、排驱压力、日产液能力等参数建立"甜点"储层识别标准,并提出寻找油井"甜点"储层段补孔、注水井"甜点"储层水窜段封堵调剖等油藏开发调整措施,为厚层块状砂砾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该研究方法对其他类型的储层质量主控因素研究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储层质量 主控因素 “甜点”储层 开发调整 昆北油田
下载PDF
市域尺度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主控因子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合兵 王世东 刘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72,共9页
以焦作市村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和生态胁迫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热点分析模型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将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根据冷热点分值划分为5个等级。在热点分析的基础... 以焦作市村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和生态胁迫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热点分析模型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将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根据冷热点分值划分为5个等级。在热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ART算法构建分类决策树,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到的决策树分类精度对研究区内22个生态因子对全局土地生态质量的贡献度进行分析,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再确定每一个生态类型区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焦作市的土地生态质量大致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即由城镇中心向远郊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而由水库、河流、风景区向城区方向土地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其生态因子中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最高贡献度,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影响最大。各级生态类型区由于空间位置的差异,影响其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也有显著差异。一二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主控因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四五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则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三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受人为与自然双重因素影响,主控因子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主控因子 热点分析 决策树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与流动特征及在“甜点”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5 位作者 蒲秀刚 刘诗局 关铭 刘伟 李永新 董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出“甜点”评价关键要素。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1.5%或者2.0%)且单层集中段厚度较大(10~15 m或更大)的咸化湖盆页岩,在中低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_(o)<0.8%)就可形成较多滞留烃,且纵向上具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近源微运移,形成富集段;混积型页岩黏土含量较低,对液态烃吸附总量较小,且页岩具有较好脆性,可保证地下可动烃数量较多,人工改造也可形成较好导流效果;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层微纳米孔隙和碳酸质与长英质层超压成因的微裂缝和构造缝中,非均质性极强,但多组分烃和非烃通过混相可改善重质烃和非烃组分的流动性,支撑中低熟液态烃有较高的流动量。此外,良好封闭性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足够高的现今地层温度(最好大于120℃)可提高中低熟页岩油地下流动性,合理的生产制度可保障多组分烃和非烃最佳混相从而形成最大流动量。具备上述条件的咸化湖盆中低熟页岩油称为“甜点”靶体,可用水平井和体积改造等非原位转化技术进行开发,并与需原位转化的淡水湖盆中低熟页岩油并列,构成中国中低熟页岩油两种主要类型,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是陆相页岩油革命得于发生的重要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非原位转化型 多组分烃与非烃混相 烃组分流动 控制因素 吸附性 “甜点”评价 咸化湖盆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主控因素及“甜点”刻画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英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1,18,共7页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勘探面临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缺少致密油储层定量分类标准及适用于老油田的"甜点"刻画方法等问题,系统性开展岩心测试,研究了岩性、物性、孔喉、含油性、脆性、地应力...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勘探面临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缺少致密油储层定量分类标准及适用于老油田的"甜点"刻画方法等问题,系统性开展岩心测试,研究了岩性、物性、孔喉、含油性、脆性、地应力与油层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储层中油气赋存状态,岩性、物性、含油性及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下限,建立了致密油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利用测井资料刻画致密油"甜点"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岩性控制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油性,进而影响油层产能,是沙四段致密油的主控因素;杜家台油层Ⅰ类+Ⅱ类"甜点"区为27.2km^2,高升油层Ⅰ类+Ⅱ类"甜点"区为77.5km^2,新增三级储量近亿吨。该方法对老油田致密油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致密油 主控因素 “甜点” 测井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致密油“甜点”刻画技术研究与效益建产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利民 江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7,共8页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致密油是上生下储式"倒灌"成藏,在油气充注不足的背景下形成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致密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0.5mD)、含油饱和度低(<50%)、含水高(>80%)、可动流体含量少(<20%)等特...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致密油是上生下储式"倒灌"成藏,在油气充注不足的背景下形成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致密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0.5mD)、含油饱和度低(<50%)、含水高(>80%)、可动流体含量少(<20%)等特征导致其很难实现效益开发。近几年随着致密油成为主要的勘探开发对象,为了加快致密油的开发动用节奏,通过油藏精细解剖,明确了构造背景有利、储层气油比高两个富集高产因素,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地震甜点""开发甜点""压裂甜点"刻画技术研究,提高了致密油水平井的钻探效果和改造效果。与此同时,依托于项目部新的运行机制、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市场化运作方式,在低油价下,推动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扶余致密油实现了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安地区 扶余致密油 富集高产因素 甜点 一体化
下载PDF
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预测研究——以玛18井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琨 罗山贵 +2 位作者 花凌旭 唐慧莹 孙正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174-14183,共10页
致密油藏压裂甜点的准确预测是合理部署井位和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强非均质性,导致其压裂甜点的预测较为困难。针对目前缺乏有效预测玛湖砾岩油藏压裂甜点方法的问题和提高水平井压裂改造效果的迫切需... 致密油藏压裂甜点的准确预测是合理部署井位和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强非均质性,导致其压裂甜点的预测较为困难。针对目前缺乏有效预测玛湖砾岩油藏压裂甜点方法的问题和提高水平井压裂改造效果的迫切需求,在压裂改造效果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以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为预测指标,首先优选已有基于可压性指数的压裂甜点评价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预测模型,最终形成了适用于玛湖致密油藏压裂甜点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在基于可压性指数的压裂甜点预测模型中,文献[8,10-11]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压裂甜点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GRBT(gradient boosting for regression)、Bagging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虽然当前数据下基于可压性计算的压裂甜点模型的性能较好,但是随着现场数据的更新与准确度的提高,基于机器学习的压裂甜点模型预测精度将不断改善。研究结果对于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和综合甜点评价、井位部署、压裂改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主控因素 压裂甜点 可压性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致密油甜点的内涵、评价与优选——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群 张泽元 +2 位作者 袁珍珠 许倩 秦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致密油甜点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核心领域。通过对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白垩系致密油储层的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揭示了致密油甜点的内涵、评价与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油甜点是含油气盆地细粒沉积体系中整体低丰度含油背景下的相对高... 致密油甜点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核心领域。通过对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白垩系致密油储层的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揭示了致密油甜点的内涵、评价与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油甜点是含油气盆地细粒沉积体系中整体低丰度含油背景下的相对高丰度含油区域(或层位),致密油甜点可分为物性甜点、油藏甜点、工程甜点、产能甜点和经济甜点等5类,其中物性甜点和油藏甜点合称为地质甜点。(2)控制致密油甜点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岩性组合特征、源储品质、源储组合类型和裂缝发育程度。(3)致密油甜点的评价与优选方法为优质源岩Ro定边界、源储组合定区带、四优(优源、优相、优缝、优配)匹配定甜点、多层联合定井轨迹,该套致密油甜点评价与优选方法对油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甜点 内涵 富集 主控因素 下沟组 白垩系 青西凹陷 酒泉盆地
下载PDF
土地生态质量遥感空间分异与主控因子研究——以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震 李少帅 陈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9,共6页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然后根据以理想点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取了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根据热点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广安市2000、2005、2010、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为土地整治部门提出了有效的土地生态质量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生态评价指标 主控因子 热点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一段甜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辉东 李贤庆 +2 位作者 陈纯芳 刘洋 张博翔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71-81,共11页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致密砂岩气甜点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着此地区天然气的产能。本文综合运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及测井资料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致密砂岩气甜点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着此地区天然气的产能。本文综合运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及测井资料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一段致密高产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沉积相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识别并划分研究区盒一段有利区沉积-成岩相类型,建立测井响应特征与沉积成岩相之间对应关系模式,探讨J58井区沉积微相控制型甜点发育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地区储层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仍发育较多甜点区;高产气区岩性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大、分选好,原始沉积环境以水动力强的三角洲-辫状河为主;甜点区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甜点储层主要发育在高能沉积相带和有利的成岩作用相带,甜点储层的预测与评价集中在中弱压实-岩屑溶蚀成岩相和高能心滩沉积微相叠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相 下石盒子组 主控因素 杭锦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