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ing and autumn phenology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被引量:2
1
作者 Fandong Meng Ling Huang +2 位作者 Anping Chen Yao Zhang Shilong Piao 《Big Earth Data》 EI 2021年第2期182-200,共19页
Plant phenology is a key parameter for accurately modeling ecosystem dynamics.Limited by scarce ground observations and benefiting from the rapid growth of satellite-based Earth observations,satellite data have been w... Plant phenology is a key parameter for accurately modeling ecosystem dynamics.Limited by scarce ground observations and benefiting from the rapid growth of satellite-based Earth observations,satellite data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broad-scale phenology studies.Commonly used reflectance vegetation indices represent the emergence and senescence of photosynthetic structures(leaves),but not necessarily that of photosynthetic activities.Leveraging data of the recently emerging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tha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hotosynthesis,and the traditional MODI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we investigat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 and EOS,respectively)of the Tibetan Plateau.We found similar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 SIF-based SOS(SOS_(SIF))and NDVI-based SOS(SOS_(NDV)I).These spatial patterns were mainly driven by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and by precipitation in the west.Yet the two satellite products produced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in EOS,like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limate dependencies.Our work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big Earth data for discovering broad-scal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especially on regions with scarce field data.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xtending the definition of phenology and fost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 dynamics from bi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 NDVI PHENOLOGY photosynthesis big data climate change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研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特点(英文)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甲定 刘志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 ,在拔节期其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 ,最大值 3 9. 0 3 μmol CO2 ·m- 2· s- 1出现在 1 5:0 0 ;而文献中生长在干旱半干旱交错平原区的同品种玉米 , 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最大值 2 0 . ...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 ,在拔节期其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 ,最大值 3 9. 0 3 μmol CO2 ·m- 2· s- 1出现在 1 5:0 0 ;而文献中生长在干旱半干旱交错平原区的同品种玉米 , 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最大值 2 0 . 0 3μmol CO2 · m- 2· s- 1出现在 1 2 :0 0。表明玉米从低海拔平原引种到高海拔地区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大。适宜的白天高温、充足的太阳光能和水分供应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且引种玉米叶片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均增大 ,认为这是对高原环境强烈光照的一种适应。另外 ,玉米叶片细胞间隙 CO2 浓度并非象某些文献所报道是保持不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青藏高原 大田玉米 光合作用 日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田玉强 高琼 +2 位作者 张智才 张勇 朱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721,共11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高寒草地碳过程研究一直都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碳过程-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植物叶...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高寒草地碳过程研究一直都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碳过程-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植物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强太阳辐射、低CO2分压、低温等高寒生境特征的适应,植物群落光合生理特征,植物生产力与植被碳库状况;高寒草地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及其周转研究等。目前高寒草地的植物光合生理研究多基于叶片水平,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研究较少;已有的土壤呼吸研究多为对总土壤呼吸的研究,而将总呼吸区分为根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植物凋落物的微生物呼吸、有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无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等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难点。并且目前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缺乏学科交叉,多为相互独立、单一的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或土壤学研究,因此有关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整合性研究将是未来该区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有关这一独特地域单元碳过程整合研究的大量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青藏高原区域碳循环机理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植物光合 土壤呼吸
下载PDF
青藏高原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法伟 李英年 +4 位作者 李红琴 王勤学 杜明远 赵亮 汪诗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2-448,共7页
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等3种主要植被类... 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等3种主要植被类型在2005年植物生长季(6-9月)的表观量子产额(a)、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呼吸速率(Reco)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白天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明显的直角双曲线关系(P<0.05),其a、Pmax和Reco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初期(6月)最小,在7月或8月份达到最大;高寒矮嵩草草甸的a、Pmax和Reco大于灌丛草甸和沼泽化草甸,而后两者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涡度相关 表观量子产额 最大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下载PDF
引种到青藏高原大田的玉米叶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日变化(英文)
5
作者 杨甲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引种到青藏高原大田的玉米 ,其拔节期的全天光合进程中 ,叶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活性总是大于相应时间点的净光合速率 (Pn) ,且全天变化幅度较 Pn 缓和。通过研究 PEPC活性和 Pn 之间差异的全天变化 ,分析了环境因子 (如... 引种到青藏高原大田的玉米 ,其拔节期的全天光合进程中 ,叶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活性总是大于相应时间点的净光合速率 (Pn) ,且全天变化幅度较 Pn 缓和。通过研究 PEPC活性和 Pn 之间差异的全天变化 ,分析了环境因子 (如光强、气温 )和气孔状态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青藏 玉米 叶片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活性 日变化
下载PDF
增温与氮沉降对高寒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憬 张相锋 +7 位作者 董世魁 赵金博 赵珍珍 韩雨晖 沙威 杨明岳 李帅 沈豪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和模拟氮沉降试验,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栽培草地4类草地上各设置7组处理:对照[CK,0kg·(hm^2·a)^(-1)]、低氮Ⅰ[N_Ⅰ,8kg·(hm^2·a)^(-1)]、低氮Ⅱ[N_Ⅱ,24kg·(hm^2... 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和模拟氮沉降试验,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栽培草地4类草地上各设置7组处理:对照[CK,0kg·(hm^2·a)^(-1)]、低氮Ⅰ[N_Ⅰ,8kg·(hm^2·a)^(-1)]、低氮Ⅱ[N_Ⅱ,24kg·(hm^2·a)^(-1)]、中氮[N_Ⅲ,40kg·(hm^2·a)^(-1)]、高氮Ⅰ[N_Ⅳ,56kg·(hm^2·a)^(-1)]、高氮Ⅱ[N_Ⅴ,72kg·(hm^2·a)^(-1)]、增温[W,0kg·(hm^2·a)^(-1)]、增温增氮耦合[W-N_Ⅰ,8kg·(hm^2·a)^(-1)],采用Li-6400光合仪,对各类草地优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随氮沉降和增温的加剧,高寒草甸中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和针茅(Stipa capillata)的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减少,高氮沉降条件下,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女娄菜(Silene apric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高寒草原中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氮沉降而增加,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减少;3)栽培草地中披针叶黄华、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4)在增温条件下,盐渍化草原中的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的净光合速率减少,高寒荒漠中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高寒荒漠与盐渍化草原过渡带中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净光合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光合作用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栽培草地 高寒荒漠
下载PDF
四川高原藏区不同播种方式下25个饲用型玉米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7
7
作者 程明军 刘志华 +8 位作者 严东海 伍文丹 李元华 李小松 杨春桃 李洪泉 侯众 陈志龙 何光武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选用25个抗寒、短生育期、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在四川高原藏区采用直播盖膜、直播、育苗移栽、育苗移栽盖膜4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对其株高、叶面积、茎粗、产量以及饲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筛选适宜的播种方式及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该... 选用25个抗寒、短生育期、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在四川高原藏区采用直播盖膜、直播、育苗移栽、育苗移栽盖膜4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对其株高、叶面积、茎粗、产量以及饲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筛选适宜的播种方式及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该地区的玉米播种方式为直播覆膜,并筛选出在该播种方式下最适合炉霍地区3100 m海拔生长,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玉草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藏区 高海拔 饲用玉米 青贮 草食畜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