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s between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microbes in a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A reduced fertilization scheme
1
作者 YU Xiao-jing CHEN Qi +8 位作者 SHI Wen-cong GAO Zheng SUN Xiao DONG Jing-jing LI Juan WANG Heng-tao GAO Jian-guo LIU Zhi-guang ZHANG M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40-854,共15页
Mechanisms controlling phosphorus(P) availability and the roles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il P in the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e present study,we conduct... Mechanisms controlling phosphorus(P) availability and the roles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il P in the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e present study,we conducted a pot experiment for four consecutive wheat–maize seasons(2016–2018) using calcareous soils with high(30.36 mg kg^(–1)) and low(9.78 mg kg^(–1)) initial Olsen-P cont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both wheat and maize(Pwm) along with a reduced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ly to wheat(Pw).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long with soil P availability parameters and crop yield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w treatment reduces the annual P input by 33.3% without affecting the total yield for at least two consecutive years as compared with the Pwm treatment in the high Olsen-P soil.Soil water-soluble P concentrations in the Pw treatment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Pwm treatment at the 12-leaf collar stage when maize requires the most P.Furthermore,the soil P conten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especially fungal communities.Meanwhile,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Proteobacteria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activity of Pw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by 11.4 and 13.3%) than those of Pwm in soil with high Olsen-P.The microfloral contribution to yield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soil P content in soil with high Olsen-P.Relative abundances of Bacillus and Rhizobium were enriched in the Pw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Pwm treatment.Bacillu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cid phosphatase(ACP) activity,and Rhizobium display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CP and ALP in soil with high Olsen-P,which may enhance P availability.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 fertilization only to wheat is practical in high P soils to ensure optimal production in the wheat and 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and that the soil P availabil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may collaborate to maintain optimal yield in a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maize rotation OLSEN-P alkaline phosphatase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calcareous soils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2
作者 曹兵 高玮 +9 位作者 李洪杰 王学霞 王玉霞 周晓琳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董淑祺 邹国元 李子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0-250,共11页
为阐明控释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该研究以郑单958(夏玉米)和济麦22(冬小麦)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50%控... 为阐明控释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该研究以郑单958(夏玉米)和济麦22(冬小麦)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冬小麦)(CRBF1)、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7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冬小麦)(CRBF2)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4%~3.0%、1.9%~3.4%和1.6%~3.1%(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_(2)O和CO_(2)的周年排放(P<0.05)。CRBF1和CRBF2处理的土壤N_(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7.7%~34.6%(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GWP较FFP处理降低了4.2%和5.7%,其中CRBF2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降低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GHGI较FFP处理降低了5.6%~8.6%(P>0.05)。与FFP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10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降低30.6%~34.3%(P<0.05),减少了硝态氮淋失风险。综上所述,控释掺混肥在稳定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硝态氮残留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麦玉轮作体系的轻简高效氮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温室气体 排放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西北旱塬免耕的产量效应受降水特征和施肥显著影响
3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8 位作者 赵刚 王磊 周刚 王淑英 李尚中 樊廷录 胡靖宇 王鹤龄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4-1704,共11页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主处理为传统耕作和免耕,副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农家肥(M)、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农家肥(NPM)。结合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分析,探究不同耕作与施肥处理下作物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差异机制。【结果】降水年型、耕作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和玉米产量。无论何种降水年型或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的NPM处理作物产量(冬小麦3441 kg/hm^(2),春玉米899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且NPM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在丰水年型更为明显。在丰水年型,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处理的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在干旱及平水年型下,免耕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5.6%和25.7%,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7.9%和4.6%;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下的冬小麦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年型分别下降了6.7%和17.0%,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型下降了24.0%。免耕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结论】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及平水年型免耕虽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但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这是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根据降水情况选择耕作方式,提高西北黄土旱塬作物产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垆土 传统耕作 免耕 施肥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4
作者 曹兵 高玮 +8 位作者 李洪杰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谷佳林 董淑祺 李子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3-885,共13页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BF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和CRBF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基施和追施肥后,监测了氨挥发量、强度和损失率。分析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了施肥经济效益。【结果】与FFP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CRBF1和CRBF2处理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8.87~9.86 kg/kg,CRBF2处理玉米氮肥回收率提高了48.4%(P<0.05);CRBF1和CRBF2处理冬小麦季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0.3%~37.2%、5.22~5.77 kg/kg和6.52~7.06 kg/kg(P<0.05)。与FFP和OPT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肥料+施肥人工投入减少381~960元/hm^(2),周年净收入增加1208~2654元/hm^(2)。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损失强度和损失率较FFP处理分别降低了69.7%~71.9%、72.0%~74.5%和90.0%~94.1%(P<0.05)。【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季按照5∶5、3∶7,或者按照7∶3、5∶5的比例掺混一次性基施,均可在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劳力投入的条件下,确保周年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并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高产高效、轻简施肥的有效氮肥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一次性基施 氨挥发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5
作者 吕金岭 尤克 +2 位作者 何斌 寇长林 李太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尿素(OPT)处理,PF处理小麦、玉米产量显著高于OPT处理,尤其PFS处理较OPTX处理小麦和玉米季产量分别高12%和6.4%,较OPTS处理分别高3.4%和1.8%;与产量不同,PFS处理仅显示玉米季氮肥利用率(NUE)高于OPTX和OPTS处理,而小麦季NUE甚至低于OPTS处理,这可能与PF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养分释放速度慢有关。对比两种耕作方式,发现PFS处理小麦季产量与PFX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别,而玉米季产量显著高于PFX处理;与产量不同,PFS处理小麦季NUE显著低于PFX处理,而玉米季无显著差别,这可能与玉米季更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小麦季PF养分的后续释放有关。对比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残留量和总氮浓度,发现作物收获后,PFS处理0~30和30~60 cm土层NH_(4)^(+)-N残留量与PFX处理无显著差异,NO_(3)^(-)-N残留量显著低于PFX处理,而总氮含量略高于PFX处理,这可能与PF处理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氮素未释放完全有关。总而言之,依据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聚脲甲醛缓释肥在深耕条件下显示出更高的产量效益和增产潜势,尤其玉米季作物吸氮量、产量和NUE有了显著提升,值得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甲醛缓释肥 小麦玉米轮作 深耕与旋耕 砂姜黑土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优化施肥促进华北麦玉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
6
作者 张慧芋 田园 +2 位作者 张晶 赵文欣 张定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9-2349,共11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本研究将“小麦-玉米”作为一个施肥单元,于2014年10月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磷钾肥分配比(A)为主区,设磷钾肥全部施入小麦季...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本研究将“小麦-玉米”作为一个施肥单元,于2014年10月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磷钾肥分配比(A)为主区,设磷钾肥全部施入小麦季(A1)和小麦季∶玉米季为2∶1(A2)两个水平,以两季作物总施氮量(B)为裂区,设施纯氮450 kg·hm^(-2)(B1)和600 kg·hm^(-2)(B2)两个水平,同时以两季作物全生育期不施肥为对照,共5个处理,于2022年10月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研究8 a后不同施肥方式对该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1B2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外,4种施肥处理下SOC、颗粒态有机碳(POC)、活性有机碳(LOC)、可溶性有机碳(DOC)、MBC含量和SOC储量均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达8%~55%、75%~237%、98%~214%、42%~66%、21%~50%和3%~29%。4种施肥处理中A2B1处理下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和SOC储量均显著高于A1B1和A1B2,而与A2B2处理在LOC、DOC、MBC含量和SOC储量间差异不显著。同时,A2B1处理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最高。对于SOC矿化指标而言,SOC累积矿化量(C_(m))、潜在可矿化碳(C_(p))和SOC矿化效率(C_(p)/SOC)均表现为A1B1>A1B2>CK>A2B1>A2B2,且除A2B1和A2B2处理间C_(p)/SOC差异不显著,C_(m)和C_(p)在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研究表明,β-1,4纤维二糖苷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为提高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及CPMI的关键因子,而碳累积输入量可通过增加SOC含量降低C_(p)/SOC。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在小麦季和玉米季2∶1的分配比,配合两季作物450 kg·hm^(-2)的总施氮量,可增加麦玉轮作系统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SOC矿化分解,同时,该施肥方式下较高的碳累积输入量可增加SOC含量,降低C_(p)/SOC,最终实现SOC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优化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麦玉轮作区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雷忠顺 黄寅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31-133,140,共4页
为研究麦玉轮作区在受洪涝受害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生物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对不同施氮量响应的差异。于2022年采用小区试验,设置6种氮肥施用量模式,分别设常规施磷钾肥(CK,T_(1))、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T_(2))... 为研究麦玉轮作区在受洪涝受害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生物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对不同施氮量响应的差异。于2022年采用小区试验,设置6种氮肥施用量模式,分别设常规施磷钾肥(CK,T_(1))、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T_(2))、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T_(3))、常规施肥(T_(4))、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T_(5))和常规施肥增施氮肥15%(T_(6))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穗长、穗粗、株高等生物性状呈增长趋势,秃尖长度呈降低趋势,以T_(5)最佳。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_(5)和T_(6)产量分别为9201.0和9166.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减施氮肥的T_(1)、T_(2)和T_(3)。不同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T_(1)均有不同程度增加,T_(5)最高,为23922.6元/hm^(2)。综合分析,麦玉轮作区在受洪涝受害后以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轮作 夏玉米 氮肥 生物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慧敏 杨云马 +4 位作者 黄少辉 杨文方 邢素丽 杨军方 贾良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玉米季和周年轮作中,OPT较FP产量分别提高4.3%、5.3%和4.8%;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31.7%和35.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40.4%和39.8%;钾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47.8%、47.3%和47.6%;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降低21.7%、21.1%和21.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7.0%、27.5%和27.3%;净收益分别提高11.2%、11.4%和11.3%,农业生产成本分别降低3.7%、2.1%和3.1%,环境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4%、17.3%和22.1%。周年轮作中,OPT较FP氮素盈余量降低105 kg·hm^(-2)(46.3%);磷素盈余量降低48 kg·hm^(-2)(53.3%);钾素从亏缺1 kg·hm^(-2)变为盈余59 kg·hm^(-2),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连续8年,OPT较FP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3%,速效钾提高12.3%,有效磷降低27.8%。综上所述,与农户习惯施肥(FP)相比,优化施肥(OPT)具有高产、高收益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优化施肥 养分平衡 温室气体排放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高远 和爱玲 +6 位作者 杜君 吕金岭 聂胜委 潘秀燕 许纪东 李珏 杨占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56-3167,共12页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实现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常规土壤参数...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实现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常规土壤参数分析相结合,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及有机肥氮替代40%化肥氮(R2FM及R4FM,有机肥于小麦季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及与关键驱动因子的关系。【结果】R2FM及R4FM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12.2%和10.2%,而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CK、CF、R2FM及R4FM处理周年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9、50.3、43.9及39.6μg·m^(-2)·h^(-1),其中小麦季为3.1、23.6、25.0及26.4μg·m^(-2)·h^(-1),玉米季为8.8、77.0、62.8及52.9μg·m^(-2)·h^(-1);不同施肥处理下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O_(3)^(-)-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还与小麦季土壤温度、玉米季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F、R2FM及R4FM处理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38、2.44及2.53 kg·hm-2,较CK处理(0.56 kg·hm-2)显著增加325%—354%,N_(2)O-N排放系数为0.40%—0.44%,但CF、R2FM及R4FM处理之间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N_(2)O-N排放系数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季节性N_(2)O累积排放量存在差异,与CF处理相比,R2FM及R4FM处理在小麦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28.3%和62.6%,且二者N_(2)O-N排放系数(0.35%和0.41%)显著增加,而在玉米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15.8%和33.8%;N_(2)O累积排放量与小麦季土壤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含量及玉米季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玉米季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条件下,优化小麦季施肥管理是减少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化肥减施 畜禽粪便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 砂姜黑土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潮土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灵菲 马垒 +5 位作者 李玉东 郑福丽 魏建林 谭德水 崔秀敏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843-3855,共13页
【目的】研究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与细菌群落之间关系,为制定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长期且合理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NF)、单... 【目的】研究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与细菌群落之间关系,为制定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长期且合理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NF)、单施化肥(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50%的化肥配施6000 kg·hm-2猪粪(NPKP)和50%的化肥配施6000 kg·hm-2牛粪(NPKC)等5个处理。【结果】(1)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NPKS、NPKP和NPKC)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胞外酶活性,其中NPKC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NPK处理提升幅度为13.8%—15.4%、9.7%—15.5%、7.2%—15.9%、13.6%—38.5%和2.5%—13.1%。(2)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与NPK处理相比,小麦季NPKS处理显著上调物种为Aggregatilinea和Parachlamydia,NPKP处理显著提高Pseudomonas、Nonomuraea和Flexilinea丰度,NPKC处理仅Luteitalea丰度显著升高。玉米季NPKS处理显著上调的物种为Phycisphaera和Syntrophothermus,NPKP处理显著提高Gemmatimonas丰度;NPKC处理Aquipuribacter和Desulfosoma丰度显著升高。(3)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长期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对土壤碳、氮循环功能有促进作用,尤其NPKC处理对硝化作用、尿素溶解、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木聚糖分解、纤维素降解作用均有较强的影响。(4)蒙特尔分析表明,土壤pH是潮土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主要调控因素。【结论】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尤其是化肥配施牛粪)可提高土壤肥力和胞外酶活性,增加有益菌群丰度,显著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有利于碳、氮、磷循环,从而促进潮土形成适合作物和细菌生长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物料 化肥 长期施肥 细菌群落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潮土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凌云 和爱玲 +3 位作者 杨焕焕 刘高远 郭中义 杜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32,共12页
为了明确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最佳的氮肥减施量,2018—2020年在黄褐土区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FP,施氮225 kg/hm^(2))、优化施肥(CF,施氮180 kg/hm^(2))、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10%(90%FP,施氮202.5 kg/hm^(2))、常规施肥基... 为了明确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最佳的氮肥减施量,2018—2020年在黄褐土区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FP,施氮225 kg/hm^(2))、优化施肥(CF,施氮180 kg/hm^(2))、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10%(90%FP,施氮202.5 kg/hm^(2))、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20%(80%FP,施氮180 kg/hm^(2))、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30%(70%FP,施氮157.5 kg/hm^(2))、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7∶3配施(CRU,施氮180 kg/hm^(2))共7个处理,探讨氮肥减施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氮处理中,2个轮作周年,CF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最高,CRU处理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与FP处理相比,在减氮20%条件下,2个轮作周年,CF处理和CRU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提高3.62%和2.57%,玉米产量分别提高3.53%和1.85%;80%FP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降低,但不显著。减氮30%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较FP处理明显减产。2个轮作周年,CF处理和CRU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含量较高,高于其他处理,但两者差异不显著,70%FP处理总体上较FP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水解氮含量。2个轮作周年,CF处理和CRU处理小麦、玉米的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FP处理。其中,CRU处理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32.1%~50.8%和41.7%~44.2%,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1.7%~35.6%和29.5%~31.9%,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7.4%~28.9%和26.9%~27.7%。综上,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减氮20%条件下优化施肥、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7∶3配施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而减氮30%则存在减产风险。综合考虑,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7∶3配施并一次性施肥为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区的最佳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轮作 氮肥减施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黄褐土
下载PDF
关中土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磷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强 祁帅 +6 位作者 李改民 于艳梅 柴泽宇 高明霞 杨学云 冯浩 孙本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7,共8页
【目的】比较磷肥减施结合调控措施的效果,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区域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和绿色发展提供支撑。【方法】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田间试验在陕西关中地区土上进行了3年。共设5个处理:不施磷肥(CK),推荐施磷量撒施... 【目的】比较磷肥减施结合调控措施的效果,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区域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和绿色发展提供支撑。【方法】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田间试验在陕西关中地区土上进行了3年。共设5个处理:不施磷肥(CK),推荐施磷量撒施(RP),减施15%推荐施磷量条施(85%RP),以秸秆包裹磷肥条施(St85%RP),85%RP结合硫酸铵替代尿素(Am85%RP)。于作物收获期测定小麦和玉米产量、磷肥效率、土壤磷库和作物菌根侵染率。【结果】与CK相比,除85%RP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提高,其他施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总产量(增幅17.1%~32.6%)、小麦籽粒总产量(增幅8.9%~12.8%)以及玉米小麦总产量(增幅13.1%~22.5%)。除85%RP处理2018年玉米籽粒和2020年小麦籽粒产量显著低于RP处理外,其余减磷处理均与RP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与RP处理相比,85%RP、St85%RP和Am85%R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磷素回收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与85%RP处理相比,St85%RP处理显著提高了磷肥利用率,而Am85%RP处理则提高不显著。与CK相比,所有施磷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含量。与RP处理相比,85%R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显著下降,但St85%RP与Am85%R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无显著差异,St85%RP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和水溶态磷含量甚至有显著提高。RP处理的土壤磷表观平衡略有盈余且最接近于平衡,而所有减施15%磷肥处理均表现为亏缺。与RP处理相比,减磷结合调控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的菌根侵染率。【结论】当前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作物体系中,在推荐施磷量下减少15%的磷肥投入会造成土壤磷表观亏缺和减产的风险。采用以秸秆包裹磷肥或者用硫酸铵替代尿素的方法,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含量,提高小麦根系菌根侵染率,进而提高小麦对磷的吸收利用,在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减磷带来的减产风险,甚至提高作物产量和磷肥效率,是两种高效的磷肥减施增效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磷肥减施 优化调控 磷效率 菌根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关中地区麦玉轮作田N_(2)O排放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伯豪 白金泽 +5 位作者 刘镇远 宋佳杰 许宏伟 王兴 任广鑫 冯永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2-1012,共11页
【目的】分析环境因子和土壤N_(2)O排放对短期秸秆还田的响应,以更准确地评价化肥施用下短期秸秆还田的增减排效益。【方法】于2020—2021年在关中地区开展了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取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秸秆还田(W1)与不还田(... 【目的】分析环境因子和土壤N_(2)O排放对短期秸秆还田的响应,以更准确地评价化肥施用下短期秸秆还田的增减排效益。【方法】于2020—2021年在关中地区开展了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取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秸秆还田(W1)与不还田(W0),副处理为不施肥(W1、W0)、施氮肥(W1N、W0N)和施氮磷肥(W1NP、W0NP)。测定了土壤含水量、温度、NO_(3)^(-)-N、NH_(4)^(+)-N、速效磷含量及N_(2)O排放通量,调查了作物产量,并探讨了土壤N_(2)O排放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W0,W1处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1%~16.2%;W1N处理的土壤NO_(3)^(-)-N含量峰值较W0N高17.6%~30.5%。4个施肥处理的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随生育时期推进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施氮肥处理的土壤NO_(3)^(-)-N峰值比施氮磷肥处理高17.0%~20.8%。W1NP与W0NP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随生育期推进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平均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处理W0、W1、W0N和W1N(P<0.05)。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分别在施肥后第6和第12天土壤N_(2)O排放通量达到峰值。W1N、W1NP的土壤N_(2)O排放峰值分别比W0N、W0NP高5.0%和38.5%,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比W0N、W0NP高291.13和379.99 g/hm^(2)(P<0.05);W1N处理的土壤N_(2)O全年累计排放量比W1NP处理高298.14 g/hm^(2),W0N处理的土壤N_(2)O全年累计排放量比W0NP高386.99 g/hm^(2),施氮磷肥处理的排放峰值比施氮肥处理低2.43%~54.67%。相关性分析发现,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含水量、NO_(3)^(-)-N、NH_(4)^(+)-N、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处理N_(2)O排放强度表现为:相同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肥>施氮磷肥>不施肥处理;相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不还田处理。【结论】不论是否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均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了NO_(3)^(-)-N峰值,因而降低了N_(2)O年累积排放量。秸秆还田后短期内虽然也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但其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NO_(3)^(-)-N含量导致更高的N_(2)O排放通量和农田N_(2)O累计排放量。因此,评价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与生产效益时,也应考虑其还田后短期存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轮作 秸秆还田 施肥 土壤氧化亚氮(N_(2)O)
下载PDF
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秸秆还田下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14
作者 刘环环 刘强 李艳宁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9-53,73,共6页
为探明冀中南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适宜施氮量,为高效利用秸秆资源和优化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小麦季和玉米季的施氮量均设不施、低氮、中氮... 为探明冀中南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适宜施氮量,为高效利用秸秆资源和优化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小麦季和玉米季的施氮量均设不施、低氮、中氮、高氮(当地常规施肥)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2种作物子粒产量、茎叶产量、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并对各作物施氮量与其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拟合,根据施氮量—产量的二元函数方程,计算得到每种作物的最佳施氮量和最佳产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2种作物的千粒重、子粒产量、茎叶产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指标值均以中氮处理最高;根据施氮量—子粒产量的耦合曲线,得到该地区小麦的最佳施氮量为152.47 kg/hm^(2)、最佳产量为9346.44 kg/hm^(2),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8.31 kg/hm^(2)、最佳产量为11219.78 kg/hm^(2)。在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玉米秸秆还田后2种作物均应适当降低施氮量,小麦施氮量为152.47 kg/hm^(2)、玉米施氮量为188.31 kg/hm^(2)时效果最佳,可达到肥料减施和产量提高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Long-term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ations enhanced basic soil productivity in a fluvo-aquic soil 被引量:8
15
作者 ZHA Yan WU Xue-ping +5 位作者 GONG Fu-fei XU Ming-gang ZHANG Hui-min CHEN Li-ming HUANG Shao-min CAI Dian-xi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477-2489,共13页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productivity depends on a rational input of water and nutrients, optimal field manage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basic soil productivity(BSP). In this study, BSP is defined as the productive ca...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productivity depends on a rational input of water and nutrients, optimal field manage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basic soil productivity(BSP). In this study, BSP is defined as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a farmland soil with its ow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a specific crop season under local field management. Based on 19-yr data of the long-term agronomic experiments(1989–2008) on a fluvo-aquic soil i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China,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DSSAT ver. 4.0) crop growth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yields by BSP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ium L.) and summer maize(Zea mays 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SP and soil organic carbon(SOC)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Five treatments were included:(1) no fertilization(control),(2)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NPK),(3) NPK plus manure(NPKM),(4) 1.5 times of NPKM(1.5NPKM), and(5) NPK plus straw(NPKS). After 19 yr of treatments, the SOC stock increased 16.7, 44.2, 69.9, and 25.2% under the NPK, NPKM, 1.5NPKM, and NPK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value. Among various nutrient factors affecting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of BSP to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SOC was a major affecting factor for BSP in the fluvo-aquic soi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C stock and yields by BSP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P〈0.01), and yields by BSP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increased 154 and 132 kg ha^(–1) when SOC stock increased 1 t C ha^(–1). Thus, increased SOC accumulation is a crucial way for increasing BSP in fluvo-aquic soil. The manure or straw combined applic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SP compar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basic soil productivity long-term fertilization DSSAT model fluvo-aquic soil wheat-maize rotation
下载PDF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宜伦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磊 刘举 韩燕来 谭金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483-4492,共10页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养分专家系统 推荐施肥 产量 肥料效率
下载PDF
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91
17
作者 温延臣 张曰东 +4 位作者 袁亮 李伟 李燕青 林治安 赵秉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36-2142,共7页
【目的】通过连续3年定位监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探究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商品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开... 【目的】通过连续3年定位监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探究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商品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开始于2011年,于山东禹城设置3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T1);单施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T3)(氮、磷和钾替代比例分别为11.3%、13.7%和58.8%)。于2011—2014年连续3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1)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冬小麦和夏玉米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7 700和9 175 kg·hm^(^(-2)),与当地栽培条件下高产水平相当,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2)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未表现出显著影响。(3)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3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9.5%、土壤全氮提高了12.3%,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结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保证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作物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产量 土壤肥力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氨挥发速率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董文旭 吴电明 +3 位作者 胡春胜 张玉铭 杨培培 王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5-1121,共7页
本文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长期田间试验,利用双层海绵氨吸收装置,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分析了浇水和秸秆还田等不同措施下氨挥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本文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长期田间试验,利用双层海绵氨吸收装置,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分析了浇水和秸秆还田等不同措施下氨挥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肥料施用时间、土壤温度和灌水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量在0.66-35.00 kg.hm-2.d-1之间,占施肥量的0.09%-14.90%,且大部分氨挥发发生在夏玉米时期。施肥后及时浇水能有效减少氨挥发,特别是在低初始水分条件下最为明显;而在高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浇水时间对氨挥发量的影响减弱。与单施化肥相比,小麦或玉米秸秆混合配施化肥增加了石灰性土壤的尿素水解速率,缩短了尿素的氨挥发时间,并可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单施尿素的累积氨挥发损失量占尿素施用量的7.2%-9.7%,而小麦或玉米秸秆配施尿素的累积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尿素施用量的1.1%-2.1%和2.2%-7.2%。因此,为了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在施用尿素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和秸秆类型对氨挥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施肥 土壤水分 秸秆 氨挥发
下载PDF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46
19
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磊 王贺 杜君 王志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9-215,共7页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相对较高;缓控释肥处理土壤中硝态氮(NO3--N)含量与100%UD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玉米生长季缓控释肥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肥料利用率提高,玉米穗秃尖长度减小;其中减少20%用量的缓控释肥处理(80%SCR)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产达到18.3%。缓控释肥缓慢释放的特性有利于被作物及时充分吸收,减少了在土壤中因淋失而造成浪费的机会,从而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从小麦、玉米两季的变化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肥料在不同生长季之间的配置,使缓控释肥料发挥其最大潜力,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双高产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小麦玉米轮作 缓控释肥 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婧 夏光利 +5 位作者 李虎 朱国梁 牟小翎 王立刚 黄诚诚 江雨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施氮条件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周年观测,以探讨不同处理[对照(CK)、优化施氮(OPT)、优化氮肥一次性施用(OPT1)和控释肥(CRF)]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施氮条件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周年观测,以探讨不同处理[对照(CK)、优化施氮(OPT)、优化氮肥一次性施用(OPT1)和控释肥(CRF)]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施肥+降雨或灌溉事件后,不同处理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在-0.24~2.78 mg N2O·m^(-2)·h^(-1),平均排放通量23.88~65.46μg N_2O·m^(-2)·h^(-1),OPT1和CRF两个一次性施肥处理可以降低小麦和玉米基肥施用后土壤N_2O排放峰值,但未改变轮作周期土壤N_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有显著影响,且对夏玉米季土壤N2O排放影响大于冬小麦季;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之间均无相关性;不同处理N_2O年度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与OPT处理相比,OPT1处理和CRF处理N2O年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7.47%和22.80%。各处理N_2O排放系数介于0.28%~0.50%,均低于IPCC 1.0%的推荐值,且各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一次性施肥技术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施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N2O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