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戴法超 王晓鸣 +3 位作者 朱振东 高卫东 霍纳新 金晓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inaeq...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inaequalis(Shear)Boed.,但以前者为主要。弯孢菌C.lunata生长适温为28~32℃,对pH适应范围广。玉米叶片浸汁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生长。干燥条件下,病原菌在植株病残体上可以安全越冬,成为次年田间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形态为多态型,但单孢分离后代仍保持孢子的多态型,致病性无变化。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强致病力菌株存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人工接种鉴定120份玉米品种(组合)、自交系,材料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抗性较好材料有农大108、中玉5号、高油115等及自交系CN95、CN165等。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好,13叶期极为感病,因此弯孢菌叶斑病属于成株期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品种抗性
下载PDF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2 位作者 吴伟怀 孙世伟 郑服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5,共5页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敏感性
下载PDF
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卫君 王有科 +1 位作者 赵桂华 席刚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5-1228,共4页
通过对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得到变色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并对这两种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变色菌对强酸性条件比较敏感,最适pH生长范围均为5~8;可可球二孢... 通过对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得到变色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并对这两种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变色菌对强酸性条件比较敏感,最适pH生长范围均为5~8;可可球二孢在20~35℃生长较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新月弯孢在25、30和35℃时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光照能够促进两种变色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球二孢 新月弯孢 生物学特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明旗 赵利平 樊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新月弯孢菌 病原菌
下载PDF
寄主选择压力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隋鹤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薛春生 张小飞 赵柏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9-243,共5页
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 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和最适的光照条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 致病性分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稻弯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辉 侯冕 +3 位作者 檀根甲 刘道贵 吴彩铃 徐劲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为了明确安徽省水稻叶片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从潜山稻田采集病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稻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 为了明确安徽省水稻叶片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从潜山稻田采集病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稻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30℃,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30℃,致死温度为53℃10 min,最适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pH为6~8,光照对其无影响,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月弯孢霉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唐草新月弯孢生物学特性及其代谢产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叶 胡美姣 王兰英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唐草 新月弯孢霉 生物学特性 除草活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lpg1基因功能验证 被引量:7
8
作者 崔佳 赵丰舟 +3 位作者 刘震 曲建楠 刘铜 左豫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169,184,共8页
为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lpg1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Double-joint PCR技术构建融合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获得18株抗潮霉素突变体,经检测得到1株Cl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lpg1。通过与野生型菌株... 为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lpg1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Double-joint PCR技术构建融合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获得18株抗潮霉素突变体,经检测得到1株Cl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lpg1。通过与野生型菌株比较,发现ΔClpg1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致病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Clpg1基因影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调控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Clpg1 基因敲除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辣椒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裴月令 孙燕芳 +2 位作者 冯推紫 陈园 龙海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59-2665,共7页
2015—2019年,笔者在对海南地区的辣椒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和常见病害症状不同的新叶斑病。田间采集病样后,经病原菌分离、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病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侵染引起,这是该种... 2015—2019年,笔者在对海南地区的辣椒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和常见病害症状不同的新叶斑病。田间采集病样后,经病原菌分离、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病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侵染引起,这是该种病原菌在中国危害辣椒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30℃、pH 7.0、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麦芽糖和酵母提取物为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2~33℃和60℃(10 min)。12种杀菌剂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5%咪鲜胺EW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菌率达97.8%。16%乙霉威·10%嘧霉胺WP、25%三唑酮WP、65%代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WP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70%甲基硫菌灵WP、80%多菌灵WP几乎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新月弯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匍匐翦股颖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海霞 韩烈保 秦赓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8-91,共4页
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确定其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温度、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存... 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确定其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温度、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存在着显著影响,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其中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31℃,pH值为5~6。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1~34℃,pH值为5~6。12 h光照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叶斑病 新月弯孢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梅丽艳 李志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61-64,共4页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月弯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肖兰 郑行恺 +3 位作者 赵爽 郑浩 陆翠梅 蔡秀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种植区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柚木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勇 张艳明 +5 位作者 廖克波 韦继光 王磊 谢红辉 周颖 汪筱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91-96,F0002,共7页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定法 徐瑞富 +2 位作者 张希福 娄国强 甘淼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9~ 38℃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p H为 7;孢子产生的温度是 1 5~ 38℃ ,最适温度为 30℃ ,相对湿度为 98%以上。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7~ 41℃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9~ 38℃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p H为 7;孢子产生的温度是 1 5~ 38℃ ,最适温度为 30℃ ,相对湿度为 98%以上。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7~ 41℃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32℃ ,最适 p H为 6。孢子萌发不需要补充营养 ,饱和湿度下萌发率只有 7% ,而在水滴中可达 95%以上。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以果糖作碳源 ,以甘氨酸作氮源菌丝生长最佳。以可溶性淀粉作碳源 ,以酪氨酸作氮源产孢最多。紫外光对孢子有杀伤作用 ,1 2 50 ppm的百菌清或 833ppm的福美双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菌丝体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 52℃和 55℃。自然条件下 ,病菌孢子 3个月 ,病叶内菌丝体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明 黄俊斌 +1 位作者 HsiangT. 郑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孢 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 C.lunata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适宜 pH 值为5~8,最适 pH 值为6;在所测试的碳源中,C.lunata 对葡萄糖和蔗糖的利用最好,对半乳糖的利用效果最差;在所测试的氮源中,对 KNO_3利用最好,对 NH_4Cl 和氨基乙酸的利用最差;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室内 PDA 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狗牙根 叶枯病 新月弯孢 生物学特性 病原鉴定 狗牙根 杂交 高尔夫球场草坪 最适PH值 菌丝生长
原文传递
新月弯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佳迎 田兰芝 +3 位作者 刘树森 石洁 杨文香 郭宁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8-1047,共10页
为明确新月弯孢变种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等培养条件下,测定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HNWB-185和模式菌株CX-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3株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 为明确新月弯孢变种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等培养条件下,测定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HNWB-185和模式菌株CX-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3株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和HNWB-185对碳、氮源的利用更敏感,在大部分碳、氮源培养基上其菌丝均为灰白色至黑色,与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墨绿色存在明显区别;2株新月弯孢变种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而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新月弯孢变种对光照条件更敏感,且黑暗条件对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有一定刺激作用;新月弯孢变种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7~9,比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最适pH范围窄(pH为5~11)。苯醚甲环唑对CX-3、HNWB-131、HNWB-185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EC50分别为0.39、0.58和0.52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分别为0.79、1.97和1.64μg/mL,表明2种新月弯孢变种对药剂的敏感性比模式菌株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 变种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