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hase tectonic movements, cap formations and evolution of the Majiang paleo-reservoir 被引量:3
1
作者 Tang Liangjie Cui M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The Majiang paleo-reservoir is a typical destroyed hydrocarbon reservoir, buried in carbonate strata of China's southern marine-facies. Field geological explorations,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balanced ... The Majiang paleo-reservoir is a typical destroyed hydrocarbon reservoir, buried in carbonate strata of China's southern marine-facies. Field geological explorations,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balanced cross-section restorations around this paleo-reservoir reveal that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ave been restricted by multiphase tectonic movement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A regional tectonic mechanism and model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ajiang paleo- reservoir. Geological field explor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along three typical Silurian cross-sections and rock samples were tested in combination with water-rock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result of cap tests,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the residual thickness, the erosion thickness and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Silurian mudstone cap is discussed around the Majiang paleo-reservoir. Combining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its tectonic movements, we determined the fact that the thicker the cap is, the more resistant it is to hydrodynamic destruction. The multi-phase formation and destructive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paleo-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through an overall analysis of multi- phase tectonic evolutions, cap developments,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solid mineral metallogenic ages measured by Rb-Sr, Pb and Sm-Nd isotope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hase tectonic evolution key tectonic changes cap evolution hydrocarbonpreservation majiang paleo-reservoir
下载PDF
Episodic fluid movements in superimposed basin:Combined evidence from outcrop and fluid inclusions of the Majiang ancient oil reservoir,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4
2
作者 XIANG CaiFu1,2,TANG LiangJie1,2,LI RuFeng1,2 & PANG XiongQi1,2 1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78-87,共10页
Combined evidence from the outcrop and the fluid inclusion assemblage (FI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two episodes of fluid flow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activity. The first episode was recorded mainly in ... Combined evidence from the outcrop and the fluid inclusion assemblage (FI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two episodes of fluid flow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activity. The first episode was recorded mainly in the reservoir rock of the Honghuayuan Formation,representing the fluid flow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The second episode occurred mainly along the fault systems,representing the fluid move-ment when the ancient oil reservoir was destroyed. The host mineral morphology,homogeneous tem-perature,and salinity of the FIAs record an episodic fluid movement. Characters of high homogenous temperature,low salinity and a quick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first episode fluid flow may indicate an early-stage fluid eruption,and correspondingly,fine-grained calcite was formed. Temperature of the erupted fluid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its mixing with the upper formation fluid and finally had the same temperature as the upper formation. From then on,the temperature was rather steady and fa-vored the growth of the coarse calcite. Due to this character of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episodic fluid flow,we can use the homogenous temperature of the FIA of the coarse calcite to date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time of the Majiang ancient oil reservoir. Episodic fluid flow was known for its inhomogeneous trapping,which resulted in the failure of dating according to the burial history. But taking a close look at its temperature variation,we think that the latest stage of fluid flow,characterized by steady state temperature and grow of the coarser crystals,can be used for dating. It will be of great value if this method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time of the Majiang ancient oil reservoir were dated to be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late Yanshan-early Hymalayan Period respectively. This conclusion is in great discrepancy with the common accepted idea that the Majiang ancient oil reservoir was formed and destroyed during the Caledonian tectonic movement. Even so,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d its reliability from the view of the source rock evolution and also the local tectonic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iang ANCIENT oil reservoir EPISODIC FLUID flow marine CARBONATE rocks superimposed basin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自媒体助力麻江蓝莓产业发展研究
3
作者 向番禺 韩宝银 余东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27-30,共4页
以贵州省麻江县“一县一业”项目产品蓝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媒体宣传方式,与当地旅游业共同发展,将麻江蓝莓打造成“star蓝莓”,从而提高麻江蓝莓的品牌知名度;项目基于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其庞大的流量人群,构建... 以贵州省麻江县“一县一业”项目产品蓝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媒体宣传方式,与当地旅游业共同发展,将麻江蓝莓打造成“star蓝莓”,从而提高麻江蓝莓的品牌知名度;项目基于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其庞大的流量人群,构建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推动“star蓝莓”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利用“star蓝莓”的魅力,为贵州省麻江县蓝莓的销售打造一个新渠道,推动麻江蓝莓走向全国广阔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蓝莓 品牌 线上线下一体化 自媒体 知名度
下载PDF
“麻江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永成 崔俊 邹大维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5期186-188,192,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新型水果的需求与日俱增,美味、营养、健康价值高的蓝莓市场前景广阔。“麻江蓝莓”在贵州省得到广泛种植,引领了贵州蓝莓产业的发展,但也在品牌认知、品牌建立、品牌宣传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新型水果的需求与日俱增,美味、营养、健康价值高的蓝莓市场前景广阔。“麻江蓝莓”在贵州省得到广泛种植,引领了贵州蓝莓产业的发展,但也在品牌认知、品牌建立、品牌宣传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发展“麻江蓝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策略,进一步促进“麻江蓝莓”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蓝莓 地理标志保护 地方经济
下载PDF
广西馆藏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初步科学研究
5
作者 邹桂森 张喜 陆秋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50,共7页
通过对比便携式荧光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与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定铜鼓基体的成分数据,差异较小,显示pXRF在检测锈蚀程度较低的麻江型铜鼓可靠性较高。使用pXRF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221面麻江... 通过对比便携式荧光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与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定铜鼓基体的成分数据,差异较小,显示pXRF在检测锈蚀程度较低的麻江型铜鼓可靠性较高。使用pXRF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221面麻江型铜鼓进行系统地检测,砷含量≥2%麻江型铜鼓共53面,占比高达24%,可确认铜锡砷铅四元合金是麻江型铜鼓(含砷麻江型)重要的合金类型。研究表明,含砷麻江型铜鼓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青铜器之一,其生产专业且复杂,是研究广西乃至南方砷铜矿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麻江型铜鼓 铜锡砷铅合金 科学分析
下载PDF
贵州麻江古油藏成藏期次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波 沃玉进 +3 位作者 周雁 彭勇民 刘全有 李双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3,共7页
麻江古油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相古油藏之一,但目前关于其成藏的时间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本次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此为基础,对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储层沥青的饱和烃色谱图正构... 麻江古油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相古油藏之一,但目前关于其成藏的时间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本次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此为基础,对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储层沥青的饱和烃色谱图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基线明显上凸且存在25-降藿烷,这揭示出麻江古油藏至少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奥陶系-泥盆系储层沥青来自相同的烃源岩,表明该区最大规模的原油充注发生在泥盆系沉积之后。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与自生伊利石钾氩法定年,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进行了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麻江古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的小规模成藏及破坏、海西期大规模油气成藏、印支期油气转化及燕山期大规模破坏的演化过程,其中海西期是其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地球化学 成藏期次 麻江古油藏 贵州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存在印支期的油气藏——Re-Os同位素体系的制约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玲 马昌前 +2 位作者 凌文黎 佘振兵 陈子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开展富含有机质的沥青、原油等的研究,是确定油气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有效的但极富挑战性的新途径,在国内尚无研究实例报道。以我国南方最大的古油藏之一的麻江古油藏中的沥青为主要对象,采用Re-Os同位素方法试图限... 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开展富含有机质的沥青、原油等的研究,是确定油气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有效的但极富挑战性的新途径,在国内尚无研究实例报道。以我国南方最大的古油藏之一的麻江古油藏中的沥青为主要对象,采用Re-Os同位素方法试图限定油气的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研究表明,麻江古油藏的固体沥青Re、Os同位素质量分数分别在41.5×10-6~642×10-6和0.21×10-6~12.15×10-6之间,N(187Re)/N(188Os)比值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在270.90~4074.99之间,Os同位素组成指示中等放射成因,其N(187Os)/N(188Os)比值在0.3400~3.6557之间变化。所有沥青样品的模式年龄在28~144Ma之间变化,集中在85Ma左右。通过沥青Re-Os同位素研究,结合详细地质资料,认为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时间为印支期—早燕山期(144Ma之前),而油藏破坏时间为燕山晚期即8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古油藏 油气成藏年代学 沥青 RE-OS同位素 热电离质谱
下载PDF
贵州麻江引种蓝莓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凯 谭红 +4 位作者 杨鸿波 何锦林 袁鑫 董二慧 赵红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09-3011,共3页
以贵州麻江引种的8个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品种果实的重量、大小、色泽等外观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总糖、总酸、花青素、无机元素等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J-XIII号果... 以贵州麻江引种的8个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品种果实的重量、大小、色泽等外观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总糖、总酸、花青素、无机元素等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J-XIII号果实外观性状较为优异;MJ-XII号果实营养价值较高。蓝莓是高钙、高钾果品,但在无机元素含量方面,各品种果实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 蓝莓 果实 外观性状 品质
下载PDF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平 汪正江 +4 位作者 印峰 刘家洪 林家善 张娣 黄学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2-994,共13页
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油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 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油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较大差别,麻江古背斜以南各地沥青均不同程度与中寒武统都柳江组有关,北凯里液态原油及油苗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印支期成藏产物,其保存环境为储层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封闭系统。在油源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流体活动规律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及邻区下寒武统、都柳江组、五峰组及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黔南海西期断裂系统与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构成不同期次油气运聚的输导系统,海西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断裂是麻江古油藏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沥青 有机碳同位素 油源识别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麻江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郜红娟 张朝琼 +1 位作者 蔡广鹏 罗绪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3,346,共4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安排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运用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选用坡度、与河流距离、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土地资源和耕作距离等6个因子建立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安排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运用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选用坡度、与河流距离、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土地资源和耕作距离等6个因子建立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麻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分别仅占4.38%和8.96%,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45.48%和41.18%;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公路、河流沿线以及城镇附近,这主要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以及城镇的吸引力有关。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的山地,这与水源的不足、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 麻江县
下载PDF
麻江型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辅彬 盛乐民 +3 位作者 李晓岑 张玉忠 李世红 蒋廷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62-170,共9页
本文运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对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的一个重要类型——麻江型铜鼓的矿料来源进行了考证。通过对26个麻江型铜鼓样品、32个含铅金属矿(包括古矿渣)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确认麻江型铜鼓的矿料来源于该类铜鼓分布区之西部。
关键词 同位素 矿料来源 麻江型 铜鼓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区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郜红娟 韩会庆 罗绪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 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 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 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 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整个研究区(行政单元)相比,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快速增加,景观趋于破碎化和形状复杂化.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呈现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2)距公路越近的缓冲区,景观格局变化更加剧烈.在3 个公路距离缓冲区,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都呈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3)在0~1 500 m 距离缓冲区,低坡度的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速度明显快于中坡度与高坡度地区.低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而中坡度与高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中山峡谷区〉低山丘陵区〉岩溶槽谷区的特点.这说明距公路远近和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山区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乡村聚落 地貌类型 景观格局 麻江县
下载PDF
基于GIS的马尾马江片区公共厕所布局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许章华 林倩 +3 位作者 郑炜彬 范华城 王佳琪 陈少伟 《测绘工程》 CSCD 2015年第7期24-28,共5页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质量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之一,将GIS技术应用于规划领域可使规划成果具更理性与可实施性。以福州市马尾区马江片区为例,基于出行人群密度、区域繁华程度、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对马江片区...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质量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之一,将GIS技术应用于规划领域可使规划成果具更理性与可实施性。以福州市马尾区马江片区为例,基于出行人群密度、区域繁华程度、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对马江片区公共厕所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认为该片区现状公共厕所存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双重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算法与优化布局方案,并基于GIS技术实现可视化模拟。优化后的公共厕所共有53座,较现状的27座增加26座,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公共厕所服务区覆盖片区总面积的91.5%,较现状的38.8%增加52.7%,满足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厕所 空间布局 出行人群密度 服务半径 马江片区
下载PDF
雪峰隆起西南缘古应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敏 汤良杰 +2 位作者 王鹏昊 郭彤楼 路兴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平衡剖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采用岩石声发射法对雪峰隆起西南缘的最大古应力进行了恢复,并探讨了古应力大小与油气成藏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经历了5期不同强度的重要构造变革运动。在早... 在野外地质调查、平衡剖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采用岩石声发射法对雪峰隆起西南缘的最大古应力进行了恢复,并探讨了古应力大小与油气成藏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经历了5期不同强度的重要构造变革运动。在早古生代末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较弱,声发射法的测量表明古应力值分别为13.3MPa和24MPa,对应于麻江古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构造运动次数较多或者古应力值较大的时期,主要对应于麻江古油藏储集层的发育期和油藏大规模破坏期。晚古生代末期构造活动次数较少,但恢复地古应力值较大,为92.6MPa;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恢复地古应力值为23.3~74.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古应力 麻江古油藏 石油地质 雪峰隆起
下载PDF
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娟 李贤庆 +3 位作者 王广利 仰云峰 赵佩 孔龙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该区烃源岩主要有含沥青碳酸盐岩、泥岩和煤3类,其显微组分含量因样品不同而异,显示非均质性。含沥青碳酸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总...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该区烃源岩主要有含沥青碳酸盐岩、泥岩和煤3类,其显微组分含量因样品不同而异,显示非均质性。含沥青碳酸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总含量(TMC)值为0.8%~13.6%,泥岩样的TMC值为1.4%~9.4%,煤样的TMC值超过70%。该区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主要由壳质组、沥青组、次生有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构成,其中孢子体、壳屑体、沥青及矿物沥青基质是其主要的生烃组分。该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o为0.674%~2.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生烃组分 有机质热演化 烃源岩 麻江—凯里地区 黔东南
下载PDF
岩溶山区林地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郜红娟 杨广斌 +2 位作者 罗绪强 刘静 林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4-228,共5页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92年和2012年两个时期的林地景观的地形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各林地景观的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平均斑块面积以及斑块形状...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92年和2012年两个时期的林地景观的地形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各林地景观的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平均斑块面积以及斑块形状指数都随坡度和海拔梯度带的变化而变化。在坡度大和海拔高区域林地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简单,而坡度小和海拔低的区域林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景观格局趋于复杂。(2)坡度小和海拔低区域的连通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分离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该区域林地景观分布趋于分散,聚集度和连通性减低。坡度大和海拔高区域的连通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分离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反映出该梯度带林地景观分布趋于集中,聚集度和连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景观 地形梯度 岩溶山区 麻江县
下载PDF
贵州省麻江县蓝莓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苟体忠 张文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8,共9页
为了研究麻江县蓝莓基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Ni、Cr和Zn)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及其来源。采用ICP-MS和AFS分别测定了麻江县6个蓝莓基地18件土壤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 为了研究麻江县蓝莓基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Ni、Cr和Zn)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及其来源。采用ICP-MS和AFS分别测定了麻江县6个蓝莓基地18件土壤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对蓝莓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麻江蓝莓基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麻江蓝莓基地土壤Hg、Cd、As、Pb、Cu、Ni、Cr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0.24、0.30、35、35、22、27、62、79 mg/kg,Hg、As和Pb平均值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Hg和As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单项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其评价结果表明,麻江蓝莓基地土壤中的Hg、As、Pb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陡坡坪、乌卡坪和白竹林蓝莓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的轻度污染;陈家山、乌羊麻和甘溪蓝莓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的中度污染。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陡坡坪、乌卡坪和白竹林蓝莓基地土壤8种重金属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陈家山、乌羊麻和甘溪蓝莓基地土壤8种重金属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Ni、Zn、Cu、Cr和Cd相关性显著并聚为一类,主要来源于自然地质背景;As和Pb相关性极显著并聚为一类,主要受动物粪便、农药、汽车尾气等复合因素的影响;Hg与其他7种重金属之间无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单独聚为一类,主要来源于燃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县 蓝莓基地 重金属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六种蓝莓叶绿素·干物质及脯氨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永兰 王建娟 +2 位作者 吴永英 徐忠云 张宇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2848-2849,共2页
[目的]比较6种不同蓝莓品种叶绿素、脯氨酸及生物量(鲜重、干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种植的蓝莓为试验材料,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分别采用丙酮与乙醇混合溶液以及酸性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生物量则采用恒重法测定。[结果]... [目的]比较6种不同蓝莓品种叶绿素、脯氨酸及生物量(鲜重、干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种植的蓝莓为试验材料,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分别采用丙酮与乙醇混合溶液以及酸性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生物量则采用恒重法测定。[结果]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变化最大的是芭尔德曼11号;生物量变化最大的则是杰兔8号。[结论]6种蓝莓品种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含量和生物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和同一品种在7、8月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 蓝莓 叶绿素 脯氨酸
下载PDF
麻江型铜鼓声学特性及雌雄铜鼓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世红 万辅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37-244,共8页
本文对麻江型铜鼓进行了声学特性分析和其它有关项目的分析,我们发现麻江型铜鼓根据其基频和大小可分为两组,一组的基频在228—288Hz之间,另一组在340—412Hz之间,大多数麻江鼓的泛音都恰好是基音的倍频,这就是麻江鼓的声音特别悦耳的... 本文对麻江型铜鼓进行了声学特性分析和其它有关项目的分析,我们发现麻江型铜鼓根据其基频和大小可分为两组,一组的基频在228—288Hz之间,另一组在340—412Hz之间,大多数麻江鼓的泛音都恰好是基音的倍频,这就是麻江鼓的声音特别悦耳的原因。麻江型铜鼓有雌雄之分。通过对雌雄铜鼓的考察和分析研究,搞清楚了它们的区别,其中公鼓的平均基频为350Hz左右,母鼓为280Hz左右。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已掌握了相当高的金属铸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型 铜鼓 声学 特性 成份
下载PDF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广鹏 张朝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数量变化较大,而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其中以低山丘陵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与中山峡谷的耕地数量变动最为突出;2低山丘陵以林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中山峡谷以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岩溶槽谷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3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分布在各地貌区坡度较大地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地势低缓处。【结论】岩溶山区复杂的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突出,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其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地貌形态 土地利用变化 麻江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