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派男旦艺术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1
作者 王笑谈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男旦作为京剧中“生、旦、净、末”四大行当之一。其中,梅兰芳作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其创立的京剧“梅派”京剧旦角艺术不仅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更是兼具象征性和典型性的民族美学艺术的示范。其借助独具美学的“眼神造物... 男旦作为京剧中“生、旦、净、末”四大行当之一。其中,梅兰芳作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其创立的京剧“梅派”京剧旦角艺术不仅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更是兼具象征性和典型性的民族美学艺术的示范。其借助独具美学的“眼神造物”“身段画景”为观众塑造“非实体化”的意象空间世界。同时,在特定的场景和情节推动下,其旦角服饰文化为塑造和突显人物形象、强化人的内在个性特征与象征性艺术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京剧旦角服饰的元素特点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其次从京剧跨性别表演形式方面,分析“梅派”男旦艺术的内在美学价值;最后,结合笔者设计项目,提炼“梅派”男旦艺术相关元素,探讨“梅派”美学在当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京剧服饰 男旦艺术 梅派美学
下载PDF
南戏中生旦脚色核心地位的深度考察
2
作者 范德怡 周津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生、旦脚色在南戏脚色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却从未有人核实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根据对现存十种保存南戏原貌较好的早期南戏剧本的考察,生、旦两种脚色在南戏中确实居于核心地位。从演唱曲牌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标... 生、旦脚色在南戏脚色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却从未有人核实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根据对现存十种保存南戏原貌较好的早期南戏剧本的考察,生、旦两种脚色在南戏中确实居于核心地位。从演唱曲牌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标注的角色均为剧中主唱脚色,所唱曲牌数量最多;从扮演角色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不兼演其他角色,仅仅只扮演剧中的男女主角;从脚色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南戏中的生、旦不仅与净、末、丑等脚色相对独立,与外、贴等脚色也是相对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脚色 生旦
下载PDF
从肝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体会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春和 李焱风 赵华荫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1-52,56,共3页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56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对研究对象进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结果5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26例(46.43%),症状轻度改...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56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对研究对象进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结果5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26例(46.43%),症状轻度改善23例(41.07%),症状无改善7例(12.5%)。其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从肝论治 丹栀逍遥散
下载PDF
明代男旦体制的确立
4
作者 徐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男旦在古典演剧史上由来已久,明代南曲诸声腔并起,旦色男扮成为剧坛主流。以潘之恒为代表的曲品家推崇表演的内在神韵,倡扬重情的旦脚审美观,引领着戏曲表演与男旦艺术雅致化趋势,树立了明清以来文人衡量昆剧男旦艺术的美学标杆。
关键词 男旦 潘之恒 神韵 重情 雅致
下载PDF
男旦与摩登女郎:欧阳予倩《潘金莲》的舞台演出及其形象变迁史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日〕田村容子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2期39-49,共11页
1927年首演的《潘金莲》,是一部由时为新剧男旦的欧阳予倩亲自创作并担任主演的实验性新编京剧作品。本文着眼于对该剧作为京剧剧目上演之际报纸杂志所刊载的演出记录、剧照等舞台演出史料的梳理,集中探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的新编... 1927年首演的《潘金莲》,是一部由时为新剧男旦的欧阳予倩亲自创作并担任主演的实验性新编京剧作品。本文着眼于对该剧作为京剧剧目上演之际报纸杂志所刊载的演出记录、剧照等舞台演出史料的梳理,集中探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的新编京剧以何种舞台形式来展示和表现女性形象,以及观众对男旦版"潘金莲"有着怎样的反馈和接受。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剧1936年重演时由女演员担任主角的版本,通过比较后者对欧阳予倩塑造的男旦版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发扬,进而重新评价欧阳予倩自编自演的《潘金莲》在中国戏剧演出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予倩 《潘金莲》 新编京剧 男旦 摩登女郎
下载PDF
乾旦身份的焦虑与建构——《风雪夜归人》与《蝴蝶君》之比较研究
6
作者 董庆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风雪夜归人》与《蝴蝶君》分别是二十世纪中、美戏剧界的知名剧作。这两部戏剧作品的创作时间、语言与主题迥然不同,但剧作中的男主人公均以"乾旦"的身份出现在传统戏曲表演的舞台之上。立足于该相似点,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 《风雪夜归人》与《蝴蝶君》分别是二十世纪中、美戏剧界的知名剧作。这两部戏剧作品的创作时间、语言与主题迥然不同,但剧作中的男主人公均以"乾旦"的身份出现在传统戏曲表演的舞台之上。立足于该相似点,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借助社会学身份建构研究框架,通过分析他者建构和自我建构的身份建构方式探析乾旦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职业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焦虑。以期为这两部戏剧作品的分析提供崭新视角,为其他社会群体的身份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旦 身份焦虑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京剧坤角与“男女合演”制度的确立
7
作者 徐蔚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20世纪初,坤角作为表演者开始登上京剧舞台。1912年,北京正式解除女伶演剧之禁,标志着京剧坤伶在全国范围之崛起。坤伶的兴盛与女旦的走红,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习俗的变迁与都市观众审美心理趋势,也折射了近代社会传统性别权利结构... 20世纪初,坤角作为表演者开始登上京剧舞台。1912年,北京正式解除女伶演剧之禁,标志着京剧坤伶在全国范围之崛起。坤伶的兴盛与女旦的走红,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习俗的变迁与都市观众审美心理趋势,也折射了近代社会传统性别权利结构的变迁。女旦在都市赢得了广泛市场,推动了1930年北平男女合演制度的确认与实施。男女合演不仅有利于净化戏曲舞台,扩展京剧表演性别美的展示,开创京剧美学新风貌,而且进一步改变了旦行的演艺生态。女旦的技艺进步、经济收入与社会评价显著提升,其优势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挥,她们以平等的姿态和男旦分庭抗礼,促进了旦行艺术的发展与隆盛,甚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预示这之后女旦一枝独秀的潮流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角 京剧 男旦 男女合演 清末民初
下载PDF
男旦现实困境的必然性探析
8
作者 韦强 《民族艺林》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男旦是戏曲表演行式之一,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曾是个重要的存在和主流构成,但在当代男旦则陷入了较深的生存困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男旦本身产生于不平等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制度之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狎优等负面现象和争议。另一... 男旦是戏曲表演行式之一,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曾是个重要的存在和主流构成,但在当代男旦则陷入了较深的生存困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男旦本身产生于不平等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制度之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狎优等负面现象和争议。另一方面,男旦的美学属性也和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美学追求、生存模式格格不入。因此,男旦的衰落有着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旦 生存困境 美学观念
下载PDF
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VS谌龙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焦陈旺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川亚运会 羽毛球 男单决赛 林丹 谌龙 技术运用分析
下载PDF
戏曲男旦装扮二题
10
作者 崔淑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男旦是传统戏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头、足装扮是男旦最重要的化装。昆曲的高跟履、闽男旦的自幼蓄发为男旦的自然表演提供了帮助,此二种装扮比魏长生所创的跷、梳水头早出现半个多世纪。
关键词 男旦装扮 高跟履 自幼蓄发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京剧男旦表演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蔚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7,共11页
男旦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由来已久。清末民初,伴随着京剧的发展、鼎盛,男旦艺术日臻成熟。20世纪上半叶,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男旦群体刷新了明清以来戏曲表演的新篇章。评论者与京剧名旦总结了男旦表演的三个艺术特征:一,注... 男旦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由来已久。清末民初,伴随着京剧的发展、鼎盛,男旦艺术日臻成熟。20世纪上半叶,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男旦群体刷新了明清以来戏曲表演的新篇章。评论者与京剧名旦总结了男旦表演的三个艺术特征:一,注重揣摩女性心理是男旦反串表演的契入点;二,男扮女角的精髓在于创造比真实性别更凝练、优美与典型的女性特质;三,反串表演的上乘境界是提摄跨性别扮演的尺度,重在体现艺术的自然之致。而厘清舞台与生活的界限,则是男旦塑造"自然"之女性必须把握的另一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男旦 反串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男旦艺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蔚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8,共11页
男旦曾是中国古典演剧史上的重要现象。20世纪早期话剧舞台中的男旦既为传统的性别串演注入新意,也隐伏着戏剧表演体系与反串传统疏离的先兆。男旦艺术群体的鼎革使京剧男旦逐渐逾越其他行当并臻于极盛。梅兰芳两度访日并赴美访苏,成为... 男旦曾是中国古典演剧史上的重要现象。20世纪早期话剧舞台中的男旦既为传统的性别串演注入新意,也隐伏着戏剧表演体系与反串传统疏离的先兆。男旦艺术群体的鼎革使京剧男旦逐渐逾越其他行当并臻于极盛。梅兰芳两度访日并赴美访苏,成为现代西方戏剧认识中国戏剧乃至东方戏剧文化的桥梁,其海外影响颇受国人注意。然而,随着“写实主义”艺术风格被绝对化,加之女旦群体的浮现,男旦艺术终趋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旦 早期话剧 京剧 梅兰芳
原文传递
从技术到制度:18至20世纪男旦跷功兴废与社会变革
13
作者 姚春敏 孟梓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178,共8页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具,为我们从新文化史视角来反观大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影响,探索社会变革风潮如何起于青萍之末,时代的大背景又如何一步一步地影响到了技术和工具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清末民初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致使男旦跷功这个曾经的戏班法宝,走到了技术性失语和审美鄙弃的双重窘界,最终在新中国文化变革的浪潮中被正式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男旦 跷功 戏曲改革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密码:化解文化冲突的“醒世恒言”——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智慧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建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共6页
当代社会不同文化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强烈。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是当前世界性的难题。《达·芬奇密码》通过一个虚构的基督教历史上的两派之争,提出了当代"文化冲突"的... 当代社会不同文化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强烈。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是当前世界性的难题。《达·芬奇密码》通过一个虚构的基督教历史上的两派之争,提出了当代"文化冲突"的本质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结果,并提出了相互尊重、彼此宽容是实现文化和谐的真正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布朗 《达·芬奇密码》 女性崇拜 男性霸权 和谐相处之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