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tapered metallic stent for unresectable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uji Sakai Toshio Tsuyuguchi +8 位作者 Takao Nishikawa Harutoshi Sugiyama Reina Sasaki Dai Sakamoto Yuto Watanabe Masato Nakamura Shin Yasui Rintaro Mikata Osamu Yokosuk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AIM: To examine the usefulness of a new tapered metallic stent(MS)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METHODS: This new tapered MS was placed in 11 patients with Bismuth Ⅱ or severer ... AIM: To examine the usefulness of a new tapered metallic stent(MS)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METHODS: This new tapered MS was placed in 11 patients with Bismuth Ⅱ or severer unresectable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 as a prospective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six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carcinoma, three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and two with metastatic bile duct obstruction. Stenosis morphology was Bismuth Ⅱ: 7, Ⅲa: 3, and Ⅳ: 1. UMIN Clinical Trial Registry(UMIN000004758).RESULTS: MS placement was 100%(11/11) successful. There were no procedural accidents. The mean patency period was 208.401 d, the median survival period was 142.000 d, and the mean survival period was 193.273 d. Occlusion rate was 36.4%(4/11); the causes of occlusion were ingrowth and overgrowth in 2 patients each, 18.2%,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occlusion underwent endoscopic treatment one more time and all were treatable. CONCLUSION: The tapered MS proved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 because it provided a long patency period, enabled re-treatment by re-intervention, and no procedural accidents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hilar bile duct obstruction METALLIC STENT Tapered METALLIC STENT
下载PDF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晨 刘江文 +3 位作者 王忠敏 陈俊 周晓兵 陈文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TC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并且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PTCD组患者手术后1周与术前TB、DB、ALT、AST和APK比较变化明显,PTCD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和内镜内支架植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0%,生存时间分别为(7.5±2.6)个月和(4.8±2.8)个月,PTCD组明显优于内镜内支架植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PTCD治疗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TCD治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肝门部恶性肿瘤 胆道梗阻 生化指标
下载PDF
胆管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 被引量:8
3
作者 戴定可 翟仁友 于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梗阻置入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资料与方法28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经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置入支架.经单侧穿刺5例.经左右肝分别穿刺23例。2枚支架并排放置21例,经第1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梗阻置入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资料与方法28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经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置入支架.经单侧穿刺5例.经左右肝分别穿刺23例。2枚支架并排放置21例,经第1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支架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与操作有关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血胆红素术前(19.34±15.47)mg/dl,术后1周内下降为(9.75±8.21)mg/dl。生存期25~816天(平均213天)。结论通过介入手段置入胆管内支架是缓解肝门部梗阻引起的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肝门部 胆管梗阻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MRC和PTC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益忠 刘斌 +5 位作者 张国兵 熊壮 柏亚 张家文 刘可夫 余永强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 :探讨MRC与PTC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影像学证实并同时行MRC和PTC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16例 ,其中 ,胆管癌 9例 ,转移癌 4例 (结肠癌 2例 ,胆囊癌 1例 ,胃癌 1例 ) ,肝门部肝癌 3... 目的 :探讨MRC与PTC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影像学证实并同时行MRC和PTC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16例 ,其中 ,胆管癌 9例 ,转移癌 4例 (结肠癌 2例 ,胆囊癌 1例 ,胃癌 1例 ) ,肝门部肝癌 3例。分别在MRC和PTC图像上测量梗阻远端扩张的左、右肝管的宽径、狭窄段长度 ,计算并判断是否完全梗阻及其正确率。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 χ2 检验。结果 :MRC和PTC在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上无差异(t =1.2 7,P >0 .2及t=1.3 3 ,P >0 .2 ) ,MRC评价胆管狭窄长度和PT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t =3 .3 1,P <0 .0 1)。MRC判断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明显低于PTC( χ2 =8.5 0 ,P <0 .0 0 5 )。结论 :MRC可很好的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程度 ,判断狭窄部位。但对狭窄程度的评估存在夸大效应。PTC不仅可评价肝内胆管扩张情况 ,并能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 ,判断狭窄部位是否完全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 恶性胆道梗阻 MRC PTC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刚 桑海泉 毕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肝功能、总胆红素水平、感染、阻塞类型、引流方... 目的探讨分析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肝功能、总胆红素水平、感染、阻塞类型、引流方式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并对比术前与术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与黄疸消除情况等。结果介入治疗成功53例,治愈率为98.1%,黄疸治愈48例,黄疸消除率为88.9%。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黄疸 介入治疗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松 牟春露 谢志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统计支架置入成功率、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肝功能指标... 目的探究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统计支架置入成功率、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180例患者中,因肝内胆管或肝总管广泛狭窄者15例,无法置入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1.67%(165/180)。支架置入后,患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分别为(307.88±72.12)IU/L、(67.42±12.55)μmol/L、(127.25±65.34)IU/L,均低于支架置入前的(611.04±93.27)IU/L、(349.33±62.40)μmol/L、(357.25±91.34)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存期为63~284 d,平均生存期(169±40)d;支架通畅期为41~246 d,平均支架通畅期(144±35)d。165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9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4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55%(57/165),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发生穿孔、胆漏患者。8周后对支架堵塞60例患者实施内镜治疗和检查,分别放置鼻胆引流管18例,置入塑料支架25例,完全堵塞患者17例,无法实施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结论对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极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胆道金属支架 胆管恶性梗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景国 陈燕 曹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个月当中肝功能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术前肝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前后相比,所有患者TBIL(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以上,总有效率达到了94.1%(64/68),黄疸消除率达到了86.8%(59/68)。在TBIL、ALT(谷丙转氨酶)、SGOT(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术后要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使黄疸得到减轻,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着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鹏 毛谅 +5 位作者 卞晓洁 周铁 凡银银 张静 谢敏 仇毓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行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其中52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行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其中52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引流减黄胆汁回输治疗,分成未减黄组(n=15)和减黄组(n=37)。同时在减黄组中,依据是否行术前肠内营养治疗分为非肠内营养亚组(n=13)和肠内营养亚组(n=24)。组间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校正及校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减黄组与减黄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肝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肠内营养亚组与肠内营养亚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肝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减黄组患者术中合并血管切除重建率(33.3%)和手术时间[10.8(2.2)h]均高于未减黄组[6.7%和8.3(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Z=1.595,P值均〈0.05)。减黄组患者术后第7天AST水平[32.8(17.3)U/L]低于非减黄组[55.0(6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2,P〈0.05);减黄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清总胆红素[43.6(91.2)μmol/L]低于非减黄组[91.2(18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0,P值〈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手术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率(25.0%)和手术时间[11.1(1.3)h]均高于非肠内营养亚组[0、9.0(2.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Z=-2.693,P值均〈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第1天AST水平[396.4(268.3)U/L]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42.5(341.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3,P〈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清总胆红素[38.8(21.5)μmol/L和30.0(25.6)μmol/L]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0.9(75.2)μmol/L和46.5(50.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6、-2.026,P值均〈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1、3 d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41.9±31.1)、(50.8±31.4)mg/L]明显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4.4±33.6)、(74.1±3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1.675,P值均〈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尚未表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黄疸 阻塞性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引流 胆汁回输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内外^(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黄兢姚 杨维竹 +5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宁 申权 吴正忠 谢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确认胆管梗阻的范围及长度并选用相匹配的胆道金属支架,准确置入胆管的狭窄段,粒子条装入塑料管,经8F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Ⅰ、Ⅱ、Ⅲ型患者序贯行单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Ⅳ型患者,需要行多支架或多支引流,随后配合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并发症、肿瘤标志物、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总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271,P=0.000),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7.751,P=0.000),术后并发症少,少数仅有轻微不良反应,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74%。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可以治疗不同程度肿瘤并有效保持胆道支架通畅,患者生存期较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125I粒子 胆道支架
原文传递
术前减黄对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冬冬 徐建中 +7 位作者 付琴 付晓君 陈芳芳 鲁正 郭婕 马翔 孙万亮 张登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减黄治疗分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减黄组31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9.9±9.7)岁(范围:39~73岁),其中半肝及以上肝切除患者(扩大肝切除)14例,肝门区肝组织非解剖性切除术(局限肝切除)17例。未减黄组41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0.8±7.8)岁(范围:45~75岁),其中半肝及以上肝切除(扩大肝切除术)17例,肝门区肝组织非解剖性切除(局限肝切除术)24例。术前减黄组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对一个或多个肝胆管进行胆汁充分引流,具有较好的减黄效果,且不受制于肝门部胆管癌梗阻位置的高低。计量资料的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使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72例患者中,术前行减黄治疗31例,术前未行减黄治疗41例。减黄治疗后患者的ALT[(93.2±21.4)U/L]、AST[(87.6±18.1)U/L]、总胆红素[(68.8±12.6)μmol/L]分别与减黄治疗前[(207.4±65.1)U/L、(188.9±56.6)U/L、(227.5±87.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8,P=0.000;t=10.845,P=0.000;t=10.386,P=0.000)。减黄组患者相比未减黄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06;t=-3.698,P=0.000;χ^2=4.108,P=0.043)。减黄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未减黄组有2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减黄组患者R0切除率与未减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378)。减黄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7%、34.2%、13.7%,未减黄组患者分别为72.8%、31.5%、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减黄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患者的R0切除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黄疸 阻塞性 减黄 肝门胆管癌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道引流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顾海涛 张金彦 +2 位作者 王兆文 陈国庆 徐军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PBD)对肝门部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20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3±13)岁...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PBD)对肝门部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20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3±1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前是否行胆道引流分为PBD组(142例)和对照组(62例)。根据不同引流方式将PBD组分为PTCD组(60例)和ERCP组(82例)。观察各组一般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两组住院时间等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PBD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2.7%(18/142)、5.6%(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17/62)、14.5%(9/62)(χ^2=6.600,4.457;P<0.05),而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31.7%(45/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7%(11/62)(χ^2=4.216,P<0.05),术后住院时间(14±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5)d(t=2.367,P<0.05)。PTCD组术后出血、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2/60)、21.7%(13/60),明显低于ERCP组的13.4%(11/82)、39.0%(32/82)(χ^2=4.234,4.822;P<0.05)。结论PBD可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手术安全性。PTCD术后胆道感染、出血发生风险较ERCP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黄疸 阻塞性 引流术
原文传递
金属支架不同放置位置在肝门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明星 潘阳林 +10 位作者 蔡晓波 胡贤荣 叶馨 吴军 高道键 周东勋 王田田 陈萃 陆蕊 张婷 胡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1-909,共9页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不同放置位置在肝门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00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16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不同放置位置在肝门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00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16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6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4例,女136例;年龄为(67±12)岁。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联合会诊确定为无法手术切除,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情况。(3)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7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 1,Q 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300例患者中,163例行内镜引流术中≥1根胆管金属支架的远端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跨越乳头);137例行内镜引流术中没有胆管金属支架的远端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未跨越乳头)。跨越乳头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转移性胆管肿瘤),胆管金属支架类型(单侧金属支架、双侧金属支架)分别为(68±13)岁,95、8、11、31、18例,63、100例;未跨越乳头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4±12)岁,63、22、20、23、9例,126、1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χ^(2)=17.69、90.79,P<0.05)。(2)随访情况。3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1,9.3)个月。跨越乳头和未跨越乳头患者的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9.0(8.2,9.8)个月和6.4(4.8,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5)。跨越乳头和未跨越乳头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4.2,6.8)个月和5.5(4.3,6.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3)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管金属支架类型、胆管金属支架放置位置是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4,0.60,95%可信区间为0.30~0.64,0.42~0.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金属支架是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46,95%可信区间为0.29~0.7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比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胆管金属支架类型、抗肿瘤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05,1.43,0.72,0.61,95%可信区间为0.70~1.57,1.12~1.83,0.55~0.92,0.47~0.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疾病类型(肝细胞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μmol/L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5,1.98,1.46,95%可信区间为1.02~1.79,1.40~2.80,1.13~1.89,P<0.05);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接受抗肿瘤治疗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68,0.60,95%可信区间为0.53~0.89,0.45~0.80,P<0.05)。结论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在内镜引流术中胆管金属支架是否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均安全、可行。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是患者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60岁、疾病类型(肝细胞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μmol/L是患者内镜引流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接受抗肿瘤治疗是患者内镜引流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肝门胆管恶性梗阻 金属支架 临床成功率 支架通畅期 总生存时间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肝脏有效引流体积对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一项多中心研究
13
作者 夏明星 潘阳林 +8 位作者 蔡晓波 胡贤荣 吴军 高道键 王田田 陈萃 陆蕊 张婷 胡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肝脏引流体积对其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3所内镜中心接受支架引流的633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Ⅱ-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 目的探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肝脏引流体积对其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3所内镜中心接受支架引流的633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Ⅱ-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支架通畅期、总体生存时间、有效肝脏引流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肝脏引流体积<30%、30%~50%、>50%患者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56.8%(25/44)、77.3%(201/260)和84.2%(277/329);早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8%(14/44)、18.8%(49/260)和16.1%(53/329);中位支架通畅期分别为4.5(95%CI:1.8~7.2)个月、5.6(95%CI:5.0~6.2)个月、6.6(95%CI:5.2~8.0)个月;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4(95%CI:1.8~3.0)个月、4.0(95%CI:3.4~4.6)个月和4.9(95%CI:4.4~5.4)个月。30%~50%肝脏引流体积组的临床成功率(χ^(2)=8.28,P=0.012)、中位支架通畅期(χ^(2)=18.87,P=0.015)、总体生存时间(χ^(2)=6.93,P=0.024)均明显高于<30%组。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种类(肝细胞肝癌比肝门胆管癌:HR=1.50,95%CI:1.18~1.91,P=0.001;胆囊癌比肝门胆管癌:HR=1.45,95%CI:1.14~1.85,P=0.002;转移性胆管肿瘤比肝门胆管癌:HR=1.48,95%CI:1.08~2.04,P=0.015)、胆红素水平>200μmol/L(HR=1.35,95%CI:1.14~1.60,P<0.001)、金属支架(HR=0.67,95%CI:0.56~0.79,P<0.001)、肝脏引流体积(体积30%~50%比<30%:HR=0.64,95%CI:0.45~0.90,P=0.010;体积>50%比<30%:HR=0.58,95%CI:0.41~0.81,P=0.002)和抗肿瘤治疗(HR=0.51,95%CI:0.42~0.61,P<0.001)均为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进行内镜支架引流时,至少要达到30%的肝脏体积才能获得更好的总体生存时间。此外,采用金属支架引流并给予其他抗肿瘤治疗亦有助于增加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支架 存活 肝门胆管恶性梗阻 肝脏引流体积 临床成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