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FLAP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CROMIOTHORACIC CUTANEOUS FREE FLAP FOR REPAIR OF DEFECT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1
作者 唐友盛 邱蔚六 袁文化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Since December 1986, acromiothoracic cutaneous flap (with its blood supply from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deltoid muscular branches of thoracoacromial vessels) has been used for repair of the defects in the oral an... Since December 1986, acromiothoracic cutaneous flap (with its blood supply from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deltoid muscular branches of thoracoacromial vessels) has been used for repair of the defect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on 7 cases. All falps in this group survived. This skin flap must be very promising with advantages of an unexposed donor site, soft in texture and color matching the face. Moreover, the operation is less traumatic. The design and essential points of preparing the flap are introduced. The indication of oper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miothoracic CUTANEOUS FLAP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defect
下载PDF
Craniofacial resection of advance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愿 邱蔚六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raniofacial resection for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Methods For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aniofacial resection for malignancies 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raniofacial resection for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Methods For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aniofacial resection for malignancies involving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ranial fossa over a 20-year period between June 1978 and December 1997 at our department were evaluated. Twenty patients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an adjuvant 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 Eleven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of various types as an adjuvant therapy.Results The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48.8% (20/41) and 35.1% (13/37), respectively, while the 10-year survival rate was 20% (4/20).Conclusions Our results revealed good prospects of using craniofacial resection o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cie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iofacial resectio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skull base surgery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苏蒙 刘喆 +1 位作者 刘敏 洪小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比较前臂游离皮瓣(FRFF)、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皮瓣不同将90例口腔颌恶性肿瘤患者分为FRFF组、DIEP组、ALTF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 目的:比较前臂游离皮瓣(FRFF)、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皮瓣不同将90例口腔颌恶性肿瘤患者分为FRFF组、DIEP组、ALTF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皮瓣坏死情况。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患者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UW-QOL)中娱乐、吞咽、咀嚼、唾液分泌、语言、肩部功能、味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UW-QOL量表中疼痛、行动、外貌、情绪、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情绪、焦虑评分比较:ALTF组>DIEP组>FRFF组(P<0.05);行动、外貌评分比较:DIEP组、ALTF组均高于FRFF组(P<0.05)。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LTF组低于FRFF组(P<0.05)。结论:FRFF、DIEP、ALTF三种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DIEP、ALTF美观度更高、疼痛程度较轻,且ALTF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缺损 口腔颌恶性肿瘤 前臂游离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孙清妍 王鑫源 +4 位作者 母晓丹 刘天驰 燕梦棋 胡敏 刘华蔚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75-279,295,共6页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颏下岛状瓣 颌面缺损修复 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 口腔癌
下载PDF
Research status of biodegradable metals designed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pplications:A review 被引量:13
5
作者 Dandan Xia Fan Yang +2 位作者 Yufeng Zheng Yunsong Liu Yongsheng Zho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11期4186-4208,共23页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have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tissue types,which have vital health and aesthetic functions.Biodegradable metals(BMs)is a promising bioactive materials to treat ora...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have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tissue types,which have vital health and aesthetic functions.Biodegradable metals(BMs)is a promising bioactive materials to treat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BMs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pplications.Mg-based BMs and Zn-based BMs for bone fracture fixation systems,and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membranes,are discussed in detail.Zn-based BMs with a moderate degradation rat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GBR membranes show great potential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Fe-based BMs have a relatively low degradation rate and insoluble degradation products,which greatly limit their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Furthermore,we proposed potentia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BM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including 3D printed BM bone scaffolds,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BMs GBR membranes,and BMs containing hydrogels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soft tissue regeneration,and nerve regeneration.Taken together,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M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inical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metal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Bone fracture Bone fixation Bone defect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颈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孙烁辉 刘琴瑶 +2 位作者 马军利 李潇 王之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来源于外周神经干或神经鞘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我科近期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MPNST病例。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来源于外周神经干或神经鞘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我科近期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MPNST病例。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疾病的生长方式、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预后。MPNST作为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其手术方式的设计、切除范围大小及术后是否进一步行放化疗等决定了该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异质性外周神经肿瘤 口腔颌面颈部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
7
作者 李阳 高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9~2023.9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9~2023.9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各45例,对照分析两组干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 个性化皮瓣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皮瓣移植术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19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张陈平 张志愿 +10 位作者 邱蔚六 林国础 竺涵光 唐友盛 孙坚 沈国芳 胡永杰 叶为民 李军 季彤 徐立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集修复重建患者共 1 973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种、缺损部位和修复类型的分布情况,游离组织瓣危象的发生率及成功率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AS 6.12医用... 目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集修复重建患者共 1 973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种、缺损部位和修复类型的分布情况,游离组织瓣危象的发生率及成功率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AS 6.12医用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中年(>45~≤60岁)患者764例,占38.72%;老年(>60岁)527例,占26.71%;青壮年(>28~≤45岁)450例,占22.81%;青年(>14≤28岁)187例,占9.48%,儿童(≤14岁)45例,占2.28%.男1 193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5∶1.良、恶性病变之比为1∶1.94.缺损部位依次为舌20.63%、下颌骨17.38%、腮腺13.74%、颊12.72%、上颌骨8.16%、口咽7.60%、口底5.68%、其他占14.09%.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904例,占45.82%;带蒂组织瓣753例,占38.17%;随意(皮)瓣201例,占10.19%;非血管化骨移植30例,占1.52%;其它方法85例,占4.30%.其中游离前臂皮瓣594例,腓骨肌(皮)瓣143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69例,3种组织瓣共1 106例,占修复重建总例数的56.06%.游离组织瓣共940个,发生术后危象47个(5.20%),抢救成功30个(63.83%),游离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8.19%. 结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为主;舌的缺损修复约占1/5;游离组织瓣的成功率高,是主要的修复方式;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带蒂胸大肌(皮)瓣成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常用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9
作者 翟沁凯 王绪凯 +4 位作者 卢利 孙长伏 谭学新 秦兴军 黄绍辉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164(97.6%)例,失败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11/168),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6.7%(6/9),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口腔及面部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被引量:84
10
作者 郑家伟 李金忠 +9 位作者 涂文勇 张陈平 郭传瑸 李龙江 孙沫逸 韩正学 廖贵清 潘潮斌 张文峰 季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8-106,共9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3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NCCN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治疗指南
下载PDF
围裙式颈阔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龙 郭峰 +2 位作者 陈新群 蒋灿华 翦新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颖的颈阔肌肌皮瓣术式,评价其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围裙式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病变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15例。设计U形的围裙式切口制备皮瓣,保留蒂部皮肤,加宽肌蒂宽度。结果:15例围裙式颈阔肌... 目的:介绍一种新颖的颈阔肌肌皮瓣术式,评价其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围裙式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病变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15例。设计U形的围裙式切口制备皮瓣,保留蒂部皮肤,加宽肌蒂宽度。结果:15例围裙式颈阔肌肌皮瓣12例完全成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中,修复颊黏膜、舌、牙槽突缺损的皮瓣完全成活率分别为8/9、1/3、3/3。另有2例颈部供区伤口愈合不良。所有病例经4~33个月随访,1例牙龈癌颈部瘢痕较为明显,1例舌癌舌运动受限,其余病例口腔颌面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和颈阔肌肌皮瓣比较,围裙式颈阔肌肌皮瓣可提供更宽的皮岛,特别适合中小型颊部软组织及牙槽突缺损的修复,舌部缺损不是该皮瓣最佳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裙式切口 颈阔肌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D-二聚体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瑞庆 邱丽君 +1 位作者 张瑛 刘伟弘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 -二聚体在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追踪本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31例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定期随访时的血浆D -二聚体值 ,并且与健康成年人...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 -二聚体在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追踪本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31例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定期随访时的血浆D -二聚体值 ,并且与健康成年人相比较。结果 肿瘤组术前测定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1.3mg/L ,术后检测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0 .34mg/L。术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也明显高于术后组 (P <0 .0 5 )。结论 血浆D -二聚体浓度的异常升高 ,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以及肿瘤的大小、分期有相关性。可以通过对血浆D -二聚体值的监测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志国 王智明 +1 位作者 王飏 张力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cm×4.0cm,最小面积为4.0cm×2.5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从纪 史文进 +1 位作者 杨军 汪昆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术中血管套接法优于缝合法,应尽量多吻合静脉,该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区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米磊 苗辉 +1 位作者 高宇 刘怀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93-3495,共3页
目的观察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其中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 目的观察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其中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感觉、口腔不良状况,以及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感觉优良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口腔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为3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瘢痕、感觉以及进食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不仅对患者口腔缺损皮肤修复重建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恶性肿瘤 皮肤缺损修复重建 股外侧皮神经
下载PDF
多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口腔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小玲 魏奉才 孙善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个位于涎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其他10个发生于头皮、耳前区皮肤、甲状腺、膀胱及血液系统。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共25个,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其次是腮腺、颌下腺、颊黏膜及牙龈。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舌及涎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消化道、呼吸道密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认真的随访;对于女性患者,乳腺及生殖系统应是检查的重点。定期随访、早发现、早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多原发性 口腔颌面部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进忠 徐宁 +2 位作者 刘锋鸽 岳阳丽 乔思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头颈部 预后
下载PDF
6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一佳 王秋莉 +3 位作者 王阳娟 程威 王洁 王婷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215-21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63例进行护理干预实验探讨,其收治时间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分组对比,观察组34例采用综合护理模...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63例进行护理干预实验探讨,其收治时间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分组对比,观察组34例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各自护理方案的效果及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情况。结果:从护理并发症评估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34.4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组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要低,数据组间经X2检验,证明(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的监测护理;术后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饮食、口腔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建议临床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下载PDF
105例口腔颌面部结外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伟亚 刘瑗如 李采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本文对105例口腔颌面部结外NHL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29例作了免疫组化(ABC法)研究。105例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4.2岁。发病部位最多为牙龈21例(20%)和腮腺20例(19.1%)。组织学... 本文对105例口腔颌面部结外NHL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29例作了免疫组化(ABC法)研究。105例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4.2岁。发病部位最多为牙龈21例(20%)和腮腺20例(19.1%)。组织学类型:B细胞来源者74例(70.5%),T细胞来源者29例(27.6%)。随访结果揭示,组织类型和治疗方法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化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116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声 周阿高 +2 位作者 叶为民 叶冬霞 陈中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探讨其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参照《中医证候规范》及《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将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血亏虚型、脾虚痰湿型、气滞血...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探讨其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参照《中医证候规范》及《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将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血亏虚型、脾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热毒壅阻型及其他证型。结果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气阴两虚型为50.86%(59/116),同时兼有脾虚痰湿型为64.65%(75/116);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临床各证型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7.61±5.80)月,明显长于总病例数的平均病程(7.96±5.95)月(P<0.05)。结论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脾虚痰湿型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中医辨证分型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