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的“祛魅”自然观反思——解读大卫·马洛夫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
1
作者 孔一蕾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2-98,共7页
自然维度是家园建构的重要维度之一,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大卫·马洛夫在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中对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常见的"祛魅"自然观进行了探讨。马洛夫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两种自然——精致美丽的爱尔兰庭园与空... 自然维度是家园建构的重要维度之一,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大卫·马洛夫在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中对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常见的"祛魅"自然观进行了探讨。马洛夫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两种自然——精致美丽的爱尔兰庭园与空阔寂寥的澳大利亚荒野。前者是"祛魅"成功的自然,一切在人的掌控之中,因此令人眷恋和怀念;而澳大利亚荒野既空且阔,是"祛魅"不成功的自然,让人焦虑恐惧。作家藉此对"祛魅"自然观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实质是用工具理性将自然完全纳入人类的框架之中,使之为人所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它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断裂,而"家园"也因此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洛夫 《柯洛溪边的对话》 “祛魅”自然观 工具理性 家园建构
下载PDF
《一种想象的生活》中的逆向殖民主义过程
2
作者 袁芳 徐宁骏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一种想象的生活》中古罗马帝国诗人奥维德同居住在边远地区托米斯的狼孩邂逅的故事,是殖民过程的缩影。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来自"文明"社会的奥维德不同于一般的殖民者形象,在试图通过语言教化和转变狼孩的意图时遭到逆转,... 《一种想象的生活》中古罗马帝国诗人奥维德同居住在边远地区托米斯的狼孩邂逅的故事,是殖民过程的缩影。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来自"文明"社会的奥维德不同于一般的殖民者形象,在试图通过语言教化和转变狼孩的意图时遭到逆转,非但没有将先进文明渗透到原始落后的托米斯,反而受到自然环境和语言的影响,学会了哥迪克语和自然的语言,与自然合而为一,最终完成了逆向殖民主义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夫 《一种想象的生活》 逆向殖民主义
下载PDF
此地即中心——马洛夫《一种想象的生活》中的语言流亡感和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宁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89,F0004,共4页
《一种想象的生活》描述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流亡中对新文化身份的成功建构,在澳大利亚小说家戴维·马洛夫(David Malouf)文学生涯中具有分水岭意义。本文从“被流放到语言边界之外的诗人”、“我正在进入自我的领域”、“如何... 《一种想象的生活》描述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流亡中对新文化身份的成功建构,在澳大利亚小说家戴维·马洛夫(David Malouf)文学生涯中具有分水岭意义。本文从“被流放到语言边界之外的诗人”、“我正在进入自我的领域”、“如何真实地生活”三个层面解析这部作品中的流亡感,指出,奥维德的流亡是三方面的:他经历了语言的流亡、精神的流亡和文化身份的流亡。同时也指出,小说所描述的奥维德摆脱流亡感,重建文化身份建构的经历,实际上也是澳大利亚经历。小说借奥维德的成功表明,走出流亡的途径或许是赋予本地经验以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夫 奥维德 流亡感 文化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沉默背后的交际意图——析《忆起了巴比伦》
4
作者 孔一蕾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澳大利亚作家戴维·马洛夫的小说《忆起了巴比伦》自出版以来,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部分质疑和批评。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在土著问题上忽略了他们遭受的压迫,"将政治一笔抹煞"。这样的批评主要源于对小说中三种沉默... 澳大利亚作家戴维·马洛夫的小说《忆起了巴比伦》自出版以来,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部分质疑和批评。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在土著问题上忽略了他们遭受的压迫,"将政治一笔抹煞"。这样的批评主要源于对小说中三种沉默的误读,忽略了沉默背后的交际意图。该小说的真正意义蕴藏在沉默背后,借助会话沉默与主题沉默,马洛夫揭露和批判了历史上澳大利亚白人在建构家园的过程中对土著所采取的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同时他还通过文本沉默向读者展示了土著文化的深邃质朴,指出只有向土著学习,白人才能成功在此建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马洛夫 《忆起了巴比伦》 沉默 交际意图
原文传递
悦纳他者——戴维·马洛夫战争小说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策略
5
作者 李朔 张勇先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不同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对中心的维护、对自我的强调,后现代伦理观认为自我应主动承担起对他者的绝对责任,构建一种“为他”的伦理。戴维·马洛夫战争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手法如降格叙事、复调叙事、拼贴叙事与他的后现代伦理... 不同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对中心的维护、对自我的强调,后现代伦理观认为自我应主动承担起对他者的绝对责任,构建一种“为他”的伦理。戴维·马洛夫战争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手法如降格叙事、复调叙事、拼贴叙事与他的后现代伦理思想珠联璧合、浑然天成,消解了小说人物的话语权威和作者的叙述特权,全方位地揭示了他对澳大利亚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对他者的同情。本文将通过讨论马洛夫的三部后现代小说《约翰诺》《飞去吧,彼得》《大世界》研究作者的后现代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马洛夫 后现代小说 他者 后现代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