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古代日本的七夕歌创作与神仙思想的关系——以《万叶集》为中心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忠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日本《万叶集》中的七夕歌是以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七夕传说为背景而创作的。笔者认为生活于万叶时代的日本人之所以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七夕歌,其原因不仅仅是被七夕传说中的主人公"牵牛·织女"二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更主要的...
日本《万叶集》中的七夕歌是以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七夕传说为背景而创作的。笔者认为生活于万叶时代的日本人之所以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七夕歌,其原因不仅仅是被七夕传说中的主人公"牵牛·织女"二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更主要的是被贯穿于传说中的神仙思想所吸引。本文通过对七夕歌创作的背景、方式以及内容等的分析,探讨古代中国的神仙思想对日本万叶时代七夕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叶集》
七夕歌
牵牛·织女
神仙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叶集》的民族特色
2
作者
吴雨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是伴随着中日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在创作方法上,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同时,万叶歌人又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大胆地消化和改造了汉文化,使歌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用和...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是伴随着中日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在创作方法上,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同时,万叶歌人又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大胆地消化和改造了汉文化,使歌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用和歌形式,反映古代日本的社会生活,抒发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充满着浓厚的日本情调。《万叶集》为日本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叶集》
和歌
民族特色
吸收
改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古典文学对《万叶集》和歌的影响——以咏“云”和歌为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成德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47-52,共6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叶集
中日比较文学
云
枕词
序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纵横”和“纵向”的文学情感——试比较唐七夕诗歌和万叶集中的七夕和歌
4
作者
念华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中国唐代诗歌和日本《万叶集》中都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中国文学的基调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学作品强调"文以载道,心怀天下",因此表现在文学情感上是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而日本...
中国唐代诗歌和日本《万叶集》中都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中国文学的基调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学作品强调"文以载道,心怀天下",因此表现在文学情感上是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而日本文学则从个人感情立场出发,将表现集中在歌颂美、爱恋和悲伤等感情上,因此在文学思想上呈现"纵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
纵向
唐代
万叶集
七夕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代日本的七夕歌创作与神仙思想的关系——以《万叶集》为中心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忠锋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基金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07XWC05)"七
八世纪日本神仙思想的研究-以<万叶集>的七夕歌为中心"
文摘
日本《万叶集》中的七夕歌是以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七夕传说为背景而创作的。笔者认为生活于万叶时代的日本人之所以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七夕歌,其原因不仅仅是被七夕传说中的主人公"牵牛·织女"二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更主要的是被贯穿于传说中的神仙思想所吸引。本文通过对七夕歌创作的背景、方式以及内容等的分析,探讨古代中国的神仙思想对日本万叶时代七夕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万叶集》
七夕歌
牵牛·织女
神仙思想
Keywords
man
-
yo
-Shui
Qixi poetry
Cowherd & Weaver Maid
Immortal Thoughts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叶集》的民族特色
2
作者
吴雨平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摘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是伴随着中日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在创作方法上,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同时,万叶歌人又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大胆地消化和改造了汉文化,使歌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用和歌形式,反映古代日本的社会生活,抒发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充满着浓厚的日本情调。《万叶集》为日本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万叶集》
和歌
民族特色
吸收
改造
Keywords
man
-
yo
-Shui
Waka
national features
assimilation
innovation
分类号
I1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古典文学对《万叶集》和歌的影响——以咏“云”和歌为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成德
机构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47-52,共6页
基金
2009年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09TB001)
2011年度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文摘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关键词
万叶集
中日比较文学
云
枕词
序词
Keywords
man 'yo luster
Chinese and Japa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loud
pillow word
preface
分类号
I37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纵横”和“纵向”的文学情感——试比较唐七夕诗歌和万叶集中的七夕和歌
4
作者
念华龄
机构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出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文摘
中国唐代诗歌和日本《万叶集》中都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中国文学的基调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学作品强调"文以载道,心怀天下",因此表现在文学情感上是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而日本文学则从个人感情立场出发,将表现集中在歌颂美、爱恋和悲伤等感情上,因此在文学思想上呈现"纵向"。
关键词
纵横
纵向
唐代
万叶集
七夕诗歌
Keywords
individual or the whole country
themes about individual
Tang dynasty
the
man
-
yo
-shui
poetry on the theme of The Seventh Evening of July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古代日本的七夕歌创作与神仙思想的关系——以《万叶集》为中心
张忠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万叶集》的民族特色
吴雨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古典文学对《万叶集》和歌的影响——以咏“云”和歌为线索
宋成德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纵横”和“纵向”的文学情感——试比较唐七夕诗歌和万叶集中的七夕和歌
念华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