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7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Based on Regional Climate
1
作者 Qin Lai Wei Liu Xing Li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3年第2期50-68,共19页
As a typical building with ethn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west Chi-na, its construction skills contain rich local ecological wisd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 As a typical building with ethnic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west Chi-na, its construction skills contain rich local ecological wisd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rea shows that the thermal mass effect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assive adjustment strategy of residential dwelling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Meigu County, analyzing the wisdom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thermal mass effect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t the macro (village), moderate (courtyard), and micro (building unit) level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genetic factor library”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Yi residential dwellings. Finally, 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residential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the simulation data of Ecotect software are used to study and judge the logic behind it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isdo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have six aspects of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thermal mass effects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The winte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house is comfortable, and the heat is sufficient;Rammed earth material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more potent, powerful, and robust thermal mass effects performance than stone slabs and wooden bo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Adaptability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Dwelling Ecological Intelligence
下载PDF
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藏族民居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毅 陈齐 +3 位作者 曹勇 龙立 琚诚可 周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为掌握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中藏族民居的震害情况,对地震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总结藏族民居的建筑特点与结构特点,分析石木结构、木结构和生土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数量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进行统... 为掌握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中藏族民居的震害情况,对地震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总结藏族民居的建筑特点与结构特点,分析石木结构、木结构和生土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数量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中,石木结构震害较严重,主要破坏特征为整体倒塌、局部倒塌、墙体破坏、梁柱破坏和屋盖破坏。木结构震害较轻,主要破坏特征为围护墙倒塌、开裂以及屋面溜瓦。由于距离震中较远,生土结构的震害最轻,主要破坏特征为墙体开裂。石木结构和木结构倒塌破坏占比分别为0.9%和0.0%,严重损坏占比分别为19.0%和17.2%。木结构多为非结构构件损坏,抗震能力强于石木结构。同时,地震诱发山体落石、山体滑坡,导致建筑被掩埋、道路中断、水利和通讯设施受损,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663处。针对不同藏族民居的震害特征和破坏统计,建议在保留藏族民居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发展受力机理清晰的结构体系,加强藏族民居的抗震措施,并重视该地区的震群型地震效应。根据次生灾害的破坏情况和统计,建议灾后重建中,藏族民居应合理选址,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并完善防治次生灾害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地震 震害调查 藏族民居 石木结构 木结构 生土结构
下载PDF
基于川南建筑特色的会馆室内装饰设计研究——以夕佳山民居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玉梅 王玉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夕佳山民居为代表的川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装饰元素往往具有平安吉祥、多福健康等美好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其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叙述,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夕佳山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会馆室内设计... 以夕佳山民居为代表的川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装饰元素往往具有平安吉祥、多福健康等美好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其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叙述,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夕佳山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会馆室内设计相结合,从形、色、材几个方面进行装饰方法探讨。在设计应用中,根据会馆的文化属性,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不脱离装饰外形所依附的内在文化和内在精神价值,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作为突破点,以传承和创新两个方向探讨结合的设计策略,在会馆室内设计中传承创新川南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川南民居 地域建筑 装饰元素
下载PDF
绿色设计理念下皮革材料在现代窑洞民居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慕云舒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期110-113,117,共5页
窑洞是我国西北部地区极具地域性特征的建筑。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核心,对皮革材料在现代窑洞民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进行分析,着重强调了皮革材料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优势,对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与皮革材料的融合思路进行总结,认为皮革... 窑洞是我国西北部地区极具地域性特征的建筑。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核心,对皮革材料在现代窑洞民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进行分析,着重强调了皮革材料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优势,对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与皮革材料的融合思路进行总结,认为皮革材料与现代窑洞民居室内设计需要着重强调发挥皮革材料的视觉与材质特征,将皮革材料与窑洞造型、民居需求等进行充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皮革材料 窑洞造型 民居需求
下载PDF
“好在”:栖居视角下芒景布朗族的康养理念与地方实践
5
作者 朱凌飞 李江南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好在”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关系,表达了“栖居”的能动者对个体身体和特定环境的具身性经验和体验。在芒景布朗人居住和健康的传统理念与地方实践中,包含着地方性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多重... “好在”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关系,表达了“栖居”的能动者对个体身体和特定环境的具身性经验和体验。在芒景布朗人居住和健康的传统理念与地方实践中,包含着地方性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多重因素,体现出当地人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茶叶经济、康养旅游、“世遗”申报等的推动下,芒景布朗人对“好在”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要求,并推动了现代康养理念的在地化实践。“健康中国”的构建将使人们越来越“好在”,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好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在” 康养 栖居视角
下载PDF
基于驻留时间控制的压气机叶片前缘砂带磨削研究
6
作者 黄云 桂林 +3 位作者 秦涛 王文玺 邹莱 李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叶片前缘廓形精准控制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加工方法.以轴流压气机叶片为研究对象,结合半赫兹接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获取了柔性磨具和叶片前缘的接触区域内的应力分布,基于Preston方程求解材料去除函数.遍历刀位点对控制点的... 提出了一种面向叶片前缘廓形精准控制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加工方法.以轴流压气机叶片为研究对象,结合半赫兹接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获取了柔性磨具和叶片前缘的接触区域内的应力分布,基于Preston方程求解材料去除函数.遍历刀位点对控制点的磨削深度,建立全局材料去除矩阵,搭建驻留时间求解非线性方程组.采用带有阻尼因子的Tikhonov正则化消除大型稀疏病态矩阵对求解精度波动的影响,将所求驻留时间转换为对应刀位点的进给速度,生成机器人加工代码.磨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驻留时间控制的机器人砂带磨削方法能够实现给定允差范围内叶片前缘廓形的精准加工,型面误差可以控制在0.0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砂带 柔性磨削 前缘廓形 驻留时间
下载PDF
居所·自我·他-我:莫里森与阿来小说中的居住空间诗学
7
作者 赵宏维 王守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房屋作为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与主体的自我建构密切相关,也包含着人际社会关系。美国著名作家托妮·莫里森和中国著名作家阿来不约而同地在小说创作中以房屋为依托,刻画特殊的族群生活,再现了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空间。他们的空间叙事... 房屋作为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与主体的自我建构密切相关,也包含着人际社会关系。美国著名作家托妮·莫里森和中国著名作家阿来不约而同地在小说创作中以房屋为依托,刻画特殊的族群生活,再现了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空间。他们的空间叙事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策略,藉此聚焦的族群居住空间呈现出小说人物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持续张力,既流动着主体对居住空间的亲密情感,也展布着房屋作为社会空间的权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阿来 居住空间 自我 社会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窑居建筑屋顶适宜性改造研究
8
作者 吴磊 宋冰(指导) +1 位作者 陈飞宇 杨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92-99,共8页
调研发现陕北地区自2010年以来降水量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传统窑洞屋顶缺少良好的防水设计,易导致窑洞在经受暴雨时漏水甚至坍塌。村民采取在原屋顶上加建彩钢板的改造方式防雨,然而这种窑洞屋顶构造的自更新不仅未能充分解决屋... 调研发现陕北地区自2010年以来降水量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传统窑洞屋顶缺少良好的防水设计,易导致窑洞在经受暴雨时漏水甚至坍塌。村民采取在原屋顶上加建彩钢板的改造方式防雨,然而这种窑洞屋顶构造的自更新不仅未能充分解决屋顶防水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窑洞村落的传统风貌。以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窑洞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测试与软件模拟分析窑洞屋顶加盖彩钢板构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发现加盖彩钢板能够提升屋顶的耐久度和防雨性能,但是不能改善室内热环境,并且不能充分融入到传统的乡村环境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窑洞屋顶构造,以期进一步改善屋顶防水性能并延续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为后期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窑居建筑 更新改造 屋顶构造 室内热环境
下载PDF
一种针对驻留转换雷达的信号分选算法
9
作者 张春杰 青松 +1 位作者 邓志安 刘俞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1934,共10页
复杂电磁环境下驻留转换雷达的信号分选是制约电子侦察技术发展的瓶颈,由于其复杂多变的成形规律,信号子周期难以被检测;脉冲重复周期调制类型不明,脉冲序列无法成功提取;提取的多个子周期脉冲序列无法合并为一部雷达信号,造成虚警。针... 复杂电磁环境下驻留转换雷达的信号分选是制约电子侦察技术发展的瓶颈,由于其复杂多变的成形规律,信号子周期难以被检测;脉冲重复周期调制类型不明,脉冲序列无法成功提取;提取的多个子周期脉冲序列无法合并为一部雷达信号,造成虚警。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针对驻留转换雷达的信号分选算法,利用双门限提高子周期检测概率,通过霍夫变换结合迭代自组织聚类判断信号是否属于驻留转换雷达,改进搜索算法以提取脉冲序列,依据排列熵指标将多脉冲序列合并为一部驻留转换雷达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25%脉冲丢失率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可以将三部驻留转换雷达信号成功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留转换 信号分选 霍夫变换 脉冲序列搜索 排列熵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书院空间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伦 《浙江建筑》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社会中知识与思想的孵化器。在此,系统梳理浙江乡村书院的形态特征与演化现象,以推动文教空间在地性研究的深化与细化,旨在丰富浙江地域的文化格局和文明语境内涵,为社会文明全面提升提供时代定义与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书院 文教空间 浙江民居 人文流脉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居民动态OD矩阵提取方法
11
作者 田钊 张乾钟 +3 位作者 赵轩 陈斌 佘维 杨艳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现有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周期较长,交通小区划分粒度粗糙,导致调查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居民出行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居民动态OD矩阵提取方法。首先,针对信令数据中的两种复杂噪声:乒乓切换和漂移数据,提出... 现有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周期较长,交通小区划分粒度粗糙,导致调查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居民出行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居民动态OD矩阵提取方法。首先,针对信令数据中的两种复杂噪声:乒乓切换和漂移数据,提出了基于窗口阈值的检测与等效位置替换方法,以及复杂漂移点的检测和标记处理方法;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ST-DBSCAN聚类方法,引入一种等时化方法将时间信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识别出行过程中的驻留点;最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含有道路关键节点的路网,将居民出行OD与路网节点相匹配,有效推导出城市居民动态OD矩阵。实验结果表明:与ST-DBSCAN算法相比,所提改进的ST-DBSCAN算法在聚类效果和识别速度上分别提升了6.10%和5.26%;与统计方法和二阶统计量方法相比,基于改进的ST-DBSCAN算法的动态OD矩阵提取方法在均方误差(MSE)上分别降低了16.98%和21.55%。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提出的动态OD矩阵提取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分析城市居民日常与高峰时段的出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出行 智能交通系统 手机信令数据 动态OD矩阵 驻留点识别 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PDF
阿坝州壤塘县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征研究
12
作者 何昕 朱小丽 +1 位作者 李静雅 李沄璋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99-200,共2页
立足于壤塘县杜柯河流域和则曲河流域民居建筑实地测绘,分别选取两流域代表性民居对壤塘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征进行探究。从壤塘民居形体构成、平面功能以及结构构造三个维度展开梳理和总结,从而揭示壤塘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壤塘民居 藏族民居 空间特征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传统民居
13
作者 程娟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建筑和村落的形式起源,追溯建筑语言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文化人类学 传统村落 民居
下载PDF
鄂东南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以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例
14
作者 伍昌友 张仕俊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51-60,共10页
文章以湖北省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现场温湿度、风速、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实测,通过软件仿真模拟及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实测与模拟分析表明:民居夏季闷热(室内平均温度为33.41℃... 文章以湖北省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现场温湿度、风速、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实测,通过软件仿真模拟及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实测与模拟分析表明:民居夏季闷热(室内平均温度为33.41℃,峰值温度达37.20℃,平均风速为0.073m/s),冬季湿冷(室内平均温度为6.90℃,相对湿度为68.8%);屋顶和窗户材料单一,构造做法简易,热工性能较差;全年热环境时间占比分别为Ⅰ级22.0%、Ⅱ级41.8%和Ⅲ级36.2%,整体热环境质量较低。因此,提出屋顶增设2mm厚沥青卷材作防水层,40mm厚聚苯乙烯泡沫(XPS)板作保温层;窗户改用空气层厚度9mm的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窗;北墙调整窗户尺寸为1000mm×1200 mm,东墙增设安装遮阳装置的800mm×1000mm小尺寸窗户等优化策略,并模拟验证其优化效果。为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改善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室内热环境 模拟分析 优化设计 鄂东南
下载PDF
浙江丽水地区石木民居气候适应性分析——以仁庄村为例
15
作者 朱晓青 熊凯文 蔡峻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了石木民居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民居室内居住舒适度较差,村民新建或改建的民居,破坏了石木民居村落的乡土风貌。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丽水地区石木民居物理环境进行数据实测,推测影响民居热环境舒适度的因素,再采用Desig... 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了石木民居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民居室内居住舒适度较差,村民新建或改建的民居,破坏了石木民居村落的乡土风貌。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丽水地区石木民居物理环境进行数据实测,推测影响民居热环境舒适度的因素,再采用Design Builde气候分析软件,进行模拟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得到石木民居建筑形态、朝向、材质、尺度、半室外空间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改善石木民居的居住舒适性,从而达到保护、传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地区 石木民居 石头房 气候适应性 仿真模拟
下载PDF
张家界牧笛溪村土家族传统聚落研究
16
作者 郑泓灏 张程惠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92-94,共3页
第4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张家界牧笛溪村是有着悠久历史且特色鲜明的土家族传统聚落,从建筑形式与院落类型、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人文情怀与民俗文化对其进行研究,揭示土家族传统聚落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因素,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吊脚楼 四合院
下载PDF
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研究思路与方法
17
作者 李世芬 况源 +1 位作者 赵嘉依 于璨宁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14-21,共8页
环渤海地区在人文地理、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以往有关该区域的民居研究多针对内陆或分散展开,缺乏对民居文化挖掘及其现代传承的系统研究。本文从环渤海整体视角展开,提出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的概念,采用建筑类型学... 环渤海地区在人文地理、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以往有关该区域的民居研究多针对内陆或分散展开,缺乏对民居文化挖掘及其现代传承的系统研究。本文从环渤海整体视角展开,提出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的概念,采用建筑类型学、文化地理学、方言语系分区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定量、定性方法,结合课题研究进展与阶段成果,从民居谱系区划特征与关联机制、地域民居体系等方面,探讨了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研究的整体性技术框架及其实现途径,以期指导相关研究。所取得阶段成果有助于推进、深化研究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性成果,以弥补传统分散研究的缺憾,并为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环渤海地区 谱系构建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18
作者 袁鼎生 太琼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身份”的涌现,都形成了相应样式的世界本体。生态本体四大“身份”序进环回的自旋生,形成、增长与提升了世界本体的有机化质性,呈现了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的规律。这一规律明示,环走圈升的生态,就是有机化周进圆长的世界本体。凭此,生态世界观有了核心内涵,生态哲学走向了基础哲学,生态美学也就有了自然化、存在化、超在化旋升的生态本原、逻辑疆域、理论模型,也有了发展为基础美学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生 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 哲学根基 美生 自主知识体系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山高水长路修远,继往开来日月长——重庆大学西南民居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
19
作者 陈蔚 刘婷 李月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研讨活动契机,文章以中国营造学社等开创的西南民居研究成果为肇始,从“开创与奠基”“继承与发展”和“多维与多元”三个阶段,回溯了以重庆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的西南民居研究路径与阶段成果,并以此致敬前辈学者耕耘奋进的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重庆大学 研究史 在地性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特征的现代建筑设计应用探索
20
作者 王霖 王蓉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美学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可遵循特色地域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因地制宜,构建以“和”为美的地形界面;秩序井然,构建以“序”为美的空间界面;情景合一,构建以“情”为美的人文界面,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彰显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的科学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生态美学特征 现代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