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考
1
作者 赛本加 于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7,155,共7页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金刚手菩萨图像的影响,与吐蕃时期密教题材绢画中的菩萨形象接近。绢画的右上角绘制的“未生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着吐蕃装,对比其他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推测该绢画时代为吐蕃赞普墀祖德赞执政期间(815-841),应为类似“白央”一样精通吐蕃和唐两种佛教艺术风格的画僧所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观经变 菩萨 大日如来
下载PDF
四川丹棱石佛湾、佛儿崖石窟中的五十三佛、二十五佛造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亮 贺越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4,共8页
四川丹棱石佛湾、佛儿崖两处石窟均有五十三佛和二十五佛造像,为9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前者有开成二年(837)、三年(838)的造像纪年。画面中心雕一佛二菩萨的,据《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为药师、药王、药上,据《无量寿经》则为阿弥陀、... 四川丹棱石佛湾、佛儿崖两处石窟均有五十三佛和二十五佛造像,为9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前者有开成二年(837)、三年(838)的造像纪年。画面中心雕一佛二菩萨的,据《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为药师、药王、药上,据《无量寿经》则为阿弥陀、观音、势至。四川地区的五十三佛和二十五佛造像是南北朝造像传统的延续,与三阶教的流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丹棱 五十三佛 二十五佛 佛说观药王药上经 三阶教
下载PDF
莫高窟第280窟菩萨乘象图和比丘诵经图的再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隋代第280窟建于隋代晚期,本文对该窟比丘诵经图、菩萨乘象图、涅槃图进行了考察,提出比丘诵经图可能表示《法华经》中的妙光法师说法,菩萨乘象图则表示普贤菩萨守护《法华经》信仰者,而涅槃图则表示《法华经》为佛临涅槃时所说。这些... 隋代第280窟建于隋代晚期,本文对该窟比丘诵经图、菩萨乘象图、涅槃图进行了考察,提出比丘诵经图可能表示《法华经》中的妙光法师说法,菩萨乘象图则表示普贤菩萨守护《法华经》信仰者,而涅槃图则表示《法华经》为佛临涅槃时所说。这些壁画题材是研究法华信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菩萨 《法华经》 莫高窟第280窟
下载PDF
净影寺慧远著述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54,共12页
净影寺慧远被中国古代佛教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广。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载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地论... 净影寺慧远被中国古代佛教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广。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载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地论证了其《大乘起信论义疏》的真实性;具体地推定了慧远首次著述的时间和《大般涅■经义记》的成书情况;同时亦简要论述了慧远对智■、吉藏、元晓、智俨、法藏等重要佛学家的影响。对于慧远的研究,这都是切实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影寺 慧远 《大般涅Ban经义记》 《地持论义记》 《大乘起信论义疏》 《十地经论义记》 《胜Tuo经义记》 《大乘义章》 佛教 佛学
下载PDF
《坛经》偈语内容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有定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5-21,共7页
《坛经》中的偈语既是《坛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坛经》思想内容精华的聚焦。这些偈语,一般都置于相对完整独立的篇章或段落末尾之处,或感悟,或括要,或释疑,或补遗,或寄望,或赠勉,或明志,或遗嘱,殊途而同归: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 《坛经》中的偈语既是《坛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坛经》思想内容精华的聚焦。这些偈语,一般都置于相对完整独立的篇章或段落末尾之处,或感悟,或括要,或释疑,或补遗,或寄望,或赠勉,或明志,或遗嘱,殊途而同归: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思想内容虽受统于佛理之魂,但博大精深,灵活丰富,勉为梳理,可以归整为感悟,释禅,教诲、勉励,自分和谶语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偈语 六祖惠能
下载PDF
莫高窟第454窟观无量寿经变研究
6
作者 郭俊叶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1-29,共9页
通过对莫高窟第454窟观无量寿经变内容的详细考证,认为该经变左侧条幅十六观画面中以菩萨观来代替后三观中的三辈生想观,旨在表明往生皆可成就菩萨道,也是愿"上品往生"思想的反映。同时,敦煌晚唐、五代、宋时观无量寿经变中... 通过对莫高窟第454窟观无量寿经变内容的详细考证,认为该经变左侧条幅十六观画面中以菩萨观来代替后三观中的三辈生想观,旨在表明往生皆可成就菩萨道,也是愿"上品往生"思想的反映。同时,敦煌晚唐、五代、宋时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九品往生已不再在净土庄严相的七宝池中绘出,而是集中绘于十六观之中,大多以后三观代替,并且这后三观常以菩萨观绘出,以显往生成菩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54窟 观无量寿经变 菩萨观
下载PDF
天台宗与普贤感应
7
作者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13,共5页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经,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宣称:释迦牟尼涅后,由普贤护持佛法。只要你持诵《法华经》,普贤就会乘六牙白象现于你前,并为你说法、纠错、答疑,使你深解义趣。根据普贤愿,你死后升兜率天。随着《法华...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经,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宣称:释迦牟尼涅后,由普贤护持佛法。只要你持诵《法华经》,普贤就会乘六牙白象现于你前,并为你说法、纠错、答疑,使你深解义趣。根据普贤愿,你死后升兜率天。随着《法华经》的流行,普贤感应也广泛流行,造普贤寺、立普贤像、行普贤忏,设普贤斋、升兜率天等普遍流行,龙以天台宗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法华经 普贤菩萨 兜率天
下载PDF
新发现的敦煌隋代弥勒图像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郁如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8,125,共4页
莫高窟隋代洞窟里出现较多的弥勒图像,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考察发现第262窟弥勒上生经变、第419窟弥勒经变中的七宝供养榜题和来自《法华经》的榜题,丰富了我们对敦煌隋代弥勒图像的认识。文中还分析了隋代弥勒经变中对称分布的树下思惟... 莫高窟隋代洞窟里出现较多的弥勒图像,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考察发现第262窟弥勒上生经变、第419窟弥勒经变中的七宝供养榜题和来自《法华经》的榜题,丰富了我们对敦煌隋代弥勒图像的认识。文中还分析了隋代弥勒经变中对称分布的树下思惟、摩顶授记的图像来源,并指出第314窟西壁龛外两侧下方的树下思惟、摩顶授记图像也是脱胎于弥勒经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经变 思惟菩萨 摩顶授记
下载PDF
金地藏“菩萨钩锁”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焦得水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金地藏因其寂后三年肉身不腐,且"菩萨钩锁,百骸鸣矣",而被世人认定为地藏菩萨应化,然则"菩萨钩锁"究指何意?佛经有何记载?本文详考佛经有关记载,一一述说。
关键词 金地藏 菩萨钩锁 佛经
下载PDF
敦煌唐代的文殊菩萨图像试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102,共17页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众随侍以及昆仑奴,但未形成固定模式。昆仑奴的出现,说明佛教造像除以佛经为文本外,亦纳入社会流行的题材。中唐时,与法华经变同时出现的情形减少,见有五台山图的文殊或在背景中加入更多山水云彩表现,应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关。晚唐时,无论其所在位置或作品组合要素,皆延续中唐发展。五代宋时,增加于阗王驾狮子与善财童子,或佛陀波利与大圣老人的形象。依敦煌写本资料,可知是与中原往来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法华经变 昆仑奴 五台山 于阗王 善财童子
下载PDF
吐峪沟石窟第44窟兔王本生故事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阳 陈爱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2,137,共5页
吐峪沟石窟第44窟正壁南侧起第二幅壁画内容,一般认为是"婆罗门妇欲害姑缘"。文章通过文图对读,认定此幅壁画应为"兔王本生",出自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下《兔品第六》。
关键词 吐峪沟石窟第44窟 兔王本生 《菩萨本缘经》
下载PDF
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2窟的八大菩萨造像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同标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第2期31-46,I0007-I0008,共17页
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2窟是著名的三层楼式样的佛教毗诃罗窟,共雕刻了八组八大菩萨群像,分属两种系统。石窟上下三层的正壁深处凿佛龛,龛内刻佛三尊像和八大菩萨。联系第11窟佛龛的六大菩萨分析,这是释迦法会的简略化表现。随着菩萨信仰的... 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2窟是著名的三层楼式样的佛教毗诃罗窟,共雕刻了八组八大菩萨群像,分属两种系统。石窟上下三层的正壁深处凿佛龛,龛内刻佛三尊像和八大菩萨。联系第11窟佛龛的六大菩萨分析,这是释迦法会的简略化表现。随着菩萨信仰的兴起,参与释迦法会的菩萨最终形成了八大菩萨组合,强调群组表现,彼此之间的造型近似,形成了"胁侍型八大菩萨"。第12窟第一层正壁左侧与楼梯拐角处,还有五铺"九宫型八大菩萨曼荼罗"。随着印度密教化进程,围绕在佛陀周围的八大菩萨,在尊名、方位、身色、持物等方面形成固定模式,与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相当接近。在新兴密续思潮的影响下,埃洛拉信众在窟内次要位置补刻的密荼罗,很可能是古印度同类造像的最古遗例。胁侍型八大菩萨群像是造窟之初的规划设计,九宫型八大菩萨曼荼罗则是密教化发展的特有图像,这两类图像既有时代先后,所蕴含的佛教观念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拉石窟 八大菩萨 曼荼罗
下载PDF
武威市博物馆藏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上集残叶考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光建 黎大祥 《西夏研究》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武威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经残页,《中国藏西夏文献》等著作将其归入《维摩诘所说经》下集。通过翻译核对,该佛经应该是《维摩诘所说经》上集菩萨品第四之部分内容。不妥之处,望专家学者斧正。
关键词 西夏 维摩诘所说经 菩萨品第四 泥活字
下载PDF
南海观音:海上丝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同印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洛迦山”和浙江“普陀山”的多元一体文化意象,覆盖了丝路海域的东西两端,表述着海丝沿线民众的精神相通。菩萨的造型身材矫健而多臂、手持不空罥索等各种法器,义理上象征了贤者能结合诸种方法,给予众生援手,也能反映由中华而南海诸邦,海陆商旅乃至君臣百姓,咸祈离苦得乐,风调雨顺。如此“南海观音”化象,既符合法华经系说的俗世救难,也符合弥陀经系度亡需要,并且相应密教经典强调现世求愿。因此,观音文化数世纪一直盛行南海诸国,并曾被末罗瑜等国奉为护国本尊,而中国也因应着不同宗派或思想角度,陆续出现各种观音经典和译本。自唐宋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更演变至将印度“南海”的补旦洛迦山翻译为“普陀山”,以至构成中华内地丰富的“南海观音”信俗,何尝不在说明中华民族与南海诸邦共同的愿景,是祈求海域各境天下太平,相守相成,水陆平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观音 《法华经》 不空罥索菩萨 观自在 法显与玄奘 密教 末罗瑜 南海诸邦
下载PDF
炳灵寺上寺第4窟主尊身份与壁画研究
15
作者 赵雪芬 吕晓菲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2,共7页
炳灵寺上寺第4窟是明代藏传佛教壁画的精品,内容丰富,至今学界还没有系统研究,通过对炳灵寺上寺第4窟壁画内容比对分析,发现第4窟正壁展现的是华严经入法界变,及由《普贤行愿品》引导出的西方净土变。根据正壁主尊头光及两侧文殊、普贤... 炳灵寺上寺第4窟是明代藏传佛教壁画的精品,内容丰富,至今学界还没有系统研究,通过对炳灵寺上寺第4窟壁画内容比对分析,发现第4窟正壁展现的是华严经入法界变,及由《普贤行愿品》引导出的西方净土变。根据正壁主尊头光及两侧文殊、普贤配置,判断正壁主尊身份应为十一面观音,由此形成了文殊、十一面观音、普贤三大士题材。艺师匠心独具,把入法界经变、三大士、西方净土变贯穿起来,营造出圣神庄严的佛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入法界变 三大士 西方净土变 艺术来源
下载PDF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汉译本比较研究
16
作者 祝存志 党措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88-94,共7页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是密教持明密典,其内容体现了密教重视宗教仪式和仪式功用的特点。该经的三种汉译本《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曼荼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在历代宗教典籍中多有记载,三种汉译本虽同出一源且主旨思想和整体...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是密教持明密典,其内容体现了密教重视宗教仪式和仪式功用的特点。该经的三种汉译本《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曼荼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在历代宗教典籍中多有记载,三种汉译本虽同出一源且主旨思想和整体内容大体一致,但在细节及修行方式上存有较大差异。三种汉译本各自带有不同的特点,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因素,既体现了密教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也显示出不同译者的佛学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八曼荼罗经
下载PDF
法藏的菩萨戒思想
17
作者 孙少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5-52,共8页
法藏将梵网菩萨戒作为其贯穿一生的宗教行持。他早年于岐州阿育王舍利塔燃指供养,既有当时盛行之燃指烧身等实践形式的影响,又是其依循《梵网经》菩萨戒的行持要求。法藏师从智俨并受其影响,提升了对《梵网经》的认识。法藏从释迦弥多... 法藏将梵网菩萨戒作为其贯穿一生的宗教行持。他早年于岐州阿育王舍利塔燃指供养,既有当时盛行之燃指烧身等实践形式的影响,又是其依循《梵网经》菩萨戒的行持要求。法藏师从智俨并受其影响,提升了对《梵网经》的认识。法藏从释迦弥多罗受持菩萨戒,出家后又得到唐代帝后的尊崇。法藏于四十余岁时在魏国西寺撰作《梵网经疏》,早于其他创立华严宗的著作。在武后时期,法藏又于龙门擂鼓台主持雕凿表现华严系受戒思想的洞窟。中宗及睿宗时期,法藏又先后向皇帝传授梵网菩萨戒。法藏的梵网菩萨戒思想又影响到后来的慧苑、法诜以及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藏 《梵网经》 菩萨戒
下载PDF
新罗元晓对“赞毁戒”的诠释与拓展
18
作者 雒少锋 阮氏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元晓为新罗高僧,著有关于菩萨戒的《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和《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两书。元晓曾在《持犯要记》中借助瑜伽戒中"赞毁戒"的持犯规范概括出判定一般行为之罪福及其轻重的原则,为了验此原则之普适性而将其应用于《... 元晓为新罗高僧,著有关于菩萨戒的《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和《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两书。元晓曾在《持犯要记》中借助瑜伽戒中"赞毁戒"的持犯规范概括出判定一般行为之罪福及其轻重的原则,为了验此原则之普适性而将其应用于《梵网经》之"赞毁戒",此为第一重应用。在《私记》中,元晓在解释赞毁戒为重罪之原因时亦应用《持犯要记》中的原则,此为第二重应用,此应用所不同于第一重之处在于,元晓借助《四分律》盗戒之五钱成重的判例作为构成赞毁戒为重之要件的贪求利养之"利"的标准。最后,元晓在《私记》中进一步将扩展后的原则融摄为新四句,既体现了《持犯要记》中之原则,又体现了《私记》中之规范细节,从而构造了可普适性的持戒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晓 赞毁戒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下载PDF
僧传与经录所见大乘戒经的早期传译
19
作者 周湘雁翔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1-16,共6页
汉传佛教大乘戒经,主要由梵网菩萨戒系统和瑜伽菩萨戒系统组成。一般认为,《梵网经》因最早翻译,成为汉地授受菩萨戒的依据。然而,梳理、考察僧传与经录发现,隋以前的早期汉传佛教,更为遵奉《菩萨地持经》。透过翻译者昙无谶一系、地论... 汉传佛教大乘戒经,主要由梵网菩萨戒系统和瑜伽菩萨戒系统组成。一般认为,《梵网经》因最早翻译,成为汉地授受菩萨戒的依据。然而,梳理、考察僧传与经录发现,隋以前的早期汉传佛教,更为遵奉《菩萨地持经》。透过翻译者昙无谶一系、地论学派及慧览等人的努力,广为流传。《梵网经》的罕见流传记载,从侧面佐证了汉地成立的伪经这一事实。大乘菩萨戒的出现及其戒经的演进,推动了佛教的持续发展,汉传佛教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有着戒律变动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菩萨地持经 梵网经
下载PDF
早期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思想
20
作者 界定 《普陀学刊》 2022年第2期2-38,338,共38页
本文主要试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中,“菩萨”一词的本义考察以及对“菩萨”词义的演变考察;二是将《阿含经》及南传《尼柯耶》的“菩萨道”进行简单的比较;三是对《阿含经》的菩萨法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通过这... 本文主要试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中,“菩萨”一词的本义考察以及对“菩萨”词义的演变考察;二是将《阿含经》及南传《尼柯耶》的“菩萨道”进行简单的比较;三是对《阿含经》的菩萨法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通过这些分析与对比,试图得出结论:1.即便在《阿含经》中,“菩萨”的词义也是处于不断演进之中的;2.北传的《阿含经》与南传的《尼柯耶》皆有菩萨道思想,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3.通过对北传《阿含经》的深入分析,共总结出八个方面的菩萨法思想。通过论述,笔者认为早期佛教经典既是大乘菩萨思想的渊源之一,也给后世大乘佛教的演进与弘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含经 尼柯耶 菩萨 菩萨道(法) 波罗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