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兆麟公园繁殖期鸳鸯日行为模式比较研究
1
作者 NGO THI KIEU TRANG 杨雨尘 +6 位作者 李浙 田一柳 王佳明 吕泓学 邓文攸 石娟 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为,累积观察726 h,共获得173246条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在日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及成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栖是卵期、雏期成年雌雄个体的优势行为,雄性站立和打斗行为显著高于雌性,雌性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雄性。卵期游走、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雏期,雏期站立、理羽行为显著高于卵期。成幼优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静栖为成体的主要行为,而幼体为游走和觅食;成体用于静栖、站立和理羽的时间显著高于幼体,而幼体用于游走、觅食的时间显著高于成体。(2)在行为活动节律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及成幼间表现的方式不同。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主要行为节律趋于一致,均表现为早、午和晚3个觅食峰值,觅食中或觅食后会有站立、理羽、警戒和游走行为,晨食后有明显的静栖高峰,雌性个体下午出现静栖小峰值,期间伴有游走和飞行行为,雄性打斗行为偏多,卵期打斗行为波动较大,并与雏期呈互补的螺旋结构。成幼间行为节律存在显著差异,觅食、静栖、站立、理羽和游走行为全时段基本均有发生,幼体除觅食外均有1个明显峰值,但成体活动的峰值不明显(觅食除外)。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兆麟公园在鸳鸯卵期和雏期要视性别、成幼给与不同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性别差异 阶段差异 成幼差异 日行为模式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172m水位线前后江面江岸鸳鸯越冬种群的分布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化龙 肖文发 +4 位作者 胥执清 刘富国 刘小云 张小蓉 王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共5页
2006-2009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的冬季水禽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其中鸳鸯的总体数量大约为100~120只.水位变动对鸳鸯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三峡大坝不同工程阶段的分期蓄水,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 2006-2009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的冬季水禽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其中鸳鸯的总体数量大约为100~120只.水位变动对鸳鸯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三峡大坝不同工程阶段的分期蓄水,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蓄水达172 m和168 m水位线后越冬鸳鸯集中分布于3条支流河道中,长江主河道中未见有越冬鸳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越冬种群 172m水位线蓄水前后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数量、分布及日行为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忠艳 胡灿实 +2 位作者 冉景丞 徐光华 王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755只±17只,性比为1.14∶1,各条河沟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4.041,df=5,P<0.01),即大河、小河与坝坎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主要区域;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9,n=90,P<0.01),在人为干扰次数为1次±1次的区域,种群密度为42只/hm^2±3只/hm^2~53只/hm^2±14只/hm^2,当人为干扰次数达到7次±3次时,几乎没有鸳鸯活动。同时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鸳鸯的8种越冬行为进行了34 d(442 h)的观察,共记录各行为136 933次。取食、休息和修整为鸳鸯的主要行为;除了修整,鸳鸯在保育区与非保育区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越冬日行为节律极具规律性,取食高峰在07∶00—08∶00、14∶00—15∶00和17∶00—18∶00;休息高峰在13∶00—14∶00和15∶00—16∶00;飞行高峰在06∶00—07∶00(飞回湖区)和18∶00—19∶00(飞往夜栖地);修整在各时间段发生均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 鸳鸯 越冬 种群密度 日行为特征
下载PDF
我国鸳鸯种群分布、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忠艳 胡灿实 +1 位作者 冉景丞 徐光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了解我国鸳鸯的种群分布及研究现状,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与综述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79年至2018年8月的文献共247篇。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分布和居留状况调查文献151篇(60.82%),鸳鸯生态学文献9... 为了解我国鸳鸯的种群分布及研究现状,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与综述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79年至2018年8月的文献共247篇。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分布和居留状况调查文献151篇(60.82%),鸳鸯生态学文献96篇(份)(39.18%),包括种群结构、生境选择、越冬及繁殖生态研究的32篇(33.34%)和一般习性观察的39篇(40.63%)。近40年来,有关鸳鸯调查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较多集中于种群区域性分布与居留情况调查方面的报道,而专注于鸳鸯生态学研究的并不多,且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粗浅和分散,特别是对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与国外相比,国内鸳鸯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还处于初步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当前或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1)国内鸳鸯研究的内容还有待深化与拓展;(2)鸳鸯种群与生境关系的长期监测与量化研究有待加强;(3)结合现代鸟类监测方法与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关注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文献分析 种群分布 研究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湖南首次记录到野生鸳鸯繁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刚 吴少武 +3 位作者 莫晓军 陆安信 陆明鑫 张志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518,共3页
2017年5月和2018年6月,作者分别在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测到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对及幼鸟。经查阅文献,确认为湖南省境内野生鸳鸯繁殖的首例实证,同时也为该物种在南方省份繁殖点增加了新纪录。
关键词 鸳鸯 繁殖纪录 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下载PDF
贵州石阡鸳鸯湖鸳鸯(Aix galericulata)种群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忠艳 胡灿实 +4 位作者 王野影 冉景丞 邓伯龙 李宏 徐光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133,154,共7页
为了全面掌握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鸳鸯种群分布情况和揭示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笔者结合2011—2016年的调查数据,于2017—2019年运用固定样线法与直接计数法对鸳鸯种群数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动态变... 为了全面掌握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鸳鸯种群分布情况和揭示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笔者结合2011—2016年的调查数据,于2017—2019年运用固定样线法与直接计数法对鸳鸯种群数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动态变化极具时空规律;冬候鸟迁离和部分留鸟分散时段集中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3月下旬至10月份为鸳鸯的繁殖季;11月份到12月上旬为冬候鸟迁来和部分留鸟集群的时段;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为鸳鸯越冬期,特别是在寒冷的低温天气,种群数量出现较稳定的高峰。冬候鸟迁离和部分留鸟分散时段集中在02月下旬至03月中旬;无论在繁殖期还是在越冬期,水库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核心区域;同时,不同水域和水库各小区域环境的鸳鸯种群密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繁殖期水库上游河流水域的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甚至高于水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种群 生境特征 时空动态 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