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cro-CT评价超声骨焊接技术PDLLA材料对骨愈合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阿曼妮萨罕·加帕尔 阿依达娜·乌拉尔别克 +4 位作者 贺琦 刘雪 孜尔达·阿依丁 杨一帆 凌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81-686,共6页
目的采用微焦点断层扫描(Micro-CT)评价超声骨焊接技术应用过程中超声震荡产热作用下PDLLA材料对骨愈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超声骨焊接技术辅助PDLLA材料组(A组)、拧入技术辅助PDLLA材料组(B组)、... 目的采用微焦点断层扫描(Micro-CT)评价超声骨焊接技术应用过程中超声震荡产热作用下PDLLA材料对骨愈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超声骨焊接技术辅助PDLLA材料组(A组)、拧入技术辅助PDLLA材料组(B组)、假手术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各9只。于术后4、8、12周取下颌骨标本,周围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植入钉周围情况。对术后4、8、12周的下颌骨大体标本拍摄Micro-CT图,使用VG Studio MAX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摆正数据样本,即颌骨颊侧造模处为轴向,动态分析植入钉体积、植入钉周围200μm环状区及骨缺损处的植入材料体积数、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骨小梁间隙(Tb.Sp)等骨愈合相关指标。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按3个时间可动态观察到A、B、C组骨缺损处骨性骨痂替代纤维性骨痂,形成类骨质,编织骨的过程符合正常骨损伤愈合的过程。Micro-CT结果显示,A、B组术后3个时间点的材料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时间点,4组植入钉周围200μm环状区中BV/TV、Tb.Th、Tb.N、Tb.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缺损处,A、B、C组三个时间点BV/TV、Tb.Th、Tb.N、Tb.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D组比较,A、B、C组BV/TV、Tb.Th、Tb.N、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Tb.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与D组比较,A、B、C组BV/TV、Tb.Th、Tb.N、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D组比较,A、B、C组BV/TV、Tb.Th、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焊接技术其超声震荡产热作用下PDLLA材料对骨愈合性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焊接技术 PDLLA MICRO-CT 兔下颌骨缺损模型 骨愈合
下载PDF
胶原基纳米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丽军 王影 +7 位作者 吴燕丽 齐小良 张洁 韩志峰 朱菲 姚丽 胡雪兰 崔福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32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形成0.8 mm×0.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4、5、6、8、10、11、12周取材,行大体标...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32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形成0.8 mm×0.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4、5、6、8、10、11、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nHAC与CPC相比同期成骨量大。8周时nHAC成骨情况尚不如Bio-Oss。而12周时已接近Bio-Oss成骨水平。空白缺损则未能修复。结论 nHAC生物相容性好,效果较好于CPC,远期与Bio-Oss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纳米骨 修复 下颌骨缺损 实验 骨替代材料
下载PDF
胶原基纳米骨结合胶原膜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菲 王影 +4 位作者 吴燕丽 韩志峰 张丽军 姚丽 张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 (GTR)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方法 在 14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8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 (GTR)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方法 在 14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8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 6、8、12周取材 ,行大体标本 ,X线片 ,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8周时 ,nHAC/GTR成骨量尚不如Bio -Oss/Bio-Gide ,12周时已接近Bio -Oss/Bio -Gide ,而且两组的骨修复方式很类似 ;nHAC/GTR与CPC/GTR相比同期成骨量大。空白缺损组则未能修复。结论 nHAC/GTR生物相容性好 ,同期成骨量较好于CPC/GTR ,远期成骨量与Bio -Oss/Bio -Gide相似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纳米骨 多孔矿化骨 自固化磷酸钙 生物膜 颌骨缺损
下载PDF
bFGF复合NNB无机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欣泉 潘可风 +1 位作者 刘世勋 马贵骧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 (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 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 (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 在 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 ,术后 3周、6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 ,并对HE染色切片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 复合骨与NNB相比 ,同期成骨量大 ;6周时复合骨成骨面积尚不如自体骨 ,而 12周时已接近自体骨水平 ,空白缺损则始终未能修复。结论 复合骨生物相容性好 ,效果明显优于NNB ,远期与自体骨相似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型无机骨 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 复合人工骨 颌骨缺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松质骨微粒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思明 南欣荣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和自体松质骨微粒复合物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在21只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中,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一侧选用富血小板血浆和自体松质骨微粒复合物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单纯以松质骨微粒修复,作为对...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和自体松质骨微粒复合物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在21只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中,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一侧选用富血小板血浆和自体松质骨微粒复合物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单纯以松质骨微粒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8周,分别处死7只实验动物,分别对标本进行大体、X线摄片、组织病理切片镜下观察。根据Lane-Sandhu骨移植X线片评分标准和骨移植组织学评分法,对X线检查结果和组织学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结果进行量化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不同时期,实验组新生血管的量、新生纤维组织、新生骨质均较对照组多。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颌骨缺损的愈合和成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松质骨微粒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松质骨微粒 兔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6
作者 华丽 陆家瑜 邹德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与纳米β-磷酸三钙(nano meter crystalβ-tricalciumphosphate,nmβ-TCP)结合形成的复合支架材料修复骨组织缺损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3只,在双侧下颌骨上制备骨缺损模型,...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与纳米β-磷酸三钙(nano meter crystalβ-tricalciumphosphate,nmβ-TCP)结合形成的复合支架材料修复骨组织缺损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3只,在双侧下颌骨上制备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SIS、nmβ-TCP及两者混合制成的复合支架材料进行修复,并设置空白对照。12周时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计算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apposition rate,MiAR)、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和体积分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12周时新生骨小梁占据大部分缺损区域,材料已基本降解,nmβ-TCP组残余少量材料。复合支架组新生骨小梁形态较成熟,荧光双带距离较宽,MiAR、Tb.Th以及骨小梁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组(P<0.05)。结论猪SIS与nmβ-TCP混合制成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特性和组织相容性,能够有效地修复下颌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β-磷酸三钙 复合支架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载辛伐他汀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 关键 +6 位作者 段峰 侯玉一 侯玉泽 张国梁 王心彧 张秀静 徐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辛伐他汀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局部缺损,观察辛伐他汀对BMSCs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兔骨缺损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制备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为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复合BM... 目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辛伐他汀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局部缺损,观察辛伐他汀对BMSCs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兔骨缺损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制备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为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复合BMSCs的载辛伐他汀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B组为对照组,植入BMSCs复合羟基磷灰石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各组动物,行影像学分析、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等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骨缺损处愈合程度、成骨速度及骨质量明显优于B组。扫描电镜显示,A组复合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材料吸收优于B组。统计各组各期牙CT分析数据的骨密度值,结果表明A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实验表明经BMSCs复合的辛伐他汀支架材料具有明显的促进成骨能力,可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提高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辛伐他汀 纳米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淫羊藿在骨膜附加活性材料nHAC/PLA修复颌骨缺损中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艳辉 谢利娜 +1 位作者 张晓娟 齐刘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1-794,850,851,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 mm×8 mm贯穿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淫羊藿组与对照组,2组左侧缺损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 mm×8 mm贯穿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淫羊藿组与对照组,2组左侧缺损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nHAC/PLA。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并计量新骨面积。【结果】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淫羊藿左侧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左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左侧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多。随着时间延长,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淫羊藿右侧组可见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分别与同侧对照组比较,淫羊藿左、右侧组新骨面积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左侧与右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促进骨愈合的作用,nHAC/PLA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药理学 颌骨缺损/中西医结合疗法 骨修复 下颌骨/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琦 李石岩 +3 位作者 禹鑫 曹雷 郝旭峰 王承阳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索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作用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并于同期制备右侧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为复合材料组,B组为单纯羟基磷灰石组,C组... 目的:探索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作用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并于同期制备右侧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为复合材料组,B组为单纯羟基磷灰石组,C组为空白组。所有动物分别于2、4、8、12周处死取材并制备组织标本,并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分析检测,收集影像学分析值加以评价,对分析结果行SPSS17.0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显示A组新生骨情况、成骨速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并通过骨密度分析及新生骨面积测算也显示了复合材料在促进成骨的优越性。结论: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在促进颌骨缺损的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成骨作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可望成为临床中修复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CGF 羟基磷灰石 复合组织工程材料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中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剑锋 谢志坚 +1 位作者 葛巍立 胡济安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1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中的时空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对24只大白兔行单侧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分别在延迟期末、牵张中期、牵张期末、固定期第12、、35、、7周末各处死3只动物,取牵张区骨痂,采用组织...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1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中的时空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对24只大白兔行单侧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分别在延迟期末、牵张中期、牵张期末、固定期第12、、35、、7周末各处死3只动物,取牵张区骨痂,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微血管生成以及Ang-1的表达变化。结果下颌骨牵张区主要以膜内成骨方式成骨,在牵张区内有明显的血管生成及较明显的Ang-1的表达。在新生血管管周前成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可见Ang-1的表达。非应力区(缺损区)以软骨内成骨为主,在肥大的软骨细胞中存在Ang-1弱表达。结论牵张力所产生的机械刺激可以导致牵张区中微血管和骨组织的生成,而Ang-1可能在牵张区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稳定和新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血管生成素-1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加血管束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郑培惠 +2 位作者 张东升 黄圣运 刘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在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过程中,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兔面动脉血管束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探讨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血管束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 目的:通过研究在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过程中,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兔面动脉血管束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探讨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血管束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共36侧骨缺损(全部为左侧),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加入rhBMP-2,同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对照1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只加入rhBMP-2;对照2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不加入rhBMP-2。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后行大体观察、X线、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及骨密度测定,观察各组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8、12周的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取材后大体观察,植入材料区皮质骨形成完好,与自体骨组织分界肉眼难辨别,X线表现较正常骨质已无明显差异,HE染色可见丰富成熟的骨小梁及板层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CS/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加入rhBMP-2并包埋进兔面动脉血管束可明显促进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修复 成骨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12
作者 张文娟 唐正龙 +3 位作者 王冬香 龙义国 杨贞忞 马洪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促进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备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对照组术后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A组和实验B组术后分别隔日皮下注射rhPTH 10μg和rhP...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促进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备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对照组术后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A组和实验B组术后分别隔日皮下注射rhPTH 10μg和rhPTH 25μg,各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实验动物,行缺损区骨组织影像学观察,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分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周时下颌骨缺损区就有骨基质生成,成骨更活跃,骨小梁排列整齐,钙化均匀,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各组术后缺损区骨密度逐渐增加;实验B组新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数量和骨小梁密度增加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骨组织内炎细胞浸润程度超过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rhPTH后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而发挥促进颌骨再生效应,隔日皮下注射rhPTH 25μg的成骨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类 下颌骨 骨缺损 成骨细胞 修复
下载PDF
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强 石晓蕾 +2 位作者 李静 刘倩 吕雪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选取36只左侧骨缺损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各12只,实验组在使... 目的探讨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选取36只左侧骨缺损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各12只,实验组在使用复合体修复的同时加入rhBMP-2并包埋血管束;对照A组使用复合体修复同时加入rhBMP-2;对照B组使用复合体修复同时并包埋血管束。在手术4周后、8周后及12周后每组分别处死3只兔子,并对尸体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切片和骨密度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结果标本大体观察显示,复合材料在术后4周开始有骨膜附着,在术后8周开始有肌肉附着,术后12周骨膜和血管增生多。3组兔子的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结果显示,第4周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3组骨生长总分分别为(13.68±3.21)分、(7.16±1.01)分、(5.11±0.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3组骨生长总分分别为(23.44±3.14)分、(13.32±2.12)分、(10.68±1.4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BMD术后8周为(0.25±0.03)g/cm^(2),12周为(0.32±0.03)g/cm^(2),均优于对照A组(0.22±0.02)、(0.29±0.02)g/cm^(2),B组(0.22±0.03)、(0.27±0.0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2、2.882、2.449、4.082,P<0.05)。同时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子的骨成熟各指标在术后4、8、12周时均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CS/β-TCP对兔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时加入rhBMP-2并包埋血管束可以促进骨头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修复 成骨 新西兰大白兔 骨密度
下载PDF
新型纳米β-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进平 宋宇 +7 位作者 刘颖 艾纯旭 蓝田丰 刘晓峰 陈健 袁宝 邓旭明 任文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建立兔下颌骨缺损模型,观察纳米β-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的修复效果,以期来研究复合材料的成骨效能。取80只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同期颌骨缺损造模,随机均分为材料1组(鹿茸多肽含量5 mg/g)、材料2组(鹿茸多肽含量20 mg/g)、材料3... 建立兔下颌骨缺损模型,观察纳米β-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的修复效果,以期来研究复合材料的成骨效能。取80只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同期颌骨缺损造模,随机均分为材料1组(鹿茸多肽含量5 mg/g)、材料2组(鹿茸多肽含量20 mg/g)、材料3组(不合鹿茸多肽)及对照组(无材料组)。分别在2、4、8、12周对造模部位取材,每组每次取5只,做组织学及扫描电镜(SEM)分析。材料植入后4周即可见到明显的新骨生成,并且材料1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材料3组也有少量的新骨生成,对照组新骨生成缓慢,缺损区内被脂肪组织、血管以及纤维结缔组织所填埋,有少量的不连续的骨小梁生成。术后临床观察并无其他并发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内未见明显组织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纳米β-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对兔下颌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β-TCP/明胶/鹿茸多肽 兔下颌骨缺损 类骨质 新生骨 修复
原文传递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轶 冉炜 +1 位作者 刘满珍 刘艳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28,共4页
评估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DLLA/PLA-PEG-PLA)共混物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2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 mm×6mm全层骨质缺损,复合rhBMP-2的... 评估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DLLA/PLA-PEG-PLA)共混物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2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 mm×6mm全层骨质缺损,复合rhBMP-2的实验材料植入一侧缺损,未复合rhBMP-2的实验材料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实验侧成骨时间早,呈多中心成骨,至12周时缺损基本修复。对照侧未见多中心成骨现象,缺损未能完全修复。结论认为聚消旋PDLLA/PLA-PEG-PLA共混物在体内具有传导骨形成功能,复合rhBMP-2后有诱导-传导双重功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组织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 颌骨缺损 骨形态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