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杉木绿叶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对比
1
作者 韩雨承 宋豪威 林成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126,共8页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绿叶和杉木凋落叶为对象,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分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绿叶和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相似,但杉木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均快于绿叶。2年分解期内,两种叶含水率显著降低,分解速率也都有...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绿叶和杉木凋落叶为对象,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分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绿叶和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相似,但杉木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均快于绿叶。2年分解期内,两种叶含水率显著降低,分解速率也都有降低,且杉木凋落叶处理间差异显著,2年分解期结束,两种叶的质量残留率在23%~38%之间。2年分解期内,两种叶分解速率呈现快-慢的变化。杉木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快于绿叶。相关分析表明C∶N和木质素∶N与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关性较高,说明凋落叶分解速率主要受C∶N和木质素∶N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 凋落叶 杉木绿叶 分解速率
下载PDF
Decomposition patterns of leaf litter of seven common canopy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dynamics of mineral nutrients 被引量:12
2
作者 XU Xiao-niu Hideaki SHIBATA Tsutomu ENOK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矿物质元素的动态模式在分解过程期间我们为七普通华盖种在的 reinvestigated 一副热带常绿树借助于在 2 年的崽袋子技术的阔叶的森林。学习的种类为在学习区域的植被是代表性的并且在他们的崽的化学质量显著地不同。没有重要关系在分... 矿物质元素的动态模式在分解过程期间我们为七普通华盖种在的 reinvestigated 一副热带常绿树借助于在 2 年的崽袋子技术的阔叶的森林。学习的种类为在学习区域的植被是代表性的并且在他们的崽的化学质量显著地不同。没有重要关系在分解率之间被发现(百分比干燥集体留下和分解常数 k ) 并且起始的元素集中。然而,在为大多数盒子的在留下的崽的干燥集体留下和矿物质元素集中的百分比之间有重要关联。在分解过程的元素活动性的等级如下:Na= K 】 Mg ≧ Ca 】 N ≧ Mn ≧ Zn ≧ P 】 Cu 】 】 艾尔 】 】 Fe。当分解继续了, K 和 Na 的集中在所有种类减少了。当另外的元素(Zn, Cu,艾尔,和 Fe ) 的集中与在不同种类揭示了一个不同模式的 Mn 的例外为所有种类增加了时,钙和 Mg 也在集中,但是随分解的起始的阶段的永久增加减少了。在里面大多数种类,微型元件(Cu,艾尔,和 Fe ) 显著地在崽袋子孵化的结束在绝对数量增加了,它能被归功于到大程度到不能生活的固定的机制到腐殖的物质而非生物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蓬 元素释放 分解方式 微量元素 常绿树 林冠截流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seasonal variation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subtropical forest in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WANG Cong-yan Lü Yan-na +2 位作者 WANG Lei LIU Xue-yan TIAN Xingju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3-689,共7页
We used a litterbag method to investigat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cross four seasons in a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coniferous forest on Zijin Mountain in sub-tropical Chin... We used a litterbag method to investigat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cross four seasons in a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coniferous forest on Zijin Mountain in sub-tropical China. Across four seasons, we quantified litter mass losses, soil pH values,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season. Litter decomposi- tion rates of broadleaf forest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for coniferous for- ests needles across four seasons, and maximal differences in litter de- composi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litter types were found in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leaved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下载PDF
Studies on Material Cycling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Ⅱ . Dynamics and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4
作者 JIANG QIU-YI, HE LI-MING, YU YI-WU, SHI DE-FA and QIAN XIN-BIAO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 an, Zhejang 311300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1-238,共8页
Through the long-term plot study on the litter and its decomposi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for more than two years,it was resulted that the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was 5.85 t ha^-... Through the long-term plot study on the litter and its decomposi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for more than two years,it was resulted that the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was 5.85 t ha^-1,most of which was the fallen leave (79.5 percent) and the withered branches and fruits were far less (7.1 and 13.4 percents respectively).The dynamics of the fallen litter was shown as a curve of two-peak pattern which appeared in April and September each year.The half-life of the litter was 1.59 years.The decay rate of the litter attenuted 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The annual amount of the nutrient returned to the ground through the litter was as large as 223.69kg ha^-1.The total current amount of the litter on the ground was 7.47t ha^-1.The decay rate in the first half of a year was 45.18 percent.This ecosystem remained in the stage of litter increasing wit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植物残体 分解
下载PDF
氮沉降下滇中高原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对其持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文贤 王克勤 +1 位作者 宋娅丽 安文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7,共11页
研究模拟氮沉降下凋落物分解特征对其持水性的影响,旨在为氮沉降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模拟氮沉降下凋落叶、枝原位分解研究试验,设置0(对照... 研究模拟氮沉降下凋落物分解特征对其持水性的影响,旨在为氮沉降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模拟氮沉降下凋落叶、枝原位分解研究试验,设置0(对照CK),10(低氮LN),20(中氮MN),25(高氮HN)g/(m^(2)·a)N共4种处理,利用尼龙网袋法和室内浸泡法,探究不同处理下凋落叶、枝质量残留率、持水量和持水率及吸水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种林分凋落叶、枝质量残留率随分解时间延长而减少;与CK质量残留率相比,LN处理2种林分凋落叶、枝无显著影响(p>0.05),MN和HN处理使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第16,19,23,24个月和HN处理高山栎林凋落叶分解第16个月分别增加5.05%~7.45%,7.88%~8.62%,4.72%。(2)与CK分解95%所需时间相比,LN处理使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枝和高山栎林凋落枝分别增加0.549,0.366,0.402年,高山栎林凋落叶则减少1.011年,MN和HN处理使2种林分落叶、枝增加0.236~3.638年。(3)分解时间和氮沉降及其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凋落叶、枝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最大吸水速率(p<0.001);与CK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最大吸水速率相比,LN和MN处理使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别减少21.99%,6.47%,54.47%,16.14%,4.15%,1.25%,HN处理分别增加0.24%,0.80%,0.96%,LN、MN和HN处理使常绿阔叶林凋落枝和高山栎林凋落叶、枝分别增加8.03%~38.22%,5.47%~60.00%,0.46%~5.72%。(4)2种林分凋落叶、枝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m=a+b ln t),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at^(-b))。(5)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和高山栎林凋落枝质量残留率分别与其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最大吸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凋落物持水性受其分解阶段和氮沉降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常绿阔叶林 高山栎林
下载PDF
Nutrient Release from Immersed Foliar Biomass during Caruachi Dam Reservoir Filling: Caroni River, Venezuela
6
作者 Aracelis Narayan Judith Rosale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1期28-48,共21页
Background: Decomposition process controls the releas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essential nutrients, which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ing of plant communities. Freshwater reservoirs are largely known to have... Background: Decomposition process controls the releas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essential nutrients, which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ing of plant communities. Freshwater reservoirs are largely known to have impacts on the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during the first phases of filling.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nduct a nutrient release experiment where decomposition of fresh leaves and litter from vegetation of a low dry tropical forest was flooded. Selected species were Leguminosae species Albizia glabripetala (H. S. Irwin) G. P. Lewis & P. E. Owen (AG), Bauhinia aculeata L. (BA), Centrolobium paraense Tul. (CP) and Piptadenia leucoxyllon Barneby & J. W. Grimes (PL). Freshwater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50 cm depth inside nine floating containers in a protected area of the reservoir: litter (HJ), leaves of AG and BA (E2), and CP and PL (E3) were used. It was over 20 weeks period. Every week for two months and at week 20, a bag of each sample was extracted for analysis of Carbon, Ca, Mg, Na, K, P and S.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idual dry mass decreased by 71% for HJ, 81.4% for E2, and more than 86.8% for E3 after twenty weeks. The higher content of carbon (%)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was E2 > E3 > HJ. After 20 weeks, the percentage of carbon loss was 2.09% for HJ, 3.02% for E2, and 1.69% for E3. S decreased between 50% - 60% during the first week;at 20 weeks, the remaining amount of S was 13% for HJ and E3 and 7% for E2. P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where the second week wa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release. HJ and E3 followed the pattern of nutrient release: K > Mg > Na > Ca while E2 was K > Ca > Mg > Na. Conclusions: P and S release depends on the time of submergence and the species. Fresh leaves decay faster than necromass. Nutrient loss is higher than 50% for the three first weeks and seems constant between week 8 - 20. C and S concentrations incorporated in the reservoir can result in a high release of gases CH<sub>4</sub> and S<sub>2</sub> to the atmosphere.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publication in relation to nutrient release from the submergence of species in dry tropical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osition NUTRIENTS LITTER leaves Dam Construction
下载PDF
深圳福田两种红树林植物叶片分解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立南 蓝崇钰 束文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两种红树林植物 (秋茄、桐花 )叶片在野外实地分解过程中的干物质和有机C、N、P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秋茄叶片野外分解的速度要比桐花叶片快得多 ,初始非灰分物质干重 (AFDW )损失一半所需的时间秋茄为 12d ,桐花 35d左... 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两种红树林植物 (秋茄、桐花 )叶片在野外实地分解过程中的干物质和有机C、N、P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秋茄叶片野外分解的速度要比桐花叶片快得多 ,初始非灰分物质干重 (AFDW )损失一半所需的时间秋茄为 12d ,桐花 35d左右 .分解开始后 ,两种叶片的N含量均迅速上升 ,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 ;而P含量则先略为下降 ,之后慢慢回升 ;叶片有机C含量则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试验的结果还表明 ,桐花叶片在红树林系统内沿潮汐梯度的不同滩面位置上分解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叶片 分解 水生植物
下载PDF
红树植物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秀虹 彭琳婧 +1 位作者 李适宇 王诗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4-930,共7页
研究红树林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来源、性质及其归宿对于揭示DOM在红树林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3种红... 研究红树林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来源、性质及其归宿对于揭示DOM在红树林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3种红树植物的新近落叶进行室内48 d分解实验,探讨了凋落叶分解过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总氮(TDN)含量、C/N比(DOC/TDN)及紫外-可见(UV-Vis)光谱特征(A280、A240/A420和A250/A365比值)的影响。在48 d分解期间,3种红树植物凋落叶的输入均明显增加了土壤DOC的含量,其变化在分解第6 d最为显著,各凋落叶添加组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149%(秋茄)~196%(桐花树),随后各凋落叶添加组土壤DOC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土壤DOC的变化不同,凋落叶输入后土壤TDN的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但木榄和桐花树添加组的C/N比在分解初期(第6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凋落叶的输入亦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土壤DOM的A280值,降低了DOM的A240/A420和A250/A365比值。与土壤DOC的变化相似,凋落叶输入使DOM的UV-Vis光谱特征在分解初期(第6天)的变化最明显,其中桐花树凋落叶的影响最大,秋茄凋落叶的影响最小。结果表明:凋落叶输入使培养初期土壤DOM的含量和性质发生明显改变,DOM中大分子及芳香类组分增多、团聚化程度增加,DOM的生物可降解性变小。然而,随着分解的进行,不同凋落叶处理组之间土壤DOM的变化差异性逐渐缩小,并在分解后期与对照组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凋落物 分解 可溶性有机质 土壤
下载PDF
光纤荧光法对吸附于红树叶片表面上荧蒽的测定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丽 王萍 +1 位作者 刘贝贝 张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9-1303,共5页
利用光纤荧光法实现了吸附于白骨壤(Am)、海漆(Ea)、秋茄(Kc)、桐花树(Ac)和老鼠筋(Ai)叶片表面上荧蒽(Fla)的定量测定。所建方法测定吸附于Am、Ea、Kc、Ac和Ai叶片表面上Fl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2.0—600、4.5~1... 利用光纤荧光法实现了吸附于白骨壤(Am)、海漆(Ea)、秋茄(Kc)、桐花树(Ac)和老鼠筋(Ai)叶片表面上荧蒽(Fla)的定量测定。所建方法测定吸附于Am、Ea、Kc、Ac和Ai叶片表面上Fl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2.0—600、4.5~1100、15~600、3.5~450ng/spot,相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1、0.63、1.12、3.52、1.40ng/spot,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n=1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8%、78%~95%、77%~90%、84%~108%和78%-102%。利用所建方法考察了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吸附不同量Fla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min内,叶片正反面上Fla的信号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且反面的信号衰减率大于正面;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对Fla的吸附特性均不同;吸附于叶片正面的Fla多残留在叶片表面,而吸附于叶片反面的Fla易向叶片内部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光纤 荧蒽 吸附 红树叶片
下载PDF
深圳福田几种红树植物繁殖体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热值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8,共6页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漆繁殖体的灰分含量和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6种红树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 ;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低于成熟叶 ;(2)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桐花树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基本上低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而海漆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3)6种红树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01) ,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体 发育阶段 叶片 热值 红树植物 深圳市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凋落物数量及分解动态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庆费 宋永昌 +1 位作者 吴化前 由文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木叶比例最大,其它器官组分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而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器官则呈增大趋势。以分解袋法测得凋落物年失重率...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木叶比例最大,其它器官组分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而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器官则呈增大趋势。以分解袋法测得凋落物年失重率和指数方程模拟的分解系数K在演替过程中均呈增长趋势,这与年凋落物数量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随着演替进程,生物循环加快,群落自肥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凋落物 分解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向元彬 周世兴 +4 位作者 肖永翔 胡庭兴 涂利华 黄从德 高保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63,共9页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较快,凋落枝分解较慢;凋落物夏季分解较快,其他季节分解较慢。经过18个月的分解后,凋落叶和枝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5.86%和86.67%,凋落叶分解50%需要的时间为1.42 a,比枝短6.19 a。各处理凋落物叶分解系数表现为:k(A)>k(CK)>k(NA)>k(N)>k(R)>k(NR),凋落枝质量残留率表现为:N>NR>R>NA>CK>A。模拟氮沉降、减雨和增雨处理凋落叶分解50%分别需要1.79、1.94a和1.36a,凋落枝分解50%分别需要8.84、8.63 a和6.47 a。各处理凋落叶分解95%需要5.37—11.33 a,凋落枝分解95%需要27.41—33.84 a。同一氮沉降条件下,增雨处理促进凋落叶分解,减雨处理抑制凋落叶分解;同一降雨条件下,氮沉降抑制凋落叶分解。氮沉降或降雨对凋落物的分解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可见,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降雨格局改变的背景下,增雨促进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分解,氮沉降和减雨抑制了凋落物的分解,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凋落物的分解交互作用表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橡胶林枯落物分解及其氮素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春梅 曹建华 +3 位作者 李晓波 兰国玉 彭宗波 蒋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5-1539,共5页
对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氮素含量及氮素释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后年失重率分别为47-37%、94.44%,枯叶失重最多在1-6月,枯枝失重较多集中在6~10月;(2)分解过程中枯枝、... 对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氮素含量及氮素释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后年失重率分别为47-37%、94.44%,枯叶失重最多在1-6月,枯枝失重较多集中在6~10月;(2)分解过程中枯枝、枯叶的氮素含量变化不同.枯叶全年整体呈下降趋势,枯枝则呈上升趋势;(3)分解过程中枯枝、枯叶的氮素释放率变化有差异。枯叶主要表现为氮素净释放.其中5月净释放率最大(41.50%),枯枝出现氮素富集的月份比枯叶多,其平均富集率(12.25%)远大于枯叶(2.75%):(4)随着林龄的增加,橡胶林枯落物分解中氮素释放量逐渐增多.一年之中5月氮素释放量最大.4月氮素富集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枯枝枯叶 分解释放 氮素
下载PDF
毛白杨落叶的分解及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演替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越中 郑是琳 姜广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9-304,共6页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在我国以黄河中、下游为分布中心。它作为绿化树种而广为种植。其落叶主要在地表层的土壤(5—15cm)中分解。各种不同的土壤微生物参与落叶的实质性分解,其中真菌起主要作用。落叶分解的研究在国内报道...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在我国以黄河中、下游为分布中心。它作为绿化树种而广为种植。其落叶主要在地表层的土壤(5—15cm)中分解。各种不同的土壤微生物参与落叶的实质性分解,其中真菌起主要作用。落叶分解的研究在国内报道较少。落叶分解过程中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研究,国内尚无完整的工作。本文报道了毛白杨落叶在一年内的分解和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演替,并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分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真菌种群 演替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37-5750,共14页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功能类群 常绿阔叶林 物候时期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107
16
作者 王希华 黄建军 闫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 ,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 ,也为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所有凋落叶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 ,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 ;凋落叶分解后N、P均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P均发生了积累 ,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与凋落叶初始营养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年分解系数与凋落叶中的初始N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而与初始P含量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成熟叶的面积无相关性 ,而与其SLA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模型分析 ,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凋落叶分解 95 %需 1~ 4年 ,平均是 2 .5 4年 ;分解率最高的物种为山鸡椒 (Litseacubeba) ,其值为 6 .2 80 ,最低的为黄丹木姜子 (Litseaelongata) ,其值为 0 .5 5 8。凋落物混合对分解有很大的影响 ,虽在初期对分解有阻碍作用 ,但长期是促进的。若不考虑功能群差异 ,则可得出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分解的结论。功能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常绿阔叶林 退化群落 植物 凋落叶 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47
17
作者 宋学贵 胡庭兴 +3 位作者 鲜骏仁 李伟 武卫国 肖春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通过原位进行了对照(CK)、低氮(LN,50kgN.hm-2.a-1)、中氮(MN,100kgN.hm-2.a-1)和高氮(HN,150kgN.hm-2.a-1)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4.72~6.33年,分解率最... 通过原位进行了对照(CK)、低氮(LN,50kgN.hm-2.a-1)、中氮(MN,100kgN.hm-2.a-1)和高氮(HN,150kgN.hm-2.a-1)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4.72~6.33年,分解率最高的为CK,最低的为HN.经过365d,各处理的分解率均低于CK,仅H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C残留率均高于CK;N和K残留率均显著高于CK(P<0.05);P残留率均高于CK,仅L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凋落物的C/N升高3.9%~23.7%.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元素的迁移模式为富集-释放,C、P和K元素则表现为直接释放.N沉降对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释放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沉降对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向负效应,且负效应随沉降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C/N 常绿阔叶林 川西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物分解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按照凋落物自然分解过程在不同物候期(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展叶期、叶片成熟期、盛叶期和叶衰期)研究去除和不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浓度、释放率以及释放速率特征。【结果】在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浓度在4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土壤动物提高了叶片成熟期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浓度,但降低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浓度;4种凋落物P浓度在分解过程中以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达到最高值,除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叶片成熟期香樟P浓度外,对其他3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浓度无显著影响;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凋落物N和P的释放过程,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4种凋落物N在展叶期表现为释放的过程,此后释放率持续下降,但4种凋落物P在展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表现为释放,盛叶期表现为富集,至叶衰期又表现为释放的过程;相对而言,允许土壤动物进入条件下,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和P在叶片成熟期表现为明显富集现象,而盛叶期表现为明显释放过程,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和P却表现为叶片成熟期释放而盛叶期明显富集的过程;经过整个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N的释放以及马尾松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但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的释放,以及香樟、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相对于其他物候期,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而在展叶期、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土壤动物促进马尾松、香樟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结论】土壤动物可显著影响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释放过程,在植物生长较慢的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N和P释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植物生长大量消耗养分的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N和P释放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土壤动物与植物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凋落物分解 N和P释放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动态 被引量:49
19
作者 赵谷风 蔡延(马奔) +2 位作者 罗媛媛 李铭红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86-3295,共10页
应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在2a的分解过程中,各凋落物元素的年均释放率为C 27.91%~44.06%,N 30.77%~39.58%,P 33.33%~42.86%,K 42.31%~48.19%,Ca 18.67%~36.22%,Mg 35.71%~4... 应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在2a的分解过程中,各凋落物元素的年均释放率为C 27.91%~44.06%,N 30.77%~39.58%,P 33.33%~42.86%,K 42.31%~48.19%,Ca 18.67%~36.22%,Mg 35.71%~47.22%,Mn 25.00%~37.50%,Cu 3.80%~16.21%,Zn -17.52%~26.60%.K和Mg流动性较大,Zn、Cu和Ca相对稳定,P、Zn、Cu、Ca、N和Mn在分解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累积.干物质残留量与N、Ca、Mn、Cu和Zn的残留率呈负相关,与C、K和Mg呈正相关.C、N主要以线性衰减方式释放,P和Mg主要以复合函数方式释放,K主要以对数方式释放,Ca、Mn、Cu和Zn残留率具有3种以上的最优模型.Cu、Zn、Ca和Mn对干物质的分解有促进作用.C:N比是预示分解速率的最理想指标.枯叶中C:N比对于N固持和矿化的分界值在20:1左右,C:P比对于P的净矿化的临界值在600: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青冈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C:N比 C:P比
下载PDF
核桃叶腐解液化感作用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世荣 赵庆芳 +2 位作者 郭小强 刘富顺 王凤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66,共4页
以粉碎腐解的核桃叶为材料研究其对萝卜、小麦、玉米、豇豆和大豆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核桃叶腐解液对萝卜、小麦和玉米等5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且在其作用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即当浓度较高时... 以粉碎腐解的核桃叶为材料研究其对萝卜、小麦、玉米、豇豆和大豆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核桃叶腐解液对萝卜、小麦和玉米等5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且在其作用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即当浓度较高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较低时则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就受试的5种作物而言,对核桃叶腐解液的敏感性在萌发期依次为:玉米、小麦和萝卜>豇豆和大豆;在幼苗期:玉米、小麦、萝卜和豇豆>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 腐解液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