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膏菌多肽毒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志光 张晓元 李东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鹅膏菌多肽毒素是野生毒磨菇产生的主要毒素,常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与死亡。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以及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命科学的... 鹅膏菌多肽毒素是野生毒磨菇产生的主要毒素,常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与死亡。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以及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菌属 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生命科学 多肽毒素
下载PDF
灰花纹鹅膏及其毒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志光 周素荣 +2 位作者 李常明 李东屏 张天晓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8-71,共4页
湖南省长沙县星沙镇14人误食了毒磨菇,导致9人死亡的种类为灰花纹鹅膏(AmanitafuligineaHongo),对该种形态特征和毒性进行了研究,纠正了国内有关该种形态特征和毒性报道的混乱现象和不确切之处.
关键词 灰花纹鹅膏 毒性 毒蘑菇 形态 生态
下载PDF
两种鹅膏菌纯培养菌丝的分离培养和生长形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学武 姚丽敏 +1 位作者 龚建华 肖冬光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和块鳞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对2株鹅膏菌的培养发现虽然分离成功率很低,但是菌丝培养相对容易,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种鹅膏菌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存在较...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和块鳞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对2株鹅膏菌的培养发现虽然分离成功率很低,但是菌丝培养相对容易,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种鹅膏菌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对氨基酸的利用也存在差别,但是气生菌丝的延伸速率却非常相似。液体培养条件下,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达到0.726mg·mL-1,块鳞鹅膏干重达到0.424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培养 生长形态 分离培养 鹅膏菌 纯培养 液体培养条件 琼脂培养基 组织分离
下载PDF
点苍山鹅膏菌属真菌资源 被引量:3
4
作者 苏鸿雁 杨琳 《特产研究》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报道了点苍山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14种,其中有毒鹅膏9种,可食鹅膏5种,并讨论了其生态特征。
关键词 鹅膏菌属 资源 生态特征 点苍山 真菌资源
下载PDF
秦岭地区鹅膏菌属种类及资源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黎光 李峻志 +3 位作者 祁鹏 吴小杰 戴璐 李安利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介绍了秦岭鹅膏菌属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近年来秦岭中段地区实地科学考察,报道了该区鹅膏菌属11种,其中有毒鹅膏菌6种,可食用鹅膏菌2种,食毒不明鹅膏菌3种。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对秦岭地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更深入... 介绍了秦岭鹅膏菌属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近年来秦岭中段地区实地科学考察,报道了该区鹅膏菌属11种,其中有毒鹅膏菌6种,可食用鹅膏菌2种,食毒不明鹅膏菌3种。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对秦岭地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此类资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鹅膏菌 种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晚石炭世马尼塔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对古亚洲洋东段洋内俯冲的约束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帅 李英杰 +4 位作者 王金芳 董培培 李红阳 郭雷亮 汪轩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4,共13页
在内蒙古西乌旗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北部新发现一套晚石炭世马尼塔埃达克岩。该埃达克岩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贺根山缝合带内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马尼塔埃达克岩SiO2含量为61.91%-75.16%,Al2O3含量为13.54%~17.42%MgO含量为0.33%... 在内蒙古西乌旗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北部新发现一套晚石炭世马尼塔埃达克岩。该埃达克岩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贺根山缝合带内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马尼塔埃达克岩SiO2含量为61.91%-75.16%,Al2O3含量为13.54%~17.42%MgO含量为0.33%~2.49%,富钠贫钾(Na2O=4.58%~5.48%,K2O=0.40%~2.08%,Na2O/K2O=2.35~12.96)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石;富Sr贫Y(Sr=309.55×10^-6~433.99×10^-6,Y=3.74×10^-6~14.66×10^-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K、Rb、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Zr、Ti、P等;稀土元素总量偏低(35.79×10^-6~70.1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值为1.59~10.11,无明显Eu异常(δEu=0.91~1.51),Yb含量为0.60×10^-6~1.86×10^-6,符合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获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5.76±0.94 Ma表明马尼塔埃达克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马尼塔埃达克岩与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前弧玄武岩、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等组成洋内俯冲岩石组合,表明古亚洲洋东段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处于洋内俯冲消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SSZ型蛇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洋内俯冲作用 内蒙古马尼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