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革”初期毛泽东为何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厚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30-635,共6页
"文革"初期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与历史上毛泽东对林彪极其赏识有关,第二方面与"文革"前林彪已是接班人人选之一有关,第三方面与毛泽东在做最后决断时没有做到疑人不用有关。毛泽... "文革"初期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与历史上毛泽东对林彪极其赏识有关,第二方面与"文革"前林彪已是接班人人选之一有关,第三方面与毛泽东在做最后决断时没有做到疑人不用有关。毛泽东选择林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固然是错误的,为此他要负主要责任,但没有一套科学的选人机制也是毛泽东犯下这一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要的是要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加强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林彪 “文革” 接班人
下载PDF
《祁禹传》之谜——文本流传、作者身份及创作命意考论
2
作者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共11页
清人陈尚古著录、茅坤第三子茅镳所作《祁禹传》,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失传的百回巨著。通过文献的考辨可知,其书并未佚失,而是改名为《天缘奇遇》并被收入明代通俗类书之中。探索这一公案的关键在于破解作者利用自己姓名所设之隐谜:茅镳只... 清人陈尚古著录、茅坤第三子茅镳所作《祁禹传》,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失传的百回巨著。通过文献的考辨可知,其书并未佚失,而是改名为《天缘奇遇》并被收入明代通俗类书之中。探索这一公案的关键在于破解作者利用自己姓名所设之隐谜:茅镳只是茅坤第三子茅贡(后改名国绶)的托名,他因自己姓"茅"之音同于"毛",名"贡"源于《禹贡》,从而利用《百家姓》"祁毛禹狄"的熟语,为小说主人公赋名"祁禹",并以此二字谐音"奇遇";又据《诗经》"德如毛"之句,为祁禹拟字"子",再据《诗经》"车鸾镳"之句,为自己拟"笔名"为"镳"字"右鸾"。此书创作原型当为作者长兄茅翁积,故创作时间应在万历十年(1582)茅翁积瘐死狱中后不久。其创作命意亦源于长兄放浪声伎从而被人构诬以死的悲剧,作品表层的艳遇书写之下,凸显的是茅家试图摆脱茅翁积事件评价窘境的姿态;而其纵情声色的描写对晚明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曲折地反映了晚明社会中欲望与伦常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禹传》 《天缘奇遇》 祁羽狄 茅镳 茅贡 茅国绶 茅翁积
下载PDF
《南阳书画表》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进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南阳书画表》是晚明一部重要的艺术专科目录,著录了韩世能、逢禧父子收藏的元代以前的书画珍品。同名目录有两种,内容同中有异。学界一直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位不同的编撰者:张丑、茅维。但通过对该表今存版本的调查和校勘,可知张丑是唯... 《南阳书画表》是晚明一部重要的艺术专科目录,著录了韩世能、逢禧父子收藏的元代以前的书画珍品。同名目录有两种,内容同中有异。学界一直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位不同的编撰者:张丑、茅维。但通过对该表今存版本的调查和校勘,可知张丑是唯一受聘于韩氏的鉴藏、编目家,所谓茅氏《南阳书画表》系伪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法书表》 《南阳名画表》 张丑 茅维
下载PDF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奠定《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理论基础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伯英 《苏区研究》 2020年第2期5-12,共8页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是在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转移、开辟中央苏区初期,在闽西连城县新泉镇所写。在红四军党内意见存在严重分歧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在信中系统论述了关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军事与政治关系、红军党的建设等...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是在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转移、开辟中央苏区初期,在闽西连城县新泉镇所写。在红四军党内意见存在严重分歧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在信中系统论述了关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军事与政治关系、红军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及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科学化等新的理论概念,对于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是《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给林彪的信》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决议》 思想理论 基础
下载PDF
“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辨析
5
作者 何云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的基本态度是信任支持还是怀疑,大多数人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前者。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材料的正式公布,这一看法遭到了不少研究者的质疑。一时间,理论界关于“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态度的... “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的基本态度是信任支持还是怀疑,大多数人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前者。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材料的正式公布,这一看法遭到了不少研究者的质疑。一时间,理论界关于“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态度的认识再度变得模糊不清。这主要是由于对这些材料的误读而造成的。事实上,在“文革”发动阶段,毛泽东对林彪一直是信任有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林彪 “文革”
下载PDF
古田会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李良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分析了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的信》的具体内容,赞同这封信"是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基础"这一理论观点,同时认为,古田会议后,毛泽东于1930年1月5日给林彪的复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批评林彪错误的同时,更希望林... 本文分析了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的信》的具体内容,赞同这封信"是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基础"这一理论观点,同时认为,古田会议后,毛泽东于1930年1月5日给林彪的复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批评林彪错误的同时,更希望林彪摆脱悲观情绪,增强革命信心。古田会议决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毛泽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林彪 古田会议研究
下载PDF
七千人大会与领袖接班人问题
7
作者 何云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8-86,共9页
研究领袖接班人问题,1962年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节点。七千人大会导致毛泽东产生"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的危机感,引发了他对接班人问题的严重关注;埋下了毛刘冲突的种子,刘少奇的接班人地位开始动摇;林彪在七... 研究领袖接班人问题,1962年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节点。七千人大会导致毛泽东产生"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的危机感,引发了他对接班人问题的严重关注;埋下了毛刘冲突的种子,刘少奇的接班人地位开始动摇;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用心良苦,深得毛心,由此在接班人序列中的地位急剧窜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 刘少奇 林彪 接班人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8
作者 曾成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8-105,共8页
中国问题研究小组是1939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为中共七大准备指导文件而成立的临时机构,中共党的领导人任弼时,高级干部林彪、毛泽民等参加其中。有关这个小组的史料,反映了任弼时、林彪和毛泽民坚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分析中... 中国问题研究小组是1939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为中共七大准备指导文件而成立的临时机构,中共党的领导人任弼时,高级干部林彪、毛泽民等参加其中。有关这个小组的史料,反映了任弼时、林彪和毛泽民坚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分析中国抗战形势、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讨论当前坚持国共合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信息。该小组的活动,反映出共产国际高级干部在中国统一战线问题上过分偏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忽视中共独立性的倾向。他们的不正确主张,最后并未形成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问题研究小组 任弼时 林彪 毛泽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论罗荣桓关于学习毛泽东著作与林彪的分歧与斗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林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8-50,共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罗荣桓和林彪作为一对军政老搭档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建国以后,在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二人产生了重大分歧。随着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欲借学习毛泽东著作以突出自己,先后抛出了所谓"带着问题学"、&qu...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罗荣桓和林彪作为一对军政老搭档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建国以后,在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二人产生了重大分歧。随着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欲借学习毛泽东著作以突出自己,先后抛出了所谓"带着问题学"、"立竿见影"等"左倾"论调。罗荣桓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毛泽东著作,与林彪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勇于斗争的可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荣桓 林彪 毛泽东著作 学习 分歧与斗争
下载PDF
关于林彪研究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彭红英 余世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林彪未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林彪与毛泽东相识于 1 92 8年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之间一次讨论群众工作问题的会议上 ;林彪一再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是其右倾悲观情绪在新形势下的反复 ;毛泽东举荐林彪当红军大学校长 ,并不是对林彪的“... 林彪未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林彪与毛泽东相识于 1 92 8年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之间一次讨论群众工作问题的会议上 ;林彪一再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是其右倾悲观情绪在新形势下的反复 ;毛泽东举荐林彪当红军大学校长 ,并不是对林彪的“惩罚” ,而是对林彪的信任和器重 ;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与林彪是师生、战友的关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他们俩的关系 ,与其说是“亲密合作” ,不如说是各自政治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战争 陕南游击战 锦州战役 毛泽东 林彪
下载PDF
“微盂”、“微斝”铭文补释与卫国早期历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庆淼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2,共6页
旧称"微盂"、"微斝"的两件西周早期铜器,乃是卫康叔直系后裔所作的祭器,祭祀对象即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封。以往学者多将器主名误释作"微"。实际上,该字应释读为"髟",综合国族、时代及文字通假等... 旧称"微盂"、"微斝"的两件西周早期铜器,乃是卫康叔直系后裔所作的祭器,祭祀对象即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封。以往学者多将器主名误释作"微"。实际上,该字应释读为"髟",综合国族、时代及文字通假等因素来看,其人很可能就是第二代卫君、康叔之子康伯髦。清华简《系年》称周成王、周公迁殷遗民于洛邑,而封卫康叔于"康丘",与沬土簋铭文记载的"诞令康侯鄙于卫"为同一史事。至于卫人自"康丘"徙居"淇卫"之举,则应该发生在康伯髦之世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盂 微斝 康伯髦 《系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