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o Zedong Is the Great Founder, Explorer and Pione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
作者 王伟光 Li Jingf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3期5-30,共26页
As early as the revolutionary wars, Mao Zedong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future path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o go through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advance uninterruptedly into the stage of socialist revolu... As early as the revolutionary wars, Mao Zedong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future path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o go through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advance uninterruptedly into the stage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finally to build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 created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system, led the large-scale socialist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established the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ideological guarantees and material basis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rouglat about a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During this process, Mao originated a series of theories about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proposing to achieve the second combination of the universal truth of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ies and to go China's own way and explore a path of building socialism which suit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 madea grea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a's socialist development. His ideas provided ample ideological gest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second historic leap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y served not onl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history and logic of the theory, road and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as one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Mao's exploration left us with experience of success and lessons from mistakes, both of which enabled us to store up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oday's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whether in terms of historical practice or theoretical logic, Mao is the great founder, explorer and pioneer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zedong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历史合力论视域下毛泽东凝聚革命合力的路径和方法
2
作者 周文娟 杨桂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主要是从理论上回应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曲解,为后人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历史合力论的... 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主要是从理论上回应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曲解,为后人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历史合力论的一次重要检验和生动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凝聚历史合力的办法有:重视经济建设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个人意志统一到党和人民的意志上来;加强政党建设。这为新时代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通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观融入革命意志之中;运用“矛盾论”解决中国重大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合力论 革命合力 毛泽东 唯物史观 经济决定论
下载PDF
抗战时期毛泽东与游击战理论话语建构
3
作者 陈国忠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于游击战理论的话语建构有其内在的缘由与逻辑:回应党内外对中共游击战的疑惑与质疑、阐释中共政治主张及其斗争策略、推进中共游击战理论大众化是具体缘由;坚持以国情为依据、以包容为策略、以事实为支撑、以大众化...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于游击战理论的话语建构有其内在的缘由与逻辑:回应党内外对中共游击战的疑惑与质疑、阐释中共政治主张及其斗争策略、推进中共游击战理论大众化是具体缘由;坚持以国情为依据、以包容为策略、以事实为支撑、以大众化为取向是具体逻辑。在此过程中历史继承与现实创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国内视野与国际视野等的结合则是毛泽东建构游击战理论话语的显著特征,为我们理解与把握这一时期中共政治制度与军事理论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毛泽东 游击战理论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文化意象的建构与传递 被引量:5
4
作者 龙君 刘明东 刘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毛泽东诗词英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要传播毛泽东诗词文化的精髓就要对其文化意象进行有效传递。在合成空间理论框架下,通过"意"与"象"两个输... 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毛泽东诗词英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要传播毛泽东诗词文化的精髓就要对其文化意象进行有效传递。在合成空间理论框架下,通过"意"与"象"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互映射以及在合成空间内的运演,文化意象得到构建。在英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将原诗中的"意"与"象"的映射空间用目的语文化语境下的"象"进行还原,使文化意象得以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建构 文化意象传递 毛泽东诗词英译 合成空间理论
下载PDF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及其根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洪森 田克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0,共4页
由于实践发展的不成熟、思想材料不充分、党的理论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凸显了内在矛盾性。这些矛盾性主要表现为:注意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却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 由于实践发展的不成熟、思想材料不充分、党的理论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凸显了内在矛盾性。这些矛盾性主要表现为:注意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却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却混淆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却染上了空想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矛盾性 根源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魏建斌 苏志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0,共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区分标准是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论主题,前者是革命理论,后者是建设理论。所谓理论主题就是对某一理论总体内容的抽象,是对其性质的总结概括。不同理论体系正是因为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区分标准是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论主题,前者是革命理论,后者是建设理论。所谓理论主题就是对某一理论总体内容的抽象,是对其性质的总结概括。不同理论体系正是因为具有不同的理论主题而相互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革命 建设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保忠 陈一玫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6,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继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根本之点;二是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有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继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根本之点;二是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三是创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整体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兵 申忠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7,共5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因而,在这两者之间,既存在着思想原则和思想结构的同一性和密切的传承关系,又存在着重大的时代主题差异、社会历史差异和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因而,在这两者之间,既存在着思想原则和思想结构的同一性和密切的传承关系,又存在着重大的时代主题差异、社会历史差异和理论内容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差异分析
下载PDF
理想社会蓝图的构建与历史悲剧的铸成──毛泽东晚年“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构想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常黎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0,共8页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忧患元元,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他晚年所犯的历史错误与他的"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息息相关。这个目标模式在生产及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强调贯彻一体化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取消专业社会分工...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忧患元元,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他晚年所犯的历史错误与他的"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息息相关。这个目标模式在生产及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强调贯彻一体化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取消专业社会分工;在消费品分配方面过分强调平均,混淆了社会主义同平均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完全平等,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这种理想目标模式本质上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内容、不切合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导致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政治上片面强调政治挂帅,人为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最终酿成了历史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毛泽东 理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 政治 阶段斗争
下载PDF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仲泉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2,共8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引下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思想 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下载PDF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6,共4页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时代转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改革开放30年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仲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是各属于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是各属于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中形成又一个应用发展阶段,推动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对它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人们所企盼的那种高度和水平。因此,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开创深度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应用发展 研究
下载PDF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述论——以1958年第一次郑州会议至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的“纠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正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
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至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在纠正已经察觉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必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切实维... 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至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在纠正已经察觉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必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处理好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关系、充分发展商品生产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必须坚持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建设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等。这些思想有效地指导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纠“左” 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
下载PDF
论孙中山以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创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毅武 吴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并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马寅初 孙冶方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开贤 刘和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社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对苏区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有:推动了苏区工农主导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构建了保障工农群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社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对苏区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有:推动了苏区工农主导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构建了保障工农群众享有革命成果的制度框架,创造了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关系,发展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领导了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开创了进行社会建设的群众运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社会建设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上层建筑观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为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2,共7页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对旧社会上层建筑的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中有过重大失误。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或谈话中,毛泽东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论及了上层建筑并有鲜明的理论特色,这主要是...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对旧社会上层建筑的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中有过重大失误。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或谈话中,毛泽东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论及了上层建筑并有鲜明的理论特色,这主要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未采取教条式态度、从社会现实出发所致。由于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而可以借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术语对上层建筑等概念重新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上层建筑观 经济基础 社会意识 历史考察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理解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一个视角——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毛泽东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一方面基于现实,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以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来审视现实的社会主义,提出一些超越当时客观历史环境的错误观点,因而,他的社会主义观是理想和现实纠缠的矛盾体系。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论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又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7,共7页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贡献。(1)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客观可能性;(2)毛泽东同志积极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贡献。(1)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客观可能性;(2)毛泽东同志积极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基础;(3)毛泽东同志率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前提;(4)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奠基作用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正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3,共5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不少研究者紧密联系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社会公平思想、社会改造思想、民生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等方面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不少研究者紧密联系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社会公平思想、社会改造思想、民生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等方面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阐发论点,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下一步研究应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发掘新的研究领域、与时俱进改进研究方法,并不断拓展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建设思想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社会分层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新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以中国现代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为背景,分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人对社会分层理论的认识变化,可以揭示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深层次的动因,并说明在社会分层理论上实现理论创新,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以中国现代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为背景,分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人对社会分层理论的认识变化,可以揭示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深层次的动因,并说明在社会分层理论上实现理论创新,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分层理论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现代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社会分层理论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