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
1
作者 熊红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9-123,131,共6页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年总凋落物量为(5248.6±838.5)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8.2%,总凋落物...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年总凋落物量为(5248.6±838.5)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8.2%,总凋落物量与叶凋落物量的凋落节律均呈双峰型;总的月凋落物量、叶的月凋落物量、枝的月凋落物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花果等的月凋落物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均成极显著正关性。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 7种矿质元素的月含量变化不规则,含量大小为Ca>Mg>K>Mn=Fe>Zn>Na。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 6种矿质元素的月归还量与叶的月凋落物量相关性极显著。叶凋落物中Ca、Mg、K、Mn、Fe、Zn、Na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 kg/hm^(2),7种矿质元素的年归还量与其年均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矿质元素 归还量 茂兰喀斯特区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阳兵 罗光杰 +1 位作者 徐倩 谢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探讨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对认识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63年到2015年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研究了茂兰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 探讨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对认识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63年到2015年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研究了茂兰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4个实验区,从1963年到2015年,实验区聚落一直呈增加趋势,2005年是聚落集聚程度经历了减弱再到增加过程的拐点;(2)在聚落规模增加的同时,聚落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型聚落;(3)保护区峰丛洼地中聚落面积与耕地面积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保护区聚落密度低、聚耕比小是保护区植被得以较完整保存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查清茂兰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状况、为连片峰丛洼地区的人-地关系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 聚落 演变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林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兴亮 李泰辉 宋斌 《贵州科学》 2004年第1期31-46,61,共17页
 本文报道了通过调查已知的贵州省茂兰喀斯特林区大型真菌32科、83属、163种,并对其进行了生态分布分析及资源评价,同时列出了这些已知的种类及其采集地点。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林区 大型真菌 生态分布 资源
下载PDF
茂兰原生森林区岩溶流域水循环碳汇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康志强 何师意 冉景丞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岩溶作用过程积极的参与着碳循环,但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并未对其加以重视。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为手段,对处于茂兰原生森林区板寨地下河流域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实时监测,发现该流域水循环岩溶碳汇值高达353.16tC/a,折合11.8tC/(km2·a... 岩溶作用过程积极的参与着碳循环,但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并未对其加以重视。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为手段,对处于茂兰原生森林区板寨地下河流域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实时监测,发现该流域水循环岩溶碳汇值高达353.16tC/a,折合11.8tC/(km2·a)。在此过程中,水循环方式是影响岩溶碳汇的主要因子,潮湿多雨、蒸发量小的天气有利于流域产流,从而可增强碳汇。基于前期森林调查数据,计算得该流域森林植被光合作用碳汇值为454.14tC/a,相当于该区岩溶碳汇的1.3倍。由于光合作用碳汇远大于森林植被的净碳汇,且该区代表了亚热带岩溶区森林顶级生态系统及亚热带岩溶区森林碳汇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在亚热带岩溶区,水循环碳汇量与森林植被净碳汇量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岩溶碳汇 茂兰原生森林区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江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赵畅 华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340,共8页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优势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凋落物(L)和对应的森林土壤(S)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温度(400℃、600℃)下将凋落物制成生物质炭(BC400、BC600),设置土壤(S)、土壤+凋落物(S+L)、土壤+B...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优势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凋落物(L)和对应的森林土壤(S)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温度(400℃、600℃)下将凋落物制成生物质炭(BC400、BC600),设置土壤(S)、土壤+凋落物(S+L)、土壤+BC400(S+BC400)、土壤+BC600(S+BC600)4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1 kg土中加12.5 g生物质炭),在培养过程中动态监测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pH,分析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质炭对森林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12.5 g/kg的条件下,25℃培养180 d后,与对照组相比,3组添加不同物质的处理S+L、S+BC400、S+BC600中碳的净释放量分别增加了34.98%、42.45%、9.83%,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质炭的添加均对土壤呼吸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对培养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发现,低温生物质炭(BC400)的添加促进了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而高温生物质炭(BC600)作用相反,从短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为生物质炭在喀斯特森林土壤碳固定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原始森林土壤 土壤呼吸 有机碳 茂兰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地区隐纹花松鼠秋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舒晗 蔡延芳 +3 位作者 王野影 胡灿实 张明明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7-344,共8页
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广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且十分常见,但对其食性与生态研究却罕有报道,为进一步开展其觅食生态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地区的隐纹花松鼠个体样本的胃容物。结果表明:从茂兰喀斯特地区... 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广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且十分常见,但对其食性与生态研究却罕有报道,为进一步开展其觅食生态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地区的隐纹花松鼠个体样本的胃容物。结果表明:从茂兰喀斯特地区的隐纹花松鼠胃容物中鉴定出植物7门73科109属,动物8门82科120属。其中,植物主要包括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平藓科(Necker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物种,动物主要包括刺蛾科(Limacodidae)、蝽科(Pentatomidae)、匍蠊科(Blaberidae)和步行虫科(Carabidae)等物种。研究结果可为隐纹花松鼠及其同域分布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纹花松鼠 食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荔波茂兰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林区藓类植物名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朝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33-42,69,共11页
本文记载了贵州茂兰喀斯特林区藓类植物28科,93属,186种,其中包括国内新记录3种,1新种和2新变种。
关键词 喀斯特林区 藓类植物 苔藓植物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区68种不同功能(类)群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周汀 侯贻菊 周华 吴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43,共8页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4.28~223.63 cm^(2)、0.015~1.381 g和67.66~783.76 cm^(2)/g,变异系数均属强变异。比叶面积与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不同生活型植物,草本、灌木及乔木的比叶面积分别在乔林样地、灌木灌丛样地、顶级群落样地中最高。不同系统发育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不同科植物则均以卷柏科最高。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均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由此也体现了该区域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对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比叶面积 生活型 茂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水中溶解有机碳浓度对植被退化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德安 王世杰 +4 位作者 容丽 刘方 冉景丞 刘伟 程安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7-801,共5页
按退化程度在茂兰喀斯特地区选取的4种不同植被类型依次为原生性乔木森林、次生性乔灌混合林、灌木林、灌丛草坡,并对各植被退化系统中1a内的土壤水中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变化特征进行测试分析,并探讨其对不同退化程度的植被的响应特征... 按退化程度在茂兰喀斯特地区选取的4种不同植被类型依次为原生性乔木森林、次生性乔灌混合林、灌木林、灌丛草坡,并对各植被退化系统中1a内的土壤水中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变化特征进行测试分析,并探讨其对不同退化程度的植被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各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水DOC含量按月份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在6月底出现峰值;(2)土壤水DOC含量对降雨量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3)土壤水DOC含量随植被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即退化的植被系统中土壤水的DOC含量大于未退化的植被系统,说明未退化的土壤-植被系统比较稳定,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贮存能力大,流失少。研究结果表明对植被退化响应灵敏的土壤水DOC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和植被关联退化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DOC) 土壤水 植被退化 喀斯特地区 茂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