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种间分离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忠华 胡刚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35-2245,共11页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于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喀斯特原生性森林群落种间的分离特征,进而探讨喀斯特生境上物种的共存机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亚热带区域原生性较强的典型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研...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于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喀斯特原生性森林群落种间的分离特征,进而探讨喀斯特生境上物种的共存机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亚热带区域原生性较强的典型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的2块1hm2(100m×100m)样地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 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的种类与距离。在此基础上,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截表的方法,应用P ielou的分离指数量化了2块样地中各43个树种(多度≥20)的种间分离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中物种均以随机毗邻种对占优势(P1和P2样地分别为60.91%和63.34%),正分离种对次之(分别为38.76%和35.66%),负分离种对极少(分别为0.33%和1.0%),这种种间分离特征表明种间竞争排除作用减弱,群落已趋于稳定,反映出该森林正处于相对稳定的顶极状态。根据种间分离情况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将两个样地各43个物种分别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各组间物种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对生境的偏好存在明显差异。种间的分离特征与喀斯特森林高度的生境异质性明显相关,分布在不同生境类型上的物种间大多呈现正分离,而具有相似生境要求或分布广泛的物种间易形成随机毗邻或负分离,这一特征为群落中多物种的稳定共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以生境的高度分化为基础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喀斯特森林多物种稳定共存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种间分离 Pielou分离指数 生态种组 物种共存 茂兰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振宇 龙翠玲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4,91,共8页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3种地形(槽谷、坡地、漏斗)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在每个地形群落中各选取了42个优势种,运用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各物种间联结性、联结系数、共同出...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3种地形(槽谷、坡地、漏斗)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在每个地形群落中各选取了42个优势种,运用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各物种间联结性、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等指数,对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关系,与种对间联结性特征一致,群落中各种群趋于独立出现,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差异。槽谷、漏斗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种对较多;坡地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负联结和无联结种对较多。3)槽谷、漏斗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坡地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低,群落结构不稳定。由以上群落种间联结特征推断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是喀斯特森林物种的共存机制之一,这种共存机制在不同地形部位群落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森林 优势种 种间联结 物种共存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优势乔木树种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春玉 刘绍飞 喻理飞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采用2×2列联表、χ2检验、Ochiai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和顶极阶段群落主林层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从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到顶极阶段,群落的... 采用2×2列联表、χ2检验、Ochiai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和顶极阶段群落主林层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从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到顶极阶段,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无关联性→正关联性→显著正关联性,反映了树种间竞争分化的过程;树种种间联结性从负联结低关联度的种对为主,发展到以正联结高关联度种对为主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从乔灌过渡、乔林阶段和顶极阶段群落主林层树种间关系从相对独立、相互排斥的关系,经种间充分竞争,逐渐形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种间联结性形成原因,提出了高度异质、极端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群落种间联结性深入研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种间联结 优势乔木树种 森林恢复过程 喀斯特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振宇 龙翠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43-847,共5页
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22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 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22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来测定乔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不同地形部位的数量变化来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树种可划分为5组功能型,第一组功能型为轮叶木姜子、黄梨木、梓叶槭、掌叶木、云贵鹅耳枥、翅荚香槐,以轮叶木姜子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第二组功能型为青冈栎、圆叶乌桕、朴树、齿叶黄皮、桂皮、香港四照花、狭叶润楠、灯台树,以青冈栎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三组功能型为四照花、尾叶罗伞、樟叶槭,以四照花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四组功能型为多脉榆、黄连木,以多脉榆为优势种,较均匀地分布在漏斗、坡地和槽谷地形中;第五组功能型为巴东荚蒾、香叶树、柿树,以巴东荚蒾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不同功能型对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森林 功能型 优势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灌木植物功能群划分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振宇 龙翠玲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0,共5页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灌木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选取了灌木的24个优势种,根据植物种间联结性,对优势种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结果表明:该灌木优势种共可划分为5组功...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灌木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选取了灌木的24个优势种,根据植物种间联结性,对优势种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结果表明:该灌木优势种共可划分为5组功能群,F1: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革叶铁榄为优势种;F2: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裂果卫矛为优势种;F3: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长梗罗伞为优势种;F4: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球核荚蒾为优势种;F5: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以中华蚊母树为优势种。由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推断喀斯特地区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可能是森林植被物种共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灌木 功能群 优势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